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松与沉
「太极」是东方最古老最高的文化。「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文体育运动。可以祛病强身,可以御侮制敌,可以益寿延年,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众民之喜爱。
早年我是一个学社会科学的青年,怎样会喜爱上「太极拳」运动?是因为当年患了「肺气肿」病━又称气称气胸。住院二月,身体已臻极度衰弱程度,经中医师介绍我学「太极拳」,病体逐渐痊愈,身体日益健康,如此年复一年,「太极拳」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喜爱上他了。
人为什么会生病,工作太劳累,精神压力亦有关。四十七、八年,我在陆军供应司令部当主任军事检察官,由于该部下辖财务、经理等八大署,军法业务十分繁忙,每天从早到晚,不是开庭、就是阅卷,还要应付外来的干扰,稍有不慎,极易陷入深渊,我的病就在这种劳累、紧张、焦躁的情形下产生的。「太极拳」动作的「敬、静、定、松、柔、圆、慢、匀、整」九字要诀,就是治愈「劳累」、「紧张」、「焦躁」的特效药。
「上工治未病」,我们的老祖宗,一直都是主张「预防医学」的,如果生病了,要送医治疗或动手术,那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何况「医」、「药」问题,不是一般人民所易负担的,所以历代先圣先贤,便有所谓「气疗」、「食疗」,「自然疗法」、「整体治疗」,其方法不外乎「吐纳」、「按摩」「五禽戏」「八段锦」「小九天」「十三势」等,其动作重「松、柔、慢」,其呼吸重「长、匀、细」。跟现在西方的「有氧运动」、「细胞运动」一样。着眼于养生,重视于预防,是松弛身心治疗时代病的最好方法,难怪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太极拳的世纪。
我从学「太极拳」开始到我教「太极拳」,耳朵听到的与口中所说的都是一个「松」字。「松、松、松,要全身放松,要松透」。究竟要怎样才算是「松」,才算是「全身放松」、才算是「松透」?练「松」的秘诀为何?二月二十六日本会学术研究会假复兴南路二段一五七号斯美大厦顶楼举行学术研究会,请宋志坚老师专题讲演,他报告「传统松柔拳法兴衰变革三百年」。虽然分为三个时代说明应向虚实、动静、刚柔三方面发展,但他特别强调的还是一个「松」字。出席会议的沈德辅先生特别检出「太极拳研究专集」第五十六期郑曼青老师论述「太极拳学术研究会五周年之一瞥」一文,其结论是「惟有松之一字,可说是太极拳之秘要」。我在六十九年写了一篇「论松」的文章,曾在专集发表并汇载于「论太极拳」书中,虽然说明「自然就是松」、「不顶就是松」,但是「松」的秘诀何在,还是没有说出来。
最近几年来我没有从事教拳工作,有时间自己慢慢在练,一式一式揣摩「松柔」的问题,发现每一式都有「起、承、转、合」。上一式到下一式还是有「起、承、转、合」。而且这「起、承、转、合」都是渐变的,即一动就有「沉」的意思与动作,不「沉」便不能「稳」,不「稳」便不能「松」。可知沉、稳与松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十三势行功心解「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什么叫「沉着」?指「沉稳着实」言。我们老祖宗发明太极拳,其目的有二,一为养生,一为制敌。养生就要注意练体,制敌就要注意练用。不管练体或练用,都要注意「沉稳着实」,十三势、势势如此,六十四式,式式亦如此。比如右金鸡独立,左脚下沉一分,右脚就要上提一分,左脚下沉二分,右脚就上提二分,左脚下沉三分,右脚就上提三分,......,左脚下沉九分,右脚就上提九分,左脚完全下沉,右手应随右脚上提而向上,这一下一上,一沉一起,是缓慢的,是匀称的,这才稳当,这才稳当。如果左脚下沉一分,右脚上起二分,你就可能站立不稳,如果左脚下沉三分,右脚上提六分,你就可能要跌倒。这就是匀字的秘诀,「过与不及」都不可以。当你打拳时能够势势沉稳着实,你就能将气运上泥丸,敛入脊骨,自然身体强健。如果你要发人,也要沉稳着实,全身松透,蓄而后发,方可应手即仆。假如你自己都站不稳,那里还有能力去发人?俗语说「先求稳定,再求发展」。向恺然先生说「十三势以中定为主,掤等十二势为辅,有中定然后有一切势,一切势皆不能离乎中定」。沉稳之重要可以知之。
