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中行(5),霍州署及其官箴楹联
1. 这次晋中行,看了两座古代官府。第一座是平遥明清县衙,赶上了下雨,我没有拍照。第二座就是霍州署衙。霍州是个小县城,但历史上地位重要,曾下辖数县,所以成为州署所在地。又因为霍州处于韩信岭关隘前,交通要道上,兼有军事指挥和驿站之责,历史上曾经是元代皇帝的行宫,所以,霍州署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曾高达58500平方米,堪比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其建筑宏伟高大,古典精巧,形制壮丽。霍州署被称为如今中国古代州署保存最完整者,展现了元明清三代官府的建制和运行状态。官署内的各种建筑上,劝谕官员的楹联特别多,大多平白晓畅,道理深刻,令人称道。如今,霍州市将这里开辟成廉政文化馆,各地政府官员多来这里学习和感受中国古代千古传习至今的廉政文化,我们参观后,也颇有感慨。

2. 霍州署坐北朝南,面向熙熙攘攘的大街的是一座牌坊“古霍名郡”。北边跨过一个广场是谯楼。谯楼是古城的中心,上有报时辰的钟鼓,所谓晨钟暮鼓。谯楼可以俯视整个城市,与四面城门遥相呼应,负责守护这座城市。

3. 穿过谯楼门洞,对面是霍州署的大门,称为仪门。仪门前的石头广场为丹墀(读赤),是知州举行仪式和群众“闹社火”的场所,知州在此与民同乐、施政和教化百姓。

4. 丹墀广场的西边是监狱和狱神庙。广场东边是快班、捕署和土地庙。快班相当于现在的刑警大队,捕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在明代,土地庙兼有监察官员的职能。有贪污腐败嫌疑的被双规的官员会在这里暂时关押。一旦落实,该官员可能被流放,被处死,甚至被剥皮。其皮囊充上草,竖在土地庙前,威慑在任官员。可见,古代的反腐措施也是很坚决,甚至很恐怖。

5. 仪门是知州举行重大礼仪的地方。百姓或各级官员到访,须在仪门前落轿或下马。仪门前有两块石碑是写给告状者的,分别写着“越诉笞五十“和”诬告加三等”。在古代中国,大部分情况下,只能一级一级地告状。如果越级,先挨打五十大板再说。诬告他人是重罪,在原罪上加三等,甚至有类似诬告他人死罪者死的律条。那时的老百姓,在州署前准备击鼓鸣冤时,看到这两块石碑,都要先掂量一下。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提高司法效率,现代司法制度也是类似的。

6. 从仪门到大堂“观民堂”,是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侧有两排房子,是知州下属官吏们工作的地方,分别负责文书、户籍、钱粮、水利和科举等六科,称为科房。其中东科房有对联:“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在东侧南房,有一间房是讼师房。讼师是古代的律师,帮助不懂法律的老百姓写讼状,在大堂为原告或被告辩护。甬道上的牌坊,称为“戒石亭”,正面匾额上写着“天下为公”,是为官之本。背面匾额上写着“清慎勤”,为官的三条要务。

7. 戒石亭下有两块石碑。西侧一块石碑,正面写着“公生明”,背面写着“廉生威”。在明初,理学大儒曹端任霍州学政。他的学生郭晟即将赴任西安府同知,前来与老师告别。曹端告诫其为官之道,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这段话被皇帝高度欣赏,作为官箴推行于全国。

8. 清代山东巡抚和户部尚书年富将这段话提炼,简化为“公生明,廉生威”六字,刻碑立于泰安府衙内。随后,全国各地官府,都竖立了这六字官箴碑,明志公廉。

9. 戒石亭下东侧的《戒石铭》,也是中国古代官府的必备。这段铭文出自于五代十国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的《令箴》,共二十四句。宋太宗摘取了其中四句十六字,请当时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黄庭坚书写并刻石,立于各地官府院中。明太祖朱元璋,更要求各地把戒石铭安放在通过县衙大堂的必经之路上。

10.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说得何等好!那些私饱囊中鱼肉百姓的贪官墨吏,是否可以打动其铁石心肠呢?

