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复利,这是我能想到最全的

导读:

对很多人来说,2020年的春节难忘的是新冠疫情。对我来说,那个春节让我难忘的是另一件事。大年初五的下午,我陪着8岁的屁孩,趴在“棋盘”上数了一下午的米粒。

如今屁孩还记得那天数米粒,“棋盘”每格的米粒增长很快,还记得那天很快就用光了家里所有的大米(戳这里详查那天的故事)的情景。

那是我刻意用数米粒的方式陪孩子感受指数增长、倍增的力量,倍增是复利增长的一个特例。复利太重要了,越早明白越好。

今天的话题就从复利说起,下面是正题。

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个互动:

大胆猜一下,一张纸对折51次后会有多厚?我猜你也许会说:几十公分?有一米厚?一人高?再或者一幢楼房那么高?

如果你觉得一幢楼的高度差不多了,那么我想说,你小看了对折的力量。因为对折51次后,实际的厚度大约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一张0.1mm的纸张折叠51次后是112589990684262.4mm,也就是1.125亿千米,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4710亿千米(近日点)~15210亿千米(远日点)。

如果你被这个数字惊到了,那么我想说,这没什么,只是复利的力量在起作用。

说到复利,相信你一定听说过爱因斯坦说过的那句话,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

复利的确是个奇迹,但奇迹似乎并没在我们身上发生。那很可能是你把复利当成了鸡汤,这次不妨听我细细拆解,一次说透复利这个核武器。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有关复利的故事。

我最早听到的有关复利的故事是在棋盘上摆小麦粒的故事:

话说国王为了奖励发明象棋的大臣,大臣说大王只要给我一些麦粒就好了。大王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上放2粒,第三格上放4粒,第四格上放8粒……照这样放下去,把64格棋盘都放满就可以了。

起初国王觉得几百斤不得了了。可实际上经过计算,摆满棋盘需要 18,446,774,073,709,551,615颗麦粒,  1立方米麦粒大约1500万粒,按此计算,要给那位大臣12000亿立方米麦子,比全世界2000年生产的麦子的总和还多。

第二个有关复利的故事是池塘里长浮萍。

有个池塘里长了浮萍,浮萍的生长速度是每天增加一倍,如果第30天的时候浮萍长满池塘,请问浮萍长满一半池塘的时候是哪一天?

有人脱口而出是第15天,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是第29天。

第20天的时候浮萍只有池塘面积的1/1024,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更别提第15天的时候有多少了。

第三个有关复利的故事是巴菲特财富增长的故事。

 巴菲特10岁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赚1000美元的1000招》,通过这本书他明白了“钱生钱”,复利的想法深深地触动了巴菲特。

也正是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一开始挣到的钱越多,资金复利增长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本金(开始的钱)+收益率(钱生钱)+时间(复利年限),这其实就是复利的精髓。经过几十年的滚雪球积累,巴菲特的确造就了复利的奇迹。

巴菲特在2020年致股东的信中披露,伯克希尔哈撒韦在1965年至2020年累计实现了28105倍的收益,年化收益为20%。

 在巴菲特633亿美元的财富中,有627亿美元是50岁之后赚到的,其中600亿美元是60岁之后赚到的,换句话说巴菲特收益的99%是50岁以后赚到的。

巴菲特财富积累的故事,无可争辩地说明,复利的力量一开始不起眼,越到后期威力越大。

这三个故事,让我真正见识到了复利的威力,前两个是复利的特例倍增。巴菲特财富增长的案例才是复利增长的真实案例。但你可能还是会问?这跟我对我来说还是很遥远。那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如下表:

这个表格显示的是,不同收益下的复利增长。看起来年化15%并不是很多,很多人甚至都看不上,但实际上年化15%的收益,30年后会增长26倍。

而年化15%和20%相差也不大,看起来只有5%的差异,可30年后二者的结果相差将近10倍。现在,如果你对复利有那么一点点感兴趣的话,那么我们来看看复利究竟是什么?

