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无妄,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妄念不可生,妄言不可有,妄行不可为。无妄才会有获,有得,致福。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西游记》:看似是除妖降魔的故事,实则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

定住心猿则悟空,拴住意马即化龙,

戒贪戒色共八戒,戒杀戒嗔是悟净。

身心纯净同如来,心之所在为西天。

战胜心魔,就是要修身养性,培植正念,除去妄念,进而戒掉妄言,永不妄行。这样,才会真正拥有豁达、通透、幸福的人生。

无妄念,积福德


俗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一个人起心动念就会招致因果,善念成善因,恶念成恶果,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从前,梁武帝萧衍在世时,有一天,他看到一桩奇怪的事情。

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把瓜卖给了他。

梁武帝见此情形,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

志公禅师是位得道高僧,据说有了解过去的神通智慧。他告诉梁武帝说:

“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一个罪犯,当他要被处决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现场。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某丙却认为这个罪犯很可怜,对他产生了同情心。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是喜欢卖给丙。”

这个故事很玄妙,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起心动念很重要,只有心中常存善念,时时为利益众生着想,才能广积福德。

《易经》曰:无妄:元亨,利贞。

无妄,就是不虚妄、不妄为的意思。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就能亨通;端正心态,利于坚守正道;如果不守正道,就会有灾难。

从前,有一个渔民名叫李二,这一天,他捕捞上来一个美女。李二喜不自胜,心想:这一定是县令的小妾了,自己可以得到一大笔赏钱了。

原来,就在刚刚,县令发出了公告,说自己的小妾薛倩娘落水了,谁能帮忙救出,定有重赏。李二运气好,捞出了还剩一口气的薛倩娘。

刚要去领赏,李二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发现,薛倩娘的左手戴着黄金手镯,右手戴着象牙手串,身上系着由和田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玉佩,头上插着金镶玉的簪子。

于是,李二便起了邪念,他心想:“这些首饰怎么也得值一百多两银子,如果就这么把这个女人还给县令的话,那我岂不是亏大发了。还不如将她杀死,搜刮完首饰后,再把尸体送还给县令,这样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结果怎么样呢?村民们最后发现:一个已经断了气的女子躺在芦苇丛中,瞪大双眼恶狠狠地盯着身旁的李二,面目如生,怒容可怖,看来是死不瞑目;而李二则左手拿着黄金手镯,右手拿着黄金手串,跪在女尸旁边;两人周围,珠宝散落一地。

县令取出五十两银子,又加上薛倩娘身上的首饰,将其平均赏给了参加此次搜索的村民们,唯独没有赏给李二的妻子张氏。

张氏钱财落空,又失去了丈夫,哭得是昏天黑地。看到此情此景,百姓们无不感叹,人不能动邪念,不然最后只能人财两空。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觉,一动邪念,就倒霉。想要报复某人,没等行动,自己先病倒了;想着等自己挣了大钱,就换老婆,结果明明志在必得的项目,中途却被别人劫走,发财遥遥无期……

佛家讲:“起心动念,会惊动十方神煞。”人心念一起,天地皆知。

念头就是你心里的种子,心中念善,即有善报;心中念恶,即有恶报。千万不要对自己的非分之想、奸邪之念,心存侥幸。

恶念一起,且不说神情容易暴露心思,最重要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起心动念之间,已成因果之势。

《易经》也说: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这是在警示我们,天上有雷,不要妄想,更不要妄行。不要有侥幸心理,妄念的后果,就是招致无妄之灾。

要想结善缘,有善果,就要心存善念。

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就要想老板好,老板好了就能给我们发工资;要想同事好,同事好了,我们就能和谐相处;要想兄弟好、姐妹好、爸妈好、所有人都好,那我们也就好了。

这就是积福德!

无妄言,远灾祸 

《易经》说:君子以慎言语。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无知者妄言,多智者慎言。做人做事,一定要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

可从古到今,就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别人说一句,他非要还回去几句。在口舌之争中,怒火渐渐升腾,最后,轻则打一架,重则酿成大祸。

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因逞口舌之争,被诛了十族。诛九族,大家都听说过,诛十族是个什么鬼?

