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遍济南——遥望齐州九点烟
济南城内有座千佛山,每日登山者络绎不绝,或寻佛问禅,或寻仙问道,或休闲健身,或登高赏秋,而遥望“齐烟九点”,也是许多市民乐此不疲的常规活动。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历山,相传大舜曾躬耕于此,故有“舜耕山”之称。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满目苍翠;林间古刹掩映,梵音袅袅,禅意悠悠;宫观点缀山坡,青灯寂寂,仙风渺渺。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僧侣、信徒在山阴的峭壁上雕凿了众多佛像,又建起了千佛寺,故名“千佛山”。唐贞观年间,经扩建,“千佛寺”改称“兴国禅寺”,而“千佛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千佛山海拔只有285米,却是济南城内的一个高点,立于山巅,可南望泰山、北眺黄河、俯瞰泉城,诗意美景一览无余。尤其是云雾缭绕时,众多市民争相登顶,或会聚齐烟九点坊下,寻找“遥望齐州九点烟”的美妙仙境。三十年前,我第一次登千佛山,经过齐烟九点坊时,听说此处是遥望“齐烟九点”的最佳位置,从此便像着了魔似的,每次登临此山,总要想方设法转到坊下,眺望一番,流连片刻,否则就感觉此行不够完美。
齐烟九点坊位于千佛山西盘道中段。由唐槐亭往上,沿着陡峭的台阶往上爬,一会儿便气喘吁吁。蓦然抬头,发现拐弯处赫然矗立着二柱一楼式彩绘牌坊,这就是齐烟九点坊。该坊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历城知县叶圭书所建,原为木质,1985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坊前匾额刻有“齐烟九点”四字,为叶圭书所题。坊后匾额书“仰观俯察”,集自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此处位于千佛山的半山腰,仰可视苍穹之宏伟,俯可察万物之欣荣。


“齐烟九点”四字,语出唐朝诗人李贺的诗作《梦天》,最后一句吟道:“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有人解释说,这是李贺登千佛山时所看到的景象,济南古称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山势各异,云雾润蒸,岚烟缭绕,宛如缥缈浮动的九点烟尘,故称“齐烟九点”。
然而,严谨的“有识之士”并不认可这一“坊间传闻”,它们指出,仅仅活了二十七岁的“诗鬼”李贺从未到过济南,他的诗作《梦天》同济南毫无关系。《梦天》全诗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他梦想着自己飞上了月亮,通过神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回过头来反观地球,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九州大地宛如九点烟尘,辽阔的大海只不过是茶杯里的倾泻的风景而已。李贺在这首诗里,寄寓了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梦天》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诗鬼”之名绝非浪得!
也许有人会问,李贺在《梦天》诗中明明提到“齐州”,而济南在北魏和唐宋时期就是称作“齐州”,凭什么说《梦天》同济南毫无关系呢?大家莫急,听我慢慢说来。
从古至今,对“中国”的称呼可谓不少,常用的有“中国”“华夏”“中华”“神州”“九州”“赤县”“中土”“海内”等。若追溯最早的称呼,很可能就是“齐州”。“齐”是什么意思呢?《尔雅·释言》说:齐,中也。“齐”同“脐”,就是“肚脐”,位于人体的中央,因此“齐”有中央、中心之意。而齐州,意思就是中州,位于天下的中央,古时指中国。《尔雅·释地》说:“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同,东至日所出为大平,西至日所入为大蒙。”意思是,距离齐州以南正对着日下之地为丹穴,以北正对着北斗星下面的地方为空同,以东到日出的地方为大平,以西到日落的地方为大蒙。可见,以“齐州”指称“中国”,远远早于指称“济南”。回过头来再看李贺的《梦天》,如果将尾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视为对济南的描述,那么,全诗的逻辑很难理解。
如今,“齐烟九点”是济南的重要景观,而“齐烟九点坊”也成为千佛山上的著名景点。那么,“齐州九点烟”何时与济南扯上关系?“齐烟九点”命名于何时?
