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擎教授:你自己热爱的、感兴趣的事业,往往也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你要理解生活当中有三种事情。一种是你喜欢做的,也需要你做的,那是最好的事情就是必须做,你又喜欢做。

另外一种,是不需要做,你也不喜欢做。这样的一类事情,其实我们可以排除。还有一类事情,是你喜欢做,但是不必做。这些就会变成你的爱好。

我们常常还会遇到一些事情,就是你不喜欢,但是你必须做的。我认为对年轻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面对那些你不喜欢,但是你不得不做的、你必须做的事情,这对每个人是个考验。

本文共 5803 

阅读约需要 16 分钟

刘擎,被称为中国目前思想史领域最好的老师之一。他在华东师范大学讲授了15年的现代思想课。

本文系东华大学(刘擎教授母校)学生会秘书长封华老师通过收集的同学问题,与刘擎教授开展的交谈。转载自东华大学学生会公众号。


01.你做的事业是要你喜爱的

问:什么契机,让您决定从工科转向哲学?抉择的时候有过犹豫和纠结吗?新的求学路上是什么支持着您重新走完这一路?

刘擎:主要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我确实是从小就关心文学、艺术。开始主要是文学艺术,后来关心一些哲学问题、关心人和社会。70年代末,刚刚改革开放,全国那个时候有一种崇尚理工科的风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母也认为理工科比较务实,是真正的知识,对文科有点怀疑。但是我自己的生性中,有对科学的好奇心探索,但还是关心人和社会比较多。所以后来就选择了这个。

在出国的时候,我选择读社会科学,是做政治学当中的一个分支,叫政治哲学。当时也有犹豫。在美国读文科更难一些,而且就业的前景也不是那么好,不如理工科比如化学工程、纺织这些更切实。这个纠葛、犹豫是有的,但是在我内心里有一个很强的意愿,就是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一个自己喜欢过的生活,特别重要的是你做的事业是你自己热爱的。一个事业的成就,当然有很多方面。我们现在往往评判一个人的成就是看他的报酬、他的工资有多高。工资的高低是现在一个社会流行的标准。但是除了这个标准,还有一个内在的标准,就是你喜欢不喜欢。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个职业又是你喜欢的、又是一个高回报的,这当然是特别好的,两全其美的一个方式。但是在这两者不能够两全的时候,你真的是面对一个很艰难的选择,是要一个待遇比较好的工作,还是要一个自己特别热爱的一份工作,确实是一个困难的选择。

在我看来不是非此即彼的事,要有一个权衡。如果你特别热爱一个事业,但是他完全让你陷入贫困,这也是蛮难的。有个别职业,比如流浪艺术家,他们好多人是这样,后来也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但是他们为自己的事业去努力、去追求。

但是这样的道路往往很难走。有相当多的人在这条道路上走到最后,穷困潦倒,自己并不满意。所以我也并不鼓励年轻人就不顾一切,做一个特别天真的理想主义者,这种特别有风险的,我并不鼓励做这样的选择。

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它是相反的,很多人太过保全自己的社会经济的安全。实际上大家想想,经济上多安全、或者收入要有多好,才是够呢?其实我们过来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是希望有好的待遇,都要挣钱的,然后就是挣更多的钱。

这是我经常说的两个目标,一个是要挣钱,一个是要挣更多的钱。但是你发现没有,你每次挣到更多的钱的时候,你总是会觉得不够,因为随着你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跟你比较的人群的选择标准也就不一样了,也就是说你攀比的对象会不一样,它会不断地升高。

所以尽管你挣到更多的钱,你总是觉得不够,总是觉得应该去挣更多的钱。这样你就会产生一个恶性循环,你会忘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说压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甚至你不能够辨别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而只是喜欢那些能够给你更好报酬的工作。这就导致了一种异化。

所以我现在劝年轻人会说,你要过一个基本体面的生活,需要一个经济基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那在这个之上,经济收入的增长并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的生活。经济收入对生活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超过了一定的尺度之后,它的边际效益就会越来越递减,这当然也是个经济学的术语。

换句话说,在你什么收入都没有的时候,你要解决基本生存的时候,经济收入是决定性的,影响你的幸福感。但是达到一定的水平(现在年轻人可能说开始工作有万八千,是一个相当好的起点了),在这样一个尺度之内,就应该去选择你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一般来说,你热爱的、自己有兴趣的、喜欢的事业,往往也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最后很可能是因为你喜欢,可能做出更大的成就,于是,也可以无意之中得到更好的回报。当然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我大致是这么想的。


02.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


问:在您洞察了事情的本质之后,在您生活中会存在“明明有自认为正确的方向,更理想化的方法,却做不到的情况吗?”您如何看到并平衡这种矛盾呢?

