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季养生三部曲:护脾、补肺、益肾
    秋季养生三部曲:护脾、补肺、益肾
    农历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相当于公历八、九、十月)。这时的气候正由阳热(因夏季的阳热已到极点)向阴寒转化,夏季的炎热发散逐渐向秋天的凉爽收敛过度,西北风阵起,草木枯黄,养分内收,种子果实收获,大地呈现出一派收藏的景象。曹丕有诗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诗中反映了秋天的景象和气候特征。根据秋季的气候变化特点,我们分为初秋、仲秋和晚秋也就是温、凉、寒三个阶段,此时人体应如何养生呢?
    初秋养生护脾胃
    农历七月立秋以后,就到了秋天的季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初秋、早秋以及长夏。在中医的五行中,秋季应于肺金。但此时的气候,虽热气渐衰,但白天仍感受不到凉爽,“秋老虎”的气候让人感到很闷热,雨水也增多,南方更是阴雨连绵,异常闷热。天气的闷热使湿度增加,湿气盛就会内伤脾胃,使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害,腹泻、痢疾等胃肠性疾病最容易流行,湿邪内蕴还会为冬季的呼吸道疾病种下祸根。所以,初秋季节,要注意护脾胃,不要吃那些助湿生热或过于寒凉的食品,尽量吃一些容易消化的事物,或者少食多餐,不让脾胃承受的负担太重。尤其是儿童更要适当的控制饮食,多吃一点容易消化、好吸收的食物。因为儿童本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气温初凉,小孩胃口大开,过度饮食,或因白天的炎热而过吃冷饮,最容易使脾胃受伤。
    仲秋养生补肺阴
    仲秋的八月(农历),白露过后,雨水渐少,气温降低,昼热夜凉。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是“燥”气当令。燥邪的特点是易伤津耗液、伤肺。因此这一阶段的养生,最重要的是保肺的津液。燥气偏盛,水分蒸发快,人的皮肤会出现干燥,皱纹增多,还会出现口干咽燥,干咳少痰,大便秘结,以及容易疲劳等津气耗损的的症状。此时一要注意补充水份,还要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耗气伤津。
    饮食方面应少食辛辣刺激,香燥、油炸、熏烤之类的食物,适当多食一些芝麻、核桃、西红柿、萝卜、莲藕、鸭梨、蜂蜜等具有滋养肺阴,补养胃津的食品,还可以多食一些粥类药膳。明代医学家李郔曾说:“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中秋节时食月饼也应谨慎,不可多食,最好配一些莲藕、百合等一同食用。可以适当多食一些坚果,增强皮肤的养护,防止皮肤的干燥和皱纹。
    晚秋防寒补肾
    农历九月的晚秋,又称菊月。这个月有寒露、霜降两个节气,九月九还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
    晚秋的气候可用民间的一句谚语来形容:“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中秋节后,秋风阵起,寒气渐袭,气温会骤降,对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来说,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是容易复发或加重。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除要防止燥邪伤人外,还要注意寒邪的伤害。要注意体育锻炼,加强自己对寒冷的耐受力,适时增加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太多,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但对于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则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因天气的骤然变化,而引发旧疾。
     晚秋气候转寒,也是人体进补最佳开始时节。此时作为食补以羊肉和芡实为最佳选择,可用芡实炖羊肉,可用芡实加大枣、糯米、红糖熬粥食,还可以用羊肉炖萝卜汤食用,但最好少食烤羊肉,以免助湿生热。在饮食的其它方面,要注意多食一些含蛋氨酸丰富的食品,如芝麻、葵瓜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等,它们能加快脂肪的代谢,有预防血脂升高的作用。还要注意补充如虾皮、花生、豆制品等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此时的老年人,可食用生地粥(生地黄10g洗净,加适量水煎煮1小时,去渣,再加入掏净的粳米,煮烂成粥即可),百合莲子粥等,可以起到滋补肺肾,润燥生津,防病延年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摘要)
肺脾肾同补粥
山药薏米芡实粥,快速补充血气,我们家长年喝。
芡实山药粥
脾胃虚弱怎么办 10种食物养好你的脾胃
怎样健脾养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