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湖北武汉人,语文老师,有34年教学经验,月薪才5000元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我是60后,生在特殊年代。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觉得无力再养一个孩子,不想要我。
 
裹着小脚的奶奶得知母亲的决定,跑到医院把我救下来。
 
因父亲是军人,我们全家经常跟着他辗转全国各地。
 
如今我是一个有34年教学生涯的老师,扣除五险一金,月薪不到5000元。
 
我的人生没有大富大贵,但我很坦然。
 
因为在我的人生中,奶奶和父亲一直教导我,做人无愧于心。
 

 
我是静水,60后,湖北武汉人。
 
现在,我是武汉市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
 
在我的人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我奶奶,另一个是我父亲。
 
先说我奶奶,她是一个被命运不断刁难,却一直坚强、乐观、善良、勤劳的老人。
 
我奶奶的娘家和婆家都非常殷实。
 
奶奶的父亲是小学校长,家里还做生意,奶奶还有个妹妹。
 
在那个年代,没有儿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外曾祖父特别开明,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还把她们送去读书。
 
后来,姨奶奶成为妇科医生,她的孩子也是知名医院的专家。
 
受姨奶奶影响,我奶奶也会看病。
 
家里产业大,还是需要有个儿子接手才行,外曾祖母一直劝外曾祖父再娶。
 
但外曾祖父心里只有外曾祖母,一直不娶。
 
最后,外曾祖父迫于压力另娶,却和再娶的妻子没有夫妻之实。
 
他去孤儿院抱养一个男婴,也就是我的舅爷爷。
 
舅爷爷非常聪明,读书很厉害。可惜因家庭成分原因,他最后结局不好。
 
(妹妹的女儿高考住我们家,前排左边第一个是我)
 
相比而言,奶奶的人生比舅爷爷稍微好点。
 
她嫁人后,日子过得很不错,因曾祖父家开粮行,不愁吃穿。
 
但等到父亲长到上学的年纪,我奶奶的好日子就过到头了。
 
爷爷20多岁离家出走,曾祖父说:

“我这辈子靠不着儿子(我爷爷),孙子更指望不上,还养着做什么。”
 
家里做粮食生意,但要把奶奶和父亲分出去单过,曾祖父只给奶奶几升米。
 
他想法很好,奶奶可以用米做饼,饼可以卖钱,有钱再去买米。
 
面对曾祖父的提议,奶奶不愿意,她非常有远见,说要让父亲读书。
 
曾祖父自然不会答应。
 
一个人是怎么长大,就会怎么教孩子。
 
为父亲的前途,奶奶决定去武汉找外曾祖父。
 
可奶奶的这个决定,差点让她和父亲丢命。
 
奶奶和父亲在家,曾祖父觉得他们吃闲饭。
 
他们想逃走,曾祖父知道父亲聪明,以后读书很厉害,不想他们将来好过。
 
奶奶带着父亲偷跑出来,在江边刚坐上船,曾祖父追来,用竹竿把船掀翻,想让奶奶和父亲喂鱼。
 
好在船家水性不错,人也很好。

他费劲爬上船后,又把奶奶和父亲拉起来。
 
(我拍的荷花)
 
到武汉后,奶奶和姨奶奶两人在街上开诊所,一个在街头、一个在街尾。
 
我姨奶奶会摸胎位,胎儿性别、大小,她一伸手就能准确地说出来。
 
我怀孕时,姨奶奶摸完我的肚子说,我怀的是男孩,有6斤。
 
我儿子出生后,正好6斤重,我觉得姨奶奶好厉害。
 
靠着外公和姨奶奶的救济,奶奶也很努力,不仅把父亲养活,还把父亲供到大学毕业。
 
父亲当时读的是武汉大学发动机专业。
 
大学四年中,因相关政策调整,父亲又去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学习,算是比较特殊的经历。
 
工作后,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曾祖父做一身皮袍。
 
他不记仇,觉得那是自己的长辈,要孝顺曾祖父。
 
父母结婚那会遇上大饥荒,我哥出生时只有4斤,像只小猫。
 
母亲没有奶水,而且她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自顾不暇,根本没精力、没时间照顾孩子。
 

