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力与发力/杨鸿尘

 试力就是试着发力,是在徐徐的慢动中学习、掌握和熟练各种发力的正确的运动轨迹。如果试力的动作能熟练掌握,再质变为瞬间的本能动作就是发力,故试力和发力是因果关系。
《芗拳》一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试力,都要细心体会,熟练掌握,发力才能正道是趋。在此仅就试力训练中经常出现的偏差作一正误。
1.失整
试力训练首先应做到︰“上至头顶,下至肩足,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知道,任何人体运动都是在人的神经系统下,肌肉收缩作用骨骼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的肢体运动都是由人的神经系统调动控制肌肉的舒张和收缩而成。发力的质量是由参与运动的肌肉本身的弹性程决定的。试力是因为我们要寻求和运用的力不是日常生活习惯的局部用力,如果是后天之局部力,就根本无需再试了。试力的作用就是用意念调动和支配全身的肌肉尽量参与,以至全部参与工作,力争做到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动全身齐动的整体运动。
现在,不少人在练习试力时并没有真正做到整体齐动,而仅仅是双臂,甚至是双手带着双臂和躯干被动而动。所以初学试力,首先应先站好桩,返视自身各部,待意念中连结各部的橡筋都拉伸妥当后,再进行试力。而在试力的全部动作中,不仅要使各条橡筋始终拉满,还要使之随试力的动作而舒张收缩,才能做到意力到致的整体运动,否则,就会因盲目的试力而失整。
运动生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运动的肢体表现形式都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而任何肢体的运动其表现形式都是肌肉的运动,而肌肉的运动是离不开神经系统支配和引导的。一般人由于后天的习惯,神经系统支配和调节肌纤维的力量比较差,因此其运动多是局部的肌肉运动,力量自然要小得多。试力训练就是把站桩时的整体内在运动加以延伸放大的变化,以求调动和协调更多肌肉,乃至全身的肌肉都参与工作。这样,势必因与旧的用力习惯不同而产生失误或困难,故试力只能在缓慢的动作中逐渐加深体认,并及时纠正错误,才能逐渐熟练。由于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条件反射的形成,所以试力必须先放弃和纠正日常的局部用力定型,才能“换劲”,进而不断强化新的正确的条件反射,加快正确发力技能的形成,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运动定型,才能在日后的激烈对搞的拼搏中随机运用。这就要求在试力训练时必须先要做到要领的正确,切莫贪多图快,漫不经心,尤其要克服旧的习惯动作,使每一个动作具备四面八方的平衡与对偶的浑元之势,并进而使其强化和巩固。
2.头部未领
各项训练的动作都必须是以头领身体去作,此即芗斋先生所说的“头有统率全身之意”。所以无论试力发力,正确的要领是以头部带动整体而动,除用头部牵动躯干外,四肢的动作也应如此。如双臂的动作就应该意想用嘴叨住两根细绳,绳的另一端系于手腕部,术语谓之“叨手”。所有的动作都是由口叨着意念中的两根细绳带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拳自口中发”,头领而不失整。
3.违背三大法则
在所有的功法训练中都要时时遵循“形不破体,意不露形,力不出尖”这三大基本法则,也就是说试力必须是桩的变化运动,稍有失桩现象即会违背此三项法则。换句话说︰只要保持了桩的要求,做动作就不会违背三项法则,而违背了这三项法则,试力动作就不可能正确。
三项法则虽专有所指,但基本上是互为联系、制约和贯通的,所以不能分开来谈。在此,需要着重强调一下力出尖的错误。力出尖是指力有方向,而只要有方向就会出现习拳大忌——绝对力和片面力,这就必然是同时犯了意露形和形破体的毛病。犯有这一通病的主要原因是心存“打人”和“够人”的欲望。武学上乘实作法要的最重要一条是“不管对方中不中,只管自己正不正”。浑元力的施发绝对不许心存妄念和招法,而是随机随势的应感而发,而所发之力变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圆面积的爆发,而不是打某一点、够某一部位,也就是桩的骤然松紧。

[page]


