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愁】沁县杨安乡各村地名来历(全乡)



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一块风景怡人、历史悠久、富有灵性的土地。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做出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这块土地,了解养育我们的上党大地曾经怎样地辉煌过。我们将每天向大家介绍长治本土地名的由来,从中可见一斑。

沁县




位于太行山、太岳山两大山脉之间,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北缘,长治市西北。县城居县境中部,东连襄垣,南接屯留,西毗沁源,北邻平遥、武乡。全境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全县人口170434人。

县境西靠太岳余脉伏牛山,东南依太行余脉檀山、老爷山,两山相夹,县境由北向南呈条带状,中部相对平缓。自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全境有四大要塞,西为圣佛岭隘口,是秦汉以前平阳、晋阳跨越上党的主要通道,《后汉书》载“上党有阏与陉”即此。北为牛寺——走马岭隘口。唐宋开通太行道后,此隘口为晋阳通往上党之咽喉要塞,是宋太祖亲征北汉王的前沿重阵。东有大西沟(位虒亭驿西,故名)隘口,为历代军兵北进太原、南图上党的必经之地。南部松交要塞,隋唐为松交城,是铜鞮境南重要门户。大自然巧夺天工,使沁县具有“北控晋阳,南襟潞泽”的优越位置,古往今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悠久的历史,使境内沉积了较多的历史文化,留给今人有不少珍贵的文物古迹。1959年,在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在一个大土窑里发现大批石刻堆放其内,后把石刻迁到县文史馆并专门对其进行了整理。1984年领导赴京汇报呼吁,1986年国家拨款350万经多放论证规划,选址二郎山,创建了南涅水石刻馆。出土的石刻雕凿年代为北魏太和年间至北宋天圣九年(4771031年),相继延续六个朝代约500余年。出土石刻计1100余件。1965年山西省公布其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馆位于县城南一公里处的二郎山东端,与电视转播台相邻,北傍西湖水库,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是一专门性民间艺术博物馆,有精美雕刻760余件以及现存历代著名碑碣。现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和拍摄电影和电视的场所。县境古生物化石分布较广,早年,现松村乡南西沟、次村乡上村、段柳乡荆村、宋家沟均出土过兽角、龙角状、牙齿状化石,俗成“龙骨”。位于南涅水村西500米处的古人类遗址,东西宽500米,南北长1000米,断崖上暴露石、骨器等物,可辨有龙山文化的石斧、石刀、石铲等石器,还有陶器、骨矢、骨锥等骨器及贝壳、古钱币等,今保存较好。在松村村北及新店镇大端村也发现有古人类遗址。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牛寺村西北2公里处的龙珠寺,创于明代,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座北向南,三进院,中轴线上有山门、戏楼、上堂窑、菩萨殿、后殿,两侧配有厢房、耳房和马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城西郭村偏东方向的大云禅院,俗称“大庙”,北宋创建,明崇祯三年(1215)重修。为座北向南二进院,今存山门,正殿为金代改建,深广各三间,悬山顶,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昂,后殿侧有配殿、耳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安乡

位于县城南端,瓮城山脚下。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238分秒,北纬3628分秒。境域四至:东与屯留县的东坡乡接壤,南与屯留的吾元镇为邻,西与南泉乡相连,北与故县镇毗邻。总面积101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人口3357人。乡政府驻杨安村,距县城45公里。该乡山大坡广,宜林宜牧,是一个典型的干石山区,山地面积占70%,丘陵占30%,整个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810C,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无霜期145天左右。全乡经济以农林牧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小麦、大豆等多种作物。



杨安村民委员会Yang An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8分秒,北纬11238分秒,下辖4个村民小组,杨安、下杨安、南圪梁、地凹、东岭沟、稍沟、王家坡7个自然村,318,传说宋朝年间,有一杨氏为避战乱,携全家来此的建庄,为求平安,人丁兴旺,故起名杨安。

