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阅读与写作”目标定位与实施方案

“文学阅读与写作”目标定位与实施方案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焦红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吴欣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5个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此任务群涉及文学阅读与文学写作两个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实际教学中,必然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如何聚焦“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二是怎样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的基础上,认识到写作的一般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文学写作?三是如何设计情境、选定任务,以实现学习过程的贯通和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四是如何将“文学阅读与写作”需要的抽象方法与能力转化为具体、可视的学习活动与学习行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开展教学设计与实践。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专门的散文单元,人文主题为“自然情怀”,选取了五篇写景抒情散文,分别是《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既有现当代散文,也有古代散文。教材明确提出了学习要求“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一、单元教学目标定位


确定统整性单元教学目标,要以单元文本内容为基础,依据新课标要求确定第七单元选文的教学价值,综合考虑制定单元目标。

(一)梳理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相关要求

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如下要求: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1]

在“学业质量水平四”中,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行为表现有如下描述: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2]

综合新课标相关要求,可以将“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要点拆分为五个方面:(1)情感真实,抒写的是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2)思路明确,由触动点牵连全文形成完整结构;(3)手法多样,借助多重艺术手法表达独特体验;(4)语言优美,细细品味修辞、用词与句式;(5)文化底蕴,理解文本蕴含的文化情感。

(二)参照新课标要求,分析第七单元选文的教学价值

教材选文的教学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挖掘,针对“文学阅读与写作”的五个教学要点,表1清晰呈现了五篇课文的共同特征和独特的教学价值。

表1 第七单元选文教学价值分析

(三)基于新课标和教材分析,拟定统整性单元教学目标

第七单元的五篇课文对“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各个要点都有体现,相比于其他单元,其共性教学价值在于: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有助于学生把握散文行文思路,提供散文表达的手法与技巧,为语言运用与表达的准确生动提供借鉴,引导学生站在文化高度审视所思所感。依据上述分析,第七单元的统整性教学目标可拟定如下:

(1)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生思考,把握作者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情感。

(2)找到作者抒情的触动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3)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分析作者借助散文表达独特体验的手法与技巧,体会其运用的妙处;感受写景抒情散文的文辞之美,品味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4)理解作者的文化情感,弥补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境界差异。

(5)了解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发现自我独特体验,学会用散文的形式表达。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教学价值应该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事实上,教材的编写就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落实18个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新课标对各个学习任务群目标与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将任务群与教材相关自然单元建立关联,然后对照新课标分析单元内容,从而确定统整性的单元教学目标。


二、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针对统整性单元教学目标,我们从整体上设计了学习项目。

(一)明确思路:设置一以贯之的学习项目

指向统整性单元教学目标,贯通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三类语文学习活动,可选择“散文写作手记”作为单元学习的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记录自己写散文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初读,发现触动点

(1)创设情境。如:散文是一种轻灵、自由的文体,其最大特点是抒发真情实感。因此,在诸多文体中,散文与生活最为贴近。日常生活中的一花一木、一人一物都可能会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这些情思何以表达?最好的载体就是散文。初写散文,可能会觉得无从下笔。那么,本单元的五篇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将作为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随时记录,完成“散文写作手记”。

(2)发现触动点。本单元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北京地坛牵出的人生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登临东岳的畅想。每一篇都是作者身处彼境的独特体验,渗透着作者彼时彼地的情思。而每一种情思的生发,都会有一个触动点,那么这五篇课文中,每篇课文的情感触动点是什么?初读课文,发现作者的触动点并记录下来。

2.再读,联系扩展点

(1)梳理扩展点。作者情思的生发往往有一个触动点,以这个触动点为中心,作者会产生许多与之相关的联想,由此物到彼物,由此境到彼境,而这些联想就是扩展点。而散文的写作,就是情思统领下的扩展点的联系。再读文章,梳理扩展点。

(2)绘制思路图。其实,梳理扩展点的过程,就是还原作者构思的过程。以扩展点为提示,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绘制思路图,从而明确文章的谋篇布局。

3.深读,理解升华点

通过深读理解作者的文化情感。根据散文创作一般规律,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有三个层次,从个人情感到审美情感再到文化情感。触动点触动的是个人情感,扩展点联系的是审美情感,而散文的思想性与深刻性的体现主要在文化情感上。文化情感往往又是最难以理解的,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境界差异之所在。这一环节,带领学生与作者对话,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

