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过后是宋词

开篇前要先向葛兆光先生致意,实在想不出更切合所想的标题,便用了葛老师当年用过的题目。

《百鸟朝凤》第一次引入我的眼帘是在我关注的一个微博上,关注影视大魔王很久,很少见他这样推荐一部电影,然而广告语却没能打动我,也许有《美人鱼》在前,情怀这个东西第一次能调动人百分之百的热情,可下一次,就再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观看《百鸟朝凤》是因为朋友的一个电话,她想看,我作陪。朋友是个很实在的姑娘,观影前的兴奋,观影中的感动,都落在我眼中。第二天下午,我又接了她一个激动万分的电话,她告诉我《百鸟朝凤》的票房上去了,这其中有她的一份力。至此,我才发现片子带给人的意义比片子本身的意义更强大。

如果这部片子不是吴天明拍的,如果吴天明没有培养出一大批知名导演,如果吴天明没有死,如果制片人没有下跪……如果这部片子只是片子本身的价值,还会有这么多叫好吗?好吧,没有如果。

不喜欢这部片子,是因为片子中透出的情感是压抑和无奈,没有什么积极的东西,说白了,一碗毒鸡汤。

我一向喜欢传统文化,也曾为传统文化的消亡而伤心不已,也曾认为今人的精神不如古人,直到在高中语文读本中读到葛兆光的《唐诗过后是宋词》,一颗向往新鲜生命的种子深埋在心里。诗庄词媚曲俗,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很多人养成了今人不如前人,活人不如死人,小人不如君子的思维模式。不肯跳出一个圈子去思考事情的本身,而是给相关人身上贴上满满的标签,再带上有色眼镜去挑剔。

《百鸟朝凤》讲的是一个唢呐匠人传承唢呐技艺的故事,如果发生在200年前,这一定是个大团圆结局,老一辈师傅将手艺传承给了新一代手艺人,新生一代再将这份技艺代代相传。然而,这个故事发生在80年代,结局毫无悬念,一定是悲伤的。

为传统瑰宝伤心过太多次,心反而没有那么容易被打动。看金铁木的《大明宫》时实实在在痛心了很久。欧洲有上千年的古建筑,而我们的大明宫,一片残砖碎瓦都没能留下。为龙门石窟伤心过,那么多人力甚至人命留下的佛像,竟没有几个是完整的,能盗走的被盗走,不能盗走的被毁坏,随处可以没有头的佛像,那一刀刀下去,竟也忍心。为消亡已久的汉服伤心过,为什么和服能走上日本街头,而我们的汉服,却因异族统治而彻底断裂了传承。在九寨沟游览时,藏族导购小伙指着清朝皇帝的龙袍说:“这是你们汉族人的服饰……”。

说不痛心,怎么可能。可是,痛心又能怎样?即便再建一个大明宫,那也不是从前那个。看着汉服复兴者们把各个朝代的服饰穿上街头时,我不得不接受,死去的再不能复活了。

“死马不能再活,活马早晚得死。”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事实是这样吗?也许不尽然。我曾见到过一棵很大的枯树,整个倒在湖泊里,看它的周长,也许它已经活了上百上千年,但它已经死了,不会再活过来,在它树干靠近树枝的一侧,也就是离湖泊中心最近的地方,一棵小小的树郁郁葱葱的从枯树的身体里生长出来。我觉得传统文化必死,就如同这棵大树,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它如法生存,然而传统文化必不死,因为在死亡中孕育着继承而又不同于母体,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新生命。

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多少还有几分不同。物质文化遗产只要不有意破坏它,它自身消亡的速度极其缓慢,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并不是因为人为破坏,而是它本身已经不能再适应全新的环境。

在观影之前不久,机缘巧合去听了一次羌笛。得知羌笛艺人也是少之甚少,深感自己幸运,可以在这种技艺消失之前一睹风采。脑子中满满都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的愁绪和豪迈。一曲终了,我似乎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门手艺后继无人,会羌笛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它的确不够动听。

《百鸟朝凤》中的焦三爷是一位很纯粹的唢呐艺人,他一身都在守护着唢呐这门手艺,到最后不顾身体也要为德高望重的逝者演奏一曲百鸟朝凤。他对技艺近乎苛刻的追寻,对于传承用生命去守护打动了许多人。不过,他虽感人,感动的最多的却是他自己。

去过几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着深深的责任感和忧虑感,这是大基数人口的民族感受不到的。少数民族的年轻人要么固守原来的生活方式,过着贫困的生活,要么苦学汉语,努力搭上与外界的直通车,他们在学习,也在痛心。很多次听到少数民族讲起自身汉化,那绝不是骄傲,而是一种无奈。