上杨安村,Shangyangan cun

宋朝年间,有一杨氏为避战乱,携家来此建庄,为求全家平安,人丁兴旺。又位于杨安河的上游,故起名为上杨安。

东沟岭村,Donggouling cun

民国五年,杨安村董氏在此建庄,起名为董岭沟。后因董字与东字谐音,更为东沟岭。

南圪梁村,Nangeliang cun

因位于杨安南面圪梁上,民国初有王氏迁来种地建庄,故名为南圪梁。

王家坡村,Wangjiapo cun

相传民国十二年,杨安王氏在此山坡种地建庄,定名为王家坡。

稍沟村,Shaogou cun

相传宋朝年间,有邵氏在此山沟建庄,故名为邵沟。后来他迁,又有别姓迁来,因邵、稍谐音,故得名为稍沟。

地凹村,Diwa cun

该村四周为高山,中间为凹地,土壤肥沃,明朝年间,就有人在此种地建庄,起名为地凹。



松交村民委员会Song Jiao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6分秒,北纬11238分秒,下辖5个村民小组,松交、东沟、东岭沟、杨坡庄、南半沟、寨底、圪劳湾7个自然村,781,原名松交镇,与屯留县三交村接壤,位于屯沁二县交界处,同时此地古时候西上松林生长茂盛,为松山之地,故取名松交。

圪劳湾村,Gelaowan cun

因该村位于松交村的西河湾山沟处,故名为圪劳湾。

杨坡庄村,Yangpozhuang cun

1939年,李氏在此坡上种地建庄,因地形向阳,故名为阳坡庄。

南半沟村,Nanbangou cun

因该村位于松交西南部一条大沟的中部,故名为半沟。

寨底村,Zhaidi cun

相传唐朝年间,有个百里山大王,战败后逃于此地,在山上修了个土寨,时隔百余年赵氏一家为耕种之便,建庄于古寨的脚底,故名为寨底。

东沟村,Donggou cun

该村因地处东沟岭以东的一条沟中,故名为东沟。



铧尖村民委员会Hua Jian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8分秒,北纬112度分39,下辖2个村民小组,铧尖、稍沟岭2个自然村,145,相传该村建于唐朝年间,因村东、西为沟,北面是沟、山势象个耕地的铧尖,故名铧尖。

稍沟岭村,Shaogouling cun

相传明朝年间,邵氏在此建庄,此地东面是沟,居于岭上,故得名为邵沟岭。因邵与稍字谐音,故又更为稍沟岭。



韩庄村民委员会Han Zhuang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8分秒,北纬11235分秒,下辖5个村民小组,韩庄、下韩庄、河北、铧尖沟、果则沟、陈家沟、苗兴沟、南岭上、山后、坟上沟、老岭上、寨沟掌、北沟、山后沟、上湾15个自然村,328,相传元朝末年,韩氏从上韩庄迁来此地建庄,该村位于韩庄的下边,故名下韩庄。

