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话《论语·颜渊》

颜渊篇第十二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身、践行礼。克,克制、约束。复,践行、复现。②由:依赖、依靠。③目:条目,与纲相对。

【白话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身、践行礼,就是仁。一旦人人如此,天下就进入仁德社会了。行仁靠自己,怎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具体要怎么做?”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尽管不聪明,但情愿照您说的去做。”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①家:卿大夫的封地。

【白话文】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像去见贵宾般恭敬,役使百姓像承办重大祭祀般谨慎。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诸侯邦国做事不生怨言,在卿大夫封地做事也不生怨言。”仲弓说:“我尽管驽钝,但情愿照您说的去做。”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①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②讱:rèn,话不轻易说出口。即说话慎重。③为之难:难以处理某事。之,指就要说出来的事情。

【白话文】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说话慎重。”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说了却不能做到,说时能不慎重吗?”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白话文】司马牛问君子应是什么样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君子问心无愧,怎么还有忧愁和恐惧呢?”

解读:这一章,孔子回答司马牛所问是有针对性的。司马牛的哥哥宋国大夫桓魋(tuí)有意谋害宋景公。在孔子看来只要司马牛不参与桓魋弑君之谋,也不到宋君那里告发,就是做到了问心无愧。君子做到了问心无愧自然也就无忧无惧了。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白话文】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人的生死由命运安排,富贵与否也是天意。君子做事真诚谨慎不出差错,待人恭敬且合礼节,那么全天下的人就都是兄弟。作为君子何必担心会没有兄弟呢?”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①浸润之谮:是说像水那样无声无息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谮,zèn,诬陷他人。②肤受之愬:是说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直面的诽谤。愬,sù,诽谤。③行:运行、通行。后一分句中的行是执行、实行。④远: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

【白话文】子张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渗水似的悄悄离间,切肤之痛般的诽谤,在你这里行不通,那你就是明智的;隐密的离间和直面的诽谤,你不屑于去使用,那你就是有远见。”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①兵:本义是武器,引申为军队装备。

【白话文】子贡问如何执政。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军备齐整,让百姓对执政者有信心。”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放弃一项,这三者当中放弃哪一项呢?”孔子说:“放弃军备。”子贡又说:“如果迫不得已还要放弃一项,剩下的两项中放弃哪一项呢?”孔子说:“放弃食粮。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一死,百姓对执政者没有了信心,政权也就不能维持了。”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①棘(jí)子成:卫国大夫。②质,内在的仁德修养。文,外在的礼教养成。③古代大夫被尊称为“夫子”,故子贡以此称之。④驷(sì)不及舌:话一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⑤鞟:kuò,去毛的兽皮。

【白话文】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仁德就行啦,何必还需要礼教呢?”子贡说:“太遗憾了,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要知道一言既出,是驷马难追的。其实礼教是仁德的体现,而仁德则是礼教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就像虎豹皮与犬羊皮都去掉了毛,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解读:子贡以虎豹皮喻君子之德,以犬羊皮喻常人之德,以毛色喻人之礼教,从而认为:没有礼教上的体现,人也就没有了德行的区别。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①年:收成,年景。②盍(hé)彻乎:盍,何不。彻,西周时流行于诸侯国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什一而税谓之彻。③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④孰与:状语,表反诘语气,怎会、怎能。

【白话文】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不好,国家费用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何不按十分之一征税呢?”哀公说:“现在征十分之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只征十分之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费用足够,您的费用怎会不够呢?如果百姓费用不够,您的费用又怎么会够呢?”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①崇,推崇、弘扬。惑,疑惑,是非不明。②徙义:向义靠拢。徙,迁移。③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意为:即便不是图富贵,也是你已变了心。孔子引用此诗句,意在说明私欲惑人心,摒弃私欲自然无惑。

【白话文】子张问如何弘扬道德,如何明辨是非。孔子说:“坚守忠信,遵从道义,就是弘扬道德。喜爱的希望他生生不息,憎恶的诅咒他即刻而亡,欲念随心情而生变,这就是没有是非。所以《诗经》中说'即便不是图富贵,也是你已变了心。’”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①齐景公:名杵臼,chǔjiù,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在位。②君君:第一个“君”是名词,作主语,第二个“君”活用为动词,“做……的事情”。以下臣臣、父父、子子与此同。③信如:诚如。信,实在,的确。

