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买三套房子?

每个人都离不开房子,生活在这个时代更是离不开房子这个话题。

我是普通人,也一样离不开房子。忽然想把自己与房子的故事整理一下,算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回顾,也相信自己的经历会对他人有意义。

这篇文章简单介绍自己在2009年和2015年两次买房的故事。

故事从我大学毕业说起,那是2002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是那个时候进入黄金时代,然而深处其中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经历的是一场壮观的社会造富的时代。

高中毕业之前,我憧憬过自己将来会读大学,但从没想过自己会学习建筑工程专业,更没想过未来会与房子打交道。

走入社会我的履历很简单,在装修公司工作过5年,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了13年,一直与房子打交道。

2002年,我来到苏州开始工作,月薪不足800元,那时苏州园区房价3000元/平米左右。

现在出行异常拥堵又繁华的湖东,那时还是一片农田。

按照那时的房价和自己的收入,即便那时买便宜点的房子(当时房价不足2000元)也要不吃不喝20~30年。

然而,那时候的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告诉自己30岁之前一定要买房子,并且暗暗地跟自己说要买苏州园区的房子,因为我第一次去苏州,就喜欢上了金鸡湖畔漂亮的湖滨大道和那个充满古城底蕴又具有现代生气的苏州城。

那时初入社会,虽然没有大手大脚挥霍无度,但不懂理财、不懂投资、没有储蓄习惯的我,过了很长时间的月光族。

直到有一次,有个外地的大学同学买房跟我周转一万元资金,我回答说“我没有。”同学随口一句“那你工作这几年钱都到哪里去了?”

那一刻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银行存款是零,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开始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那一年应该是2004年左右。

也正是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出生普通的自己,父母能够供自己读完大学已经非常不容易,买房结婚生子这些事必须得靠自己。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强制储蓄,每个月存多少钱我已经不记得了。我记得我办了个零存整取的存折,每个月发了工资都会去存钱。

有时到月底周转不开了,就会用信用卡透支取一两百,先顶过去,等发了工资马上还回去。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资在缓慢增长,当然房价也在悄悄地涨着,始终感觉买房自己很遥远。

2006年左右前后,在搬了N次家之后,和同事合租住在一个60平米的两居室里,那个房子的价格当时4000元/平米,24万可以买下这样一套房子。

那个时候不限贷不限购,但月收入不足两千元的自己,不要说拿不出四、五万元的首付,就算有也完全没有胆量去贷款几十万去买房。

而那个时候苏州园区湖东的房价也有4000~5000元了,印象很深的是一次陪同一个在苏州工作多年的初中同学去买房,三居室60多万元,回去的路上心里默默默地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能力凑够这么大巨款,实现买房的梦,现实与梦想相差很远很远。

时间很快,每个月的强制储蓄,加上年终奖的一些结余,两三年时间渐渐攒了两三万元的存款,这些存款多少让我有些淡定,也正是通过有意识地积蓄,那个时候还得空花了四五千元学习了开车,拿到了驾照。

这些事在很多人看来,似乎都做的太早了,因为房子和车子离自己都太遥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让后来2009年买房和2010年买车都变得非常自然。

2007年我第一次考虑换工作,那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个时候换工作的想法很简单。

在装修公司工作,我们是施工单位属于乙方,渐渐地我自己寻思,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行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接触的人群层次相对较低。

我总觉得房地产常常是施工单位的甲方,管理我们的那些甲方,他们的层次相对较高,他们接触的信息更新,在工作上有更多的主动权。

同时一个房地产项目往往要施工好几年,相比几个月就换一个项目的装修行业可能更加稳定,带着这样的念头懵懵懂懂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彻底与住宅打起了交道。

01

买第一套房

时间很快就到了2008年,那一年渐渐开始有买房的念头。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己有了女朋友,成家也需要房子;

二是自己设定30岁前买房越来越近了;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你越想去做的时候,你琢磨的就会越多,距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那段时间,很多同事买房都是看总价的,而我自己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买房的策略:

只要付得起首付,付得起月供,可以不用管房子的总价。

同时,我还特别算了一笔帐,那就是从买房子到入住的开销(包括首付款、装修、家具、契税等等)。

这笔帐其实很关键,重要到影响你多久能真正入住,但这笔帐往往被很多人忽视。

也正因此,我第一意识到买精装修的房子更划算,因为买精装除了省时省心省事,往往从买房到入住的费用也更少。

最后,2009年的元宵节那天买了第一套房,第二天是我31岁生日,元宵节那天恰好圆了30岁前买房的梦。

后来回头看的时候,2009年买房那会,恰好是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房价最低的时候。

那套房的首付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自己那几年攒了好几万;

第二部分提取了工作六七年结余的公积金;

第三部分Linda(那时还是女朋友)支持了一部分。

那个时候的工资有四五千元了,公积金有2000多元,所以自己实际上每个月只需要拿出1000多元就能满足月供,月供比例没超过月收入的1/3,完全不影响日常生活。

我们买的精装修的房子,当年就拿到房子了。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除了固定的月供,在住房上的开销就可控了。

