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用?

坚持日更的第72

嗨,欢迎来到Yabini的小世界,一个缓解焦虑的驿站!

偶然间看了一个采访,里面有个观点触动了我,说的是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理解了一件事情,只是我们习惯了记住一件事情——仅仅是记住而不是理解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什么?

记住知识点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迎接考试的过程一样,我们在考试前疯狂地背各种划重点的知识点,但是过后却发现那些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记住的知识到头来全部都忘了。

理解却不一样,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就会很难忘记,因为理解是探究知识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却是可以套用在任何与之关联的事情上的——一种可迁移的能力。

小孩儿在这一点上往往比大人做得好,因为没有被教育和社会的毒打他们天生就对一切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着他们不断地问“为什么”一直到没有“为什么”的情况,而这往往就是探究一件事情底层逻辑的过程。

——不断问“为什么”就是一个倒逼自己尝试去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这就代表着如果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只是追求量而不是去尝试理解知识点的话,那么这些看似重要的知识点本质上是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的,我们自然就像雾里看花一般看了就忘,忘了再看,这其实就是陷入了读书的死循环并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好像对自己没有什么用?

其实没有用实际上是因为没有理解和思考的过程,那么这些堆积成小山的书,读得再快和自己有什么实质上的关联呢?最多会变成社交上的谈资罢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用。

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特有的操作系统(就像一个机器一样),这个系统能让我们自行运转起来,便于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而我们终身的学习和沉淀为的就是不断地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究竟应该如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让自己的输入(读书、谈话、演讲等等)是“有用”的呢?

1.概念和关联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其实接触的知识点都是各种概念,但是要让这些概念是有用的就需要通过关联,也就是自己的思考。

只有对概念/知识点产生思考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形成对事物的基本认知。

2.价值观和方法论

这些通过对知识点内化所形成的认知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自己特有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就比如有人觉得“钱大于一切”“爱情大于亲情”“注意力是最重要的财富”等等,这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行事,比如当我认为“注意力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之后,我就会有意识地拒绝无效社交,学会拒绝就是我的方法。

3.实验和践行

有了方法论就要开始行动了,而通过不断行动就形成了升级操作系统的过程。比如意识到自己要“学会拒绝”了,那么即使自己刚开始很难受也会开始尝试践行,通过不断尝试我就成了拥护自己价值观的人。

所以必要的概念和关联是自己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而价值观决定着选择,选择则决定着行动。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对自己没有实质的用处?

因为没有通过关联和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没有通过优化自己的价值观来行事,自然读了再多书也是没有用的。

突然间我想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那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但山中有仙人(居住),山就可以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但水中如果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实际上则是在表达——对于一个事物不必光看外观和形式,而要看它的实质和内容。

2022年8月日更的第6/#2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种让人上瘾的学习方法
你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了吗?
如何快速看穿事物的本质?
怎么找到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好书推荐:《直击本质》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学不到什么东西?
“底层逻辑”,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深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