太极拳论「气沉丹田」。这是打太极拳的人都时常念着一句话。什么叫丹田?丹田在那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丹田在人之下腹部,位居人体中心,为呼吸之门,性命之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络之根,所以养生家重视丹田之气的锻炼,打太极拳动作要慢,就是配合呼吸务使气沉丹田。久而久之,丹田之气充实旺盛,可以产生一种弹力。老子说「虚心实腹」。腹实了就是人的下部稳定了,心虚了就是人的上部空虚了。下实上虚就像一个不倒翁,任你怎么推他,他都不会倒下的。人的气血是周身循环在流动的,寅卯时气血在上,便变成上重下轻,如果稍不注意,抬腿稍高,就会摔倒,所以早上三至七时人最容易出事,老师叫你气沉丹田,就是教你随时要注意虚心实腹,习惯成自然,有名师在旁指导,你什么时侯都可以练功,绝对没有时间之设限。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之五是「沉肩垂肘」。称沉肩,指肩松开下垂,肩若不能松垂,便会上耸、两肩端起,气亦随之上浮,不惟手臂不能松柔灵活,即全身亦陷于僵滞,肩关节能够松开下沉,气即随下降,这是气沉丹田重要工夫。称垂肘,指肘应自然弯曲松垂,不可扬吊或僵直,因为垂肘不但加强了坐腕的作用,尤其完成了全身的松柔。这是练太极拳松柔的重要步骤,也可以说是化发自然的奇技妙诀。郑曼青老师说「能松透,即是沉」。又说「沉与松,原是一事」。所以有的人说「沉肩墬肘」为「松肩垂肘」。松字诀就是沉字诀。
综合而言,太极拳在外表看来是慢吞吞,软绵绵,斯斯文文,随随便便,而其内在的行动却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一动必沉」、「一沉便松」,「沉是松的功夫」,「松是沉的玄妙」,完全是「意」在指挥。一套「十三势」,从开始至合太极,心意始终在套路上,从无间断,不论下沉十分之一........十分之九,或上浮十分之一........十分之九,都是心意在操纵,这就是「中国功夫」。功夫是要慢慢练的,开始练时,慢慢由高而低,再慢慢由低而高,反复演练,练到十分纯熟时,意高就高,意低就低。意远就远,意近就近,意一动就有沉松,沉到什么程度,松到什么程度,完全依据你的体力与需 求来决定。正因为太极拳是一门功夫,而且是一门极高的功夫,所以急不得,躁不得,必须循序渐进,依照老师的指导,天天继续不断的练,自然练出功夫来。
[page]
悟其道.明其理──论太极拳思想
悟其道.明其理──论太极拳思想
太极拳分为陈、杨、吴、武、孙等几派,现在对陈、杨两派挖掘研究较多,其实各派渊源相同,只是各派创始人根据自己的特点,技击健身的需要,对以前套路招式加以改造创新揉和了以前太极拳的优点,从而自创一派。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它包含内容极为广泛深刻,在此文中仅就太极拳的唯物辨证法思想、美学思想、物理学思想,技击思想等作一阐析,意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武林同行投入其中,进行潜心挖掘、整理、研究、丰富这一文化现象,为中国武术文化更上一层楼,尽一份力,发一份热。
一、 太极拳的唯物辨证法思想
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这三大规律在太极拳运动中有新体现。
质量互变规律是太极拳思想的基本规律,太极拳高手都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俗语说:「拳打百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理自通」,就是说练功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简单地模仿比划招式,机械地演练套路,要在百练中体会其要领,抓住要点,符合传授之道,晓明拳理,逐渐懂得一些太极拳运动规律,这就要多练、常练、苦练,这就是量的积累过程。待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即发生质变,也就是使自己功夫又上新台阶。量变到质变的过渡,一是时间上持久积累。二是功夫上日积月累。三是大脑领悟的积累。就是要达到新的高度,不仅仅来源于苦练,还来源于对招的深悟,每招每式的弄懂、弄通,达到对整个套路的熟谙。其实每一套路都有它内在的规律,反复推敲,细心揣摩提炼,定能达到熟能生巧能够于每招间的接合,以及每招中的不足加以改造创新上升到对拳理的认识,有人一生只练几招,而这几招威力异常,能使之纵横于天下这就是所谓绝招,它来源不平时用手潜修,刻苦学习,认真领会,反复实践,不断充实完善,因此每一位行家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
