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导图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

著书年代---东汉

胡希恕---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

今天讲讲胡希恕先生注解的伤寒论。伤寒论按八纲划分六经病。

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体系,胡老认为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构成了六经。何为三阴三阳,其实就是三个阴证三个阳证。

伤寒六经提纲是八纲概念,不是经络、脏腑概念,因此提出太阳病为表阳证,这是解六经、解仲景之书的关键。(本段引用自《经方医学》--胡希恕/冯世伦)

伤寒论六篇各篇首条为六经病提纲。六经病是病位、病性、症状特点的证,而不是指具体的病。

伤寒论首篇是太阳病,提纲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是病位在表的阳证,是表阳证。阴阳的判断标准,是看正邪交争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划分的。如果机体功能亢进者为阳证,如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机体功能沉衰不足为阴证,如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本段引用自《胡希恕经方医学》-马家驹)。

太阳病是表阳实热证,这里的热不是指热邪,而是正邪交争,体表阳气郁热不能汗出,导致的郁热,反应于人体的发热的症状。所以,表阳不能清热。只需,邪随汗出,诸症皆解。如此,深刻理解了,胡希恕说“经方中风、伤寒的概念是症状反应所属,不是病因所属”

阳明病提纲:胃家实也。阳明病是里阳证。胃家实,一方面指邪气实,更多的指这个人的体质、正气也是实的。阳明病也是阳实热证。阳明证在外表现症状是:身热,汗出,恶热,不恶寒,大渴,脉大。

临床上见到大便异常,必然有病位在里的表现,提示里证。渴是阳明证的阳性指征。(本段来自于马家驹《胡希恕经方医学承气汤方证》)

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少阳证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阳证。热邪波及清窍。邪在表发汗,邪在里清下吐法。邪在半表半里,邪无出路,证候的变化相当复杂。

故少阳证之辩,与其求之于正面,不如求之于侧面,更较正确。此即是说,凡阳性病证,若诊其不属于太阳病,同时又不属于阳明病者,即可确断为少阳病。(本出自胡希恕《经方医学》)

太阴病提纲: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是里阴证。病位在里,病性是虚是寒。太阴病和阳明病是一对,太阴病是里虚寒证,阳明病是里实热证。自利不渴者,属太阴(277条)。

少阴病提纲:脉微细,但欲寐。胡希恕先生认为,少阴病即是表阴病。条文论述是对照太阳病说的,意思是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太阳病,若兼见脉微细,但欲寐者,即是少阴病。少阴病本虚,传里多为太阴病。少阴病和太阳病是在同一表位上,所反映出来的阴阳两证。阴证本虚,维持在表的时间短暂,易传里或半表半里。麻黄附子细辛汤属于少阴病的发汗剂。一见少阴病,不可忽视之,要抓紧时机解外,最好使之不传太阴,即传太阴更当急救其里。(本段选自胡希恕《经方医学》)

厥阴病提纲: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胡希恕先生注: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其特点是上热下寒。半表半里,复杂多变,但表里为证单纯易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太阳病;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病,胃家实的阳明病。凡病既不属表,又不属里,当然即属半表半里。故临床诊病,若除外表里,其为阳证者,属少阳病,其为阴证者,属厥阴病。(本段选自胡希恕《经方医学》)

本篇内容是个人对《胡希恕经方医学》粗浅总结和重点内容的简单提取。用于自我学习和分享,错谬之处望中医同仁指证。

      陈小红  主治中医全科医师  

    福州市晋安区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六经病思维导图表格

病位

位位

病性

阳证(热证,实证)

阴证(寒证,虚

太阳病(汗)

麻黄汤,桂枝汤

少阴病(强壮发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

半表半里

少阳病(和)

小柴胡汤

厥阴病

(和法中兼补益)

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

阳明病(清,下,吐法)

白虎汤,承气汤,

太阴病

(温补,强壮攻下)

四逆汤,理中汤,大黄附子细辛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经方的收获及体会
干货!刘渡舟教授:最详尽的“六经辨证”!
《伤寒论》中的“六经”提纲,学中医者必背,建议收藏
《伤寒论》之少阴表、里证如何?
《伤寒论点评》[1]
六经提纲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