上韩庄村,Shanghanzhuang cun

相传元朝年间,韩氏在此建庄,故名为韩庄。

上湾村,Shangwan cun

相传唐朝年间,村前有条季节性大河,此地又位于大河上游的拐弯处,故名为上湾。

山后村,Shanhou cun

相传元朝末年,河南吴氏迁来此地建庄,因位于韩庄东山背后,故名为山后。

河北村,Hebei cun

相传此地在唐朝前就有人居住,因居于河流的北岸,故名为河北。

山后沟村,Shanhougou cun

相传明朝初期,河南宋氏建庄,因此地位于山后村沟里,故取名为山后沟。

坟上沟村,Fenshanggou cun

很早以前,有一和尚在此居住,因此地处于山沟,故名和尚沟。日后,便埋葬此地,到土改时期,更名为坟上沟。

苗兴沟村,Miaoxinggou cun

相传元朝年间,苗氏在此建庄,起名为苗兴沟。

南岭上村,Nanlingshang cun

民国年间,河南人氏来此居住建庄,因此处于上韩庄村南岭上,故名为南岭上。

寨沟掌村,Zhaigouzhang cun

相传唐朝初期,此地修过土寨,唐朝末年,陈氏在土寨沟里建庄,取名为寨沟掌。

陈家沟村,Chenjiagou cun

相传唐宋年间,陈氏在此建庄,故名为陈家沟村。

老岭上村,Laolingshang cun

此地位于上湾村北面山顶上,土改时从河南迁来宋氏在此建庄,以地名老岭上定为村名。

果则沟村,Guozegou cun

相传清朝年间就有人相继间断在此居住,因此沟有很多天然果,故名为果则沟。

北沟村,Beigou cun

1932年,河南顾氏迁来此地建庄,因此地位于韩庄北面之沟,故称为北沟。

铧尖沟村,Huajiangou cun

铧尖沟原为地名,土改时从河南迁来冯氏在此建庄,故名为铧尖沟村。


南庄村民委员会Nan Zhuang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5分秒,北纬11239分秒,下辖4个村民小组,南庄、东南岭、枣林庄、河家沟、黄花脑5个自然村,394,相传元朝末年,松交村李氏来此地种田建庄,因位于松交正南,故名南庄。

东南岭村,Dongnanling cun

因地处松交的东南面山岭上,由松交莫氏分家迁来此地建庄,故取名为东南岭。

枣林庄村,Zaolinzhuang cun

此地因枣树成林,南庄村李氏兄弟来此地建庄,故名为枣林庄。

何家沟村,Hejiagou cun

相传清朝末年,河南林县何氏一家逃荒到此修了房屋、种地,故名为何家沟村。

黄花脑村,Huanghuanao cun

民国十四年,河南林县郭氏一家逃荒来此地建庄,起名为黄花脑。



大南沟村民委员会Da Nan Gou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6分秒,北纬11237分秒,下辖2个村民小组,大南沟、小南沟、石路上、间壑、西圪陀、石家沟、申家沟、南善沟8个自然村,128,因该村位于松交村西部,有大、小两条沟,小沟叫小南沟,大沟叫大南沟。

南善沟村,Nanshangou cun

相传光绪年间,河家沟有一位财主,雇佣长工在村西南沟里种地,并在那里修了几间草房,后来这里建庄,故起名为南善沟。

石家沟村,Shijiagou cun

相传明朝年间,石氏在此建庄,因处于山沟,故名为石家沟。

间壑村,Jianhe cun

因位于瓮城山下,南北是两座大山,中间有一个大壑,故名为间壑。

申家沟村,Shenjiagou cun

相传明朝年间,河南申氏在此建庄,因地处山沟,故名为申家沟。

西圪坨村,Xigetuo cun

相传唐朝年间,时氏来此建庄,村庄位于小山圪坨上,故名为时圪坨。因时和西字在本地谐音。不吉祥便更为西圪坨。

石路上村,Shilushang cun

相传清朝末年,石氏和路氏两家从河南逃荒在此建庄,取名为石路庄。后来人们将庄字改为上。称为石路上。

小南沟村,Xiaonangou cun

因位于松交西南部,有大小两条沟。该村位于小沟中,所以得名为小南沟。



许庄村民委员会Xu Zhuang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8分秒,北纬11236分秒,下辖3个村民小组,许庄、大北沟、河北沟、羊窑上、上观上、下观上、老西圪道7个自然村,346,相传明朝初期,许氏一家从洪同迁来此地建庄,故名许庄。

大北沟村,Dabeigou cun

相传清朝末年,王氏从山东迁来在此地建庄,居于泉则坪地界,位于泉则坪北面大沟里,故名为大北沟。

河北沟村,Hebeigou cun

清朝年间,刘氏从河南来此建庄,因村位于许庄河北面山沟里,故名为河北沟。

羊窑上村,Yangyaoshang cun

传说此地原是上观村桑氏圈羊之地,,因处于上观村上面,故名为羊窑上。

下观上村 ,Xiaguanshang cun

下观村以前叫赵家庄,清朝末年,从河南迁来桑氏兄弟两家,兄居附近贯寺上边叫贯上。弟居于贯寺下边叫下贯,后来改为下观上。

上观上村,Shangguanshang cun

相传上贯村很早有一庙院叫贯寺。清朝末年,从河南迁来桑氏弟兄俩家,一个在贯寺的上端居住,故名为上贯,现在俗称上观。

老西圪道村,Laoxigedao cun

传说元朝年间,河北李氏迁来此地建庄,因四面有山岭相围,中间是个凹,位于大北沟西部,故名为老西圪道。



佛堂岩村民委员会Fo Tang Yan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9分秒,北纬11237分秒,下辖3个村民小组,佛堂岩、候家岭、白家山、瓜皮垴、良家沟5个自然村,267,相传明朝末年,陈氏来此地建庄,本人深文佛教善结良缘,与邻村村民合伙募捐,建一佛堂于山岩之上,后因移来人家渐多成庄,故定为佛堂岩。