对立统一(矛盾)规律是运用于实践的基本规律。矛盾是指行拳双方拳路的差别和不同运用技巧、策略等,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要求动静、刚柔、虚实、轻沉、迅速兼备。要阴阳不相分离,阳以阴为根,阴以阳为主,达到刚柔摩荡,阴阳相济的懂劲地步,进一步上升到忽阴忽阳,阴阳无迹可寻的神明境界,只有做到刚柔相济,阴阳平衡,能柔能刚,有轻有沉,虚实兼到,急应缓随,动静合宜才是完整的太极拳。太极拳中的顺逆、里外、上下、左右、进退、虚实、刚柔、快慢、曲伸等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太极拳讲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进先退等变化,能够在技击中使对方迷惑,坚持敌进我退、敌退我随、敌疲我打、敌卖破绽、粘连相随、瞧准时机,借力打力,同时还要「知彼知己」根据对方来判断自己进击的速度、方法策略、攻敌技巧、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把技击十三势发挥淋漓尽致,使对方只被动应付,无反击之力。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太极拳更新、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要比它事物完善且有生命力,必须在继承发扬该事物优点外,还要抛弃其缺陷不足,同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太极拳发展史来看,符合「明规矩而定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正如陈鑫说:「以之海人,则大匠之所能也,至于巧,大匠不能使唯物在学者,苟至于,则遵规矩而不泥规矩,脱规矩而自中规矩。」杨氏太极拳师祖杨露禅从师于陈长兴习练陈氏太极拳,从明规矩至守规矩日久苦练,使功夫达到上乘境界,直至脱陈氏规矩而创新,创编了具有自己风格的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由武禹襄始学于杨露禅据陈式创编的杨氏太极拳,从明规矩至守规矩,从守规矩再至脱规矩,创编了适合中老年健身的武氏太极拳。武禹襄传李亦畬,李亦畬传郝为真,经郝家祖孙三代传授研究,杨长避短,创出郝氏太极拳,吴氏、孙氏太极拳创编发展也是如此。推陈出新不反是不同流派之间相互继承、取长补短,从守规矩至脱规矩,而且在同一派内也是一样。从陈王廷创造太极拳的过程来看,同样有个明、守、脱、合的过程。陈王廷是一名武将,曾任乡兵准备,积累了大量的临陈决敌经验,不仅如此,他还继承发扬了戚继光、俞大猷和唐顺之等整理民间拳法的优良传统,遍阅武术资料、研究了十六名家拳法,观摩了少林功夫,还汲取了导引吐纳和五禽戏等长处,根据太极图说原理,参照《黄庭》,《内经》的养生要求,进行分析综合、推陈出新、颇有见地地创编了太极拳。太极拳发展就是从守规矩,脱规矩,到守新规矩,脱新规矩.....如此反复以至无穷,使太极拳发展也越臻完美、实用,武术发展也是如此。正如李小龙(截拳道创始人)说:「我无门无派,但又是所有的门派,你不知道我的意图,而我的动作就是你动作的结果,我的技术就是你的技术的结果。」
二、 太极拳的物理学思想