为了方便你的解读,接下来我会从复利的概念、复利的运用、复利的本质、如何优化复利、复利的敌人、复利与人生,复利与投资等多个角度来深度分析复利效应。一次把复利效应彻底弄个明白。

首先我们来看复利效应的概念。

维基百科定义:

复利( Compound interest),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

基本公式:FV=PV(1+i)^n

FV(Future Value)指财富在未来的价值;

PV(Present Value)指现值,亦指本金;

i(interest)是指周期内的固定利率或固定回报;

n则是指累计的周期。

不难发现,复利跟三个指标有关,也就是本金PV,固定利率i和复利周期n。当然还有一个FV终值。咱们用实例进一步拆解一下本金PV、利率i和复利周期n这三个指标。

FV=PV(1+i)^n,

如果初始资本P=100;复合增长率i=10%;那么:

第一年末F1=1(1+10%)^1=1.10;

第二年末F2=1(1+10%)^2=1.21;

第三年末F3=1(1+10%)^3=1.331…

只要i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F可以增长到无穷大。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重要的觉察:

FV=PV(1+i)^n

如果PV(本金)=1,i=0.01,经过n次复利增长后,FV=100;

FV=100(1+0.01)^n,此时再增长一次,结果便增加1;

这里的增量1,等于最初的FV(本金)=1,也就是微小的增量相当于起步的一倍。

同样还是努力一点点,但收益却是起点的一倍。1%的增长与初始本金相当,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如获至宝。

本金没有变化,收益率也没有变化,增长周期也没有变化,导致这个结果的是时间,再小的收益,经过长时间复利积累后的终值都会非常惊人。可见时间的积累下,对复利的影响是多么大。

事实上,时间不仅会影响复利的终值,复利+时间还能获得惊人的单利。

下图显示的便是长期复利后的折合单利。

(图片摘自网络)

相信你看出来了,即使是只有4%这样不起眼的年化收益,复利40年的收益相当于单利9.5%,复利50年的收益相当于单利12.2%,这样的收益已经超过很多专业投资人了。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图表和数据都还是理论知识的话,那么接下来看看复利的运用。

F=P(1+i)^n,如果初始资本P=100;复合增长率i=10%;

那么:

第一年末F1=100(1+10%)^1=110;

第二年末F2=100(1+10%)^2=121;

第三年末F3=100(1+10%)^3=133.1…

可是,如果第四年i=-50%;

那么F4=F3(1-50%)=61.5<<133.1。这时比初始的P=100还少。

如果再深入计算一下会发现,以增长率10%计算,要从61.5重新回到100需要5年,而回到第3年末的133.1需要8年。换句话说一次50% 的亏损,直接导致浪费了8年时间。

从理论来看,复利是持续上涨的,而实际运用显然没有那么幸运,会遇到负增长的,并且很可能遇到大幅度负增长。

对此你有什么启发?坦白地说,当我第一次看懂这个数据时,我才意识到一次大幅度的负增长,对整体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巴菲特谈投资原则提到的那句话:投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钱;投资的第二原则,是记住第一原则。因为在复利增长面前, 大幅亏损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把守住本金,当做投资的第一要事来对待。

因为你只要有一次大幅度的亏损,也叫大幅回撤,就会把之前积累的成果全部消耗光,最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现在,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投资原则。我宁愿不赚钱,也一定要想办法降低大幅回撤的发生概率。甚至,我把大幅回撤视为复利的敌人。请记住复利增长的这个敌人,下文还会介绍复利增长的另一个敌人。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不亏损这件事,特别是深度分析大幅回撤这个敌人,对复利增长的影响有多大。

根据前面提到的复利计算公式,影响复利增长的要点共三个:一是本金、二是收益、三是时间。

看起来本金和收益更重要,因为本金越多绝对收益也会越多,1万元本金翻一倍也就收益1万元,100万元只要10%的收益就有10万元收益。

收益率当然也重要,收益率越高,利滚利的效率就越高,这太简单不过了。但实际上真正重要的是时间,因为本金和收益率你还能靠外力解决,而时间浪费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并且一次失误,可能会导致几年时间白搭。所以,用于复利的时间,要特别珍惜。

