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韵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韵

(修改稿)

一君木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评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注释

滟(yàn)滟:形容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指开满鲜花的郊野花草。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即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漂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此处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指水边平地,也叫小洲。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指穷尽。

望:指眺望。一作“只”。

但见:只见、仅见之意。

悠悠:渺茫、深远之意。

  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扁舟子:指飘荡在江湖上的扁舟游子。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指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zhēn ):即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指互通音信。

逐:追随之意。月华:即月光。

文:“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碣(jié)石潇湘: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韵译

春天江潮与大海连成一片浩荡水平

明月从海上升起潮水与其一起共发生

月光照耀春江随波闪耀有千万里,

没有什么地方的春江不是那月光照明

江水曲折地流淌绕着原野花草

月光照射花间像晶莹洁白的雪珠闪。

皎洁朦胧流荡如霜般飞驰觉察,

水边平地白沙和月色融合一起不显现。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絲的灰尘,

皎洁天空中只有的明月一轮。

畔之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

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接一代地繁衍着没有个穷已,

江上的月亮也一年又一年地看着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明月是在等待着什么人,

但只见长江不断地涌动着流水向前奔。

流落他乡的游子像白雲一样缓缓悠悠,

有那思妇在离别的青枫浦忧

谁家的游子今晚漂流在一偏小船

又是什么地方的妇人相思在明月楼?

可怜明月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在俳徊,

应该去照一照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它卷不

照射在思妇的捣衣砧上拂去了却又来

互相望着月亮却听不到声音,

我愿意随着月光流转而去照耀着您身。

鸿雁不停飞翔不能飞出无边无际月光,

鱼龙在水中跳跃只能是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我梦了闲潭四周落

的春天过了一半还不不见

可那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的很远很远,

那江潭上的月亮从东升起又要西

西斜月慢慢地下沉藏飘渺海雾,

碣石与潇湘离人相距有无限遥远之路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快点回到家,

唯有月亮摇荡离情洒满江边树。

作者

    张若虚(约660年—约720年),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代诗人中宗神龙(705年707年)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Flash乐曲 春江花月夜(朗诵)
《春江花月夜》录音讲稿(下)
爱看
古今同一月,天下不胜愁——《春江花月夜》教学札记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