我哥一出生,奶奶就把他接过去照管。

以前的老人穿对襟衣服,奶奶就把我哥放在胸口那捂着。过一会解开衣襟,给我哥喂米汤。

 

 
我们家四姊妹都是奶奶带大的,到我出生的时候,母亲不想要我。
 
那个特殊的年代,大家白天做事,晚上开会、作报告,分身乏术。
 
而且我上面还有个姐姐,我有点多余。
 
裹着小脚的奶奶知道后,跑到医院说:“谁敢害我的孙子,我就跟谁拼命。”
 
在奶奶看来,一家人多子多福才好
 
她本来有好几个孩子,但只有父亲活下来,子嗣单薄,一直是奶奶的遗憾。
 
她对母亲说:“你尽管生,我养”。
 
就这样,我和妹妹托奶奶的福才来到世上。
 
在我们眼里,奶奶从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每个孙子都很好。
 
奶奶的手很巧,以前没有缝纫机,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奶奶做。
 
家里孩子多,奶奶也特别辛苦。

记忆里,她白天干活,晚上做一家人的衣服。
 
我小时候穿的衬衣,胸口和领口的地方奶奶都会绣花。
 
去学校后,老师拉着我看,要把我衣服上的花样描下来。
 
我们姐妹穿的千层底鞋,如果鞋面是净色的布料,奶奶就会在鞋面上绣花。
 
鞋面是彩色布料,奶奶就变换样式去做鞋。
 
记忆里,奶奶一天到晚都在干活,几乎不睡觉。
 
年轻时太过操劳,奶奶的背弯得很厉害,大概有70°左右
 
走路时,晃眼望去,感觉她的背和地面是平行的。
 
年轻时照管儿子,中年养孙子,老年时,奶奶又要伺候突然回家的爷爷。
 
(外出游玩)
 
我们后来才知道,爷爷离家后逃到河北,入赘到别人家,又被赶走。
 
他再回来时,还是老爷做派。
 
吃饭要奶奶端给他,如果饭菜不合口味,送饭时间晚一点,他就会打奶奶。
 
父亲很孝顺,不敢说什么,奶奶也没觉得没有不妥的地方。
 
我却看不下去。
 
爷爷再次对奶奶动手时,我发飙了。
 

我问爷爷:“你凭什么这么对我奶奶,你对这个家没有出过半分力,对小辈没有半点恩情。

现在我们把你当祖宗一样供着,你还想怎样?


我们家每个人对奶奶都毕恭毕敬,你再对奶奶动手,我跟你拼命。”

 
那时候不明白自己哪里来的勇气责问长辈。
 
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可以伤害奶奶。
 
受奶奶影响,父亲这辈子也非常勤劳、善良,教会我很多东西。
 
父亲毕业后被分到军队,结果没干几年,因大环境变化,被下放到地方搞采购。
 
别的采购员吃回购,一家人跟着过好日子,而父亲却贴钱去采购,我们家一直在欠钱。
 
作为书生,父亲对生意上的门道不是很擅长,他要完成任务,需要请别人吃饭,给别人送礼。
 
以前因公消费不能报账,他只能找单位借钱。
 
后来,世风清明,父亲被召回部队。

但他欠着的钱,要自己还,我们家还了很多年。
 
奶奶和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觉得为国家做事,吃亏也没关系。
 
(我带过语文考120分的学生)
 
后来,父亲被调到安徽蚌埠的部队,我和妹妹也跟着去。
 
父母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管我们。
 
我上初中时,我们刚搬到部队家属区,大的孩子都回家,我就在院子里瞎转悠。
 
看着每一栋都相同的房子,我觉得哪里都是我家,又都不是。
 
最后还是奶奶看见我,才把我接回家。
 
转学后,我适应得比较快,妹妹就比较惨
 
父亲的同事看她名字有个“雅”字,以为她是哑巴,就把她送到聋哑学校。
 
父亲得知后,哭笑不得:

“我孩子很正常,谁跟你说她是哑巴,难怪她回家一直哭,不想去上学。”
 
我父母工作那个年代,国家正是大发展的时候。
 
作为父母,他们一心干工作,根本没时间管孩子。
 
孩子入错学校这样的乌龙事件很正常。
 
父亲在部队,工作地点经常换,孩子就被留在不同的地方。
 
我的哥哥姐姐都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工作地点也在离湖北很远的地方。



我转学后,有次考试成绩不好,父亲问缘由。
 
我说:“老师没有讲清楚”。
 
结果,我师范毕业后当老师,父亲又问我:

“你们班有成绩差的学生吗?你是怎么上课的?”
 