违背三法则的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膝开肩耸︰在试力过程中,尤其是运用“勾”的意念时,双膝向两侧移位,正面开合试力的训练尤为明显,同时有双肩部上耸的现象,这是意露形、形破体的严惩错误表现。
(2)直出直回︰正确试力的双肘动作不仅仅是横撑,在保持横向力的同时,还应随着双臂的动作缓缓拧流。若按流行功法的习惯动作,双手前指运动时都是以手心向下的形式进行,待到这个动作完成时再停止双臂的运动,将双手手心翻转,至手心相对(托婴桩)时,双臂再往回。以这个姿式回勾,双手勾挂至将要贴身之际又停下,由双掌心相对又翻成掌心向下后,再继续周而复始地去做。这样的方法流传较广,是典型的违背三个法则的体现。这种试力动作是外形破体的、绝对前去后回的片面力练习,势必会造成断劲现象。试力动作虽说有“勾挂”、“勾挫”的意念和力量存在于动作之中,但任何动作的外形是看不出来这些意念的。而试力(包括发力)动作必须是浑元力的整体动作,在运动时蕴含着多种劲力,并且在勾、挫的同时能随意发出各种方向和形式的劲力,这才是试力的要旨所在。况且手掌的变化亦不能有停顿和露形,应该是整体带动下的双肘撑拧翻滚变化。即不是手带动小臂变化,而是双肘撑拧翻滚带动着双臂和双手手心方向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试力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
(3)双手出尖︰双手破体和出尖的原因大多是以上通病所致,所以不能单项纠正,要同前面提的各面不足整体解决。在此要提示的是︰当意力前指时,双手试力的动作不许超出脚尖,如果具备较大的拉伸量,可以使肘及身体各部在空间“争”出位置。
(4)肘拉手拽︰这个错误也是心存单纯向回的绝对力造成的。请犯有这种错误者注意︰在以勾挂历意念进行试力练习时,切不可失去浑元力的蓄涨欲发的整体间架,双肘不是回拉而是横向撑拧,双手意力则一直指向前方。纠正这个错误,在外形上前辈们曾留下了标准,这就是双肘的位置在意力勾挂横撑时不许超出双肩的横向延伸线
4.单操手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习武者忽视站桩和试力的训练,把单操和步法当做重点的训练内容而本末倒置。当然,这样苦练的确能速成,如果以单操加步法,戴上护具或拳套苦练,实作时再以敢打必胜的无畏气势当先,亦胜招法套路百倍,但这种练法却无法使习者成为高手、妙手。所以步入拳学正轨的途径必须以站桩为基础。单操训练的外形虽有掌和拳的区别,但内在要领是相同的。所以,所有单操训练必须是试力的动作,尤其是腿法训练,其外形虽然只有简单的几种,似不如某些拳种复杂花哨,但内在要求却高难得多,亦需整体而动。任何一种腿法都不许是绝对的片面力,同时要求起腿时能随机随势地“变向”,原传称为“浑元腿”。单操训练中易犯的通病主要有两点︰
(1)脊柱失正︰脊柱中正是整体要领的核心,任何动作的失正都是不正确的。造成失正的原因是肩胯在运动中失去了平行四边形的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每个动作都能保持肩胯这个平行四边形,就能基本上保持中正。在此以常见的正面圈拳(又称圈锤)的单操为例︰
正确的圈锤单操是以平抱桩撑抱蓄势后的整体瞬间合抱(栽锤原则相同,只是中途突然变为向下),为了明确显示,特以分水桩起式。练法是以头领身(意念中用嘴叨住右手)向左转体,双臂向自身中线合抱,抡挥至自身中线时,左手正好护住自身头部,右手向前圈击。而后再以上述方法作左手圈击的动作,左右轮着进行。
圈锤单操的动作应该是躯干带动四肢运动,双肩和双膝必须同时随脊柱的转动而齐动,才能保持平行四边形而不失正。但是,大多数习者只是双肩部扭转,胯部未动或被动地随着动,这就势必造成失正。希对照圈锤单操举一反三,纠正圈锤和其它单操中的失正动作。
脊柱失正的另一个原因是曲解二争力。二争力是指两个方向相争的发力,也是最基本的发力。初学发力,一般先从双手之间的互争开始,而后逐渐上升为全身各部的整体互争。故双手互争只是整体争发之局部。若是只以双手互争的方法训练,单操就会失正,这是因为双手互争只能带动肩部随之而动,形不成双肩同双胯之间的主要争力,在此,以三体式直拳单操为例︰正确的直拳单操训练应该是侧身桩变面的浑元整体互争。整体各骨关节和筋肉同时向各自的发力方向齐争(内中已拉开了量)。注意这种发力形式正好是前手出击,后手防护头部。争力时拉出的量亦突然弹缩而回,此谓合力,如果继续变而成为拗步直拳,就需双肩膀双胯的斜向互争,整体齐动,变为拗步直拳。

[page]


2)失中︰
失中指试发时双手失去中线。由于桩的科学要领,所有试力单操和发力的动作必定会造成双手的互为攻防间架,所以说造成失中的原因大多是动作不符合桩和试、发力原则所致。如横拳的单操训练,正确的练法是意力横,身体变面,横力所发是身体同前锋手的横侧争发,外形见不到手有横的动作,术语有“横不见横”之说。如果只作成前后手之争,就会使头部暴露给对方而失中,其它单操亦是如此。另外,单操和试发力如果不是整体齐动,而只是双手的挥舞,还易造成攻击的一手超过自身的中线,也是失中。如圈锤的攻击手如不注意就极易“抡”得超过自身中线。炮拳和崩拳等到单操在训练时的双手方向都应该打在意念中敌人的头部(即打一个点),切莫东打一下,西打一下,造成失中。
老传的单操,如栽拳和崩拳,因传统功法的双手位置大多偏低,步型也偏低,在单操训练时就形成了双手处于中平架的习惯。这种间架已不符合现代的搏击术。故在训练崩拳和栽拳之类单操时,前面的一手应从中平架抬到齐眉的桩形,时时不离自身头部,后手则可以以中平式从腰侧前击或从高处突然倾斜重栽至中平部位。如果仍然以中平式双臂轮番攻击。头部必失去防护,这样中未失中,却很危险。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延伸阅读;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26/11/7916197_220506093.shtml

 

 

 

推荐下面更多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仁杰大成武道试力(三)
武术研究资料
太极拳的若干原则
提擎天地 维我大成
于冠英老师在大学课堂授课实录--试力
浅谈意拳训练中的意念及其作用机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