济南素以泉水甲天下,但它的山也颇有特点,城南是绵延不绝的泰山余脉,而城北以及东西,则散落着众多各自独立的小山。城南的千佛山临城最近,海拔高于鹊华诸山,且为游览胜地,登山北望,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自然会产生点点烟尘的美好意境,若逢细雨迷蒙,云雾缭绕,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据目前所见的文献,“齐烟九点”一说产生于清代,也就是说,在李贺的《梦天》问世800多年后,“齐烟九点”才逐渐出现在名人佳句中。清顺治年间,著名文学家施闰章任山东学政,作七绝《千佛山(在历城)》有句:“不须更向峰头望,目尽齐州几点烟。”清乾隆六年(1741),历城人任弘远作七绝《辛酉新秋雨后,许凤章邀同孙太学胜甫登千佛山,坐净天居眺望,座客有善丝竹词曲者》七首,其四有句:“开窗倚槛看齐州,九点烟青远近浮。”清康乾年间,寓居并终老于济南的浙江义乌人方起英(1692-1753)作七律《重登千佛山题壁》有句:“湖水半城思旧雨,齐烟九点入残秋。”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人、历城人尹廷兰作七律《千佛山晚眺》有句:“九点齐烟天尽处,半城秋水雁来初。”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直隶沧州人叶圭书来任历城知县,当年即在千佛山半山腰建“齐烟九点坊”,从此“齐烟九点”名声日隆,成为千佛山上的主要景观之一,各地游客到此必览。可以说,叶圭书主持修建“齐烟九点”坊,是极富创意之举,使得这一景观有所依托而不至于被人淡忘。我相信,叶圭书建造齐烟九点坊时,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观览视野、出游意趣,此处应是欣赏“齐烟九点”的最佳处,但绝不是唯一佳处,除了这里,还有兴国禅寺、对华亭、一览亭、望岱亭、历山顶等处。
兴国禅寺被称为千佛山首刹。由齐烟九点坊往上,穿过“云径禅关”坊,左拐,迎面就是兴国禅寺山门。该寺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整座寺庙依山而建,迤逦山腰,大有深山古刹之妙趣。而兴国禅寺北窗,因高墙耸立,视野极佳,是遥望齐烟九点的理想位置。很多文化名人徜徉此处,凭窗远眺,留下诸多佳篇。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曾在1914年9月25日下午独自一人游览千佛山、兴国禅寺。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这样记述:“推北窗一望,闾阎扑地,郁哉葱葱。山脉自南来,至此遂尽。大野高秋,其气逾爽。大清河自西来,蜿蜒向东北以去。帆影出没,泺口之桥,隐约可见。西北有山,曰药山;东北曰华不注,郦道元称其'单椒秀泽,虎牙桀立’,良肖;又有山曰鹊山,皆孤立河干,古人盛称'鹊华秋色’,此其时矣。”1922年7月2日,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历史学家柳诒徵、地理学家白眉初、地理和历史学者韦润珊,以及王伯秋等五人一起结伴登游千佛山。他们在兴国禅寺处“俯视省城,历历在目。东北华不注孤峰独秀,西北则黄河一曲,浊浪翻空,皆一一见之矣”。
在兴国禅寺东南隅,千佛崖东侧,拾级而上,有一孑然独立的亭子,名叫对华亭。此亭为明代建筑,因遥对华不注山而得名。对华亭院门悬木刻匾额,上书“对华亭”三字,集于赵孟頫书帖。昔日为僧人面壁诵经、修心养性之处,几经兴废,如今改建为藏经楼。该亭坐落于峭壁之下10余米高的平台上,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风景的佳地位置奇绝,凭栏远眺,可将泉城画图尽收眼底。明嘉靖十四年(1535)升任山东巡抚的蔡经,其七律《登历山对华亭,同张漳源侍御》(二首之二)云:“百顷苍茫凌菡萏,诸峰罗列琐烟霞。”虽然还没有提到“齐烟九点”,但“诸峰罗列琐烟霞”不正是“齐烟九点”的人间仙境吗?