物理学中的力、时间、速度等充分体现在太极拳的技击中,首先最常见的是重心问题、太极拳由于速度慢、匀的持点,重心偏移慢,也较好控制平衡。要站得稳,必使重心尽可能降低,在与出拳猛烈的对手过招时,就要瞧准时机,看清气力的方向,扎好底盘,以静待动,充分利用。「随遇平衡、退即是进,化即是打。」因此重心在实践中不是固定的,而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要通过实践加以体会,灵活掌握。由冲量定理F. △t = △mv知,△mv越大,△t越小,则F越大,就是在与对方靠得很近,或已接触对方在对方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突然发难,这就使v从零突发到很大值。而△v变化时间很短,从而产生极大的v力,使对方失去重心,甚至飞跌出去,这就是太极拳中「寸劲」,「抖擞劲」的充分体现,在武术实战中还要借助于合力、分力、尽量用合力而不用分力。总之,物理学在太极拳技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包含了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作用力、反作用力、惯性、重心、动量、力矩、力偶以及杠杆、尖劈、螺旋、斜面、摩擦、滚动、滑动等等。着意使身体的每一部分发挥最大的作用力,从而提高应战能力。在太极拳中使用最多的还有沾粘劲、走化劲、螺旋劲、抖弹劲...... 。
[page]
三、 太极拳的美学思想
中国的美学思想十分重视均匀对称、整齐秩序、节奏和谐、韵律优美且多样的统一(即是多种形式因素从差异,对立转化为协调一致,以到「不齐见齐」,「乱中见整」。于不平衡中见平衡,于无秩序中见秩序)太极拳揉合了美学思想,它行拳具有一定规律,即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进先退等。如此潇洒行拳包容整个空间,给人以完整的对称感且不拖泥带水,同时给交战对方以错觉,太极拳讲究匀、慢、柔、圆,充分体现美学思想,圆是最美的图形,也是最完整的且有动态感,又有指东打西,指上打下,指左打右之能,左右手相互配合(如云手)构成圆的运动,显得舒展潇洒,使身体舒展,能够舒筋活血,有利于健康,太极拳中内气运行也是圆的运动(如气功中的大小周天),经常习练太极拳有助于周天运行,圆的运动是能量的互继,力量的承接,生命的延续,「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能量循环,形成循环往复运动,又能寓静于动,寓动于静,显得飘忽不定,令对手迷惑。现在的太极拳表演就是利用它的美学特征,观察时觉得左右对称,上下一致,前后协调,看似静,又在动,静的有规律,动的有节奏;看似柔,实是寓刚于其中,确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太极拳的整体美用太极拳名家陈鑫的话概括为:「太极拳千变变化,无我非动,势非不侔,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身随之,下欲动而上身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以一贯之者,其斯之谓欤!」
四、 太极拳的技击思想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共十三势,即掤、捋、挤、按、采、捩、肘、靠、进、退、盼、顾、定十三式,这十三式遵循太极拳原理即「胸怀太极,手按八卦,足踏五行」,其含义是「由人(太极拳)以刚柔(西仪)两种劲路,用打八方(八卦)手和踏五方(五行)的足来完成的一系列格斗动作,在格斗中必须有五行,八卦来指示,八种劲法与先天八卦相对应,各属其性五种步法与五行相对应,各适其理,井遵循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原则),因此太极拳具有颇强的技击性,是十三式的综合运用,它主张以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基本上都遵循「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顺避害」三原则,讲究拳打五尺之内,三尺之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不拘提打、按打、击打、冲动、膊打、肘打、胯打、横打、头打、手打、高打、低打、顺打、腿打、进步打、退步打、借气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总要一气相贯。