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测绘兵讲诉70年前在乳山“打埋伏”的始末

廖观莲(左),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石印员

军用地图是反映实际地形的最可靠的资料,是指挥员的“左膀右臂”。而军用地图的制作离不开测绘人员。因此保护好测绘人员显得十分重要。1947年,在国民党军疯狂进攻胶东的关键时刻,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正处于敌人进攻前沿的乳山境内。为保存力量,其中一部人员奉命隐藏在乳山人民之中,度过了终生难忘的近三个月的日日夜夜,谱写了一首军民齐奏感人肺腑的乐章。

落足由古村

1947年9月上旬,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艰苦行军,终于来到乳山县由古村驻防。

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上级的指示,测绘室一方面组织军事训练,准备作战;另一方面开展诉苦教育。为反击敌人的随时进犯,测绘室立即进入紧张的军事训练。科目有射击、投弹、班排攻防和组织小分队勘察地形、兵要调查以及简易标图等,借以熟悉地形,做好打游击的准备。

晚上,测绘室动员大家开展诉阶级苦和控诉蒋介石反动集团滔天罪行的教育活动。黄英在控诉大会上愤怒地控诉了美国帮助蒋介石屠杀中国人民罪恶阴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解放区时,美国派船运送东江纵队指战员,但又千方百计限制和阻止广大指战员登船。她和数百名苦大仇深的女同志不顾寒冷的海水,也不管美国兵的刺刀,夜间泅水上船。在船上,美国人完全听从蒋介石的指令。为了使我东江纵队指战员丧失战斗力,他们以打预防针为名,使数千名指战员在船上发高烧。通过一系列的诉苦教育,激励着每一同志更加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人民,增强了必须打败国民党反动统治,才能翻身做主人的意志。

那时候,大家都和衣而睡,连子弹带都不解,一通知集合拿起武器就走。

9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在微弱的灯光照射下,测绘室在由古村一栋简陋的房屋内召开全体人员大会。

会上,熊永龄主任以坚强有力的语气说:“根据上级的意图和测绘室的具体情况,测绘室决定采取两全之计。一是以较有战斗经验的同志为骨干,以身体健壮的同志为主,组成战斗分队,由我和李旭之带领,参加军区直属机关在胶东的单位组成的突围部队,准备向滨海地区突围。二是全体女同志和患病体弱人员,组成隐蔽埋伏分队,由赵景华和徐舜负责带领向东转移,埋伏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原地斗争。”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后,会议作出具体的部署。

埋伏在冯家、南黄两区

9月下旬的一天清晨,乌云滚滚,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着胶东大地。测绘室开始执行疏散隐蔽计划,坚持原地斗争的小分队出发了。直到夕阳西下,他们才到达了指定疏散隐蔽的冯家、南黄两区境内。

这支小分队共有五十四个人。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分设九个组。经与当地干部协商,每村设一组,每户住一人。五十四个人分别隐蔽在九个自然村的贫下中农的家里。这九个自然村分别是段家、古初、里庄、光明顶、崮山寺、塂南头、下洼、大陶家、南黄。其中段家村是测绘室“打埋伏”同志的联络中心。

李旭之,原国家测绘总局生产技术处处长,湖北天门人,曾撰写过《在华东“军测”的难忘岁月》一文。他在文章中回忆:我原本带领战斗分队准备向滨海地区突围,但途中生病,只好和章牧、赵廉、仲跻高一道折返乳山,于1947年9月29日到达段家村,与徐舜见面。10月1日,被安排到里庄村贫农段本聪家里。他是贫雇农组的组长,老伴长期卧病在床上,有一子一女,均年幼。我化名段连旺,作其子女的同辈。里庄村组长是胡景焕,他改名段连思。大家都也论资排辈,改名换姓,以兄弟姊妹或父子母女相称,这就更亲如一家了。里庄村共住有十一名测绘室的人员。

赖友娣,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测绘员

与村民结下深厚的感情

赵景华曾撰写《乳山之歌》一文。她回忆:住在塂南头村的李茂英10月14日拂晓到水井去打水,双脚一滑,跌进井里,无法攀登上来。初冬清晨,行人稀少。许久,路过此处的外村姜大爷听到井内的呼喊声后,立刻奔到井边,把她救出来。住在里庄村测绘室的同志体质都很差,个个都又黑又瘦。村里的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里。10月21日清晨,村民们不约而同上山采蘑菇,给测绘室的同志改善生活。我住在塂南头村烈属张大娘家里,她丈夫和儿子都牺牲在战场上。我和她的十岁小儿子同睡在一个炕上。记得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张大娘早为我们俩糊上一层雪白的窗纸。深夜,她又过来为我们添上一个耐烧的树根,让它慢慢地燃烧着,直到天明,炕上还是暖烘烘的,一直温暖我的心坎。她那高大的形象,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永不消逝。

在那紧张而困难的岁月里,乳山人民把测绘室的同志当成自己的儿女、兄弟、姊妹,倾注着无私的大爱,表现出乳山人民应有的品德。

廖观莲说:“我当时住在乳山县下洼村,房东的男主人叫刘书周。我们叫他媳妇为阿嫂,叫他老母亲为'妈妈’。刘书周有一个兄弟当了八路军,还有一个去支前了。在村里,群众都很关心我们,天气冷了,总要让我们睡在炕口暖和的地方;那时群众生活较苦,但总是把好的东西给我们吃,我们也总是挑差的吃。各村群众都不让我们干活,但对于推磨、挑水、烧火、拾草、割豆、刨花生和刨地瓜等劳动,我们都抢着干。我们南方的女人都挺能干活的,群众都挺喜欢我们的。那时候,我没有鞋穿。我的房东'妈妈’就给作了一双。”

胶河战役是山东兵团在保卫胶东作战中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战役,这次战役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在胶东歼灭解放军的计划,扭转了胶东战局。随之分散在乳山县各村的测绘室人员奉命分两批集中南返归队。第一批是由徐舜、张作民、胡景焕等率领于11月20日出发;第二批由李旭之、赵景华、章牧率队于12月8日出发。测绘室的同志离开村里时,各村干部、房东和老百姓夹道相送,失声痛哭,依依惜别。

廖观莲说:“我走的时候,'妈妈’都流泪了,不舍得让我走,非要我留下来做她的闺女不可。村民们一个劲地往我们的行李、布兜塞花生、糖块等好东西。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乡亲们。”

赖友娣,1924年出生,1942年参加革命。东江纵队北撤前任某大队的六支队的救护队队长,北撤后被分配到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解放后在广东省民政厅、省航运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任职。她说:“由于我们和房东的感情很深,他们要我留下来,让他们的女儿顶替我回部队。离别时,大家哭的一塌糊涂。这段历史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中国测绘网 新媒体中心

编辑 / 测小会

审核 / 测小巴、测小萌

欢迎 围观 / 分享 / 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胶东囍饼非遗民俗#乳山囍饼非遗
开国少将曾生回忆东江纵队北撤山东
第一部分 红色乳娘 革命摇篮
红色乳山
看图:假期里的乳山银滩,感受胶东半岛南部海滨风光
解放系列纪念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