11. 观民堂,就是俗称的大堂,是知州公开审讯案件的地方。这是一座珍贵的元代建筑,分为抱厦和大堂主体两部分,前者华丽,后者朴实。大额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外貌雄伟壮观。只是令人奇怪的是,抱厦的七座斗拱都没有坐落在柱头,不符合建筑原理,因为斗拱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柱头压力。所以,梁思成认为这很滑稽。大概是元代战乱已久,建筑工匠的手艺失真了吧

。抱厦明拄上的对联,感觉很好,这样写着:“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

12. 大堂上充满威严肃杀之气,正面匾额上写着“正大光明”,案上有惊堂木。红案两侧摆着“回避”和“肃静”牌,墙边一排杀威棒。大堂地面砖上有两个凹坑,据说是原告和被告跪出来的。大堂东耳房是议事厅,门上有对联:“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负人即负国,何忍负之。”大堂的西耳房是刑房,打犯人的地方,门上有对联:“宽一分,民受多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大厅的木栅栏外是很宽阔的月台,普通老百姓可以站在木栅栏外,旁听审案,这类似现代的公开审理制度。大堂上,最讲究的是“公正”。在我看来,中国古代还是缺乏分权制衡意识,让地方官把行政权和司法权集于一身,效率虽然高了,但很难实现真正的公正。因为老百姓的告状对象可能就是本州府的官吏,甚至就是知州本人,这种制度下一定是官官相护,自我包庇。

13. 大堂后是二堂,称为鉴心堂。这是知州处理日常业务、预审案情或审查机密和隐私案件的地方。院子门口有对联:“解悬焉为称能,不肯黎庶半冤情。理事岂在博誉,但得治下尽升平”。二堂院内有一座牌坊,前后匾额上分别写着“尚贤”和“睦里”。二堂的设计,不是那么威严,更像是会谈的客厅,反映了和为贵的精神。
14. 二堂背后是知府内宅,门口对联也很有趣:“事出于公,诸君何妨致室。吏本非俗,我辈还须慎微。” ,这是欢迎同僚来访,但又告诫同僚谨慎。内宅东边有静怡轩和悦云堂,我拍下它们的两对联:“州事即国事,处治皆须恭慎。习俗乃民俗,察循悉当洞微”。“法合理与情,尚能三字兼收,庶无冤狱。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收,便是好官”。在霍州署内,我走得很慢,看得很细,一直在品味这些对联。我想,如今的政府官员,确实可以把清勤慎三字作为座右铭。

15. 在霍州署内,这些具有劝谕作用的楹联无处不在,很有现实意义。公生明,廉生威,那么,如何保证官员的公与廉呢?在古代中国,第一依靠严酷的刑罚,第二依靠官员的品德修养,所以霍州署内有这么多楹联。这些措施当然很有作用,但总体看效果不佳。过去所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并非仅仅是一句民间谚语,而是对府、州、县三级官府,利用手中治权和司法权巧于盘剥的真实写照。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最后无不倒在体制性萎靡和腐败上。这就是黄炎培所说的中国历史周期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是更多廉政楹联和更多的圣谕,而就是毛主席对黄炎培的回答,即“窑洞对”。一切为了人民,也应该一切来自人民,一切属于人民。在霍州署前,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两位老大爷坐在石阶上,闲坐着,笑着看着进出霍州署的人。

横屏附图
附图1,谯楼。

附图2,牌坊“古霍名郡”下坐着的老人。

附图3,通过谯楼门洞看仪门。

附图4,戒石亭。

附图5,大堂,即观民堂。

附图6,大堂内。堂上挂着匾额,有“正大光明”,“克己奉公”和“执法如山”。

附图7,观民堂的抱厦,辉煌的元代建筑。

附图8,我们在观民堂前合影。

*******END***********

本文是2023年4月21日至27日的记事;

本文的图片和文字皆为作者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古衙霍州署 乾坤正气留人间
千年古衙霍州署
霍州署·唯一元代州级署衙
霍州署衙行歌(第二集)
山西古建筑-衙署建筑
《档案中的山西古建筑》:霍州衙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