『姜容樵先生注』《王宗岳太极拳论》讲」「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又谈到:「敌用力,我松劲,敌虽力打而我可化走,是为偏沉则随。敌用力,我亦用力,二人互抵抗,卒为力大者胜,是为双重则滞,乃太极之最忌」,太极拳讲究听、引、化、拿、发五个环节,引是引诱敌人,使其渐入我有利轨道,「欲罢不能」地进入背势;化是暂避敌锋,让过对方进攻势头,化解其劲路而使之落空,或者把大力化解为小力,给自己提供进攻机会;拿是在引得恰到好处,化得有利于我的情况下,封通敌势,虚笼对方关节,拿准对方劲路,使其在我制之下,以备我发;发就是将敌沿其受力点(着力点)跟落地点(发落点)的联机方向抛掷出去,远到以小力胜大力,四两拨千斤之能;在交手中,全身必须放松充分调动自己的听劲,听得清、准,才能懂劲,懂得劲大小、方向,切实运用好引化、拿、发,《孙子兵法》云:「知敌之利害,知敌之虚实,知敌之动静,知敌之表里,瓦敌之情状,无一而不知」,只有知彼,才能借力打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然太极拳思想还不止这些,诸如健身养生思想,心理学思想等,由于太极拳包含内容广博,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在此只是做到抛砖引玉,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之能。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找明师去
站桩时间长短辨析 意识指挥身形去训练 筑基
仿效水的运动打拳
陈微明谈“散手”
董增辰述早年学拳经历纪录
把练功融入生活之中?
太极走步九要
太极拳打手法/吴图南
从臀胯的发力观技击
漫谈松静意 呼吸与松沉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太极拳习练6忌
以身带手与以手带身文 也谈[周身俱能轻灵]
太极拳之伸筋拔骨
单式训练提高太极拳水平 练太极拳不能舍本求末 刘积顺的教武式太极的要领
太极拳“气”的浅探 试解“折叠”“折启” 解守德问答录
李雅轩太极拳遗著拾珠 无极站桩微调要诀
太极拳的心知与身知 盘架与双重 王培生传秘籍十要 太极拳调动第二心脏 太极拳的意、气、力 脊椎是一杆大枪
太极拳打手身体各部姿势要求
腰是管四肢的总机关
太极拳进入化境修炼 如何理解“腰似车轴”
许派含胸要求
太极拳身法练习谈
锻炼太极拳之主要准则
杨式太极拳腰胯肩 意是怎样运行的 圆弧运动轨迹说
太极拳与养生谈
整体力动态演化规律
谈太极拳的球体感 杨禹廷的“三不主义”/关振军
太极拳腰与手的运动关系
螺旋力的应用(搭手摸点训练)
舍己从人是太极功夫的归究王文贤
陈氏太行步游身推手法 练太极拳的场地与方位 祝步文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探究 通三关备五弓/顾留馨 谈谈陈式太极拳的盘架/陈太平
推荐下面更多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最全的太极拳明师论文总汇
最全的太极拳教学视频总汇最全的名师演练太极拳视频总汇
最全的摄影技术知识大汇集
最全的摄影技巧视频教程大汇集
photoshop视频教程大汇集
最全的photoshop文字教程专辑
光影魔术手视频教程总汇
会声会影视频教程总汇
博客技巧总汇 博客代码总汇
电脑技术总汇
相学占卜大全
健康养生视频讲座大汇集
健康养生保健知识总汇
沙画艺术集锦 电子图书珍藏
交谊舞蹈教程 音画作品欣赏 美图动图欣赏
音乐素材总汇 flash时钟日历大汇集
百家讲坛视频总汇
竹简字画总汇 古玩字画总汇 收集最全的动画歌曲总汇
美食/烹饪专辑 中外美景奇观专辑 民间艺术作品欣赏专辑
极品音画总汇 国外摄影艺术专辑
美景摄影照片专辑 美图秀秀视频讲座:全攻略  花卉知识课堂
 Ps 基础教程:大师之路文字教程  人体经络穴位知识文章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中的呼吸运行的路线
太极拳原理
杨氏太极拳内劲的介绍
支燮棠 太极拳讲稿
新生代太极名家的干货分享,收藏着边练边悟吧!
第224期:和式太极拳的规矩与自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