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贤】包拯:不重官位重孝道
  包拯是一位赤胆忠心的臣子,是一位公正廉明的清官,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更是一位德昭古今的孝子。“孝肃”是包拯去世后仁宗皇帝对他一生的评价。“孝”代表了包拯的孝道,而“肃”则是代表他为官公正严明。包拯以孝为先,刻在包拯墓室墙壁上的二十四孝图,也正是仁宗皇帝对包拯的最高褒奖。

  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父亲包令仪、母亲张氏。父母生了包拯兄弟三人,包拯年幼时,两位兄长相继早亡,包拯成为父母身边的独子。

  据史料记载,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父亲包令仪是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致仕后告老还乡,回庐州安享晚年。因包拯的长兄包莹、二兄包颖均早前去世,父母对包拯格外疼爱。但疼爱不等同于溺爱,父亲管教严格,包拯在学业上也非常刻苦。

  28岁那年,包拯不负父母的期望考取进士。朝廷先是授包拯为大理寺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后来又拟派他出任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知县。在家乡做官,包拯可以照顾到父母,但要到遥远的江西任职,包拯非常犹豫,因为父母年迈,不想跟包拯舟车劳顿,远赴江西;长期在那里生活,父母更是难以接受。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就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哪怕做再大的官,只要离开家乡,就不能丢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儿子当官到了哪里,父母就跟随到哪里。包拯的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就意味着包拯要做出抉择,或无条件地接受朝廷安排,在当地做个小官,或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老人。

  对包拯而言,父母健在时,在家陪伴父母,与他们共同生活,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才是最好的尽孝方式。为此,包拯不惜请辞,宁愿分配级别低一点的职务,只求可以离父母近一些。

  于是,朝廷又重新委任包拯为安徽和州(今和县)税监,管理税收。和州距庐州只有一百多公里,但包令仪夫妇还是不愿意去,便让包拯一人前往上任。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免得父母担心。不让父母担心,也是尽孝。按照这个道理,包拯应该安心在和州当官,但是,包拯到了和州才上任几个月,每天心里都像揣着小兔子,因为实在放心不下留在家中的父母。左思右想,干脆辞官不做,打道回府,回到庐州老家老老实实地赡养父母。

  七年后,二老相继去世。按常理,此时的包拯可以了无牵挂地到外地做官。可是,包拯没有这样做,他想,万一离开家乡,墓地没人守护,父母在地下岂不是很孤单?便在墓旁搭建草棚,独自住在里面,恭恭敬敬地守了三年孝,为此,人们尊称他为“墓旁孝子”。

  为了给父母尽孝道,包拯赋闲在家前后共十年,与他同时中榜的许多人都已官居高位,可他对此并不理会。“自古忠孝两难全”,“做官”与“尽孝”,包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尽孝。

  后来,包拯离开庐州,前往京城等候授予新的官职。他住在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包拯最为辉煌的政治生涯是在嘉祐二年(1057年),他被授以重任,出任北宋都城开封知府。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铁面无私,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因为他堂堂正正,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在中国历史上,包拯是一个无人企及的崇高与正义的化身,一个至忠至正、至刚至纯的清官标志与忠臣样本,一个被历朝官方推向神坛,又被历代老百姓奉为神明的“包青天”。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如此评价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这里是《乡镇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包拯可不只会查案子
原来铁面无私并不是真的!包拯凭什么在大宋官场混得如鱼得水?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膝下无子,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中国历史上九大廉吏 你知道几人?
如何尽孝?
从史嵩之起复未果看宋朝的丁忧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