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个概念、3份收入、4种商业模式只为解读财富4象限

很多人都知道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丛书中提到的财富四象限,但我相信并不是每个人都深入思考了这四种财富模式与普通人的关系。

我在四本书里看到了不同角度看待赚钱,在反复思考之后,我发现几个作者虽然用了不同的语言描述,但他们其实都没有跳开财富四象限。

这四本书分别是《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财富自由之路》《认知驱动》和《人生护城河》。看看这些不同的解读有哪些异同。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财富四象限,如下图:

这张图来自《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四个象限分别用四个字母代替ESBI,E=Employee(上班族)、

S=Self-employee(自雇者)、

B=Business(企业主)、

I=Investor(投资者)。

对照图片,不难看出每一个象限对应不同收入。不难看出图片右侧的BI象限的人,比左侧ES象限的人财富更多。更加不难看出右侧两象限赚取财富的效率更高级一些。

但仅从上班、自雇、创业、投资四种不同的工作看,还是很难看出对普通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上班族无非就是固定时间上下班,领着时薪、月薪或者年薪,无论职位多高,都是有天花板的,并且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收入停止;

自雇者要么有自己的作品,要么有获得其他产品的途径,批发销售某个或多个商品,要么有个店,要么有个品牌。总之他们能够反复做同样一件事来换钱;

企业主比前两者好一些,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一个团队,利用团队的力量和分工合作,赚取更多收入;

投资者更高级一些,自己不去做实际的事,用知识去选择有价值的事或人,投入资金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这些道理不难懂,难的是如何指导自己去行动。好比一个上班族即使想尝试自雇,并不知道如何去做?

摆个摊、开个店似乎就自雇了,但生意并不会自动变好,更别提去创业和投资了。这个时候,有人会说是自己的资源有限,如果资源,做生意、创业或者投资都不在话下。真的如此吗?

我们来看看《财富自由之路》一书是如何解读的?

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作者李笑来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了人们为了生活所需赚钱的本质——出售时间去换钱。

接着提出了个人商业模式——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共有三种个人商业模式:

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1次;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2次;

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结合财富四象限琢磨一下, 不难发现:

1,一份时间出售1次,说的就是上班。恰好对应着E(上班族)这个象限。

书中提到两种优化这种商业模式的方法:提高单位时间的售价和提高时间销售数量。

提高售价的方法有两个,磨洋工和喊高价。

磨洋工是通过减少有效工作时间,这看起来自己赚了,实际上磨洋工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喊高价主要是指涨薪,这也许更可靠一些。靠频繁跳槽涨薪不可持续,真正有用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来获得高薪。

如果你把提高时间销售数量用加班或者兼职来衡量,那么就想简单了,这种想法还是在为“薪水”打工。更好的方法是“给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

真正为自己做事的人,会主动评估自己做事的成果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薪水”,是否对得起自己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的人打一份工,时间实际上卖了两次,一次为老板打工赚薪水,一份为自己打工赚成长。

2,一份时间出售2次,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出售N次。这个模式恰好对应着S(自雇者)这个象限。

如果用批发来解释,似乎也说得通。我们花一次时间批发一批货物,然后一点点销售出去,可以卖很多次。

个体户似乎就做着这样的事,他们的收入上不封顶,比起打工确实好了很多。但这并没有说出自雇这个象限的本质。

一次时间出售多次,是指某种能够多次利用的价值变现。

歌星录制一张唱片,只需要花费一份时间,而这张唱片的拷贝却可以永远卖下去。

作家写一本书只需要花费一次时间,而这本书却可以长期卖下去。

这才是一份时间卖N次的意义所在。

这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层次的道理,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能力。

当我们把价值这个沉淀成为一本书、一堂课、一个作品时,它就具备了批发时间的可能。这才能真正让一个人靠近S(自雇者)象限。

而不是去做个个体户搞批发零售这么简单。

3,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这个模式对应着B(企业主)这个象限。

有了第一种商业模式和第二种商业模式的理解,就不难理解第三种商业模式了。

首先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能够购买到更多的人时间为自己使用,这增加了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总量。