【白话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君主尽君主的义务,臣子尽臣子的责任,父亲有父亲的慈爱,儿子有儿子的孝心。”齐景公说:“讲得好啊!真到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即使国有余粮,我能吃得安稳吗?”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①片言,简短的话。②折狱:狱,案件。即断案。

【白话文】孔子说:“断案时言语简练,但却句句切中要害,大概只有仲由能做到吧!”。

解读:虽然言语简练,但却句句切中要害,进而使双方信服,惟子路为然也。子路常能片言折狱,所以夫子称许。

12.13子路无宿诺

①宿诺: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宿,隔夜的。

【白话文】子路一旦有许诺即刻履行。

12.14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白话文】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与众人的目标相同,一定要使这个讼案不会再有争执!”

解读:孔子之意,审理讼案,最终目的在于平息争议。所以审理者不仅要公正,而且要有利于增进和睦。

12.15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①居:处于某个职位。

【白话文】子张问如何从政,孔子说:“任职不懈怠,行事要忠诚。”

12.1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重出,见雍也篇第二十七章。

【白话文】孔子说:“君子能深入地学习文化,再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还会离经叛道吗。”

12.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白话文】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助长他人的恶行。卑鄙小人则与此相反。”

12.18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①帅:通“率”,带领、率领。

【白话文】季康子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你用端正的言行作表率,谁还敢不端正?”

12.19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①盗:小偷。

【白话文】季康子苦于鲁国多盗贼而问策于孔子,孔子回答他:“假如你自己不贪求财物,即使奖赏盗窃行为,人们也不会去盗窃。”

12.2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①就:靠向、靠近。②上,动词,送上。此处作谓语。③偃:仆、倒。

【白话文】季康子向孔子问询治国之策时说:“如果以去除恶人的方式来亲近有德之人,行不行?孔子回答道:你治理国家,哪里用得着杀戮呢?你若为善百姓就能为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风行草上,草一定随风而动。”

12.21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①达:显贵、显达。②闻:闻名、有名声。③言、色:指百姓舆情。④下人:地位低的普通百姓。

【白话文】子张问:“士做到什么地步可算是显达了?”孔子说:“你说的显达是指什么?”子张答道:“在诸侯国里有名声,或在大夫的封地里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闻名,不是你说的显达。所谓显达,是秉性正直且遵从礼义,认真考察民风民情,总是替老百姓着想。这样的人在诸侯国里必定显达,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显达。而所谓闻名,是表面上追求仁爱,行动上却恰恰违背仁道,并以仁人自居而不自疑。他们在诸侯国里只是徒有虚名,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同样只是徒有虚名。”

12.22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①修慝(tè):改过向善。修,治,指改正、补救。慝,差错、过失。②攻:抨击、指责。

【白话文】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说:“敢问怎样尊崇道德?怎样改过向善?怎样不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做事,然后才去想收获,不就是尊崇道德吗?检讨自己,宽容他人的缺点,不就是改过向善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双亲,这不就是迷惑犯浑吗?”

12.2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①达:通晓、明白。②错:通“厝”,放置。③乡:xiàng,通“向”,从前、刚才。④见(xiàn)于:被接见。⑤皋陶:gāoyáo,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⑥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白话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敬爱他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善任。”樊迟没有完全明白。孔子说:“选用正直的人,使之位居品德不正的人之上,能促使不正之人向善。”樊迟退了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老师时,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用正直的人,使之位居品德不正的人之上,能促使不正之人向善。’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道:“这话含义丰富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得了天下,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来,那些不仁的人也被疏远了。”

12.24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①道:今写作“导”,引导。②辱:受屈、委屈。

【白话文】子贡问怎样交友。孔子说:“给以真诚的建言,予以友好的指点,若不认可就放手,不要降己以求交往。”

解读:朋友,志同道合者也。而认识不同、观念不一者,难以交往,故交友不能屈己以求。

12.25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白话文】曾子说:“君子在修文习礼中结交朋友,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增进自己的仁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渊篇第十二
12颜渊
安德义论语解读12——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颜渊》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第十二篇】颜渊
《论语·颜渊第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