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灸疗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禁灸穴辩马氏温灸法
灸疗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禁灸穴辩

灸法种类众多,本意主要讨论灸法的主体──艾炙的一般作用机理(化脓灸等有共独特的作用机理,不在此讨论)。

艾灸这种火热疗法可以治寒、热、虚、实证并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现象,在古代已为著名中医临床家所认识。

既然同样的灸法可治疗上 些有某种本质差异的病症,那么,灸法必然得具有适用于治疗这些不同病证的一般的(即共同的)作用机理。

对于艾灸的一般的作用机理,一些古代学者曾试图予以阐述(参与“灸史”一章),然共立论过简,未能深入细致地说明问题。

以临床观察为推论的依据,我们以为,艾灸的一般性治疗效应是邮两方面而构成的,一是艾灸产生的特殊的“药气”所引起的效应;一是艾灸生火热,其热刺激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时产生的“药气”由灸位的皮衣及随呼吸被机体吸收后,能起到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也就是说,艾灸有直接“驱邪”的效应。此外,这种“药气”显然还具有安神、醒神、通窍的效用。

艾灸生热,其适量的热刺激施于适当的灸位(主要是穴位)便产生艾灸最主要的治病效应。

无论实证、热证、虚证、寒证,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有病体体表可以出现一些具“嗜热性质”的腧穴,所谓“嗜热性”,是指在此施灸,患者会无一例外地感觉舒适。

虚寒证尚易于理解,而实热、阴虚内热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嗜热穴”出现?下面我们试图以实热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就一般而言,热病呈整体的产热亢进及散热障碍状况。这种整体的“热态”多为邪正相争,机体对病理性刺激反应过敏过激所导致。在热病过程中,机体的穴道起着行营卫、溢奇邪的作用。穴道的这种功能有其限度,由于病理产物堆积等因素,在病程一定的时期便导致某些局部穴道不通、气血不荣的状况。穴道不通则痛,气血不荣则寒,这就是为什么,在热病状态下,某些穴位具有嗜热性,灸后感到舒服的原因。

因此我们认为,施灸时机体的局部(灸位)“得温而舒”,在局部就起着通穴道、行营卫、驱病邪的作用(这些作用又互为因果),并继而通过作用于经脉系统产生远道放射,扩散效应,从而起到对整体的调整、治病作用(包括抵消病理性恶刺激,抑制机体的过敏、过激反应,使机体的“传输、通讯”系统恢复秩序,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及对病理产物的吸收、排泄能力等)。这也就是艾灸所以能治寒、热、虚、实证的一般作用机理。

以艾灸治寒证时,导入大量的热能以直接对抗、抵消体内之“寒”,也是灸疗的作用机制之一,但这绝不是灸疗具普遍意义的作用机制。

治疗实热证、阴虚内热证,则要避免不恰当的热导入。所谓“不恰当的热导人”,主要是两种情况:其一,术者辩证未明,取穴未得病机,如此施灸便是徒然导入热量,未能愈病,反会助长病势。这也是历来有些人反对热病用灸的理由之一。其实,取穴当否,验之也简单,一般略灸其穴上,获“温而舒”感觉的,取穴正确,否则便是取穴不当;其二,取穴得当而灸量欠妥。虚寒证灸的“过热”一些,一般问题不大,但实热病等同,灸量一定要小心控制,中病则已,过即为害。特别是在“艾火未行”的情况下(指少数病例,因脏腑、经脉瘀滞特甚,初灸时艾火尚未能远达,聚于灸位,患有或感觉不适的现象,不可猛灸,只宜小火,少时,此亦“甚者从之”的道理”。

根据临床的观察及灸疗机理的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灸疗的适应证是极为广泛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灸疗能包治所有的病证。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疗法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对灸疗法也不应有这种企望。我们只是强调,灸疗的适应证一般不受“实、热、虚、寒”概念的限制。

在古代,由于主要采用着肤直接灸,易灼伤皮肤。特别是其中的化脓灸,非灼伤皮肤不可,若施灸量过大及灸后护理不当,还会导致灸位皮下深层组织的损害。故前人提出某些禁灸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若掌握好灸量,施用温灸器灸,艾卷灸及着肤温热灸等,则不会灼伤体表,因此敢没有禁灸穴可言。只是在常人的以前区、孕妇的小腹部及幼儿囟门未闭前的囟会穴应该慎灸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艾灸泻法作用的探讨
马氏温灸法 二
艾灸机理以及适应证
热证可灸论(四)
灸法的作用(2)
三伏灸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