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刻的悲壮

文/侯爱兵

20年前,冯骥才发现很多民间文化遗产面临即将消亡时,曾大声疾呼:“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子孙?”他毅然放下自己挚爱的文学写作,像救火一样投身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

冯骥才先是捐出自己的稿费50万元,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的画全部卖掉,将卖画的收入作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资金。他先后在天津、北京、南京、苏州举行画展卖画。在苏州画展上,最后46幅作品全部卖光后,冯骥才问卖了多少钱,有人告诉他一共卖了358万元。冯骥才说:“好,我现场捐献。”就在大厅里,他把这些钱全部捐出来。之后,人都走了,趁着画还没取下来,冯骥才跟摄影师说:“我站在屋子中间,你给我照一张相,我跟我的画合张影。这些画都是我的心血,我喜欢我的画,谁都不知道我把这些画卖了是一种什么感受。”

20年后,在冯骥才的推动和发起下,全国上下都有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谈起这么多年从事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感受,冯骥才说:“我和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融为一体,我已经把这件事情当作天职去做。我把小说创作放下了,20多年时间如果两年写一部长篇的话,至少有10部长篇,相当于我放弃了10部长篇。我把心爱的画全卖了,当这些画从自己的画室取下来的时候,一时觉得'家徒四壁’。当画家和当作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作家写的作品只要写定了,这东西永远在你手里边,你有手稿,这个书你也可以留一份。画不一样,画的原作一拿走了,你就永远也看不见了。所以我最后跟我的画合影,那一瞬间,我有一种悲壮感,同时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有悲壮感的事情,是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事。因为悲壮的东西是纯精神的,你为一个你认为很神圣、很美好的事情贡献了自己的精力和努力,为它付出了牺牲,这个悲壮是很美好的一种东西,它给你的那种感情,才是最深刻的感情。”

小说家张爱玲说:“悲壮是一种完成。”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一种悲壮情怀,带着一种深刻的悲壮精神,去行动、去播种、去付出、去牺牲,真正地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力,我们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感动世人的。(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骥才先生八十岁:一个坚韧而有趣的灵魂,必须战胜九九八十一难
冯骥才:在生命的句号画上之前,我要让我的每一步都端正
冯骥才:后沟村,有我们的文化乡愁
冯骥才:为未来记录历史
祝昇慧 | 小小说“小”与“大”之张力——以《俗世奇人》为经典范例
来自田野的声音最动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