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语文真问题】“如何开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之二|张广录:输入与输出并举:“语...

张广录

【摘   要】探究“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的行动模式,破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难题。在性质与功能上,“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既是学习任务构件,更是学习品格构件。其教学实践的行为模式是:积累=主动感受+发现积累点+积极回应+落笔确认;梳理=建构框架+制定标签+萃取提炼;运用=心理建设+读取需求+调取“运用策略”+提出方案。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构件   学习品格构件   行为模式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属于老生常谈。当下重提这个话题,必须转换视角,研究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方式方法,才有价值和意义。

关于“语言文字梳理与探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1],“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2]。好似读懂了,啥都知道了,但这种知道仅仅限于若有所指的层面,细一琢磨,要动手实施执行,落地为具体的教学设计与指导,究竟怎样“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如何“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怎么“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到底有什么经验、哪些方法?该如何结合?却又发现实际上难知其详,无从措其手足。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绕开积累梳理“是什么”层面的常规解读界面,围绕《课标》给出的关键词“教给学生”[3],着力探寻对接执行层面的“怎么做”,甚至“怎么做才好”,聚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的行动模式,破解如何在语文课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难题。

下面从分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整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性质、功用(任务构件+学习品格构件)着手,尝试提出升级“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行动执行力水平的系统策略,并从操作层面重点破解“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实践难题,给出具有执行力和迁移功能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直接针对“实施单元任务群”而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助力学生形成“输入伴随输出”的学习品格。

一、性质与功用:“任务构件”与“学习品格构件”

认知决定行为,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性质与功用的认知,决定了“积累与梳理”的行动方式和结果。

1.任务构件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不是边角料的“其他类”学习任务,而是单元学习任务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是任务群一系列任务中的必备任务。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实践行为,方式和方法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对标实践行为,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的学习品格:输入伴随输出,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立刻运用到“在手”状态的当下任务中—— 知识与方法,只有真正运用它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眼前任务,它才是你的;否则,就永远只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纸上谈兵”方法而已。

对学生来说,“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一个典型的“任务型”实践行为,不排除日常学习中无目的随机积累(这很有用,甚至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但作为学习任务群的构件,最有效的“积累与梳理”动作,却是把“积累与梳理”作为完成单元任务群中其他学习任务的必备构件,只有进入运用“积累”的层级,才是最高效的积累—— 因为语言学习任务的核心,是把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加以运用:这是一个编码过程,把积累的语言知识点梳理编码进自己的语言经验结构中,在恰当的时机,再把这些知识解码编译为精准恰当的语言行为还原人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

2.学习品格构件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任务构件,但止步于此,不能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核心素养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

《课标》要求:“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4]人是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的每个行为,都是对着“意义”而去的,没有“意义”的目标指引,行为就没有价值。语言“积累”和“梳理”的行为,是为了什么并指向怎样的意义目标呢?它不是为了“语言知识”的增加,像《课标》所说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5],而是为了“语言运用”行为质量的提升,“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6]:凡是脱离了“运用”质量提升的“积累”和“梳理”,都是价值有限的行为。而伴随着新运用行为的积累,同步出现的是人的新品格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也是学生新品格形成的构件。

因为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会把“积累与梳理”养成一种学习习惯,这种新的学习习惯—— 随时随地的感性积累和结构归位的理性梳理与立时马上的运用输出—— 会从具体的学习任务活动中衍射开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升级成为一种学习品格:输入伴随输出式的学习,成为一种改造学习生活方式、甚至由此铸造符合核心素养目标新人的“必备品格”。

由此看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不是一次性完成学习任务领域的事情,而是伴随着学生人格成长的一场“无限游戏”。

二、方法与运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实践的行动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梳理和运用,《课标》指出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以及“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围绕“方法”和“运用”,笔者分别从“积累”“梳理”“运用”三个维度,聚焦执行层面的行动模式,做如下阐释。

(一)积累:主动感受+发现积累点+积极回应+落笔确认

《课标》指出:“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7]积累在本质上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伴随式“输入”,与学习、生活同步伴随。

积累的行为拆解,大致分四步:主动感受+发现积累点+积极回应+落笔确认。

1.主动感受+发现积累点

调取运用发端于“主动”感知—— 唯有主动感受,才能有所发现,对阅读内容的特异点有所“回应”,启动积累行为。主动感知加于“感受点”形成“积累”的情绪感知链,在自我感受和客体(即积累点)间建立联结,构成了“积累”行为的第一步。

2.积极回应+落笔确认

主动感知,发现积累点,与实现积累行为中间还差着一大步:“落地”。“语言积累”的标志性行为,在于能否从不可见的“脑中想”落地转化为具体可见的“笔下写”,不落笔无积累。

具体如何“落笔”?建议通过“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和“圈点批注”的方式来行动(具体操作方式见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随时随地把“积累”的内容以“旁批”“眉批”或“夹批”的方式具体化呈现(具体案例见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物笑谈》),当下,“伴随式批注”是语言积累的最好策略。

落笔确认,积累“落地”,把飘忽的感受联结加工为确定的“事实”,固定为浸润了阅读者自我体验特征的实在表达。

(二)梳理:建构框架+制定标签+萃取提炼

梳理以积累为基础,积累因梳理而高效。积累之后,梳理是下一步连环动作。梳理做不好,积累就杂乱无章,无法转化为运用,更谈不上助力提升语文素养。

梳理的关键是结构化归类,把积累的众多点状内容(包括词法、语法、修辞等)归类到读者自身以运用为归宿建构起来的“语言知识(包括静态知识+动态的程序性知识) 大结构”中。

