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顺南子弹库旧址, 营口西炮台遗址
 

20228月随北京古迹群在大连、旅顺、盘锦地区刷国保,其中一组国保见证甲午战争的悲催史迹,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证据链。印象较深的是南子弹库旧址(国七)、万忠墓(国六)、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国七)和西炮台遗址(国六),这些旧址展览显示当时清军的装备不是落后的冷兵器,火炮和火枪比较普遍,武力装备甚至超过了红军时代,比如日军某小部队在营口战役后有记录,夺得清军物资有大炮56尊、小枪243支、炮弹15000发、小枪弹300000发。湄云炮舰1艘、小汽船2艘、舢舨达100余艘,以及炮台内21厘米克尔兰甫加农炮2尊、15厘米克尔兰甫加农炮2尊、12厘米克尔兰甫加农炮4尊,各种旧式炮50-60尊,大批地雷、电线、引爆装置等”可见清军的正规军不是长矛大刀,海岸防御也不是红夷大炮,而是经过北洋变法之后具有现代装备的军队,但在应对日本帝国的侵略一无是处,留在国人一座座万人墓地,不堪回首。

1、南子弹库旧址(国七),其实我国南方著名的炮台也有子弹库遗存,但做为炮台后勤装备子弹库单独成为国保的唯有此处。这里的子弹库建筑不仅保存完好,并设计上有中国传统的石匾艺术,为冰冷的武器仓库建筑增加了艺术修饰,可惜,虎踞龙盘的题记并没有保佑对外战斗的胜利。网上介绍,1880年,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力主下"大清帝国"开始着手在旅顺修建军港。为增强防卫能力,先后在陆地海岸构筑了多处炮台,配备了近百门火炮,仅在模珠礁炮台就置炮8门;另为战时需要还建起多座弹药库,南子弹库就是其中主要的一座。子弹库坐落于现旅顺黄金山浴场和模珠礁间突出的海角上。南子弹库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子弹库,建成于1884年,是德国人汉纳根设计的,因位于黄金山南部,故称南子弹库。南子弹库为半地穴式,长100多米,高约6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坐北朝南,设计的十分巧妙。库内有通道互相连通。库房墙体上刻嵌的"虎踞"、"龙盘"几个大字据称是清朝大将李鸿章的手笔。南子弹库随着旅顺的历史变迁,先后被清军,沙俄,日军和苏联红军使用。1955年苏军撤走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接管。现在处于荒废的某临海公园中,现场封闭不能参观。但依然可以体会到武器库的地理优势。

2、万忠墓(国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向辽南军事重地旅顺口发起进攻,1121日旅顺口被日军攻陷,随后,日寇对手无寸铁的旅顺百姓进行了四天三夜的血腥屠杀,我两万同胞惨死往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1895年清军收回了旅顺并为遇难同胞树碑建墓,命名为“万忠墓”。纪念被日寇屠杀的2万多旅顺口军民,这种对于落后国家的大屠杀并没有引起国际关注,当时清政府还指望有国际组织出面维护国际秩序,贫瘠国家啥也不是,落后就要挨打。我比较关注万忠墓园区内保存的济远舰尾炮,据说1988年从海底打捞处济远舰主炮和尾炮,双联主炮(210mm)保存在刘公岛,而尾炮(150mm)保存在万忠墓,这个尾炮比双联主炮“传奇”,姚锡光在《东方兵事记略-海军篇》记录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海军“济远”舰的水手王国成在1894725日丰岛海战中的事迹,在逃跑姿态中以这个尾炮发射四发炮弹击退日本吉野号旗舰。而网上有高人翻阅了日本人的记录,这个尾炮确实发射了炮弹,未击中吉野也未有人员伤亡,因为进入浅水区而停止追击,此后吉野号出航记录也证明未受损失。我们在海战中挽回颜面的宣传不真实。而双方实力分析也表明济远舰处于下风,济远舰有三门大口径人工射速炮(每发炮弹1-2.5分钟),吉野舰12门速射炮(平均5/每分钟),也就是说10分钟内,济远舰发射10-20发炮弹,而吉野舰至少60发炮弹,况且吉野舰排水量要大一倍,很难取胜。济远舰,是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在1883年向德国订购的一艘巡洋舰,由德国伏尔铿船厂所建,造价为620,000两银。济远属穹甲巡洋舰,排水量2,355吨,航速达15节,同级战舰只有一艘,管带为方伯谦。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济远是北洋舰队中唯一参加丰岛海战及黄海海战两场战事的战舰。“济远”舰装备的150mm克虏伯炮主要参数:口径:149.1mm5.9吋),身管长:5220mm,膛长:4800mm,炮重:9930公斤,初速(/)530,射速(/分钟) 1,有效射程:11000米,弹重:51公斤,药包重:17公斤。属于后膛套箍炮。

3、西炮台旧址(国六),展现了清代在辽宁地区最先进的海岸炮台堡垒式设计结构,是军事建筑中的精品。西炮台也叫营口炮台,坐落在辽河入海口的左岸,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处于营口市的西郊,当地人都称之为西炮台。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竣工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是近代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海防设施。现存炮台建筑群可以说就是一座城池,有护城河环绕,防守严密。 炮台遗址占地六万平方米,850延长米的夯土围墙和三座主炮台基本保持原始风貌,1000米护台河为后来修复,全台呈“凸”字形,建筑的群体空间布局采用在一根中轴线的左右完全对称。三座主炮台和围墙都是采用“三合土”)经糯米灌浆层层夯筑而成,是东北唯一的、规模最大的、保存完好的生土材料建筑遗存。可谓“土混凝土工程”,整个建筑包括:炮台、护台濠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城、蓄水池、水洞、吊桥、军械库和营房等。作战生活设施配套,属于炮台建筑中规模宏大,结构布局设计合理的军事作品。因为疫情未开放,我们航拍后就撤了。

4、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国七),有一名网友写的好,我们所知中日甲午战争并非只有海战,还有陆战,田庄台之战便是甲午陆战中最惨烈的决战,也是整个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战。普及一下,18947月甲午战争爆发,先后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海战、鸭绿江、金旅之战、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田庄台战役是辽东战场上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最后一场陆战。189537日至9日,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一场陆战在田庄台打响,双方各投入兵力两万人左右,战斗异常惨烈,清军损伤2000余人,另有600多名无辜百姓惨遭杀戮,繁华古镇也日军烧光政策下化为废墟。日军伤亡160人,取得全胜,日本人对几次主要战役进行比较后说:"在各战役中,如平壤的攻击,虽称为大战,然我兵力仅有一师团和一支队面巳,攻击旅顺口和威海卫时,我兵力虽有军之称,其实并无一军的全力,动员军以上的大兵,实际上只有田庄台一战而已。"这是全部日本入侵部队的合力之战,属于平原之战并无天险或城池可守,在此地与长途奔袭的侵略者大决战匪夷所思,又是惨败的记忆,国耻难忘。田庄台战役的失败注定了甲午战争的结局,清政府无心再战,1895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十几年后清朝灭亡。而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也为几十年后全面侵略中国有了信心,国家层面上军事实力全面压制,看完这些甲午战争国保遗址很憋屈,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教训,加油建设我们的国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经沧桑巨变的旅顺炮台和南子弹库(大连游记四)
2023年大连行(4)旅顺模珠礁、关东法院、万忠墓、水师营、日俄监狱、太阳沟
图说甲午战争14
北方行记(三百三十)大连风光览旅顺清南子弹库(中)
甲午战争最后一役:未及撤退的清军多葬身火海|甲午|田台庄
甲午战争清朝的失败不在武器上,看看当时清朝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