对华亭
                     一览亭
向东出兴国禅寺,正对着的院落为历山院。在院内北侧,重华阁旁,临崖建有一座攥尖顶连廊四面长亭,名叫一览亭,取意于唐代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亭最早建于清代,我们现在看到的是2009年9月份改造完工的建筑。它造型美观,简洁大方,飞檐起脊,宽敞明亮,北面基部探出崖外,两侧各有曲廊延伸,亭廊都悬在空中,犹如大鹏展翅,翱翔在云海之上。登临一览亭,凭栏远眺,泉城新貌尽收眼底,济南北侧的“齐烟九点”“黄河金带”“鹊华秋色”等美景,尽在视野之内,真不愧为“泉城最佳观景台”。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在1934年4月路过济南时,也曾登游过千佛山,其《鲁游杂诗》第二首即写在重华庙附近凭栏俯瞰时所见的景致:“指点齐州九点烟,凭栏俯瞰豁心颜。下方城郭真如蚁,衣带黄流曲折环。”


常言道:站得高,看得远。要望“齐烟九点”,还是山顶最好。山脊呈东西向,串连着三座峰顶,皆是望“齐烟九点”的绝佳位置。中间是主峰顶,海拔达285米,在城内诸山中,仅低于南侧不远的佛慧山。主峰顶上有一天然形成的平台,南北为悬崖,东西有陡峭石坡连通东峰顶与西峰顶。在山顶悬崖大石头的西侧,有一根手臂粗的大铁链和一把巨大的铁锁,至于是什么时候铸造的,无从考证,但唐朝时期就有此铁链的记载,唐朝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述:“齐郡接历山上有古铁锁,大如人臂,绕其峰再浃。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飞来于此矣”。这里说的历山,就是指千佛山,意思是说历山本来是一座海上的仙山,山上的仙人生性好动,总是喜欢带着这山到处游逛,惹得海神不悦,暗地里用铁锁将山锁住,防止仙山到处乱跑。突然某一天,铁锁被挣断,仙山飞走了,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方,但那把锁山的断锁却依然系于峰上。还有人说,济南市一座泉城,地下皆水,千佛山和城市皆漂浮于泉水之上,为防止飘走,就在千佛山顶装上铁链和铁锁。
在千佛山东峰顶,原为赏菊崖,为了方便人们欣赏野菊花,1984年建起了赏菊阁。亭为二层,歇山飞檐,外带挑台。在阴雨天,云雾缭绕,这里如仙山琼阁。此处视野开阔,可北望齐烟九点,南望连绵群山。在千佛山西峰顶,也建有一个亭台,那就是望岱亭。这是一座六角重檐小亭,与赏菊阁同一年修建,二者相距约1000米,东西呼应,颇有妙趣。站在此处放眼南望,泰山余脉群山逶迤,连绵起伏,极为壮美。因泰山又为“岱岳”,故称此亭为“望岱亭”。向北望,城中诸山呈点状分布,缥缈如烟,若隐若现。
赏菊阁 
望岱亭
千佛山顶的优越位置,吸引了无数游客登顶眺望,同时还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或诗或文,平添诸多风雅。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在任山东提学道期间多次登临千佛山,并留下“湖光烟际白,山色树中苍”的佳句。康熙年间,施闰章路过济南时再登千佛山,并作有一首《重登千佛山》,其中有佳句云:“青峰数点秋光里,旷野孤城夕照间。”在乾隆六十年七月初一这天,时任山东学政的著名学者阮元也曾游览过千佛山,并作《历山铭》一篇。该铭后由桂馥书丹,现仍嵌在千佛山历山院门内南山墙上。乾隆皇帝也曾在千佛山上留上自己的足迹,并作有《历山》和《千佛山极目》二诗。
