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跟一呆读庄子》内篇 齐物论第一


我跟一呆读庄子 齐物论 来自一字堂开心派 19:12

作者:长安一呆

编辑:小巫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南郭,就是城南。

从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阳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制度,即'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也就是说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西安现在还有地名叫“南郭门”。

《孟子·公孙丑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里就讲了城郭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这里的“三里”和“七里”是指边长,这算是比较小的城池了。


大家都读过东郭先生和南郭先生的故事。

那个南郭先生是滥竽充数的。

庄子说的这个南郭先生子綦可不一样。

他老人家靠在书案上,仰天而嘘。有人说是朝天吐气呢,有人说是吹口哨呢。

《世说新语·伤逝》云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

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王粲英年早逝。

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曹丕同志并没有宣读秘书赶制的悼词,而是回头对大家说:“王大哥生前喜欢听驴叫,咱们每人学一声驴叫送送他。”

于是王粲的坟前好一阵此起彼伏。


有点扯远了。

总而言之吧,南郭子綦先生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这个“耦”不是配偶,不是说他无精打采像死了老婆一样。

这种境界的人,死了老婆,是要开音乐会欢送的。

就算经济条件不允许,至少也要鼓盆而歌一番。


这里的“丧其耦”,是指物我两忘。

从一般的观念来说,“物”和“我”是对立的,也就是耦合的。

人们往往以此肉身为“我”,“我”之外,就是“物”。

所谓吾丧我,用庄子自己的话说,就是:

堕(duò)肢体,黜(chù)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是谓坐忘。

(《庄子·大宗师》) 


简单来讲,就是放下自己的肢体。

这是指从思維上放下,不知道自己还有肢体,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有肢體。

除了放下肢体,还要放下自己的耳目,不再向外奔逐,塞(sāi)其兑,闭其门。

放下由人的感官而产生的种种认知,放下基于这些认知的自以为是的取舍分别,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是谓坐忘。

也就是入定。

此处插播杜顺和尚《漩洑颂》,以飨诸君:

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
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
不离幻色即见空。此即真如含一切。
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
于一境内一切智。于一智中诸境界。
只用一念观诸境。一切诸境同时会。
时处帝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挂碍。

郭子綦坐忘。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颜成子游就问了:

“你咋了这是?把自己搞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今天你打坐跟以前打坐的你好像不太一样啊!”

这一问,刚好挠到了南郭子綦的痒处,他老人家马上就表扬颜成子游说:“年轻人,你问得好啊!”

《金刚经》里,须菩提起来提问,世尊也马上表扬他。

这都是勤于思考的好学生。

对于好学生,老师通常愿意多说几句。

南郭子綦也不例外,他说:“我老人家刚才入定了,物我两忘了,understand?

你听见过‘人籁’却没听见过‘地籁’;

你就算听见过‘地籁’却没听见过‘天籁’啊!”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上面这一大段,都是描写所谓地籁。“大块噫气”,然后风就起来了。

风,为四大之一。一般认为,人类主要是从食物尤其是谷类作物中获取能量,所以 “氣”字裏面有個“米”字。

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气,有人可以辟谷,就是回避谷物,也有叫断食的,可以几天甚至十数天不吃饭,还能活蹦乱跳,但你让他断气试试?

姑射山的神人尚需要吸风饮露啊。

也有人说,这一段是在讲炼气,是在说“气机发动时的种种情形”。

《三五历纪》中講了盤古開天的故事: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

成于五,盛于七;

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

遂分天地,肇立乾坤,

启阴感阳,分布元气,

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

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

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

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máng)。”

這裏講了盤古死時的情景。

這是非常形象化具體化的“天人合一”了。

地球和日月星辰都是盘古所化。

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人簌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簌。”

子游说:

地籁是风激发窍穴所发出的声音;

人籁是从比并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

我斗胆请教什么是天籁?

这里说到“比竹”,再啰嗦几句。

下面图上依次为小篆“化”、“比”、“从”三字。

在读《逍遥游》的时候,我们说过“化”字,就是两个人,一个头朝上,一个头朝下。

《说文解字》中说:

比,密也。

二人爲从,反从爲比。

从,相聽也。从二人。

 比如,要比較兩人的身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兩人站在一起。

此處所謂比竹,大概是類似於現在排簫一類的樂器。

了解了這些,比肩,比劫這些詞語就好理解了。

說到樂器,就再說說音律和“氣”。

段玉裁曰:“‘律’者,所以笵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

《六韬。五音》雲:

武王问太公曰:‘律音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

深哉!王之问也。

夫律管十二。

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


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知敌。

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之。’

《汉书.律历志》雲: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懈溪之谷。

以生而空窍,厚薄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应凤凰之鸣。

明朝时,朱载堉(yù)以新法密律(即开方法)取代三分损益法,即所谓“十二平均律”。

《梦溪笔谈.象数一》引晋司马彪《续汉书》雲:

“候气之法,於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緹(tí)縠(hú),气至则一律飞灰。”

言地气发动,应之以律。

所谓: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人們常說“天氣”如何,可很少思考,什麼是“天氣”?

因爲這個詞太平常了,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在其中。


下面請大家注意了,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子遊問'什麼是天籟'?

子綦說:“風還是那個風,但吹到不同的竅穴,就各有各的聲音,這都因竅穴自身而定,發動它的還能有誰呢?”

人籟,就是吹奏簫管發出的聲音;

地籟,就是風吹萬物發出的聲音;

天籟,就是讓萬物可以發出聲音。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人能發出的聲音頻率範圍是300Hz至3400Hz,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20 Hz至20000Hz。

也就是說,有很多的聲音是人耳所聽不到的。

所以前面說'黜聰明',因爲你聽不到,看不到。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那該怎麼聽到天籟呢?

莊子自己給出了答案: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間世》)

你要是覺得這個太玄,那我下面就給你來個簡單直接的。

《五灯会元.七佛.达摩尊者》载波罗提尊者与异见王(达摩尊者的侄子)对答云:

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

提曰:‘见性是佛。’

王曰:‘师见性否?’

提曰:‘我见佛性 。’

王曰:‘性在何处?’

提曰:‘性在作用 。’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

提曰:‘今现作用,王自不见 。’

王曰:‘于我有否?’

提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王曰:‘若出现时,几处出现?’

提曰:‘ 若出现时,当有其八。’

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

波罗提即说偈曰:‘ 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异见王问性在何处?

婆罗提尊者答曰'性在作用',

并指示可于八处得见: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大到十方世界,小至一粒微尘。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吹萬不同,鹹其自取,怒者其誰?”

反問的修辭手法不是爲了提出問題,而是爲了告訴大家,答案就在問題之中。

六祖惠能在一千年後,以反問應和了莊子的反問: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這情形,用莊子自己的話說,就是: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注》卷一
2019《庄子·内篇·齐物论》第四次学习
“天籁”解
庄子(杂篇)《徐无鬼》笔记之七
《庄子·齐物论》翻译
南怀谨《庄子》·《齐物论》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