另外,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生产和研发产品只需要一次,而销售却可以不断重复,这其实是在用第二种商业模式。

4,其实李笑来的另一本书《定投改变命运》介绍了第4种商业模式——定投。这对应着I(投资者)象限。

投资是用聪明的资金去选择有增值潜力的投资标的。《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提到有效的资本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资金的金额、资金的使用时限和资金背后的智慧。

资金的金额需要积累,积累需要时间、资金使用时限越久越意味着这是一笔闲钱、而选择有潜力的标的则是在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这些因素没有一个不跟智慧相关。因为通过投资赚钱,实际上是在利用时间在培育资产。这里需要的是选择标的的智慧和长久等待资产增值的耐心。

到这里我们发现,使用不同方式花费时间,得到的结果迥异。换个方式花时间让我们有了行动方向。

要在上班族里增值,就要学会一次时间卖两次,一次换薪水一次换成长;

要想走进自雇象限,至少得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实现一次时间卖多次;

想要更大的收获,可以做个企业主,购买他人时间再卖出去;

最高级的花时间是,用慧眼买到有潜力的资产,让后静静等待它增值,但这需要雄厚的知识资本。

如果你还是觉得不知从哪个角度行动,那么我们看看《认知驱动》一书是如何解读的。

周岭在书中介绍了两个概念“复制”和“转换”,这两个概念恰好对应着两种职业类型。

它们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边际成本不同,“转换”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复制”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

厨师就属于“转换”类职业,想获得更多收益就要做更多菜,或者提高做菜水平。

但无论怎么努力,一天只有24小时,做菜的总量其实是有上限的。一旦劳动停止,收益也就不再增加。

而作家是“复制”类职业,当作家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后,如果这篇文章有重要价值,那么未来很可能产生收益。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益源源不断,但投入却微乎其微。

对应着财富四象限和个人商业模式,“转换“类职业就好像是E象限的上班,而“复制"类职业则相当于S象限的自雇。下图更能直观地反映“转换”和“复制”类职业的收入趋势。

即使你没有想过去创业或者投资,至少也要开始积累自己的能力,去试试“复制”这个类型的职业。

正如周岭在书中所说,“复制”和“转换”的巨大差别,让他看清了走长期价值之路。因为长期价值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收益却越来越大。

如果说周岭的“复制”和“转换”两个概念,给了你一些启发的话。

那么张辉在《人生护城河》一书中提到的三份收入,则既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又可以让收入更加稳固。

书中提到三份收入构想:工资收入、第二收入和投资收入

工作收入,用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这是满足物质生活;

第二收入,用来玩和发展兴趣,提升精神和长期发展需求,这是精神层面追求;

投资收入,则用来解决“老无所养”的烦恼,其实是为自己储备一份丰厚的养老金。

这三份收入犹如三角形的三条边,让一个人的收入体系异常稳固,并且丰富了物质和精神生活,甚至连养老金也一并考虑全了。对应财富四象限,这三份收入对应了E(上班)、S(自雇)和I(投资)象限。

这三份收入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当我联想到财富四象限以及三种个人商业模式时。不得不为这三份收入的构想叫好。

在我深入研究这三份收入时,我进一步发现:

工作收入,是在用“转换”的概念换钱,这是在用加法赚钱;

兴趣收入,则上升到了“复制”层级,让收入变成乘法级,且这份收入上不封顶;

最高级的当属投资收入,这是在用指数增长赚钱,不仅收入上不封底,且越到后期增长速度越惊人。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财富四象限,以及它对普通人的意义。

我想张辉的三份收入构想,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

这也是我个人决定用长久的时间来践行三份收入的原因:

因为它符合财富四象限,同时又兼顾了个人商业模式,同时让我看清了复制和指数增长对一个人的意义。

参考文章:

深度分析三份收入的可行性

上一篇文章:

意义这东西有啥用?

爱积累的磊

向他人学,与自己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金融蓝领?
你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职场潜规则:实现财务自由的那些人,都拼这4个认知
知乎:普通人做什么副业可以月入过万?
财商:学会“懒”,才能赚大钱
现在有些人为什么宁愿摆地摊,也不愿意去打工呢?分析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