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16宋 王禹偁《清明》赏析

016 王禹偁《清明》赏析

一君木子

清明

宋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评析

    这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收入《千家诗》。徐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说《清明》一诗不见王禹偁《小畜集》,而是首见于《千家诗》。这就无从知道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地点和背景了。王禹偁在983年考上进士之前,有十年客游他乡的经历,这首诗是在王禹偁十年客游他乡中的某一年的清明节写的。从“无花无酒过清明”一句来看,写诗时,清明节已过。从“昨日邻家乞新火”来看,应该是诗写于清明节的次日。“晓窗分与读书灯”便是清明节次日早上的事情。他清明节向邻家乞借了新火,次日清早,光线还很淡暗,他就点上灯火,对窗读书。

注释

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之意。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日再起火,称为“新火”。

我是在无花无酒的况下过清明,

清净冷落就像荒山野庙的

日我从邻家讨来烧着火,

佛晓就在窗前点着油灯潜心做书童

赏析

  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文人的困顿生活,表达了作者生活的艰和以书为乐的情

无花无酒过清明”,开门见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令。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观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诗人王禹偁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客友作陪。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出来。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

接下来承句兴味萧然似野僧”。诗人进一步扩大,来加深这种沉重感。“兴味萧然”本已经勾画出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寂寞的心情了,更何况他又用“野僧”作比。我们知道,佛家主张“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种几乎被世人遗忘、自生自灭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现得更为强烈了。。

  转合二句“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作者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发愤读书。“乞新火”本是为了生活所需(包括烧水煮饭等),而诗人在这里只说“分与读书灯”,这就使兴味得以转化,是一种寄托和享受,和先前感到的“萧然”迥然不同:他将痛苦与郁闷化为了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灯,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这种“兴味”的内在涵义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正因为如此,诗人的形象才显得生动,才能在无花无酒的清晨,专心致志地在读书中度过清明佳节。

  全诗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作者

王禹偁 (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现今为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出身于磨面为生的贫苦人家。少年就学乡里,9岁能赋诗,10余岁能撰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乡试获第一名。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授知制诰、黄州知州,世称王黄州。由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自编《小畜集》30卷,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13卷。近人徐规所著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天一首古诗词 | 清明节气诗词,王禹偁《清明》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全诗赏析
王禹偁詩《清明》
王禹偁《清明》赏析(诗案新探)
清明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明节,一首冷门清明诗,简直是人间清醒,读懂受用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