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绩溪老街巷旅语(皖浙沪旅游54)


          绩溪老街巷旅语(皖浙沪旅游54


               刘福新


    2017417日下午,从宣城启行的大巴车抵达了绩溪。绩溪是一个县城的名字。说到绩溪,必须谈一谈徽州。古徽州有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前四个县在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关于近现代徽州的行政区域变化,图片下有附录,对历史和地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本文可以列为散文一类。既然是散文,行政区域变化还是尽量少写。

     每到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我对老街巷总是充满了期待,或者换句话说,老街巷早就吊足了我的胃口。

可能每个人记忆中都有一条老街,古韵与古风就是老街的风情,承载着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虽说我老家是中国北方农村,没有多少文化底蕴,但也同样令我回忆,因此,我还将我的散文《陋巷》刊发在一家大报上,并由多家报刊转载,我也因之收到了好几次稿费。

街巷是一个城市的肋骨,看似普通平常,却承载了一段段或有趣或深沉的历史。绩溪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仅仅是提前设计安徽旅游路线,才从电子地图上知道了绩溪。今夜用百度搜索“绩溪老街巷”,很遗憾,搜不到。就由我刘福新来填补吧。

2017417日(丁酉年三月二十一)下午,与老伴寻觅老街巷不久,已近黄昏时分。边走边打听,一大半绩溪人昏昏懵懵,不知老街巷在哪儿。只得与老伴到处乱闯,还好,看到了一段老墙,墙上不仅有摄影老片子与老绘画,还有文字资料介绍。之后,仍然是乱闯,闯入了蜘蛛网似的狭窄巷子。两个人拍片有好处,可以放心大胆地拍,若是一个人到处乱闯,背不住有间谍之嫌。

迎着暮春穿巷而过的风,看着南方湿潮的廊檐,驻足在长满了绿苔的砖石上,想一想古代人近代人生活方式,闻一闻古代人近代人的生活气息,感受一下几百年前徽州文化的古朴和灵孕,多美的意境!

地面的绿苔让我遐思,空中的翘檐——错落参差的檐角,不知不觉中已经将我带进了幽古的意境。

我们要珍惜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不仅要开发建设新城,还要保护和更新老城。过去旧城保护多为整体拆迁、大拆大建,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有明智者提出,不光要保护单个建筑,还要保护街巷肌理,只拆除影响环境的建筑。留下老街巷、老宅院、老房子、老居民和老生活方式,才能保住老绩溪的文化。就我耳闻目睹,我觉得绩溪做得还不错。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风中,我看到了一条“适之街”,其实就是关系到胡适之这个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

我想,街巷建筑既反映一个地方的地理,也反映出一座城市的风度,还反映出当地人的性格。我在一条长长的窄窄的巷子里遇到了一位92岁的老者——张兴,张兴老人鹤发童颜,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駝,容光焕发,言谈文雅,颇具古徽州遗风。

                              201761501:07完稿

 

 

             1、 2017417日下午,从宣城启行的大巴车抵达了绩溪。绩溪是一个县城的名字。说到绩溪,必须谈一谈徽州。古徽州有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前四个县在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第一幅图片拍于2017年4月17日16点48分。



                  2、城墙路,好似我没能寻到。




                 3、这里分成了两条。我进入了这条右边的街道。



         
        4、这个“光明大厦”是个标志性建筑物。




         5、我依然朝着右边的街道走。这条街道叫“梓潼路”。




                  6、大街那一端是一座山。



                7、



           8、空中的翘檐——错落参差的檐角,不知不觉中已经将我带进了幽古的意境。




                   9



                 10、我拐进了这条窄巷。




                  11、巷子里有一家蒸馒头的。




                12、我说明来意,他们高兴地让我拍。



        13、我不仅拍新鲜的竹笋,更重要的是拍辣椒苗和西红柿苗,眼见的这家主人要栽种辣椒和西红柿了,我对这些蔬菜小苗很感兴趣。



                   14



           15、边走边打听,一大半绩溪人昏昏懵懵,不知老街道在哪儿。只得与老伴到处乱闯,还好,看到了一段老墙,墙上不仅有摄影老片子与老绘画,还有文字资料介绍。



              16、“老城记忆篇”。珍贵的文字资料!