我说:“我该讲的都讲了,成绩差的学生当然有”
 
父亲听后很不高兴。
 
他教育我“你当学生时,觉得老师讲得不好,你当老师,又怪学生不听讲,哪有你这样的”
 
父亲要求我假期认真备课、写工作总结,还要拿给他看。
 
我当时很想不通。
 
我上课期间在正常备课,放假我也想好好休息一下。
 
我们校长和教导主任都不要求我假期备课,也不要求老师们写什么工作总结,他怎么比我领导要求还高?
 
但父亲说这样准备充分点,开学后还能再查缺补漏。
 
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我知道父亲有资格说我,他也是为我好。
 
父亲在部队当教员,上课之前,他都是认真准备每一堂课。
 
有的教员要去比赛,他会把自己的教学成果无私分享出来,别人拿奖,他就很高兴。
 
后来,父亲升职,做到大校。
 
他经常会喊湖北籍的学员来家里吃饭,给他们夹菜,谁有困难,只要能帮的,他都会去做。
 
受父亲影响,我工作后每一节课都认真准备,尽心照顾每一个学生。
 
不过人年轻的时候,没经验,我最开始工作,只大学生几岁,经常被学生气哭。
 
等带第二届班级时,有更多的经验,跟学生相处融洽很多。
 
(我带的学生拿到楚才写作特等奖)
 
我会让他们以不记名的方式,把自己的心事,或者遇到的困难写在纸条上交给我。
 
班会时,我就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出我的建议,如果还不能解决,可以单独跟我聊。
 
后来,我转到武汉教书,遇到一个很有天赋的学生,她的语文成绩考120的满分。
 
学生成绩那么好,我一下子成了名人,学校希望大篇幅报道一下这件事,好好宣传一下学校。
 
我不愿意出面,带出成绩好的学生,我也高兴。
 
但那样的苗子很难遇到,我不能保证自己以后还能出这么好的成绩。
 
果然,后来我遇到两个大神级别的学生,我带完他们三年之后,直接神经衰弱。
 
那两个学生智力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一男一女。
 
本来是应该读特殊学校,但家长不愿意,非得送正常学校。
 
虽然他们智力有问题,但身体正处于发育的阶段。
 
受环境影响,他们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两人会约着一起去男厕所或者女厕所拥抱。
 
自从我知道他们的出格行为后,精神一直高度紧张,就怕闹出什么事情。
 
那时候,我要上课、要管理班上的同学、还要应付学校各种杂事。
 
其余的时间,我都在盯着那两个学生。
 
除此之外,我后面带的学生,每届都有问题学生。
 
我要花非常多的心血去帮他们。
 
很多年的负面情绪积压下来,我身体被累垮,内心也非常焦虑、惶恐。
 
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又处于高压的状态,我开始失眠
 
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睡觉,半夜3-5点会准时醒来,再也睡不着。
 

 
在我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最大的成就感不是在名校当名师,而是带给学生希望和力量。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问题少年。
 
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母亲一个人带着他,家里条件也比较困难。
 
他就像《古惑仔》里的人物,满身戾气,在课堂上会动武,所有的科任老师都很怕他。
 
班里同学闹事都是他带头。
 
但他从来不明着出面,而是把别的同学当枪使,我也很头疼。
 
但他上我的语文课时很安静,不讲话、不闹腾,好好听课。
 
校领导问我情况,我如实说,领导都不信。
 
他上学那会,武汉在推行义务教育,每个人都必须参考。
 
校领导知道那个学生听我的话,让我全权负责,千万盯好他。
 
结果,临到中考时,他说他不考了。
 
我估计他是怕家里困难,临毕业要交报考费。
 
我就跟他说,所需交的一切费用,我都给你交完了,手续也办妥,你只需要去考试就行。
 
那是1997年左右,我一个月工资80块,给他交的钱花30多块
 
他当时没说话,但看得出来,还是挺触动的。
 
(教过的学生给我的来信)
 