梳理的目标瞄准“输出”和运用—— 这才是语言积累和梳理行为要悬挂的意义之网,把积累的内容输出变现为语言运用,才算完成了“积累—梳理”的行动闭环。而且,“积累—梳理—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无限游戏,循环往复,伴随着语文学习的过程,一直发展。

语言梳理行动包括三个环节。

1.建构框架

伴随式积累的“知识点”,是零散的,只有在头脑中建构一个可以容纳所有知识点的认知框架,才有可能把发现的“积累点”置于其中,确定位置与功能。所以首先要建构认知框架,才可能把积累点纳入自己的认知图式,为后续的学习行为打下基础。 

2.制定标签

要给每个“积累点”归类,就需要为它制定一个属性标签,方便其进入知识框架,也为后面的“调用”做准备。

3.萃取提炼

凡是打动了阅读者,激发起“积累”反应的语言现象,往往都和运用情景高度匹配。语言梳理,要提炼知识运用和情境需求之间是如何“匹配”的,有哪些运用规律可以迁移—— 只有梳理提炼到这种程度,才可能为下一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提供基础。

(三)运用:心理建设+读取需求+调取“运用策略”+提出方案

运用,是比积累和梳理更为复杂和困难的知识学习状态,因为特有的现实情境,具有多情绪、多信息、难归类的特点,想要一蹴而就,轻松顺利完成语言知识的高效“运用”,比较困难。

1.心理建设

从语言积累、梳理到运用,首先要做心理建设,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摒除一看就懂、一懂就会、一会就能用的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心态。现实中,语言高手的“运用”往往是“一刹那”完成的,但这种“一刹那”不具有学习性,人家做得,你却做不得。要真正落地《课标》“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8],就必须把这种“一刹那”拆解为可以迁移运用的“方法”。

笔者把这种“方法”的运用拆解为细致的三个环节:读取需求+调用策略+提出方案。

2.读取需求+调用策略

运用的本质,是调取前期的积累,把经梳理所形成的运用策略或经验融入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新问题。

如何做到让积累的内容在运用中自动跳出来?关键是读取需求,即洞察提炼新情境下的特有表达需求,并调取前期语言积累与梳理中形成的语言运用策略,对标筛选,用新需求反向激活积累中的以往案例。

激活之后,就进入调用“运用策略”的“迁移”环节—— 策略包括从口径、时间、场合、角色等方面加以判断与运用。

3.提出方案

运用环节的关键,是形成从“积累”“梳理”到运用转化的方案力。指导学生学会不断地把“积累—梳理”所形成的运用经验不停地转化为助力完成现实任务的本事,导向行动,反复尝试,不断调整,完成任务。

三、系统策略:如何升级“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行动执行力水平

围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从实践流程、策划设计、检视思路、社区视角、进化升级诸维度多管齐下,构建升级“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行动执行力水平的系统策略。

1.实践流程:闭环工程

和传统方式相比,当下实施“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活动,不应是粗放式大而化之自主自为的自然积累,而应是精心设计的任务明确、步骤清晰、具备工程结构特征的学习闭环,层层递进,把学生带入“积累—梳理—运用”的“实践操练”环节。

2.策划设计:山顶视角

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群”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群”。教师要有“山顶视角”,统观全局,洞悉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全部资源,创新性地把这些资源“组局”,每个任务都是单元“任务群”的一个局部构件。要重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对整个“任务群”中其他任务的助力作用。

3.检视思路:目标—过程—心态—结果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教学设计,要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审视任务落地的目标是否合理,即是否对标《课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检查任务完成的行为过程是否构成闭环——“积累—梳理—运用”;关注学习过程是否主动积极,学生是否调动所有的积累资源归类梳理与提炼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任务倒逼积累与梳理的策略调整;评估学习结果是否明显,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任务群“知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贡献度如何。

4.社区视角:在学习社区中相互积累相互梳理

为避免学生陷在独自“积累与梳理”的敝帚自珍式的学习中,强调在学习社区中“积累与梳理”,充分交流互动,对积累与梳理的成果,要“有福同享”,随时展现、共享甚至“炫耀”自己的成果;强调把同伴也作为自己的“积累”对象,学习伙伴之间相互“积累”,相互“梳理”,在相互促进中完成共同的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

5.进化升级:从知识积累与梳理到运用能力积累与梳理

积累梳理为语言运用服务。“积累”了,就要赶紧“梳理”,然后立即“输出”运用。只有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完成了“输出运用”的任务,前面的“积累”与“梳理”,才有可能“刻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新构件。

学生每积累一个新词,或领悟到语言运用高手“如何使用语言”的心法,就当时当地利用它解决自己本单元学习的下一个任务,或总结作者运用语言的经验,把它提炼为类似公式的可执行策略,并配套案例在班级发布,以方便学习伙伴迁移应用,这种为了解决“别人”的问题而输出完成任务,积累与梳理任务的完成度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语言积累与梳理”的内涵,由词语的搜集和整理升级为语言运用动态能力的积累,落地为发现—梳理—提炼—迁移的语言运用行动闭环,是笔者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如何“上手”的行动路线描述。

参考文献:

[1][2][3][4][5][6][7][8]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0,22,22,44,23,23,45,22.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200125)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知识点 | 言语之难: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问题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读后记
张贵栓‖学习任务群:整体研读、整合探析、分级阅读
史春妍:“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内涵解读及教学实操
五种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