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我县区域性农机推广站当前现状的思考
对我县区域性农机推广站当前现状的思考
2010年10月,根据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的若干意见,慈利县政府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大力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完成了由县农机局与当地政府实行双重管理的区域性农机站的工作布局,开创了乡镇农机站工作模式的先河。现改革已有4年多,这些新成立的区域性农机站究竟发展得怎样?是否达到了改革的预期?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今年,我们前后深入其中,通过到各区域站实地察看、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到相关主管单位了解,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到的总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情况。2010年以前,我县基本上是按照行政乡镇来配置机构的原则,全县共有乡镇农机站31个,从事农机管理人员51名,每个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上各司其职。2010年10月县政府启动了“农业三站”改革,成立了江垭、象市、通津铺、阳和、岩泊渡、零阳、零溪、龙潭河8个区域性农机站,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编制34名(基中包括8个站长、5个副站长),重新划定了管理区域。
(二)人员情况。改革之时,原有的51名农机人员经过进编考试(其中4名在59岁以上、临近退休人员,按照既不参加考试也不占编,但在办理退休手续时视同在编人员一样对待),进编34人,落聘14人。进编的34人,本着照顾大部分人就近上班的原则给予安排到相应的区域站工作,有一部分人实在是因为调整不过来才异地安排(共有7人)。他们均能按照政策到岗到位,扎扎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落聘的14人继续保留农机人员的身份,协助各区域性农机站搞好相关农机工作。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服务能力不足。进编34人中,其中10人是农机学校毕业的, 7人是因长期从事农机工作在98年招工进来的,剩下17人皆为2002年乡镇政府改革分流过来的。前17人普遍学历层次较低,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多是中专、高中文凭,他们自上班以后,一直都是按照“一事一酬”兑现工资,各项待遇都没有落实,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受到了严重挫伤。即使后面参加了在职教育,所修读的专业与现在从事的工作也是“风马牛不相及”,没有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升级,在工作中明显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后17人因为是半路出家,所有东西都需从头再学,一部分工作积极且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同志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成为了业务上行家里手,还有一部分同志始终游离在门槛之外,还在看“热闹”,为老百姓服务只是一句空话。
(二)工作经费保障不够。县财政除拨付34人的基本工资和10200元/人年生活津贴外,其余各项费用差额均为单位自筹。这样一来,每名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差额部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三公”经费、部分退休人员的待遇等等都没有着落,而所赋予的农机推广职能是纯公益性质,不能收取农民任何的费用,因而经费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三)人才晋升机制不畅。按照目前的人才晋升机制,改革之后进编34名同志要想事业上更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参加各种考试。现在无论是公务员考试、各个机关单位的选调、遴选,还是各类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都有一个严格的年龄限止,年龄都必须在35岁以下,部分考试还设有另外的附加条件。如:学历在全日制大专以上,所在单位性质为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等等。而当前综合条件符合要求的在34名同志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20%。二是单位推荐、组织提拔。2010年改革之后,县农机局先后推荐了4名区域站长参加了县中青班的培训学习。这几名站长无论是在平时工作中,还是参加培训学习都是出类拔萃,年年都被评为工作先进。其中零溪站的万平站长在2013年还获得了“全省优秀农机推广员”光荣称号。县农机局向组织部门多次举荐,但因为提拔名额有限,没有任何结果。曾有工作人员戏称道:“我是一只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眼前一片光明,却毫无出路”。
(四)基础设施配备不齐。一是办公用房简陋。全县8个区域性农机站仅岩泊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其余7个站均为2010年改革之时所在乡镇政府给调配的房子。这些房子不仅面积较小、阴暗潮湿,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站工作人员自筹资金维修后,才得以使用。例如:阳和农机站、江垭农机站的办公用房,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在当时没有做隔潮处理,现在空气湿度稍微大一点,地面上就会有一层明水,严重侵害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象市农机站、零溪农机站的办公用房都是设在二楼,房子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每年集中年检审的时候,机手们是外三层、里三层将房子围得水泄不通,连走廊过道上都没有立锥之地,形成了一定安全隐患。还有在平时农民办理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手续时,一般扎堆选择在当地乡镇的赶集日,三、四个乡镇的办事人员聚集在一起,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少时挤上一二十人,多时则有四五十人,这种情形在天晴之时还稍好一些,若是碰上雨天,现场则是一团糟,老百姓为此不少抱怨。二是没有交通工具、职工宿舍。当前我县虽然已经村村通了水泥路,但农村客运工作发展还相对滞后,许多乡镇只有县城直达乡镇的客车,下到村里还需要租用当地人的摩托车进行周转。工作人员每次到村里搞农机购置补贴核查、农机具的推广宣传、农机具年检审等工作都要“两头赶”,经常是“两头黑”,从而导致了工作上只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无法做出更多、更深的了解。还有部分同志在异地上班,因为没有职工宿舍,长期在家与单位两者之间来回跑,累得是筋疲力尽。
三、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消除后顾之忧。一是将全部人员工资及相关工作经费进行足额预算,从而消除他们待遇能否落实的思想顾虑,让他们不再一心二用,轻装上阵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机工作中去,在基层安营扎寨、静心工作。二是加大对办公场所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当前办公环境。对还具有改造价值的办公用房实行改造升级,做好防漏隔潮处理,保护他们的健康;对办公场所在二楼或二楼以上的,建议当地政府为其在一楼安排一间办公用房,也可以在政务办公大厅腾出一些空间作为农机人员的办公场地。这样老百姓来办事既方便又安全。三是在财政资金允许的前提下,适时配备办公车辆,彻底改变当前这种“两头黑、两头赶”的工作现状。
(二)构建培训体系,增强服务能力。一是建立培训考核机制。通过网络在线教育、聘请厂家技术员现场指导、到县局集中培训等方式,大力提升广大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每年实行一次技能考核,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重新考核,若仍不能达到考核标准,建议解除聘用合同。二是建立奖励评选机制。每年搞一次群众评选,对在平时学习认真,工作表现好,贡献突出的同志,实行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引导大家向先进看齐。
(三)拓宽晋升通道,提升工作欲望。在人才选拔上给这些长期扎根基层的同志一些政策优惠,不要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多注重看他们的工作实绩,让他们流汗不流泪,伤身不伤心;觉得踏实肯干、努力工作是有前途的,从而更大激发他们工作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激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末梢神经”,实实在在的做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里路”问题。

(慈利县农机局人教股   黎奎玉   陈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沁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阳春市纪委监察局查办案件工作情况分析
沧源县农业局农机推广站多举并措做好冬春农机检修工作
特别关注 | 农机院组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开展疫情防控巡查
湘潭县收割机推广已达886台
2011年甘肃民生实事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10000名指标分配表(定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