刘擎:这个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理想和现实的一种矛盾。现在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认为真正的理想是包含判断的。一般人讲的理想是一腔热血,有自己特别热忱的,甚至狂热的一种追求,把这个看作理想,我认为这种对理想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确立理想的时候,它不是一个感受性的东西,或者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或者冲动,它是包含着你对自己是谁的一个深刻的认识,你自己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事让你觉得这是使你成为你自己的不可缺乏的东西、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这样一种自我理解是跟你的理想放在一起来衡量的。同时理想的实现路径是在整个理想的过程中内在需要来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理想的目标离不开实现理想的路径,你把目标和路径放在一起考虑,才是一个完整的理想。你只考虑理想,不考虑路径,那样一种理想往往是一时的冲动。

所以我们把目标和路径放在一起考虑的时候,当你遇到现实的挫折的时候,你就是要做进一步的判断,怎么样才能够修改你的路径,你的理想是不是可以做一定程度的妥协?我认为“和现实妥协”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个多米诺骨牌。你退让了一步,就会无穷退让,到堕落的地步,变成一个完全彻头彻尾的现实的犬儒主义者,并不是这样。

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他是有判断的,他是有分析的,他是冷静的。经过一种观察和处理,这就是我。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需要用智慧来判断这两者,区分这两者。而且,我也不相信有完全彻底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一个完全没有理想、没有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要成为要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没有这样考虑的人生,是不可能的。

你说现实,什么叫现实呢?哪怕你说我是为了钱,也不光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你要仅仅是为了钱本身不可能构成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因为你要挣钱、你要实现物质利益,它并不只是单纯物质性的,因为物质性本身它没有意义,比如至少你要想到我有好的房子,要开好的车,要子女有更好的教育环境……这些本身都是观念构成的,旧观念已经在里面起了作用。

所以我不承认有那种完全物质性的,没有观念介入的现实主义者。那种现实主义是一个虚假的,是不现实的,人不可能成为那种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区别的是你的理想和别人的理想,或者只有不同的理想之间的差别。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讲的理想主义者,是说并不为社会一种主流的、特别物质主义的(只追求物质满足、只追求虚荣、只追求攀比的)主流标准。不被这种标准所束缚,不被它所规训,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这个是我们说的理想主义者。


03.对于“内卷”的不同看法

问:在《奇葩说》中您曾说“最后一名永远存在,总有人过于努力而焦虑”。对于“内卷”有怎样的看法?对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刘擎:对于现在内卷的这样一个环境,无论是学习和工作当中都会出现这样一种内卷的状况,我认为第一个,内卷的情况可能是被过度地使用了,但是现在一般意义上,内卷是指一种并不具有生产性的,在同一个低层次的水平上非常复杂的竞争。
这个是现在的很多情况,不仅在学校、在企业、在公司,甚至在政府部门也会出现。它是一种管理方式的繁琐和复杂化,要对绩效进行考核,考核了以后,完全依赖一种制度性的规章,而不是对人本身的信任。现在的很多规章,它基于对人的不信任,基于免责。在这样一个整个系统当中,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套完善的、完整的程序,使个人的责任清楚。每个位置上的人,都希望不发生任何能够让自己承担责任的事情,也就是说,免责机制在里边起非常大的作用。

好多内卷行为是在这样的动机当中产生的,我认为是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对人的不信任。对人的不信任,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庞大的系统中,我们都不彼此深入地了解,所以要依赖程序。第二,是每个人都想免责

这两个因素一起造成了大量的内卷。是不是能克服?我觉得没办法简单地克服,它需要每个制度、每个单位、每个非常小的共同体内部进行很好的商议和改革,但在现代社会里面,它有一个巨大的分工,巨大的管理锁链,这是不容易克服的。但是对于每个具体个人来讲,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呢?