侯家岭村,Houjialing cun

清朝道光年间,侯氏在此建庄,因位于山岭之上,故为侯家岭。

良家沟村,Liangjiagou cun

宋朝元年,此沟住有龙、杨两家,因居沟地,起名为两家沟。后迁来人多,为求得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改为良家沟。

白家山村,Baijiashan cun

明朝崇祯年间,山东毛氏逃荒此地,在此建庄,此山头四周为红粘土,山顶白土较多,故取名为白家山。

瓜皮脑村,Guapinao cun

相传唐朝年间,郭氏来此建庄,因种西瓜,香瓜出名,人们吃瓜仍的遍地都是皮,故起名为瓜皮脑。



张家沟村民委员会Zhang Jia Gou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7分秒,北纬11234分秒,下辖3个村民小组,张家沟、里张家沟、大凹沟3个自然村,89,相传光绪三年间,河南张氏逃荒来此地建庄,取名张家沟。

里张家沟村,Lizhangjiagou cun

光绪三年间,河南张氏逃荒来此地建庄,取名为张家沟。光绪十七年,弟兄分家,大哥在张家沟里修了庄,故名为里张家沟。

大凹沟村,Dawagou cun

光绪十七年,张家沟郭氏来此地建庄,因此地四周为山,地形是一大凹地,故名为大凹沟。



柳沟村民委员会Liu Gou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7分秒,北纬11238分秒,下辖3个村民小组,小柳沟、大柳沟、射岩坪、连家庄、南陀峪5个自然村,277,相传清朝末年,李氏从松交迁来此地建庄,因地势四面环山,正沟中生长着一柳树,长大柳树的沟浅,大小柳树的沟深,地势宽阔,因此以树而得名小柳沟、大柳沟。

射岩坪村,Sheyanping cun

相传明朝初期,有位大将军带兵东征,正赶初冬大雁往南飞,该地三面环山,西边临河,大雁成群结队,栖息在河边和环山群中,军中缺粮,该大将军命兵射雁而食,因而得名射雁坪。后来经人们念否了,念成了射岩坪。

南坨峪村,Nantuoyu cun

因该村的地形象秤砣,而得名为南坨峪。

南连家庄村,Nanlianjiazhuang cun

相传明朝末年,大柳沟姓连的一户看准此地山河,所以迁来此地建庄,故名为连家庄。又因与故县镇连家庄同名,故改为南连家庄。

大柳沟村,Daliugou cun

在清朝年间,有几户人家,从外地迁来此地建庄,因沟中长一株大柳树,故名为大柳沟。



泉则坪村民委员会Quan Ze Ping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27分秒,北纬11236分秒,下辖4个村民小组,泉则坪、小北沟、半沟、小燕岭、王家庄、正沟、瓮城山、索马凹、大东沟、小东沟、松山背11个自然村,552,传说古代此地有一眼泉水,在元朝年间建庄,因建于小土坪上,故名泉则坪。

