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是关于建设与联结 |合肥研修班学习后感

4月16日-21日,由中国残联组织的第二届全国残疾人文学创作研修班,在安徽合肥举办。我作为重庆市唯一入选的代表,时隔七年第三次到合肥,和全国各省市的三十几位残疾作家共同学习生活了一周。

“人生就是有辛苦的,学习就是有辛苦的,但文学是坚强的。”史学家刘传铭对我们讲。

课上,刘传铭教授讲到了文学的三重性,尤其强调了文学的神性——超脱、超越、悲悯。我想起多年前看过一句话:“好的写作者不要吞下多少苦难,就吐出多少苦难。”如苏东坡,被发配山野依然能写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史铁生,肉身囿于轮椅大半辈子,精神依然能“扶轮问路”,用纸笔闯出一条路。

写作,是一种高级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

写作,是把生活的阅历化作精神熔炉的材料。

《中国作家》杂志社的佟鑫老师对我们说,“写作的关键,是生命的抵达。”

这个社会里,抱怨者很多,建设者很少。老师们在课上谆谆教导我们:不要为批判而批判,要做建设性写作。研修班在合肥天鹅湖畔的无障碍特色书店“善缘书舍“举办,我们还参访了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体验馆;各界人士在用他们的方式和力量,不懈建设着一个”残障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交流无障碍”的社会。

好的文学,给我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告诉我们一些新的生活可能性。最后一天的课上,《青年文学》杂志主编张菁老师说,死亡是最容易的结局,每个作家可以为人物安排几十种死法,真正有挑战性的工作,陪伴人物艰难地走下去,并且在走的过程中让他们看到光。

死亡是唯一的出路吗?如果一个作家能让笔下人物很好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意味着他首先在自己生活里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作家走到哪一步,才能够把笔下的人物带领到哪一步。

这几天,每位授课老师都向我们强调,文学考量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要重事轻人!不要纯化生活,标签化人物!

残障人士对于“标签化“大概最有切身感受,我们长期背负着要么无能要么励志的标签,我们作为正常人的喜怒哀惧、欲望和权利,往往被”残疾“这个标签遮蔽了。

感谢文学给了大家从精神层面平等自由交流的机会,感谢中残联、新促会和星云公益基金会给了各地学员走出家门的机会。无论每个学员是什么年龄、性别、残障类别,在家是什么身份地位,经历过什么样的坎坷,在这里相处的日子,我们是“一样的”。像一位授课老师所说:不同历史印记的深处是人类精神共通之处。

语言文字的背后是人的情感与精神。写出精神,更要活出精神。难忘的一周里,我们得以脱离日常的樊笼,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和形形色色的真人建立连接,用话语直接表达感受。临别时我的愿望,是我们不仅能用笔创造出理想的精神世界,也都能在身边建构出一个平等、尊重、友爱的现实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全国残疾人创作研修班结业式上的发言稿
【宋欣】《足与路》版前研讨会
同人第166期(2016.5)
为什么大多数盲人都用iPhone?
成都3作家应邀参加“新时代中国故事创作高级研修班”
让文学回归文学,让精神回归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