因此如果能很好地控制大幅回撤,你就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复利增长的时间。

一旦你觉察到了这个道理,你就应该要注意不要无底线的追求高收益,而是应该在确保收益的前提下最求相对确定的正向收益。

因为这样,即使增长慢一些,但你避开了大幅度回撤带来的本金丢失,你的时间基本都在帮你正向积累收益。长期看,结果依然是可观的。对比一下几种年化收益下的不同结果:

简单说一下上表的数据逻辑:

年化10%和15%这两列很好理解;

大起大落是我随机填写的年化收益,模拟大部分人买股票收益波动,运气好就赚多一些,运气差碰到熊市就跌一半;

小起小落的年化收益,取大起大落收益的一半;

小起不落的正向收益和小起小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没有亏损年。

从上表不难看出,稳定的高收益,比如年化15%,长期积累下来财富增长将非常可观,比10%年化收益多5%,每年5%看起来不多,但40年后财富差距近6倍(4525.93对比26786.35)。

小起不落的收益仅仅因为没有亏损,40年的积累竟然远远超过大起大落和小起小落的收益。

这张表有一定的随机性,你只要能理解这是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帮助我们明白,如果你想真正品尝到复利的力量:比增加收益率更重要的是,如何最大可能减少亏损。

你可能还是会质疑,这样的测算有意义吗?我们来看看巴菲特老爷子的实盘记录(如下图),

(上图摘自“韭圈儿”公众号)

上图显示巴菲特投资数据,63年的时间只有11次亏损,超过20%亏损的只有4次。几十年里几乎没有大幅亏损,最终积累的收益接近20万倍,可怕吗?

巴菲特的投资数据,结合前文的分析,我相信你这一次应该彻底明白了巴菲特财富积累的秘诀了吧:不要亏钱,不要亏钱,不要亏钱。

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复利的概念,也花了比较多篇幅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复利的运用,并且还顺带认识了复利的第一个敌人——大幅回撤。

相信这些,一定让你从更深层次上重新认识了复利效应。复利其实不仅仅存在于投资理财,生活中许多事都有复利效应的。这就不得不说复利的本质。

复利效应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只要是符合这一规律的事情,都可以视为复利效应。

按照这个定义,能够带来确定性增长的事,随着时间的积累,都会产生复利增长,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几乎所有有利于个人成长的事,读书、健身、投资、冥想……都具有复利效应。负面的复利效应也有,比如癌细胞的增长。

明白了复利的本质,我们从复利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个人成长的事情要持续不间断地做?原因很简单,如果中断了,你就会退步,一旦退步了,你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才会恢复到中断前的水平。这里的退步和投资里的收益回撤是一样一样的。

想把字练好,每天练字就是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练3天休2天,刚对新练的字有点印象,中断2天又忘记了。

你得重新复习一下才能想起来之前的写法,所以每次中断后的练习都是在弥补退步,总在原地踏步。

用生活中烧水来类比,再形象不过了。为什么我们烧水需要一口气烧开?如果每次在70度撤火,那么水永远都烧不开。

由此推广一下,不论是阅读、写作、学英语还是健身,冥想……这些对你成长有益有复利效应的事,一旦开始行动,就应该持续不间断。

因为不间断,至少可以保证你不会退步,下一次的起点还是正向的,你才有进步的可能。

一句话,复利效应固然要看增长率,比增长更重要的是不能回撤,尤其不能大幅回撤。

到这里,咱们弄清了复利的本质,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复利效应的事。

生活中利用复利,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打磨技能,都建议你用微习惯+持续行动来保持,因为微习惯足够小,不至于失败,能够让你长期坚持,而长期坚持才能保持进步,事实上要保持进步,除了长期坚持,还应该要刻意练习。这里咱们就不展开了。

我们知道想要复利,不能退步,不能大幅回撤就进了一大步。那么,该如何实践复利呢?

