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之“吞”及《四字秘诀》

    日前的雨中清晨,大成殿习拳者稀少,空气清晰,爽风阵阵,一扫前日的闷热。笔者与几多学生和友人侃拳论道,好不惬意!
     期间与友人练习推手、散放,友人用肩靠笔者其胸,力小不过劲。余请其用力,友人加力靠,余胸含化之,仍觉力小。友人说,“那我就全力靠了”。余答,“然也”!于是,我们化圈散放,友人见势突破,肩肘靠胸,余含胸吞化而之。然,只见友人不自主退后一步,呆怔数秒,缓过劲来说,“哎呀,怎么回事,感到一股力量从脊背(大椎)到头顶(百会)至胸腔(膻中),震动异常,脑袋嗡……作响,似乎失去意识能力。用靠劲击打对方也无数次,一般只能走化了之,这种反被震撼的感觉从未有过呀”。笔者也颇觉奇妙。我俩仔细分析,其事是,笔者在对方靠劲上胸时并未退步,而是含胸“吞”化,对方靠劲强弩之末时的瞬间余用胸反靠击对方,才产生这样效果。
    太极拳的“吞”,来自武禹襄“敷、盖、对、吞” 的“四字秘诀”,其原文如下:
      敷:敷者,运气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四字秘诀“是武禹襄晚年总结推手、散放功夫的精品之作,他将太极拳推手、散放技术和理论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太极拳家、理论家顾留馨和沈寿对“四字秘诀”都有很好的解释,笔者简而括之:
    敷,是将己之内劲像敷药一样周匝在对方身体上,使之进退不得,而我则从心所欲。
    盖,是对方劲将出动,我先动,将对方劲笼罩住、遏制住而随我而动。
    对,是对方劲已出动,我对准其劲路吃牢后,小圈转关,发放而去。
    吞,是将对方击我之劲路像鱼儿吞食一样,轻松吞而化之。
阐发“四字秘诀”的武禹襄对此还有一跋文,曰: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使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这段跋文告戒我们,体悟“四字秘诀”高深功夫的前提是“懂劲后”,再将太极拳练到“极精”地步,这与王宗岳的着熟、懂劲、阶及神明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其一。其二,太极拳讲究意、气、劲一体。“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的理念根植很深。推手、散放当然意、气、劲三者合一,意识支配运动,方能有充足之“气”,才可有足够之“劲”。所以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总是“是以气言”,并说,养其气不仅无害,而且能使四肢灵活,拿打化发随心所欲。
    笔者以为,“敷、盖、对、吞”既相互包容又相互交叉且渐次层次。其中“敷“字诀最高最难,系“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上乘功夫。李亦畲对此有一解:
   “敷,所谓‘一言以蔽之’也。人有不习此技而获闻此诀者,无心而白于余。始而不解,及详味之,乃知‘敷’者包获周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妙绝!妙绝!”
     这使笔者想到了当年陈发科与摔交王的比试,当摔交王抓住陈发科欲使摔交绝技时,不仅怎么也使不上劲,而且欲罢欲摔都不能。这真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呀!陈发科为维护其威信也没有拿打掷放他。摔交王佩服无比,从此在宣扬陈发科功夫了得的同时不忘推崇其武德!笔者认为陈发科肯定做到了武禹襄所说的“敷” 字诀。

[page]


    “敷”字诀做好了,当然“盖、对、吞”诀就容易做到了。问题是,要有个渐次,不可能四字诀同时做到。因此,笔者又以为,欲做到 “敷、盖、对”,首先要做到“吞”字诀。能将对方任何来劲吞化而去,还有什么样的劲路不能化解?“盖、对”之意境还不随心所欲?如此,“敷”字诀就不难做到了。
    笔者以为,武禹襄用“吞”字来说明走化,是上乘走化的更高境界。不是简单的“舍己从人”地“走了、化了”,而是将对方来劲“吞噬” 了,我们不难想象,“走了化了”,劲还存在,只是劲的力量、速度减小、方向改变而已。但劲被“吞噬”了,整个劲就没有了,是多么可怕呀!
   “四字秘诀”中“吞”字诀是前提,要练就“吞”字诀,笔者的理念和训练是,大胆让对方进击,大胆地接对方劲。即便挨了打也要接劲(初期不挨打是不可能的),只有接了劲才知“劲”,只有知道对方“劲”才能练习“吞”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喂劲”以及所谓的“吞劲”。“喂劲”时不能温良恭俭让,应该循序渐进,由轻加重,最后近乎实战。一个要大胆“喂劲,一个能大胆“吞劲”,久而久之,敢吞会吞,“吞”字诀成矣!余想这也许就是练习“懂劲”的阶段或者必经之路吧!
    回到开头。友人的这种感觉还想再试,但几次下来,都不太成功。为何?笔者以为,一是友人肩靠发劲力量、速度、落点有异;二是笔者有意识“吞”发;三是,我俩都在有意识而为。因此,笔者再以为,凡是在推手、散放中拿、打、化、发等到位、舒服者,都是得机得势,顺其自然也。若想有意识的怎样怎样,往往事与愿违。
    但太极拳的训练还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有意识到无意识运动。这样,才能在推手、散放中“吞其劲之自然,拿打发之当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之“敷、盖、对、吞”
武氏太极拳宗师姚继祖——《拳论》(4-7)
清代武禹襄《四字秘诀》浅解
接触彼劲,彼自跌出
古拳法阙疑021:武禹襄所留解太极拳“四字秘诀”并不神秘,主要适用于推手,不适合练习技击。武禹襄之太...
太极拳的“不传秘诀”——接手时机(附武禹襄“四字秘诀”释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