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治:梨形虫病

梨形虫病又称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季节性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高热、贫血、黄疸及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死亡率高。

【虫体特征及生活史】 巴贝斯虫寄生于牛/羊的红细胞内,呈环形、椭圆形、单个或成对梨形等,而以成对的梨形为典型形状。这种梨形虫体长2~4 微米、宽2微米,较尖的一端相互接成60度角,染色后,虫体呈浅蓝色,并有1个紫红色核。

虫体在红细胞内寄生,进行无性繁殖,分裂成新的虫体,新的生体进入健康的红细胞,再继续分裂,如此反复进行。但在蜱吸食患病牛/羊的血液而将红细胞内的虫体食入时,虫体即在蜱体内进行有性繁殖,经过合子、孢子各阶段,最后分裂成大量生殖性芽孢,并进入蜱的唾液腺内。当蜱再次吸食牛/羊血液时,即将病原体传染给牛/羊,虫体在蜱体内经常是隔代传播,即成蜱感染巴贝斯虫后,巴贝斯虫在蜱体内进行有性繁殖,蜱也在生长繁殖,蜱产卵时,蜱体内巴贝斯虫也随着进入蜱的卵内,蟀卵孵化出幼虫后变若虫和新一代成蜱,巴贝斯虫仍寄生其中并保持其感染力。

【流行特点】 本病呈一定的地区性,流行季节为蜱活动的季节。8月龄以内的牛能耐过,1~2岁的牛发病较重,2~3 岁的牛更重,死亡率也比较高。各类牛/羊均可感染,绵羊易感,6~12月龄的绵羊发病率高。

【典型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9~15天。患病牛/羊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羊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可视黏膜黄染,点状出血。腹泻或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

【典型病理变化】 黏膜、浆膜、皮下组织、心冠状沟等处黄染。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肝脏肿大并变性;脾髓软化、出血;肾脏充血消化道有点状及带状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

临断时采耳尖血涂片,自然干燥,用甲醇固定后以姬姆萨氏液染色若在红细胞内见到梨形虫体,即可确诊。

【预防措施】

(1)牛/羊体灭蜱 春季蜱幼虫侵害时,可用0.5%马拉硫磷乳剂咬酒体表,或者用1%三氯杀虫酯乳剂喷洒体表;夏秋两季应用1%~2%敌百虫溶液喷洒或药浴。在蜱大量活动期,每7天处理1次。

(2)避蜱放牧 牛/羊群应避免到大量滋生蜱的牧场放牧,或者根据蜱的生活史实行轮牧。

(3)药物预防 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羊群,于发病季节前,每隔15天用贝尼尔预防注射1次,每千克体重用2毫克,配成7%的溶液,肌内注射。

【治疗方法】 对初发或病情较轻的病牛/羊,立即注射抗梨形虫药物;对重症病畜,同时采取强心、补液等对症措施。

(1)锥黄素 每千克用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一次。病牛/羊在治疗数天内,必须避免烈日照射。

(2)贝尼尔 每千克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内注射。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但很快消失;水牛对本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

(3)阿卡普林 每千克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的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妊娠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见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千克体重用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4)咪唑苯脲 每千克体重用2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内注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羊巴贝斯虫病(梨形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犬瘟热、梨形虫、附红
牛焦虫病防治措施
【果断收藏】牛用抗寄生虫药物有21种之多?
「每日一讲」养牛技术之牛的血焦虫病(巴贝斯虫病)的治疗预防
犬瘟热、犬梨形虫病、犬附红细胞体病之混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