4.完善,学以致用

(1)完善“散文写作手记”。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以写作为驱动,以教材中的五篇课文为学习资源。通过由浅入深地阅读与理解,学生对散文写作有了初步认知。因此,指导学生完善“散文写作手记”,总结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为写散文打下基础。

(2)尝试写作散文。以“散文写作手记”为基础,梳理手记中的情思与素材,选择其中一个触动点作为写作方向,寻找扩展点,确定升华点,明确写作思路,完成散文创作。

上述学习活动由点到线到面,再由浅入深,有序列有梯度地帮助学生认识散文、读懂散文,进而发现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学生完成“散文写作手记”的过程就是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落实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是写作散文的前提与基础。有了手记打底,学生不会再认为写好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太难,从而也改变了之前不想触碰的心理。学生完成这一核心任务更深刻的意义在于,他们的情感和独特体验有了表达与输出的途径,他们知道如何借助散文抒写人与事、情与思,这正是语文学科的价值。

(二)细化活动:设计学习工具支持自主学习

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上述学习任务,教师还需要关注下面四个问题。

第一,单元情境任务是完成“散文写作手记”,是以写作驱动阅读。那么,如何建立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如何以作者的独特体验触发学生个人的体验?

第二,联系扩展点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扩展点,体悟作者的审美情感,从而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三,教学各环节中,理解作者的文化情感是难点,因为学生与作者之间存在着境界差异。这种差异如何弥补?

第四,如何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散文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多地发现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细化学习过程,推动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因此,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工具——学生“散文写作手记”。此手记的功用在于同时记录阅读过程与写作过程,让阅读与写作并行。手记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作者的心动瞬间VS我的心动历程卡

1.作者心动瞬间

阅读课文,发现作者的情感触动点,并将其记录下来,如表2所示:

表2

2.我的心动历程卡

请留心观察生活,每天记录让你心动的人、事、景、物,如表3所示:

表3

第二部分:跟着作者学构思VS我的心动扩展点

1.跟着作者学构思

是什么触发了作者的情感?由这一触发点扩展开去,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请依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最终形成构思图,如图1所示:

图1

2.我的心动扩展点

从“我的心动历程卡”中选取一个心动点联想与想象,形成你的心动扩展点,如图2所示:

图2

第三部分:跟着作者学审美VS我的审美尝试

1.跟着作者学审美

作者眼中的自然景物具有怎样的审美特征?关注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景物的角度,体会文章中的审美情感,如表4所示:

表4

2.我的审美尝试

确定了我的心动点和扩展点之后,请尝试着借鉴以上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如表5所示:

表5

第四部分:我和他们差多远

1.五篇散文的文化情感

本单元五篇散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抒情文章,它们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高超的写作手法,而且在于情感体验的独特与思想的深邃。这种思想性主要体现在文章所蕴含的文化情感上,请理解本单元每一篇散文的文化情感。

表6

2.对话弥补境界差异——我与作者的对话

境界差异存在于文化情感之中,对话是弥补这种差异的有效路径。例如,关于《赤壁赋》,你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请拟成问题,直接“问”作者,请作者帮你回答。借助以下学习资源,写出你们的对话内容。

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史铁生《我与地坛》,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林语堂《苏东坡传》,刘磊《中国古代文人的赤壁情结》,袁爱国《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


三、“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思考


以上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从目标定位到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在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目标,即阅读与写作并重,打通二者,为学生设计从阅读到写作的合理学习程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此任务群的关键问题,实现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切实提升。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几易其稿,最初的设计只是关注到了单元的人文主题“自然情怀”,而忽略了这一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这导致我们在设计单元任务时偏重阅读与鉴赏,而把写作只是当作一个附属任务来完成。阅读与写作的割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面临写作困境,从而使写作效果大打折扣。调整后的设计关注到了散文文体,也将写作提升到与阅读同等的地位,但是仍然没有将二者贯通,因此设计的单元任务偏离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不到激发。最终的设计——通过完成“散文写作手记”这一核心任务,彻底实现了任务群的目标定位,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从写作到阅读,再从阅读到写作,扎扎实实地实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该任务群的目标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任务群的关键,把握好教学方向。然后遵循任务群的特性,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7-18.  

[2]同[1]38.

——《语文学习》2022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元教学之散文篇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沈婷:文学的滤镜——《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联篇赏读
教材分析
品味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第94期【正道研讨】语文教研碰碰车——人教版初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交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