我十分想要解释,其实这不是汉化,不是汉民族的文化侵略,这仅仅是现代化,是每个现代人都逃不脱的宿命。我们为了追上世界前进的步伐,也在努力学英语,学习先进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早就不是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了。一个群体若想变得强大有生命力,绝不是死死守着祖宗的东西不肯放手,而是把先人留给我们的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放下。

每一个时代文化的产生都和那个时代的特殊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浆洗衣服,不妨碍我们使用洗衣机,古人吃野草,不妨碍我们享用品种丰富的瓜果时蔬,古人偷光映雪,不妨碍我们使用电灯,古人锄禾,不妨碍我们用机械投入农业生产,古人用草药治病,不妨碍我们接受手术治疗。同样,古人演奏丝竹管弦,不妨碍我们欣赏吉他钢琴。我们的先人是为我们更美好的生活打基础,而不是子孙拖入故步自封的禁地。

说起唢呐的兴衰,我想起前几年看《后宫甄嬛传》时,家人说安陵容的曲子也没多好听,这皇帝怎么这么喜欢呢?我想都没想就回答,当时才有多少乐器,女孩子的歌声总比敲锣好听吧。唢呐也逃不脱这样的宿命,那时黄土高坡上除了人们吼上几声,底层的劳动人民实在没什么机会感受下音律的美好。唢呐声音洪亮,曲调高低不同,田间地头听上一段就对是享受。可是,故事发生在80年代,改革开放,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唢呐在与西洋乐竞争中拿不到原来那种绝对优势,这不算是个悲伤的故事,电影渲染有些过度。

电影中没有表现出来,再过十几年,二十几年,互联网时代到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随手就能用十分便宜的价钱播放世界顶级大师的音乐时,那支半吊子洋乐队也得改行干别的,那我们也要为它哭的稀里哗啦吗?当然不!

农业社会结束时我们痛苦,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使得土地不再需要那么多人耕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被迫涌入城市,彻底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工业时代后期我们痛苦,大批工人失业不知所措。新旧更替总是痛苦的,我们必须眼睁睁的看着曾经美好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必须投入到全新的未知的未来,对过去怀念在所难免,若因此否定现在则实在不该。

我所生活的城市便是一座重工业城市,身处其中所感受到的疼痛比旁观要清晰地多。焦三爷埋怨世风日下,以前大家都毕恭毕敬的请唢呐匠,现在人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屑。他只从人们态度的转变中感到了愤怒,却不肯接受人们越来越不需要唢呐这个事实。

曾几何时家乡的煤炭、钢厂工人曾是非常有面子得工作,一个人的工资足够养全家,福利好,厂矿有内部的医院、学校、居民区……随着近两年钢铁煤炭的衰落,一批又一批工人待业回家,硕果仅存的几家厂矿的收入也再无法和辉煌时期匹敌。经常听到有人唉声叹气,以前是怎样怎样的抢手货,现在连个媳妇都说不上。这是世风日下吗?不是,这只是单纯的失去了市场。再辉煌的文化或是经济,都不能一直辉煌下去,有腾飞就有陨落,有出生就有死亡。唢呐和其背后代表的传统事物想要生存下来并不难,总有喜好者会不计成本去传承,想要回到它最辉煌的时代,便是痴心妄想。

既然是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便该传承传统精神中积极的部分,而不是固守已有的成果。宋代人曾十分尽力去模仿唐人写诗,然而唐诗已经达到后市无法企及的高度,无法复兴唐诗,并不妨碍宋人开创了灿烂多姿的宋词。后人超越不了宋词的成就,不妨碍元曲流传大江南北。写不出曲子也没关系,若是明清只顾复兴唐诗宋词而不发展自身,哪来的这么多小说让后人津津乐道?

唢呐失去生存空间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把唢呐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下去。先人们在黄土地上孕育出唢呐这样的艺术,离开那个时空的人们,继承着先人骨血和遗志的后人,一定能在新的时空中创造超越前人的灿烂文化,这才是真正能的继承。

古人做什么我们做什么,这不是传承而是禁锢。我们的先人能开创当时世界上最灿烂的文化,我们也要开创现代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这才是传承了先人生生不息的文化精髓。

票房也好,眼泪也罢,一部电影挽救不了唢呐退出现代生活的步伐,狂欢之后终归沉寂。面对一些淡出大众生活的传统,不要像孔乙己偏执一个字的四种写法,不要像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的哭诉自身的悲惨遭遇,怀念和同情远不足以让一种事物走上顶峰,能再塑辉煌的永远是事物本身的生命力。

天地不灭,向死而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古人唐诗宋词对春天的赞美
唐诗宋词
王之涣《凉州词》,唐诗第一原诗苍凉悲壮,去一字,变成宋词!
《唐诗宋词》古人才华太高了,写诗这么怪,跪服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作文650字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