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与自驱力

读《三体》有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喜欢读历史和经济学了,并且越读越有滋味。在学生时代,不论是历史还是政治、经济,对我来说都像是天书,完全不感兴趣,也读不进。

那个时候的考试,涉及到政治、历史方面,经常是不及格的。而现在却能够都进去,并且从中收获到了不少知识,填补了大脑中这部分的空白。

读这些书,从历史人物和史实里更能感受到读书和自驱力的重要性。

读书、读人、读城

最近读了两本书《走进钱学森》和《西行漫记》,前一本是关于科学家钱学森的传记,而后一本则是关于共产党的传记。

在书中不论是钱学森还是毛泽东,他们其实都是因为知识而改变人生的,钱学森因为家境殷实,走的是一条正统的求学之路,最终用科学知识实现了价值。

而毛泽东没有那么幸运,他是一路摸索着寻找自己的方向。是读书、见人和游历各地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目标。

但他们两个人都让我感受到读书、见人、旅行看世界的意义。

《西行漫记》一书中毛泽东自述自己的故事时,提到他早年在长沙省立第一中学时,一个教员送了他一本书《御批通鉴辑览》,读完这本书,他意识到了自学的重要性,后来制定了自修计划,去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他认真执行,持之以恒。

亚当斯密《原富》(也就是《国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卢梭、斯宾塞、孟德斯鸠等名家的名著以及世界史,毛泽东都是在这个时候看到的。这半年的自学时间,对他一生的价值极大。

毛泽东后来去了北京、广州、南京、上海等地,在那里又结识很多进步人士,这些都为他打开眼界和后来组织各种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想到曾国藩、富兰克林这样的历史名人,他们在那个交通和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都是通过读书让自己与这个世界链接。

所不同的是,曾国藩去的地方相对少一些,富兰克林去过欧洲和美洲的很多地方。

但无论怎样,读书丰富了他们的思想,也最终让他们碰到了影响自己的人或事。

读书,见人和看世界真的很重要。

自驱力很重要

这两年看了一些记录片,特别是《大国崛起》和《大国重器》, 《大国崛起》帮助我理清了世界史的脉络,而《大国重器》让我看到了工业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有了这些基础,再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的时候,大脑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浮现出纪录片里的场景。

用《语言学的邀请》一书中提及的内向含义来说,就是看书的时候,书中的内容和以前已经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都会形成画面,能够想象出来。这有助于理解。

说白了,学生时代读的书太少,大脑中对这些知识毫无概念,无法形成关联,与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形成关联,于是学习起来很吃力。

其实,一个领域如果很陌生,就是因为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框架不具备。稍稍用点时间,多涉猎一些,慢慢地,就会找到感觉了。

拿自己读历史来说,我反复思考为什么以前读不进这些资料,而现在却十分感兴趣,其实还是跟自己愿意看和读有关系。

一开始需要一点点自驱力,没有自驱力,不可能碰到新的信息,新的信息获取多了,就像玩拼图,拼的图多了,整个图的轮廓就快出来了。

前文提及毛泽东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其实也是自驱力在起作用。

曾国藩后来每日写日课反省以及富兰克林每日反省的13个做事原则,其实都是自驱力在起作用。

读书的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起初需要一点点兴趣一点点驱动力。一旦齿轮滚动了,就停不下了。

参考文章:

富兰克林(美)、曾国藩(中)和柳比歇夫(苏)这仨人生活在不同时代却都做了同样的事

上一篇文章:

读《三体》有感

爱积累的磊

早晚积累

每天变好一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议论文素材(论据)大全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不是一个大国?
当你人缘很差的时候,牢记这一招,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学习毛泽东,推荐一套必读书。
才华来源于经历和知识的积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