这个特殊的刑罚,在历史上有且仅有一个人“享用”过,这个人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时期的知名文臣,明初“开国文臣之首”,他自幼聪明好学,被同乡称为“小韩愈”。

成年后,方孝孺师从著名文臣宋濂。在宋濂的门生中,方孝孺的才学也是数一数二的,很多知名文人都不如他。

宋濂曾经评价方孝孺说:除了欧阳修和苏轼之外,自唐朝以后,没有人能超过方孝孺。

就是这样一位学贯五车的大儒,在性格上既正直又倔强。

后来,经人推荐,方孝孺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见,朱元璋对当时的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可见,朱元璋对方孝孺的人品和学问,也是极为肯定的。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遵朱元璋的遗诏,召方孝儒入京为官,任翰林侍讲。

建文帝朱允炆喜欢读书,对方孝孺也非常敬仰和尊重,每当遇到疑难问题,他就会主动向方孝孺请教。后来,建文帝又将方孝孺晋升为翰林学士,并以老师的礼节对待他。

方孝孺呢,对建文帝也是忠心不二,常常陪伴在建文帝身边,为其出谋划策,两个人经常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建文帝对方孝孺的恩宠,在朱棣大军到来的那一刻,结束了。

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的四皇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挥师南下,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三年后,朱棣渡过长江,包围了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在宫中起火后,下落不明,而方孝孺也因拒不投降被抓进了监狱。

其实,最开始朱棣并不想杀方孝孺,因为在起兵之初,黑衣宰相姚广孝就曾对朱棣说过:“南京城攻下之日,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希望您不要杀他。如果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

朱棣也深知方孝孺的才能学识,他自己也需要有才能的大臣来辅佐,于是,便点头答应了姚广孝。

因为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方孝孺以前一直帮助建文帝写东西,朱棣就把方孝孺给召来了,想让他为自己起草一份即位诏书,这样能够让天下人更加心甘情愿的臣服自己。

方孝孺当然知道朱棣心里在打什么小算盘,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揭朱棣的短,在纸上愤然写下八个大字:“建文四年,燕贼篡位”。然后便将笔狠狠地砸在了地上,大骂朱棣谋权篡位,大逆不道。

朱棣哪受得了这个,勃然大怒,威胁道:“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方孝孺也不甘示弱,指着朱棣骂道:“灭九族算什么好汉,你就是灭十族,我也不怕!”

朱棣气得鼻子都快冒烟了,灭十族就灭十族,“来人,将方孝孺拉下去,车裂!”随后,又诛灭了方孝孺的十族。

前九族我们都知道,是方孝孺的所有家族亲眷,那第十族是谁呀?哪有第十族呀!方孝孺家远的、近的,倒查多少辈的亲戚都被杀光了!

朱棣不管这个,没有第十族,凑也要凑出第十族!用谁凑的呀?方孝孺的学生和学生的家族。

好家伙,方孝孺多少学生呢?全跟着遭了殃。最后,因为方孝孺,总计有873人被处死,方孝孺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易经》曰:险者狡而工于争,健者强而力于争,二人相遭,皆欲求胜,讼之道也。

意思是说,阴险的人狡猾,善于用心机争抢;身体强健的人,善于使用武力争抢。这样的两个人相遇,都想要获胜,谁也不想落入下风,就会产生争执。

这就提醒我们,争强好胜、互不相让、好斗无度、恶语中伤、造谣诋毁,均属凶象,是危险的祸根。方孝孺不懂得变通,逞一时口舌之快,遭遇诛十族的祸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生活中,也总有一些人喜欢与人逞口舌之争,似乎不把别人压制住,自己就很难抬头生活一般,在新闻里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事:

两个陌生人因占车位吵架,一个人在车内驾驶席,一个人在车外。车外的人大骂:“有种你就撞死我!”结果,开车的人被气得像朱棣一样,失去了理智,一脚油门踩下去,真把车外叫嚣的人给撞死了。

某人将一辆电动三轮车停在了小区门口正中间,70多岁的门卫大爷出来阻止,要求此人挪车,以免影响小区住户的通行。这个人着急接孩子,不同意挪车,便和门卫大爷争执了起来。

双方越吵越激烈,急着接孩子的人,一气之下,恶语相向,出口伤人,把门卫大爷气得直哆嗦,心脏病复发,继而去世。

这样的悲剧,哪个是因深仇大恨引起的?