你要理解生活当中有三种事情。一种是你喜欢做的,也需要你做的,那是最好的事情就是必须做,你又喜欢做。另外一种,是不需要做,你也不喜欢做。这样的一类事情,其实我们可以排除。

还有一类事情,是你喜欢做,但是不必做。这些就会变成你的爱好。我们常常还会遇到一些事情,就是你不喜欢,但是你必须做的。我认为对年轻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面对那些你不喜欢,但是你不得不做的、你必须做的事情,这对每个人是个考验。

这里有两个方面可以谈,就是你要意识到在所有的工作生活当中,哪怕你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事业、职业也总是包含一部分你不得不做、而你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一个人特别喜欢学术研究、写论文。

我们都知道,构思的时候特别兴奋,然后读文献的时候有很多灵感、特别兴奋,哪怕开始写的时候,有些段落也很兴奋,但是你要完成一篇文章、一篇论文,你做注释等等,有很多繁琐的事情你不得不做,虽然你不喜欢,但是它是你整个事业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你训练自己能够应对这些必须做,而你不太喜欢的事情。这是作为成年人的一个能力,需要应对它,你需要发展出自己的耐心和毅力来应对、克服这个挑战。

但是同时,我还要强调另外一面就是你的生活,无论是你的工作还是个人生活,如果你不喜欢而又不得不做的部分占据了过大的比例,这个生活是应该调整的,这不是一个好的生活方式。

一种生活,或者一种关系,让你处在这样一种境遇当中,你总是在勉强地做自己不喜欢、但是觉得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个比例如果过大的话,那么你就处在一种非自愿的、被迫的生活当中,这使你感到不自由,甚至会陷入一种消极的人生,这时候你一定要做出一个调整。要么改变自己的环境,要么改变自己的心态。

经常发生的是同时来调整两者,你要积极去改变自己的环境,包括跟自己的同事、朋友、恋人……商谈来调整关系结构,但具体的方式有很多,也特别复杂。当然也可以选择辞职换工作,结束一种关系,开始另外一种关系。这里面的选择是很多的,但这里面的标准是要记住,任何好的生活事业都有你不得不做、不太喜欢的部分,这是常态,但是这一部分一定不能占据很大的比例,不然的话你是处在一种非常消极的生活当中。


04.哲学对人生有什么帮助?


问:您认为哲学对于在校学生有怎样的帮助?

刘擎:我觉得哲学相对一般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当然它是都有用的。因为它是一个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但对一般的人,哪怕是读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非专业的人士,哲学是帮我们理解自己、理解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方法论或者说是思路。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不仅过自己的生活。我们想自己的生活,常常会想我做的事情怎么样,还会想自己怎么会这么想。这是人内在的一种天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作为这样一种存在的品格。这种品格或者能力,我们就需要做反思性。反思是每个人天然具备的,但是,反思这样一种品性,是有能力差别的。

在多大的程度上、多么充分地、多么自觉地、多么有效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思想,这是需要训练的,培养的,是需要养育的。而哲学就是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概念和工具,让你来反思自己的生活。

如果反思性是人的一个规定性的话,那么充分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也就使你成为更完整、更充分意义上的一个人。这就是哲学在最初的时候鼓励的人。不管中国人讲“吾日三省吾身”,还是苏格拉底说的“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都在讲一个道理,就是我们要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们不只需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因为人的行动,人的一生,在展开的过程中,他是有选择、有调整、有试错、有改善、有发展的,是一个进程。

如果把生命理解成为一个展开的进程,人的生命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我们的自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哲学的话来说,我们的自我并不是现成给定的,而是不断生成的,那么在这个生成的过程当中,也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你有自觉的反思意识,有更强大的反思能力能够帮你做更加清醒地、更加明智的选择,走向那样一种自己更满意的生活,获得更丰富的、更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对所有的人都是有帮助的。


致极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根基和世界视野的未来企业家”学生第一年在上海完成本科一年级的博雅课程学习,后三年在国外大学学习。其中,第一年所获学分可以全部转至国外学校。学生完成学业后,最终将由国外大学授予学历学位。

致极为你提供一条直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名校的“直通车”,踏上留学的人生快车道。(面向全国招生,高考成绩仅作为参考)

致极学院美国合作名校:

旧金山大学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圣路易斯大学 Saint Louis University

克瑞顿大学 Creighton University 

瑞吉斯大学 Regis University 

朱尼亚塔学院 Juniata College

致极学院英国、爱尔兰合作名校: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谢菲尔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卡迪夫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University of London Royal Holloway

萨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ussex

思克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阿伯丁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deen 

致极学院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名校: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奥克兰大学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成功商人的10年经商心得
失败者20个共性特征
《成就事业的法则: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小事情成就大事业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的治学之道
人生沉思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