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无常形 顺逆在心——太极拳问题探讨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文化之精粹,其特性的主要方面就属五行中水的柔性。柔属阴,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必须阴阳相济,才能成为整体。三百多年来,太极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现已成为推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涉及拳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还有不少内容让人难得要领。《易》以论阴阳,《医》以辨阴阳,拳要悟阴阳。笔者在多年习拳过程中,结合读中的一些书,现将自己的几点心得提出来向前辈与同行请教。

一、阴阳怎样相济?

  拳经有云“拳者,权也”。权字的含义之一就是秤锤,“用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也是求得两个事物相对平衡的砝码。在太极拳的拳理中,阴阳两个方面又怎样才能相济呢?济字有渡与成功的含义,如同舟共济、济世救人等。《周易》第63卦既“济”,其卦象是(离)下(坎)上,离代表火属了,坎代表水属阴,火在下而其性炎上,水在上其性润下,水火按这种形态联在一起,中间必须要有个像太极图S线那样的物质把两者分割开,这就叫“济”或“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景象:把水注入锅中,下面烧火,水火能否平衡,决定于二者在一定时间内的动态表现。假若水放得太多,它从锅中溢出,定会将火扑灭;相反,若水少火大,则会将锅中之水烧干。在水火之度相当的条件下,以一定的时间将水烧沸,应算实现了阴平阳秘。若烧沸的时间加长,则意味着阴大于了最后通牒之则阳大于阴。以拳而论,什么拳种都要求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其区别仅在外形上有的以快见长、的以慢著称而已,绝对的柔或绝对的刚是不可能存在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灾,,不按这个规律办事,就会出现《周易》第64卦,未济,将既济卦中的水火颠倒过来,火在上,水在下,中间无法可济,阴阳分了家,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我们习练太极拳,就必须在实践中细心体会怎样体现阴阳相济而不相抗,细心揣摩在不同动作中怎样处理好身体上下的松与沉、两臂开合的主与从、两脚换步的虚与实、两眼运转的含与张、内外结合的疏与密等,都要用“权”去衡量两者的度,看它是否能够相济。凡有松无沉、有主无从、有实无虚、有外无内者,都叫偏阴或偏阳,两者就无法相济。如杨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一式,在两手上下相分时,右手是主,左手为辅;右手上展要含掤劲,并推动右肩略带靠意,左手向左下要含采、按之劲;双手展开而双膝微合,上虚下实;运用中眼随手运,定势时目视前方,全神贯注;外示安逸而内气鼓荡,势虽开展但展而不散;定式明显但与下动势断意连,大有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势,这样才算达到刚柔相济的要求。

二、力与劲有区别吗?

  有拳家讲行拳走架要“用意不用力”,或“劲走圆,力走直”等,使人觉得力与劲是两回事,究竟两者的区别何在?

  现代人体运动学认为,人体自身的力,是由中枢神经(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意”)发布命令,转由身体各部位神经传导兴奋波(即通常所讲的“气”),引起肌肉收缩,带动肌腱传移到关节,从而引肢体活动。人们行拳时,由于脚向地面蹬伸,地球的反作用力由腿而腰再传到需要加力的部位。将这内外两股力合起来作用于某一方面之物体,就是力的发生和传递的全过程。我们平时讲的力,是指在相对较慢的速度状态下,人体所能克服阻力的能力。力是基础,而劲则是通过相应训练而获得的用力的方法和技巧。在多数情况下,劲力二字是合并使用的,单独用“劲”字,会比“力”具有更强的意思,如劲弩、劲旅、干劲冲天等。“用意不用力”,既然不要有力,你调动“意”去干什么?别说是行拳,就是躺下睡觉,若要翻个身,不用力也是办不到的。

  人体的力,通过合理的训练可以增强。通过抗阻训练,能使肌群肥大,增强韧带和肌腱的强度,增强骨组织的承载能力。通过柔软性训练,可以减少韧带、关节囊、肌腱和肌肉的被动阻力,以增大关节的活动度。一般人可以背负与自己体重相等的重物,而训练有素的举重运动员,则能举起两倍于自身体重的杠铃。

  练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首先要能使自己身体放松。所谓放松就是思想清静,肌肉松弛,关节灵活。在放松的前提下,可以设想自己在齐肩深的水中行拳,多数动作好像在静水中举手投足,有的动作,如揽雀尾式的掤、捋、挤、按,可以设想面对缓流去练习,均以既能排除水的阻力,又不掀起浪花为度。一套拳练下来,要能找到呼吸均匀、劲力顺达、周身舒畅的感觉,就达到了练脑、练气、练身的目的。毫无克服相应阻力感觉地走空架,其效果是不会很好的。

三、怎样才算行云流水?