到了现代,众多文人纷至沓来,千佛山已成为济南登山的首选地。1922年10月15日,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胡适登上了千佛山。他在当天日记中写到:“千佛山很好,山上有寺,有隋开皇时造像。我们爬上山顶,可望见济南全城、黄河及泰山一角。我们坐在山顶上大谈,很高兴。”1923年5月,著名学者、思想家、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在第二次到济南期间也曾登游千佛山,并在山上俯瞰济南市区全貌,饱览“齐烟九点”之胜,作有七绝《游千佛山》:“层石岩岩拥碧鬟,无言千佛忘人间。齐烟九点河九曲,泰岱行行来华山。”从1923年夏至1926年秋,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3年,其间时常同两三好友登上千佛山顶,高歌狂吟。1950年2月,又和好友王统照一起登上了千佛山,望远忆旧。1934年8月13日,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友人李守章夫妇的陪伴下攀爬千佛山。“向北平眺鹊、华二山,中间是洛口的黄河铁桥”,清风徐来,溽暑全消,心情是爽朗而且愉快的。1959年2月19日,现当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曾登游千佛山,并作《登历山》一诗:“俯瞰齐州烟九点,踏寻崖窟佛多尊。半轮新月天心吐,一片东风扫雪痕。”
那么,“齐烟九点”指的是哪些山?或者说,哪些山属于“齐烟九点”?对此,人们争论不休。总结起来,可分为“实数派”和“虚数派”,实数派将“齐烟九点”的“九”视为实数,确指九座孤立的山峰。而虚数派则将“齐烟九点”的“九”视为虚数,泛指多座孤立的山峰。实数派的意见也不统一,众说纷纭。有人说,齐烟九点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这是认可度较高的说法,但其他说法屡见不鲜。例如清光绪元年(1875),时任堂邑(辖境在今聊城市)知县的郝植恭来济南任乡试同考官,作《游匡山记》,开头写道:“济南诸山,得泰岱余脉,支分条达,冈峦回复,故山虽不甚峻,而类多幽秀。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1939年罗大鹏编《市民须知》介绍“齐烟九点”写道:“市北计有九山,古称之'齐烟九点’也。”后面依次介绍卧牛山、华山、黄台山、鹊山、凤凰山、鲍山、金牛山、药山、匡山,共九山。除此之外,还有人将驴山、橛山、腊山、千佛山列入“齐烟九点”。例如,清道光年间,历城人王贤仪在《辙环杂录》写道:“驴山在济南城东十五里,山不甚高,'齐烟九点’之一。”
晚清至今,总有文人力图将“齐烟九点”是哪九座山坐实,但是,凡将“九点”逐一坐实者,皆会遭到反对。我属于“虚数派”,认为“齐烟九点”的“九”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其“多”,所谓“九点烟”,即为“多点烟”,就像说孙悟空“七十二变”,泛指其变化之多,若逐一认定是哪七十二变,不仅做不到,且了然无趣。济南城内,有多座孤立的峰丘,如华山、鹊山、药山、匡山、卧牛山、黄台山、标山、凤凰山、鲍山、粟山、金牛山、腊山、峨眉山、郎茂山、燕翅山、茂岭山、英雄山、北马鞍山、金鸡岭、佛慧山、燕子山、白马山、青龙山等,它们虽属于泰山余脉,但在地面上却不相连,呈“点”状分布。“齐烟九点”这一个“点”字,用得精准,且充满了诗意,给人以无限遐想。
如今,“齐烟九点”大多被开发为山体公园,是周围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了不辜负上天馈赠,我于近几年将“齐烟九点”一一走过,收获颇丰,涂鸦成文,与诸君共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遥望齐州九点烟
话说济南著名景观“齐烟九点”
济南千佛山导游词3篇
济南千佛山
历山秋眺命名的深意与诗意
一人游览千佛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