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后喂养:母乳、维生素…宝宝什么时候补?补多少?8张图表说清,再附视频讲解!

医学上将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称为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育越不成熟,出生后所面临的如死亡和脑损伤、肺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越大,尤其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宝宝,病死率较高,营养缺失机会大,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

目前我国的早产儿出生率位居世界第二位,且仍在上升,其中80%以上为中晚期(胎龄>32周)的早产儿。

为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本次直播特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史源教授,就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个体化营养策略”相关知识,展开精彩讲解。

 史源教授全程精彩讲解

 点击视频观看 

营养的要求

01

能量需求

生后第1天40kcal/(kg.d)左右,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d),直至100~120kcal/(kg.d)。

02

提供营养的途径和方法

● 分为肠道内喂养和肠道外喂养。

● 胎儿出生后第一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存在肠内喂养禁忌证者除外),不足的部分可由肠外营养补充供给。

● 肠外营养补充热卡计算公式  :

PN=(1-EN/110-120)×(80-120),其中PN、EN单位均为kcal/(kg.d)

(110为完全经肠道喂养时推荐达到的热卡摄入值,80为完全经肠外营养支持时推荐达到的热卡摄入值)。

肠道内营养

01

喂养原则

● 如果胃肠道有功能,就应该实施喂养。

● 过早喂养易发生早产儿肠坏死(NEC)。

● 长期禁食容易造成肠道粘膜屏障受损、细菌易位以及消化系统发育停滞。

● 制定个体化方案,权衡利弊,动态监测,适时调整。

02

喂养的3个阶段

 阶段一:早期喂养阶段 

其目的是促进胎儿成熟。

 阶段二:稳定增长阶段 

主要为营养性喂养,其目的是补充各种营养素,满足体重增长。

 阶段三:出院后喂养阶段 

其目的是促进体重增长,积累和储备各种营养。

03

微量肠道喂养(MEF)

● 适应证

适用于无肠道喂养禁忌证,但存在胃肠功能不良的新生儿,其目的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喂养耐受性,而非营养性喂养。

● 应用方法

胎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以输液泵持续或间歇经胃管输注母乳或较低能量密度的早产儿配方奶,需维持3~5d。

04

乳类的选择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多种能量等级的乳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早产儿或足月儿。

单纯早产儿母乳中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含量均低于早产儿营养素需求的下限,除了补充能量之外,还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HMF)进行喂养。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强化后的母乳各营养素均得到强化,能更好的满足早产儿营养素的需求。

肠道外喂养

01

液体入量

因个体而异,需根据不同临床条件(光疗、暖箱、呼吸机、心肺功能、各项监测结果等)调整,总液体在20~24 h内均匀输入,建议应用输液泵进行输入。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0):782-787

史源教授补充

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的能量需求存在细微的差别,在临床工作中,热卡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02

早产儿肠外营养所需的糖类成分中,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具体使用剂量如下:

● 早产儿开始剂量为4~8mg/(kg.min),再以1~2mg/(kg.min)的速度逐渐增加,最大剂量不超过12mg/(kg.min) (C)。

● 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血糖,新生儿肠道外营养时建议血糖<150mg/dL (E)。

● 不推荐早期使用胰岛素预防高血糖的发生(A),如有血糖反复大于10mmol/l(180 mg/dL),葡萄糖输注速度按1~2mg/(kg.min)逐渐递减,如4mg/(kg.min)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用胰岛素0.05IU/(kg.h)。

03

蛋白质

● 当蛋白质/能量比(P/E)适宜(3.2~4.1 g/100 kcal)的时候,需要补充氨基酸

● 氨基酸使用剂量:早产儿生后第一天至少1.5 g/kg/d,第二天起达到2.5 -3.5g/kg/d。

● 肠内蛋白质摄入在3.5~4.5 g/kg.day,体重增长速率与蛋白质摄入量成线性关系。

按体重(从低至高)划分,

早产儿的蛋白质/能量比需求逐渐降低(肠内)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04

脂肪

由于早产儿饮食量比较少,需要加强营养,可以通过静脉输注脂肪乳。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含有鱼油的脂质乳剂比纯大豆脂质乳剂能更好地解决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肝病或胆汁淤积,更推荐使用。

05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临床上可将多种微量元素进行调配,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06

维生素

维生素的补给对早产儿来讲十分重要,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维生素的补充。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欧洲儿科胃肠肝病与营养学会,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 欧洲儿科研究学会,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2016版)推荐意见节译.中华儿科杂志,2018,56(12):885-896.

中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建议-2008: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d,3个月后改成400IU/d。

● 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IU/d至2岁。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干预措施

● 应用强化母乳喂养或早产儿配方奶。

●增加钙摄入量70mg-80mg/kg.d,磷摄入量45mg-60mg/kg.d。

● 评估是否存在胆汁淤积症。

● 检测血清25-(OH)D水平,目标>50nmol/L。

● 每1-2周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

● 5-6周复查X线。

● 轻柔处置患儿。

● 限制激素和利尿剂应用。

高危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01

母乳喂养

● 足量强化母乳喂养(80~85 kcal/100 ml)至38~40周后,母乳强化调整为半量强化(73~74 kcal/100 ml)。

● 鼓励部分直接哺乳、部分母乳+强化剂的方式,为将来停止强化、直接哺乳做准备。

02

部分母乳喂养

 母乳量>50%时,则足量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至胎龄38~40周,之后转换为半量强化母乳+早产儿过渡配方。

● 母乳量>50%,且缺乏母乳强化剂时,则鼓励直接哺乳+早产儿配方(补授法);有食物蛋白过敏的用深度水解。

母乳量<50%,且缺乏母乳强化剂时,则鼓励直接哺乳+早产儿过渡配方(补授法);有食物蛋白过敏的用深度水解。

03

配方奶喂养

应用早产儿配方(80 kcal/100 ml)至胎龄38~40周,此后转换为早产儿过渡配方(73 ~74 kcal /100 ml)。

小结

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普遍存在,包括晚期早产儿,严重影响神经运动功能和智力认知的发育。

早产儿实现适度的追赶性生长、回复正常的生长曲线,可有效降低远期神经系统损害,改善不良结局。建议早产儿出院后实行个体化营养管理,给予必要的强化营养以获得满意的追赶性生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儿童肠道营养支持,一篇概括!
【求助】关于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肠内营养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之权威专家建议(下)
早产宝宝如何降低成年期骨质疏松风险 & 国际骨质疏松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