接下来,先看看单一形式的复利增长,这也是大多数运用复利的方法,如下表:

上表中不难发现,收益率10%和35%想要获得同样的结果,相差13年。换句话说,你的能力越强,越能缩短原始积累的时间。

可35%的收益率太高了,普通人很难做到,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提高积累速度。还真有,那就是定投+复利。看下表:

解释一下上表,这里的数据与单一复利模式有一点点不同,单一复利是只在开始投入一次本金,而定投+复利,是每年都继续投入本金。

上表中,起始投资1,每年末追加投入1,再加上不同的年化收益。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单一复利下年化10%积累到6.12需要20年,而复利+定投,同样还是10%的年化收益,只要5年的时间就能积累6.11。

现在我们把两张表放到一起,再对比一下,便能发现定投+复利的威力。

你看,单一复利下达积累到66.78(紫色表格)需要35%的年化收益,连续复利15年;而定投+复利达到65.08(紫色表格)需要17年,与15年相差不大,而年化收益只需要15%。

35%的年化收益,几乎是逆天的,很难找到这么高的收益率,毕竟巴菲特的平均年化收益也没有超过30%,况且我们还是普通人,凭什么我们能够连续保持35%的年增长。

而15%的年化收益,却是我们能够垫着脚尖够得着的收益。相信,你一定发现了,“定投+复利”能够大幅度降低对投资能力的要求,“复利+定投”其实就是单一复利的优化版,是不是觉得这个优化方案简直太香了。

说完复利效应的优化方案后,我们再来说说复利增长的另一个敌人——定期撤资。还记得前文讲过复利效应的第一个敌人吗?大幅回撤。

如果说大幅回撤浪费了投资时间,那么定期撤资对复利增长则是灾难性的影响。

定期撤资,简单说就是你在复利增长过程中,定期撤走一定比例的本金。还是通过数据来看它的负面影响吧。如下表:

上表的数据不难理解,就是每年的年底都会撤资0.2个单位的资金,那么即使有35%的年化收益,第9年的时候,也只有6.95;而10%的年增长的那一列,随着时间的增长,结果干脆变成了负数。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财富复利增长, 你就不能时不时从正在复利增长的资金池里撤资。

换句话说,你要确保,用来投资的钱,在它增长到足够大之前,要能够长期使用,而不能拿走。

这个表格,再一次告诉我们,如果你在投资,用于复利增长的资金,一定要与生活开销分开,也就是说,生活开销的资金,应该用投资以外的资金来维持。

看完上面的三个表格,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单一模式复利”、“定投+复利”和“复利+撤资”这三种测算至少有四个发现:

第一,能力很重要,年化收益越高越能缩短积累期限;

第二,定投能够提高积累速度,快速缩短积累年限。

第三,撤资会大幅度影响复利增长,甚至负增长;

第四,场外赚钱能力重要,生活的开销与场内投资的资金分开更有利于复利增长。

到这里,我们不仅分析了复利的威力,也明白了复利的本质,还知道了复利的两个敌人——大幅回撤和定期撤资,当然你也看到了复利+定投这个优化策略对复利增长的正向影响。下面该说说如何把复利增长用到实战了,特别是投资里。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如果让200万元在时间的加持下通过复利,变成一个亿。

首先我们来看看单利的情况,我整理了三种不同年化收益下,达到1000万和1亿的年限和本金。如下表: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如果你想在40年的投资时间里,通过单一复利的方式,达到1亿元的财富积累,本金6.8万,年化20%,连续40年,便能让这6.8万元变成1亿元。

或者你用221万的本金,10%的年化收益,40年复利也可以达到。只不过221万的本金,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出来的,而且40年的时间里再也用不到这笔资金。

如果你看懂了前文,我猜这样的方案,多半不是你最想要的结果,因为时间太久了,年化收益的要求很高。你多半想到了“复利+定投”解决方案。没错,“定投+复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投资方案。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吧,看下表:

用40年的时间,年化收益15%,每年投入1万元(月均835元),这笔40万的本金将会变成2000万元,你会对这笔回报满意吗?

若是用40年的时间,年化收益15%,每年投入5万元(月均4170元),这笔200万元的本金,40年后将会变成1亿元,你又会对这个结果产生什么想法?你可能会问,这可行吗?

如果说20%的年化收益很难,毕竟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不过才20%以上。那么加入了定投之后,年化收益能够降低15%,这样的实现度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是不是概率大了很多。

事实上,第一次看到这个测算结果时真的惊到了我。这个数据不就是在活生生地展示了慢慢变富吗?