  众多拳论都讲走架要像行云流水。到底行什么样的云?流哪种状态的水?怎样才能算做到行云流不?这似乎令人难以捉摸。众所周知,云有高、中、低之分和浓、淡、霞、残之别。云随风动,风又有微、狂和旋风多种,云是多彩多姿的。水有液、气、固三态,又有静水、缓流、急流和狂泄之别,水是变化无常的。事实上,众多拳种都要求行拳如行云流水,而太极拳究竟仿效什么样的云和水,要靠我们自己去细心体会。

  行云流水一词,一般是比喻纯任自然,毫无拘执。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太极拳融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于一体,集健身性、技击性、观赏性于一炉。它源于自然,行拳走架应应该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动中寓静的神韵,使练习者从中体会到回归自然的乐趣。

  为了贴近自然,我们可以假设,在那青山环抱、绿水缓流的江边,晨曦初现,和风拂面,我们信步走进泛起微波的江滩,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先放松肢体,调匀呼吸,然后双臂随身体徐徐下蹲。当你下蹲到水齐肩深时,定会有上浮的感觉,你就必须垂肩沉肘、松腰沉胯、气沉丹田、双脚五指抓地。步伐移动时,要以实脚送虚脚,以避免身体晃动,使自己行动起来既沉稳又舒适。动作与动作之间,要起承转合,该行则行,该止则止,不可拖泥带水。要像读文章那样,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标点符号约定的节拍来调节自己的气息。像蛇入水游泳那样,只将头举出水面,整个身体在水中弧行扭动,节节贯串地前行,十分顺畅和自然。我们练太极拳,既不能练出像长拳那样以刚为主以快见长的神威,也不能练出像舞蹈那样灵圆活、飘飘欲仙的韵味,而要练出心静神宜、起止有节、动静有常、开合有度、刚柔合体、内外相兼的神韵来,在达到练者身心舒畅,观者赏心悦目的目的。

四、怎样达到性命双修?

  命,通常是指生命;性字从生从心,与理相通,可指性情或精神面貌。孟子讲:“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现在人讲要把练身与修心结合起来,以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

  健身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去执行每天的活动以及身体各系统,特别是心脏、血管、肺和肌肉所具有的生理功能。经常进行某些符合个人兴趣的健身活动,提高自身的有氧代谢能力,保持全身气血通畅、脏腑平衡,则疾病不生。但要注意把健身与养生有机结合起来。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大寒伤形,大热伤气,四时节候变化之异气及饮食失节,妄作劳役,心生好恶,皆令元气不行,气化为火,乃失身夭折之由耳。”我们要坚持练拳做到流水不息,但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如大风、下雨、大雾等),则不宜到室外去练。本人多年来坚持四句话:“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遇事不怒。”愿与朋友共勉。

  我们借水的特性去探求拳理拳法的同时,还要以水的品德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 ,正善政,事善能,夫唯又争,故天尤。”水,胸怀宽广,利万物而不与他人相争;甘居卑下,接纳百川而不排斥同类,接纳污物而努力自净;言必信,行必果,前赴后继,奔流不息,为了某一目的,它能把石头滴穿,将钢板射透;它有时也会发怒,但总能接受堤坝的约束。习武的人能把这些品德学到手,并时时处处努力实践,就能成为德艺双馨的人。

  太极拳的文化内含博大精深,但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拳。没有变化,各种流派就不可能产生;没有变化就不会出现推向全国,以至走向世界的新套路。我们要在坚持基本规律不动摇的前提下,通过学习《太极拳论》、《周易》等经典著作,力求有所创新。

  军无常势,水无常形,但万弯不离其宗。我们的活动是否符合这个“宗”,则需要我们常年去细心体会。坚持下去,必有益处。


更多太极拳知识延伸阅读: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219958724.asp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
技击的最高技巧:猪突勇进
八卦五行常识与太极拳的属性
再谈太极拳心法。 胡丽娟
【武学体系】太极拳
“太极阴阳颠倒解”之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