结果,到考试那天,找不到他人影。
 
我没办法,问着路找到他家,让他去考试。
 
可他说:“我抽完这只烟再去”。
 
我心里着急,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要他愿意考试,怎么都行。
 
抽完烟,他又说要吃早点,我又带他去吃早点。
 
经过一波三折后,他最终走到考场,不过考出来之后,分数很低。
 
放假后,他跟人打群架,进了少管所,他出来之后找到我,说还是想读书。
 
以前网络不发达,我就带着他走遍武汉的很多中专学校,但跑一天,没有一所学校收他。
 
那之后,我再没见过他。
 
等再联系上时,他已经40多岁,结婚生子,过得还算不错。
 
对于过往,他不愿提及,我也没问,只知道他后来去卖电脑,自己去闯。
 
人到中年,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好好读书”。
 
除这个问题少年,还有个学生到现在都非常感激我。
 
有个学生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他外公是厅级干部。
 
他外婆做很大的生意,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他生在低配版谷爱凌的家庭,他却毫无幸福感可言,过得很痛苦。
 
那个孩子高大帅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作文写得非常好,我经常表扬他。
 
可家里的长辈都是狠角色,他们亲朋好友的孩子大多去名校。
 
家人就觉得男孩很差劲,取得的成绩都是小儿科。
 
他外公和母亲都让男孩看他们写的字,说男孩的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孩子从小被打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过得很压抑狂躁,会用手砸玻璃。
 
到高中时,他爆发了,不想上课,对世界没有任何留念。
 
最无助的时候,他突然想到我,给我打电话,说在我学校门口,想见我最后一面。
 
我听完之后吓死。
 
(和同事给学生送考,中间是我)
 
他跟我哭诉:“所有人都说我没用,不努力。

我从小到大没人理解,实在活不下去。

我现在生病,发高烧,他们还逼着我去上课。”
 
我安慰他:“我理解你,知道你很努力,我还等着你高考给我报喜呢!”
 
他听完我的话,崩溃大哭。
 
后来我把他送回家,他母亲又骂他一顿,说他不生病,还不去上课。
 
我真是觉得无奈又心疼。
 
我告诉他们:“要蹲下来看孩子不然,你们以自己几十年的阅历来评价孩子的成绩,就如姚明站在凳子上,看谁都跟陀螺一样矮。
 
我又约他母亲出来谈话,说了很多他内心的想法,他母亲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
 
后来,武汉疫情大爆发,他家人全部感染,外公也去世。
 
其实,他很佩服自己的外公,非常有能力,拿着国家特殊津贴,课时费很高。
 
但他外公每次出去讲课,都只收很低的出场费。
 
儿时的不愉快经历,再加上疫情影响和外公去世带来的伤痛,他患上抑郁,一直在服药。
 
整个疫情期间,孩子基本不跟他母亲联系。
 
但他什么话都跟我说,我帮他和家人传递信息。
 
最后,孩子考上普通大学,说他语文成绩非常高,要请我去他们食堂吃饭。
 
到现在,他一直跟我联系,整个人比以前开朗不少。
 

 
都说老师和医生是大多是父母期待孩子从事的职业,有很多好处。
 
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都只看得到你得到的好处。
 
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苦楚。
 
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身心俱疲。
 
作为武汉人,我经历过疫情,身心都到了差点要崩溃的状态。
 
幸运的是,我后来遇到一位特别好的大夫,现在身体好很多。
 
前半生,为国为家,我尽心尽力,后半生,只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退休后,我打算好好学习中医,因为我从中受益很多,也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

口述:静水

编辑:朱小鹿&欣玥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朱小鹿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奶奶的文章
曾祖父的八十寿宴
【中秋征文】 钟松胜 | 凤兮,归来
庆兔兔日记3530拜年了,给红包
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时代洪流里,我们都是孤独行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