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寻访“沙嶺上天王行宫”的前后(“苏州旅语”之十七)

 

寻访“沙嶺上天王行宫”的前后(“苏州旅语”之十七)

 

                          刘福新

 

在前一篇博文《含山村 ·寒谷渡· 寒穀寺(“苏州旅语”之十六)》中,我曾对寺名提出过质疑,原始名称究竟是“寒谷寺”呢还是“寒穀寺”呢?看来现代人用了一个旧体字“穀”将游客(当然也包括我)忽悠了,就寺名而论,还是“寒谷寺”讲得通。

这一篇博文里的“沙嶺上天王行宫”疑问更大,依我的分析,“上天王”或许是“道教”的,也可能是“儒教”的,但里边的香案上却是“佛光普照”四个金色大字。古代和近代的中国人素来信奉“杂神”,特别是文盲妇女连“皮虎子”、“铁狸子”、“黄鼠狼子”都深信不疑,可这些文盲妇女单单忘记了她们跟前的两尊真神——公婆。其实,中国绝大多数人过去信仰的是儒教。如今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别看装模作样地信这信那,其实主要还是信“财神”,“财神究竟属于哪个宗教?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反正有一点,一个民族若是失去了宗教信仰,那无疑地是一盘散沙。以前还可以用“共产主义”统一人的思想,可自从某人“垂帘听政”之后,好似什么宗教信仰也没有了,如今在全国各地看到的备受尊敬的神就是“财神”了,我在全国各地的旅游中,财神像雨后春笋般疯长,不管是什么“庙”?不论是什么“观”,不管是什么“寺”,凡是有庙会的地方,都要千方百计地新建一个殿堂,殿堂里供上一尊财神。前些日子,曾与昌乐北展邓阁埠药王庙赵道长和青州驼山马道长商榷,我说:“这院中建个财神殿岂不是不伦不类?”两位道长含笑不答,我也就不再与之商榷了。本人万分迟钝,迄今不明白“财神”属于哪一个宗教?或许是“应运而生”的?那这个“运”又是个什么“运”呢?我以前曾发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树神状告财神》,见正文下的博文链接。

打完了第一段,赶紧滴用360搜索,很幸运地搜到了一位新浪网友“姑苏老沈”的博文《寻访东山猛将堂》,“姑苏老沈”的文章说:

 

 沙岭猛将称上天王,为后山七尊大猛将之一。猛将堂位于白沙纪革村,其庙处于陆巷与白沙之间的山丘上,古木参天,环境清静。沙岭猛将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刻印的《太湖备考》就有沙岭猛将的记载。现庙屋两侧墙内还嵌贴有清乾隆年间的石刻碑记。庙堂面南三大间,面积约120平方米,门前正中上方悬“上天王行宫”巨匾。

 

  看到这里,恐怕读者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猛将”是谁?更不知道“猛将”何以称为“上天王”?再看我从“姑苏老沈”正文里复制的一大段:

 

    现在的猛将堂大多是2000年后重新建造的,算不得什么古迹,但历史上都真有其庙。猛将神落户太湖东山已有近千年历史,据《太湖备考》记载:“灵佑庙(俗称新庙),宋建炎四年(1130)建,祀真武刘猛将。”东山出猛将会源于明,盛于清,民初达到高潮。解放后,在1951年政府明令禁止,文革中破四旧达到了疯狂程度,寺庙被大批拆毁,猛将堂当然无法幸免。2000年东山潦里偷着恢复了一尊猛将,但被上层强令就地销毁。然不到十年,东山猛将在村村坞坞雨后春笋般地得到了恢复。据2011年初统计,东山已恢复猛将堂48处,重塑猛将神像66尊。不少猛将堂都是在被毁原址重建的,有的还保存着当年诸如石碑、石构件之类的旧物。所以,寻访猛将堂虽不能算是访古,但也是对古庙的一种怀旧和对古民俗的一种领悟吧。

      猛将,何许人也?历史上确有猛将其人,但众说纷纭,史书上记载有多人,东山人敬祀的有二人。一是刘承忠,广东吴川人,元末官都指挥使,因曾督兵捕杀蝗虫而受人民爱戴,后元亡,自沉于河,死后百姓立庙祭祀。二是刘錡,《怡庵杂录》云:“宋景定间,封刘錡为扬威候,天曹猛将之神。”清康熙十二年(1672)蝗犯浙土,抚臣范虔祈神驱之闽,纤草不伤,且奏奉旨敕加封天曹中天王;神子加封都总神将,建功累朝,利民恩垂世代云云。刘錡为宋代抗金八大名将之一,与韩世忠、岳飞齐名,当时辗战于江淮荆楚之间,戎麾亦常至太湖之滨,山人对之有崇敬之情,迨殁后成神。


      从“迨殁后成神”这个短句,我基本明白了,这不是道教也不时佛教,这是典型的不折不扣的儒教呀!儒教信奉的是“神”,道教信奉的是“仙”,佛教信奉的是“佛”。可我又不明白了,为什么“沙嶺上天王行宫”的香案上写着“佛光普照”四个金色大字?殿堂里供着的神主看着倒像是一尊神,不过也有一点儿可疑,既然是“武将”可为何扮相却是文官?

 

 

 

1、吴华先生说,这地段还有一处庙,我们没有休息,继续赶路。2016年4月15日13点34分,我拍下了这幅图片。

 



       2



             3



                4、枣叶上的蜗牛。

 



        4、既有植物,也有动物,能拍到这样的片片,我特别高兴。



      5、这位当地老太太告诉我,她嫁到这里五十年了。如此说来,她一定比我大。果然,七十多岁了。如今我对七十多岁的人称呼有点儿犹豫,喊“大婶”呢?我也69岁了,喊“大嫂”呢,又觉的不够尊重。

 



    6、寻找一处庙宇的过程是一种感受:感受不同地域的植被和建筑物。用这幅做压题图片了。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我从小就热爱植物。



                16



                 17



        18、原来吴华先生要寻找的就是这个“沙嶺上天王行宫”。我老伴凡是遇到神像就磕头,我从不反对。这就好比一个家庭里实行的两种制度,她若得到福报,我也跟着沾光。

 



     19、这一篇博文里的“沙嶺上天王行宫”疑问更大,依我的分析,“上天王”或许是“道教”的,也可能是“儒教”的,但里边的香案上却是“佛光普照”四个金色大字。



         20、



                21、



                 22、拍到了一只蝴蝶。

 



          23、粉墙瓦黛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向游人展示着明清时代的文化长卷。西边是烟波浩淼的太湖,一望无际,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吴文化的起源,真是心旷神怡。

 



                 24



          25、别看这么个梯子,架起来(竖起来)的方式却非常科学。

 



                26



               27



                 28



                29



                 30



                 31



               32、这儿淌出污水了。这一户人家不注意公共卫生呀。

 

 



              33、



               34、这面墙上贴了贺词。与“沙嶺上天王”有关。



 

 

【部分相关博文链接】

 

姑苏老沈新浪博客文章

【古迹寻踪】寻访东山猛将堂 (2014-06-16 11:04: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b20760101klcz.html

 

本人的文章

(半文言小品文)树神状告财神(2011-08-21 21:28:0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dryp.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山的寺庙:猛将堂
(原创)沦回(4):涯山建祠
民国时期,东山祖祠倡立研究会
这些有趣的苏州年俗 你都知道吗?
福建东山关帝庙隆重举行重修竣工入火仪典暨关帝圣像绕境踩街活动
敦煌遗书0064大智第廿六品釋論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