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营口玄贞观,庑殿顶的道教建筑(国三)
 

20228月随北京古迹群参访营口盖州玄贞观,疫情期间正门不开放,但院里是文保所的驻地,侧门可以进院参观。对于玄贞观我也纳闷,一座明代大木构建筑怎么能进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这个建筑放在山西地界肯定没戏,估计第六批的名单都进不了,但是在辽宁就入选了,属于辽宁排在第二位的古建筑,就是俗话说的矬子里拔将军。这样的比喻也不对,其实更像是全国高考,北京就占了便宜,而山东就吃亏了,同理可比,明代早期的大木构,在山西不值一提,在辽宁则大大方方地进入第三批国保。大木构建筑也不能仅仅看年代,虽然玄贞观正殿是明代早期木构建筑,但是,做为道教中罕见的庑殿顶建筑,又是官造的高标准建筑,具有金元时期的建筑元素,有些细节严格遵循营造法式的原则,也并非浪得虚名。

关于玄贞观的建筑数据很难在网上找到,可见专业学者对此兴趣不大,现在所见的玄贞观正殿不仅是落架大修,而且位置被移动了,依据当地文物管理前辈的回忆198910月,根据情况对大殿基础向西移位16米,向北移位11米进行复建。复建要求是利用原来的木构件重新装配,对于腐朽的构件给予更换,个别构件进行了局部修补,特别腐朽的斗拱分件,也都严格进行制作,完全按照古时候制作方法和规范进行。早已经不存在原型的门窗,经由曹先生设计,很贴切地安装在大殿上。原来已经下沉的大殿坐落在新恢复重建的台基上,工艺精准别致、雄伟非凡。整个落架大修的程序,要比建造一个新的大殿还要费劲。搭材施工、抽梁换柱、打牮拨正、屋顶苫背、调脊瓦瓦,一样也不能松懈可见现在我们所见高大的台基是新增加的,与原来下沉的基础并不完全一致,看时间点是被批准为国保建筑后才迁移落架大修,这个方案值得商榷,迁移本身显得保护意识差,现在院子布局虽然整齐了,这是在闹市区规划处文物保护地很不容易,又是文保单位顺便给自己新增了办公用地,围墙修建一圈仿古建筑形成商业出租挣钱,创意很好很实惠,我个人觉“迁移”本身是一个败笔。

    玄贞观为庑殿顶建筑,面阔五间,不等距分布,15.3米,进深四间,9.7米,庑殿顶为短脊,没有推山设计,是早期建筑的特征。关于斗拱的样式并不正规,有后世改造的痕迹,给人外观表现是斗拱采用六铺作的基础形制,第一跳华拱看不见栌斗,几乎压在普拍枋之上,而在第三跳利用交叉十字斜拱加替木巧妙地增加半跳,前檐、后檐与山墙的斗拱样式没有缩减,体现官式建筑的严格要求。补间铺作的数量设置符合营造法式的要求,明间两朵,次间一朵,山墙中间各一朵,整体装饰效果好。特别是里转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七铺作的样式,高高地托举平棊枋,其一、三跳采用偷心造设计,装饰有翼型栱,这种偷心造的做法是早期木构建筑的特征,明清之后基本见不到。整体斗拱架构设计和用材都是精品建筑的范例。斗栱和扶壁栱都是足材,高度空间相互没有缝隙,也是早期建筑的特点,所以说玄贞观不仅包含金元时期的早期元素,类似第三跳十字斜拱也是自己独特的标识,把庑殿顶出檐深远的特性充分地展示出来,就这一点来看,感觉做为第三批国保也有所担当。

   玄贞观正殿采用四椽栿加前后乳栿,柱网结构为双槽,一般介绍说构架举折不高,两侧有侧角和升起,从现场实测的尺寸来看,大殿明间檐柱净高约3.05米,次间檐柱净高约3.08米,梢间檐柱净 高约3.11米,中间比两端低约6厘米,檐柱的生起起表现的不明显,说是误差也可以。而所用立柱形状为“梭柱”,也是微乎其微。张建妍老师文章介绍,梭柱为中间粗两头细之形状。梭柱主要流行于魏晋至元代,其具体样式又表现出时代与地域的差异。明清时期,梭柱在官式建筑中基本上为柱子收分作法所取代,民间可能有所保留,玄贞观是少有的明代建筑中保留有梭柱做法的建筑。外檐金柱上柱径约35厘米,下 柱径约35.1厘米,中部柱径约35.6厘米,较上下柱径都大。在梭柱的使用上,玄贞观不同于使用收分法的明清建筑,而是更接近元代的做法,这说明玄贞观的建造时间,建筑还未形成新的风格,玄贞观是中国建筑史上典型的元明过渡时期具有综合风格特征的建筑代表。另一个建筑元素是普拍枋,玄贞观普拍枋比较扁,也是金元时期的特征,与阑额形成的“T”字形,明清之后的建筑普拍枋很厚。

   关于玄贞观的建筑年代采用题记上的年份,辽宁盖州玄贞观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此后经过清至民国至少5次的重修。脊下有“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立阖郡官庶人等监造”与大清天聪九年四月初九日功德主副将石国柱、曹士春、李显忠、委官李少经、张孔陛、鲍有、喻承荣重修字样,为其建成年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关于玄贞观的彩绘,玄贞观正殿没有留下彩塑,解放之后一直做粮食仓库,梁架上保留的彩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花草之外,动物的纹样也不少,据说残留在梢间的原始彩绘外,基本是清代的重绘

    玄贞观做为文管所的办公地,保存了一些收集的石刻文物,其中有一座造像碑,用棚子保护起来,东墙变有一溜石碑,多是清代石碑,盖州是金代命名的古城,现在的盖州市区为明代迁移所建,可惜古迹遗存不多,另一处较近的国保是“高丽城山城”(国七,汉至唐),因为是遗址又很难到山顶现场参观,只是在山下村庄拍了国保碑,认真记录和朋友一起寻访国保的日子。

(补充:我正在学习北京行谈线上讲座《宇文祭红:梁架与斗拱》),特别适合到山西访古五年以上的爱好者,老师对上百种早期大木构建筑元素归纳分析和汇总,通过类比总结规律,受益匪浅。原来自己只抄袭木构描述,现在试着自己描述,梁架部分未学,有错必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我与盖州“上帝庙”
盖州古城行
福建华林寺(元妙观、陈太尉宫),江南最早大木构建筑
营口夜话:盖州城——一样的街道,不一样的人
【越地长歌•金华】天宁寺大殿
【山西五台】漫游古老的佛光寺(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