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沁县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

沁州三弦书是流传于晋东南沁县、武乡、沁源、襄垣和晋中左权、榆社等地的汉族曲艺形式,是北方鼓书艺术中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种。



>>>>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弦书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早期的沁州三弦书表演者主要是盲艺人,他们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规范行内言行,于1653(清顺治十年)成立了“三皇会”,并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即传说中的“三皇爷”生日那天在沁州举行艺术赛事,当地汉族民间把这一天称为“老州会”。又因古沁州辖区不只有今天的沁县,还包括今武乡和沁源两县,后世俗称“老州”,故在“老州会”演出的沁州三弦书,又被老百姓称作“老州调”。



沁州三弦书艺人传承谱系,最远可以上溯到清代中叶的1778年,传承至今已有9代。由于传承地域的不同,艺人间又分为北会、南会、新成会(新成立的)三个支脉。在当地的汉族民间祭祀和民俗礼仪中,沁州三弦书艺人表演求雨、求安的神书和祈求五谷丰登、牲畜兴旺的牛王书、马王书和羊王书等,其中寄托和表现的不只是简单的娱乐消遣与审美需求,更是一种崇尚神圣的社会理想和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

演出形式



沁州三弦书的演出形式早期为一人怀抱三弦,腿绑摔板,兼用小铙,游[2] 走四方,说唱乞食,糊口谋生。后因一个人出门难处甚多,便开始收带徒弟,并在搭档行艺中发展形成了一人弹三弦并兼用摔板和小铙说唱,另外一人拉二把伴奏并辅助说唱的表演形态。还有一人为主、多人分持摔板、小铙、反二把、笛子、四胡、二胡、琵琶、笙和洋琴等伴奏乐器辅助说唱的情形。传统的表演主要为坐着说唱。后来的一些高台演出,也有主要说唱者站立表演,其他伴奏和辅助说唱者坐着演出的情形。表演前,通常先要演奏一段器乐曲牌,接着吟诵四句“提纲”,然后“起板”或称“叫板”,之后转入“正书”说唱。传统节目以长篇为主,一部大书如《清列传》就有45回。一般节目也大都在30回至60回之间,可连续演出一至两个月。




>>>>

曲本体裁



沁州三弦书的曲本体裁为散韵相间体,以韵文为主。其中的韵文唱词,有七字句式的,也有十字句式的。曲本的篇幅长、中、短篇均有,以中长篇为主。短篇曲本多为纯粹的韵文体式。沁州三弦书的唱腔曲调为板腔体,由月调和平调两类组成。其中,月调包括平板、垛板、颤板、哭板等板式和唱法;平调唱腔由六个腔句构成,主要用来说唱一些短篇的小段节目,曲调优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一篇韵文,识天下汉字
北方水城·美丽沁州——沁县城市旅游宣传片文案
阜阳民间曲艺
9月23日“京剧方舟”票房活动纪实(附:视频片段)
曲艺常识(1)曲艺的三个要素
古代rap三弦书,正儿八经的“说出”你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