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注(13)五藏风寒积聚病

13.1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头运而身重,冒风而肿胀。

肺主气,外合皮毛,肺中风邪,上焦以至肌肤之卫气受伤而弱,阳气不足,阴气上逆,故喘,头运而身重;风邪燥湿故口燥;肌表之荣气失去卫气导引,运行不畅而滞留,故冒风而肿胀。头运,即头晕。身重,即气伤乏力。

13.2 肺中寒,吐浊涕。

凡外邪袭人,必由皮毛而入。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中寒邪,荣气受之,阴气弱则津液聚而不行,鼻塞涕唾;浊涎壅遏不通,吐出于口。

13.3 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肺中风寒之邪,若脉浮之极虚,按之弱如葱叶,中空而下无根,是肺藏之死脉。脉浮而极虚,气将尽也,故死。

13.4 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肝主筋,其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气伤荣于眼珠,风性动摇,故肝中风邪,头和眼珠瞤动,两胁痛;筋急,故行常伛偻;脾属土,肝属木,肝邪乘脾,甘味益脾,故令人嗜甘。

13.5 肝中寒者,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肝藏血,寒伤荣,荣行脉中,肝中寒则血流滞涩,故胸中痛。太息,即叹息,叹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助血行,太息可助血行而感觉舒服些,故喜太息。寒邪上逆,食则吐。两胁经脉受寒邪约束,故不得转侧。

13.6 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中风寒之邪,若脉浮极弱,按之如索,但只去不来,或曲如蛇行而去,阳气将尽,故死。

13.7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肝着者,肝气郁而不伸,致胸痞塞难受,常欲人按摩其胸以疏通其气。未痞塞前,但欲饮热,寒之故也。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45   14   新绛 少许

上3味,以水600毫升,煮200毫升,顿服之。

13.8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

心属火,主血。风为阳邪,属热。心中风者,热随血脉流布,故翕翕发热。

13.9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心中寒者,心火被寒邪郁制于内,故辛辣刺心,如噉蒜之状,剧者心背相应而痛,绵绵不息如虫注。若其脉浮,是心得本脉,寒邪上越之候,自吐则邪去而愈。

13.10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沉,此为心藏伤所致也。

心伤者,因劳倦扰心而心伤者,心之阳浮越于上,故头面赤。上盛则下虚,故下重而无力。上焦阳盛,心中痛而自烦,发热。脉沉者,下焦必阴盛,心因阳气浮越而虚,致肾气乘心,故当脐跳。

13.11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狂,阳气衰者为癫。

邪哭,谓心伤之人无故而哭。若心伤之人血气少,则心之血气必少,心之血气少,则魂魄不安,邪哭当为魂魄不安所致,而非邪哭致魂魄不安。其人魂魄不安,则心生畏惧,合目欲眠则梦远行,此为精神离散,魂魄妄行。心之气为阳,心之血为阴,阴阳不能偕行,阴衰者阳盛,则病狂;阳衰者阴盛,则病癫。《内径》云: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简言之,心藏神,心伤不能主神,故神经病。

13.12 心死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心中风寒之邪,若脉见浮之极实,如丸豆之状,按之益躁疾乱动,乃心藏之死脉。

13.13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

脾中风邪者,风属阳邪,故翕翕发热;脾胃为表里,风邪内绕腹中,故烦;风性上行,风热上冲头面,故如喝醉酒脸红;脾主四肢,阳气上冲,则阴气聚于下半身,故四肢软;皮目,即上下眼胞,为脾胃所主,眼皮跳;中焦失职,气之上下交通失常,故短气。

13.14 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

脾中风寒之邪,若脉见浮之大坚,失其和缓,按之如覆杯,高章有力而中空,躁疾不宁而摇,是脾藏之死脉。

13.15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趺阳脉为脾胃之脉,脉浮,是胃气强;不浮,是胃气不强;沉取脉涩,是脾气虚。若趺阳脉不浮而涩,是脾胃皆不强,不可下。今脉浮,沉取涩,是胃气强而脾气虚。脾虚不能化食物为津液,故水分下行而小便数。胃主纳,脾主出。胃气强则能食,能食而又缺少津液,此即胃强脾弱,浮涩相搏,必大便坚。这种胃强脾弱情形,脾胃阴阳失衡,便是脾约,其脾阴被胃阳所约束。只有小便数,大便坚,并无腹满痛,无需急下之,故以麻子仁丸缓调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200  芍药125   枳实250   大黄250   厚朴1尺(疑似应有100克)   杏仁125

上6味,末之,炼蜜为丸,梧子大,饮服10丸,日三,以知为度。

13.15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肾受寒湿所伤,肾气弱则营卫运行动力不足,故其人身重。腰为肾之候,肾寒则腰冷。湿气重而身浮肿,如坐水中,形如水肿状,言其湿之盛也。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因病在下焦,脾胃正常。其得病原因,是身劳汗出,汗湿衣裳,衣里冷湿,久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30  干姜60  茯苓60   白术30

上4味,以水1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13.16 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肾中风寒之邪,若见脉浮之极坚,按之乱动有如转丸,更加下入尺中,此为肾死之脉。

13.17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

三焦竭部,谓三焦不能各行其职,使三焦不能和谐运行也。中焦主消谷化水,为气上下之交通枢纽,中焦不和则不能消谷化水,饮食迫逆,从胃口上出而噫,故曰上焦受中焦气。下焦本职为升阳,若下焦不和,则阳气不上升而聚于下,下焦阴阳失衡,失去自控力,即遗溺失便。

13.18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而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热在上焦者,上焦为肺居所,故咳而肺痿;热在中焦,则胃热而大便坚硬;热在下焦,则肾热而尿血,尿痛或尿不畅。大肠有寒者,大便多如鸭子拉屎般水粪俱出,谓之鹜溏;有热则便黑屎或便血。小肠有寒者,其人下身重而便血;有热者必肛门生痔疮。

13.19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漀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漀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漀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候中。关上,积在脐傍;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病有积、聚、漀气。积者,藏病也,病在藏,发作不停,不移他处,为难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府病易治。漀气者,水气扰于胁下而胁下痛,按之痛消,不按复痛。辨别诸积之大法:积为藏病,深入在里,故脉来细而附骨。若此脉见于两手之寸,积在胸中;微出于寸近魚际穴,积在喉中。两关,积在脐傍;关偏上近寸,积在心下;关偏下近尺,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于左手,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左右俱见,积在中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卷中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方论》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金匮发微》曹颖甫】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杂病例——《伤寒杂病论》第五篇
《医宗金鉴》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