                    17



          18、“旧景点”。记录的是杨柳社区所属区内过去的一些老地方。



                   19



                    20



                       21



                   22



                 23



                24、进入了一个小院。煮后晾晒着的竹笋。



                    25、我发现绩溪没有“死胡同”,都是可以出进的。



                  26、墙体下部的青苔。




              27、以前想拍巷子(我们昌乐骄傲“胡同”),没地方拍,这儿数不胜数。



                    28




                29、我想,街巷建筑既反映一个地方的地理,也反映出一座城市的风度,还反映出当地人的性格。我在一条长长的窄窄的巷子里遇到了一位92岁的老者——张兴,张兴老人鹤发童颜,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駝,容光焕发,言谈文雅,颇具古徽州遗风。

           选这幅作“压题图片”了。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迎着暮春穿巷而过的风,看着南方湿潮的廊檐,驻足在长满了绿苔的砖石上,想一想古代人近代人生活方式,闻一闻古代人近代人的生活气息,感受一下几百年前徽州文化的古朴和灵孕,多美的意境!



                      41



                     42




             43、走出了窄巷。由当地人告诉我“这里就是老街巷”。




                   44



                      45




                     46




                    47



             48、绩溪宾馆(可能是以前的宾馆,也可能继续用着)




                    49



                   50



                  51、



            52、看到了一条“适之街”,其实就是关系到胡适之这个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


                       53



                   54



                55、绩溪博物馆



                    56



                  57、这两个小孩配合得很好!




              58、“太娘”是什么称呼?是不是“祖母”的意思?




                     59




                   60



 

                61、绩溪县房地产管理局(可能是原来的办公楼吧?)



                       62




                        63、我在书店看了一大会儿书



                        64、杨之北路



                       65、“徽杭古道”




                      66、绩溪步行街



                       67




                68、这个当爸爸的依然是玩弄手机,看这个小女孩的眼睛。



                       69




                 70、又从这儿回来了。




                71、2017年4月17日18点32分返回到蓝天宾馆。




附一:徽州地理历史名称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古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前四个县在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2008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跨省文化生态保护的保护区。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安徽省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附二:徽州自然

    徽州一向号称“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澈,溪水回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多少文人墨客对她产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爱其山水清澈,遂久居”。由于徽州的山地丘陵地形与金衢盆地及杭嘉湖平原形成落差,此处的溪流大部分呈东去之势,更无形中加深了徽州与杭州的联系。钱塘江的北源(正源)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休宁县怀玉山六股尖,南源衢江亦发源于徽州休宁县龙田乡青芝埭尖,因此休宁堪称是真正的钱江源

 

 附三徽州地形

    古徽州四面有4座山,西边黟山即黄山,东边---白际山脉即歙县的发祥地,主峰搁船尖。黑白两山,龙飞凤舞,形成黑白徽州的格局,北方是障山,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米),南边是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 1728米),位于婺源与休宁交界处的大鄣山(海拔1629.8米)、横亘在婺源西南部的凤游山(海拔675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5米),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最为著名的当属绵亘于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峰峦峻峭,劈地摩天,重岩叠嶂,宏博富丽,是闻名中外的风景胜地。古徽州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居住在东边---白际山脉即歙县的发祥地(俗称南乡),主峰搁船尖。所以,也被誉为徽州的母亲山,梁武帝赞誉“新安大好山水”,其中的山,就是指横贯整个南乡的白际山脉,主峰搁船尖,是各代徽州大儒的隐居地。

 

附四:近现代徽州行政区域变化:

    婺源:1934年由于蒋介石“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1947年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绩溪: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而绩溪被划归宣城地区管辖至今。 现黄山市屯溪区原属徽州府休宁县,徽州区以及黄山区汤口镇原属徽州府歙县。

 

 附五:徽州历史变迁 

    如果说1934年婺源改隶江西成为肢解徽州的开始,那么1983年和1987年的两次行政区划变动则使徽州再次分裂:1983年徽州地区的太平县(徽州母亲山主峰搁船尖的“天地之心” 属徽州一府六县,而为原明清时宁国府辖地)与原徽州府治(今歙县)所辖的汤口等地划属安徽省直辖,成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县级黄山市撤销,并入由“徽州地区”改名为黄山市的地级市。两次区划变动有其内在联系,这便是所谓的徽州改名事件。徽州改名事件中,撤销了1983年在黄山脚下成立——省辖县级黄山市,与原徽州地区合并组建地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将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绩溪划给了宣城管辖,使得原徽州地区被搞得残缺不全。徽州的历史地理继1912年废府留县、1934年婺源隶赣后再次被人为地割断了,给徽州一府六县百姓、给热爱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痛和遗憾,这是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败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州改名“黄山”?
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名字源于黄帝炼丹如今却要改名!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别拦我,我要辞职去徽州了...
恢复古徽州设想,将婺源绩溪重新划归徽州,黄山市改为徽州市
[转载] 黄山市历史沿革
安徽省黄山市八大名人,你知道黄山市的哪些名人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