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寻葩|文坛|孤岛文学——不屈的民族魂

探寻奇葩

精选博纳

论古推今

文学寻葩

文坛

各位诗友,

想要加入我们文学寻葩的老师可加

编辑微信wylpa18梦拾旧闻



孤岛文学——不屈的民族魂



有这样一句话:“孤岛杂文,是孤岛政治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今天,让我们的记忆回到1937年……

上海“孤岛”文学是指出现在抗日战争前期上海这个特定地区特定阶段的文学运动。“孤岛”则是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年11月12日,上海历经了三个月的顽强抵抗,中国军队撤离上海,上海最终沦陷。但是在这片沦陷区域中间,还有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法租界没有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两个租界当局,由于和日本侵略者有利益冲突,在一些问题上采取中立政策。留在上海的中国作家,利用这种微妙的局势,坚持抗日爱国的文学运动,这块土地被称为孤岛,发生在这里的文学运动便被称为孤岛文学运动。这种局面共持续了四年又一个月,1941年12月8日,日军于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进占上海租界,孤岛文学运动也被迫终止。

上海沦陷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英法等国租界内的文艺工作者们利用租界的条件开展斗争,他们用无形的武器彰显民族不屈的大义。孤岛的特殊形势使孤岛文学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学反映形势迅速,揭露敌人阴谋及时,战斗性强,表现的形式巧妙多变,同时群众文艺运动也蓬勃开展。《鲁迅全集》在抗战爆发前遭到国民党重重刁难而无法出版,却在这里出版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很难想象能与读者见面、最早系统报道中国红军真实情况的《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也在这里出书。南社的柳亚子、文学研究会的郑振铎、王统照、耿济之、夏丐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骨干阿英、王任叔、梅益、于伶,以及鲁迅夫人许广平等,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并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巴金有一段时期也在孤岛从事写作。

    孤岛文学影响最大的就是杂文、戏剧,短兵相接、血肉淋漓的战争,更加激起了文学工作者们创作作品的民族气节和深深的爱国之心。于伶、阿英(魏如晦)、许幸之、李健吾、顾仲就是戏剧创作的活跃分子。于伶的《夜上海》、《花溅泪》,及时反映了“孤岛”现实,阿英的《碧血花》(又名《葛嫩娘》)、《洪宣娇》,借历史激励爱国热情,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结合得很好。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的盛行,以及业余话剧向专业话剧方向演出发展,都是孤岛戏剧运动的重要特征。

    而孤岛杂文,就是那把最犀利的利刃,直击中国的黑暗和伤痛。对日本侵略者、汉奸伪政府义愤填膺,针针见血;对人民大众、前方将士殷殷期盼,鼓舞士气。唐弢、王任叔、柯灵等人密集发表了一系列杂文,针砭时弊、爱憎分明。杂文作家之间的思维碰撞,直接推动了杂文刊物《鲁迅风》的出版发行。

群众性文学活动的成果则表现在报告文学上。早在1939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就曾组织力量,出版文艺通讯的专门刊物《野火》、《春风》。孤岛时期,报告文学突出反映在由梅益、林淡秋等人主编的《上海一日》里。除此之外,孤岛文学工作者们先后出版了各种文学丛刊、期刊和副刊,尤以《西行漫记》和《鲁迅全集》的问世著称。前者让世界第一次真实系统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政权,后者让鲁迅作为文化斗士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引导战斗。

    孤岛文学虽然地理环境特殊,但孤岛不孤,它和延安、皖南、苏北抗日根据地,和“大后方”、“小后方”,和香港乃至海外爱国华侨经常保持着联系。那些地方常有关于孤岛文学的介绍和评述,而孤岛的报刊,更经常刊登来自上述各地的通讯报道和作家作品。由此可见上海孤岛文学是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年的孤岛岁月,激励着前方战士和后方民众。在这块希望的文学阵地,聚集了著名学者、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等社会贤达,这是黑暗中的灯火,是我们中华不屈的民族魂!

本期编辑:王紫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风”与《鲁迅风》(二)
十里洋场上海滩:在绝望中挣扎的孤岛|史上今日0625
“孤岛”时期一场特殊的抗战
唐弢致徐开垒的48通未刊书信
山水中国(65)|  以笔为“枪”看多伦
“潜心煮书的人”:柯灵其人其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