这让我想起了贝佐斯的那段话,贝佐斯曾经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这么简单,为什么没有人复制,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现在,让我们再来拆解一下这个优化后的复利方案。

首先时间是你可以掌控的,如果你足够年轻,能够让你复利的时间还会更长久。

其次每年的投入资金很有限,收入小就每月一千以内,收入多就每年投入5万或者更多,量力而行,我想大多数人都能实现。

真正需要挑战的是收益率这件事,而这件事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投资能力无法通过继承获得,只能通过后天习得,既然可以习得,投入时间学就好了。

当我想明白这一切后,我就毫不犹豫地把“年复利15%+年定投5万元”实现一个亿的回报当成了40年的投资践行目标。

这可能是普通人最接近复利增长的计划了。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看懂了复利的威力。而我到40岁才看明白,才找到跟自己现状匹配的方法。拉长时间看,似乎也不晚,按照平均寿命80岁来看,我也至少还有40年的时间可以去践行。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才真正明白了复利对普通人的意义。用足够长的时间、加上一点点耐心和长期学习提升认知,静待时间为你开花结果。这就是目前,我所理解的关于复利的全部。它帮我厘清了复利的力量,弄清了复利的本质,明白了耐心是多么重要,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复利的两个致命敌人。

小结一下:

复利的要点:有三个重要因素,本金、时间和增长率。本金其实是你过往的积累,你越年轻用来复利增长的时间越久,增长率看起来不起眼,拉长时间,它会放大积累效果和速度。

复利的本质:是做一件事A会产生结果B,而B又能强化A,这样的事都可以视为具有复利效应。

复利的特点,早期增长很慢,一旦经历了积累期,达到了积累的拐点,后续会飞速增长。

复利的优化:单一的复利增长,需要积累的时间很长,对增长率的要求很高。一旦加入定投后,复利增长的效率将会被大幅放大;

复利的敌人:复利效应有两个敌人,第一个敌人是大幅度回撤,一次大幅度的回撤,将可能消耗掉之前的积累,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复利的第二个敌人是定期撤资。每次看似不起眼的撤资,都是对复利增长巨大的损害。

复利与人生: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打磨技能,用好复利效应都会事半功倍。越早看懂复利,每一步努力,都会强化成长路上的每一步。

复利与投资:拉长时间n,定期投入p,提升投资能力i,不断补充投资知识,我们也能通过复利这个武器慢慢变富。

感谢你读到这里,不知看完这篇文章,是否会让你重新审视复利的意义;重新看待能力、时间和资金的的关系;重新看待每一件有正向影响的小事;重新看待学习对提升自己能力,进而对人生产生更大的正向影响的意义。

胡适说:“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今天你拥有的能力或者本钱,不过是过去认知和行动的积累,而未来你想得到的,一定来自今天的认知和未来的行动。你会做多少确定性的事,未来复利又会在你我身上产生多大的正向作用呢?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重新思考复利的价值,那么这篇讲述复利的文字,就真正具有了意义。

参考资料:

1,《从一到无穷大》乔治·伽莫夫著

2,《股市进阶之道》李杰著

3,《好好学习》成甲著

4,《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著

5,《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艾丽斯·施罗德著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看到这里,送你两个彩蛋:

一个彩蛋是72法则,用于简单测算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复利多久本金翻倍。这个比较简单,比如年化收益15%,就用72÷15=4.8≈5年翻倍。

另一个彩蛋是定投计算器,我找到了一个定投计算器小程序,推荐给你,方便你测算复利定投的数据

同时也希望你做个互动,测算一下40年的时间,每年定投5万元,年化收益率18%的总收益与年化收益率15%的收益有多大的区别。

期待你在留言区写出你的测算结果。

参考文章:

每个人都该有的三份收入之投资收入

上一篇文章:

11月总结

爱积累的磊

向他人学,与自己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现复利人生,需要保持三个心态
我的人生算法之复利思维
股市学堂:复利是什么,威力到底有多大?
先进的投资理念---时间与复利
生叔第三定律 时间复利定律
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复利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