也有些人,争不过了,就在背后造谣诋毁。

还有些人,在网络上口不择言,肆无忌惮,随意对他人评头论足。网络虽是虚拟的,可人是真实的,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也是真实的。

你以为别人发现不了,可老话说的好,没有不透风的墙,网络也是有痕迹的。恶语买不来快乐,只会招来他人的怨恨,进而埋下敌对的种子。

最终,输家还是自己。

都知道冲动是魔鬼,要想远离魔鬼,就管好自己的嘴。

《易经》说: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意思是说,不要长久纠缠于争讼之事,如果有误会,只要稍加解释即可,最终会吉祥顺遂。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如果什么事,都要一争高下,得理不饶人,永远想着占上风,只会因小失大。
如果无中生有,故意诋毁刁难,更是要不得,因为造成的恶业更大,留下的隐患更深。

真正的智者,从来不逞口舌之快,不争闲气。

因为他们知道,多积口德,才能少惹麻烦。而妄言之人,往往多言,殊不知,言多必失。


无妄行,守好运

《易经》无妄卦说: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意思是说,行为不正当,则有灾殃,不利于前进和健康发展。

这就提醒我们,凡是顺其自然,坚守正道,才能诸事皆宜。如果逆规律而动,肆意妄为,冲动鲁莽,傲慢失察,必招灾祸。

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大多都是因为君主昏庸,朝政混乱,背道妄行,造成天下百姓苦大仇深,最后才导致王朝倾覆。

《荀子》也说: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齐庄公,轻佻放荡,见他手下大臣崔杼的妻子漂亮,就去与其通奸。

还几次到崔家去,故意拿走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以此来暗示崔杼的妻子有外遇,羞辱崔杼。

齐庄公身边的侍从劝说他,不要做得太过分,可齐庄公根本就不听。

崔杼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愤怒,终于忍无可忍,就指使人在自己家里,把齐庄公给乱刀砍死了。

齐庄公的结局当然是其咎由自取,他虽为一国之君,可崔杼“以下犯上”弑杀了他之后,并没有受到人们过多的谴责。

就连当时的宰相晏婴也说:“君主为国家而死,臣子应该跟着他死;君主为国家逃亡,臣子也应该跟着他逃亡。可君主如果是因不正当的私事而死,除非是他的亲信,否则谁会跟着他赴死呢?”

待崔杼家的大门打开后,晏婴走进去,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大哭了一场,然后就走了出来,再没有过问其他。

可见,妄行不但会惹来灾祸,甚至连“受灾后”,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同情与追思。肆意妄为,不但会失去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权威,就连做人的尊严,也失去了。

现代社会,有钱任性,有权妄为的人也不少见。这些人,往往在出事之前无所顾忌,不知畏惧。待到出事之后,才悔不当初,可是,已经悔之晚矣。

《易经》无妄卦,强调要遵循天道规律和自然法则,反复告诫人们不要轻举妄动。因为人一旦被妄行所引诱,就会偏离守正之道,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最终,导致的后果也会越来越严重。

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张瀚初任御史时,有一次,他去拜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了一个自己乘轿的见闻。

说他有一天乘轿进城去办事,遇上了下雨。其中的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开始时,他小心翼翼地沿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

王廷相最后总结道:“处身立世的道理也是一样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所以,经常检点约束自己,远离妄行,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

妄念出口便为妄言,妄言不忌则有妄行。无论是妄念、妄言、还是妄行,皆源于人的心。

如果一个人太狂妄,则必遭天谴。所以,妄念不可生,妄言不可有,妄行不可为。天道在上,为人做事应不越雷池。

修一颗无妄之心,从实际出发,不抱非分之想,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检点行为,诚信守规,顺势发展,才会有获,有得,致福。

这便是《易经》的无妄卦。



扫码联系

舒涵老师团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棣灭了方孝孺十族,但也烧掉了建文一朝奏折,得到了众臣拥戴
中国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
比生命更重的是什么?
刘杉讲明史方孝孺灭十族案:1403年,燕王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朱
方孝儒.docx
方孝孺是怎么死的,朱棣为何要将方孝孺的十族873人全都杀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