松山背村,Songshanbei cun

该村建于1937年,因位于南山背坡上,背坡上有茂密的松林,故名为松山背。

王家庄村,Wangjiazhuang cun

相传光绪年间,王氏逃荒到此建庄,故名为王家庄。

正沟村,Zhenggou cun

该村于1945年由王家庄村氏迁来此建庄,因位于王家庄沟的正中间,故名为正沟。

大东沟村,Dadonggou cun

该村于1945年左右由索马凹路氏一家迁来此地,因位于索马凹村东面一条大沟内,故名为大东沟。

小东沟村,Xiaodonggou cun

该村于1945年建庄,由索马凹路氏二人迁来建庄,因此地在索马凹东面的一条小沟内,故名为小东沟。

瓮城山村,Wengchengshan cun

该村建于明朝年间,因此村位于瓮城山顶,故名为瓮城山。相传百里王在此安营扎寨,坐山为王。周围的村由他管辖,地跨沁屯两县之交,北界延伸到佛岩堂。

索马凹村,Suomawa cun

相传在唐朝前,有个百里山大王,途经此地,拴过战马,得名拴马凹。光绪年间,河南人氏逃荒居此,因河南林县口音拴和索不分。故名为索马凹。

小燕岭村,Xiaoyanling cun

该村建于明朝初年,因地形与小燕相似,而前后两山象燕子的翅膀,村庄又坐落在燕子背上,故名为小燕岭。

半沟村,Bangou cun

该村建于明朝末年,因位于松交村通往泉则坪村这条沟的正中间,故名为半沟。

小北沟村,Xiaobeigou cun

该村建于元朝年间,因位于泉则坪北面的小沟内,故名为小北沟。



山尖村民委员会Shan Jian Cun Min Wei Yuan Hui

位于东经3630分秒,北纬11236分秒,下辖2个村民小组,大山尖、小山尖、花豹沟、小花豹沟、苇地沟、东沟、大坡上、小庄沟、许庄沟、圪桃沟、上杏林庄、下杏林庄、红土沟、阳坡、道场沟3个自然村,214,传说400多年前,李氏在此地建庄,因此地坐落在群山环绕中间突起的山顶上,故名山尖。

小山尖村,Xiaoshanjian cun

传说三百年前,王氏一家在此建庄,庄位于大山尖的脚下,人口、户数都次于大山尖,故称为小山尖。

道庄沟村,Daozhuanggou cun

传说明朝年间,史氏在此建庄,因四周均为道路,故名为道庄沟。

许庄沟村,Xuzhuanggou cun

因位于两山之间一条深沟,相传在几百年前,许氏在此建庄,故称为许庄沟。

东沟村,Donggou cun

因该村原名叫稍沟湾。相传清朝末年,由河南周氏一家逃荒在此建庄,因东沟岭已有人居住,此地又在东沟岭下,地形为沟地,故改名为东沟。

小庄沟村,Xiaozhuanggou cun

因此村是圪桃村南部的一个小村,故名为小庄沟。

小花豹沟村,Xiaohuabaogou cun

此处杂草丛生,野兽经常出现在此处,打猎人在这里打死一只花豹。因该村比花豹沟村人多,村小。故名叫小花豹沟。

圪桃沟村,Getaogou cun

传说汉朝年间,这条沟里面有两棵直径为5尺的圪桃树,后有人在此建庄。故得名为圪桃沟。

阳坡村,Yangpo cun

相传清朝年间,杨氏一家在此建庄,地形向阳,处于半坡上,故名为阳坡。

苇地沟村,Weidigou cun

相传宋朝年间建庄,因该地有一大水池,池边长着芦苇,生长茂盛,故得名为苇地沟。

红土沟村,Hongtugou cun

相传秦时,就有人家在此居住,因此地全是红土,又居于沟里,故名为红土沟。

大坡上村,Daposhang cun

土改时期由圪桃沟武氏迁来此地建庄,因居于东坡的山上,故名半坡上,也叫大坡上。

上杏林庄村,Shangxinglinzhuang cun

因此地成长一林杏树,建庄后故名杏林庄。因位置较高,与另一杏林庄区分,故名为上杏林庄。

花豹沟村,Huabaogou cun

相传明朝末年,有一猎人在此打死花豹一只,月后猛兽逐渐减少,猎人弃猎经农,在此建庄,为纪念,故起名为花豹沟。

下杏林庄村,Xiaxinglinzhuang cun

该村居于上杏林庄南侧,而且地形较低,故名为下杏林庄。






摘自:《长治市地名志》

特别鸣谢:长治市民政局地名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洪洞大槐树各村名字的来由》
解码峰峰各村地名由来 , 看看您的村庄上榜没?
【法库地名】法库镇、社区、村屯地名及由来
承德有个“武安乡”,70%都是武安人!
孝义市各村庄名字的来历!
华州瓜坡镇故城村70多年罕见的滑坡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