第一套房子帮助我完成了人生中的很多大事。买车、结婚、生子人生的很多重要的第一次都是第一套房子之后完成。那套房子当时的售价是9300元/平米,现在的售价大约45000元~50000元/平米。

现在看来那是我30岁前在财务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尽管那时候并不懂投资,完全靠懵,跟上了城市发展的快车。

小结一下买第一套房的心得:理财很重要,合理利用公积金,算好从买房到入住的费用,配置好月供。

人生的第一套房买在哪里可能很偶然,但如果你能够提前做准备,那么买房一定是一件必然的事。

02

买第二套房

买房子之后,特别是拿房之后,一开始经济很紧张,每个月发了工资才买一件家具,用了很久才把房子置办的像个家的样子。 

但月供毕竟不会变化,随着薪水的上涨,经济上也就慢慢开始好转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5年的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里,Linda说,小区里有人去我们公司的另一个楼盘看房子了,还带了户型图回来。

那天晚上,我看着户型图,拿着计算器在那反复的计算。算来算去,我跟Linda一合计,发现首付凑一凑,辛苦坚持一年多等车贷还清,用车贷抵一部分房贷,等拿到房子之后,再用房租抵一部分房贷的月供。

从现金流的角度来说,这套房子对月现金流的影响并不大。(事实上后来拿房之后,我们确实也把房子租了出去,换回了4000多元的月租金。)

第二套房子就这样在不久之后买了,但正如一开始计算的那样,刚买房的那一年多,每个月的现金流真的吃紧,那个状况一直延续到车贷还清才得以缓解。

买第二套房子就是一晚上下的决定,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依然用的买第一套房的那个策略:

首付款没问题,月供还得起。

其实第二套房子与第一套房子略有区别,你不需要考虑购置家具的费用,因为你不着急入住,你甚至可以空租。

因此,第二套房作为投资会是很好的配置。

小结一下第二套房购置心得:

将手中闲置的资金加上一定的杠杆(按揭贷款)变成更大的资产,同时兼顾月现金流,用小资金撬动大资产不是不可能。

03

第三套房子

对不起,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买第三套房子,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至少有三套房子:

一套用来自住和解决户籍与学区;

一套用来出租赚取被动收入;

一套用来投资,必要的时候套利。

相信我,每一套房子的购买或者计划,都会进一步反过来影响你的财务思维。

只不过在限购限贷的当下,很多城市买第三套房都需要全款,不能用杠杆且房价的上涨也不如从前,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回报不比从前了。真要买,也要擦亮眼睛了。

04

房价的趋势

最后,说说关于房价趋势不得不说的观点。

这两年政策的导向是房住不炒,这个导向是让更多的房子真正为居住服务。

在这个政策导向下,房价上涨的趋势会变得缓慢,但缓慢不代表不会上涨。

我很认同一个有关房价的公式:

房价增速=经济增速+通胀速度+城市化速度。

这个公式是北大的徐远教授提出来的,他写的书——《城里的房子》和他的公众号“徐远观察”在投资上给了很多启发。

对比发达国家过去的房价走势,这个公式能够很好的对应。

而中国过去那么多年的房价走势用这个公式也能很好的解释。那么可期的未来,经济增速下降到3%,通货膨胀按2%计算,城市化速度按1%计算,这样看未来的房价按照6%的年增长并不算高。

但这样看似6%是很低的增速,房价依然能够在12年的时间翻一倍。

而这一倍的涨幅看似不大,但这一倍的绝对值,却抵得上过去20多年的涨幅。

另外,从这个公式来看,未来城市化率越高的城市,那里的房价上涨的空间越高。

因为,城市化率背后的意义是人口吸附能力,而人口吸附能力代表着居住需求的增加。

以上是我与房子的故事,准确的说是两次买房子的经历与一点思考。

回顾自己买房,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只是买没有卖过,错过顺应经济增值进一步放大自己资产增值的机会。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具备可复制性,但我想说的是,房地产行业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由支柱产业逐渐淡化。

但房地产投资只要有人就依然会存在,住宅除了居住这个属性,投资的属性渐渐被大众所认同。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是无法避免的,而大多数的收入最终会达到一个瓶颈。如果没有房子,居住的开销可能会占去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成本,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年老之后收入的下降,居住成本所占的比例可能会越来越高。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一书中就专门提到过一个获得财富的原则:

拥有你自己的房子,并使其成为一项有益的投资。

福利:如果你看到这里,给你一个福利:送你一个我自己在千聊平台整理的价值199元的买房租房的课程。你有两个方法获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真,先来一套房子
买房首付一般是多少?记住这些公式,不要再傻傻的被忽悠了
重磅!苏州限购尘埃落定,你还“会”买房吗?
如果首套利率上浮30%,苏州楼市将会发生什么?
谁知道到时候的房价变化呢
如何买对人生的第一套房?(运城房产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