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1年,42岁健美皇后马华,白血病离去,丈夫随身带着骨灰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我们来做运动……”
 
这首脍炙人口的《健康歌》,在1998年的春晚过后,火遍大江南北,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唱上几句。
 
跟着这首歌大火起来的,还有在舞台上连唱带跳的健美操教练马华
 
(马华在春晚舞台上)
 
1990年,因主持央视的《健美五分钟》,马华已经被大众熟知。
 
紧致的身材曲线,动感的肢体动作,浑身散发的青春气息,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凭借满腔激情,她将本来小众化的健美操运动推向大众舞台。
 
全民钟情健美操的健身热潮,由此兴起。
 
她也因此成为中国健美第一人,被冠以“健美皇后”的称号。
 
就在她的事业和声名如日中天之时,2001年9月22日,媒体发布消息,马华因白血病于凌晨离开,年仅42岁。
 
一时间,舆论哗然。
 
那么阳光、健康的一个人,怎么会说不在就不在了?
 
是不是因为健美操运动过度?

是不是因为减肥所致?
 
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此起彼伏。
 
今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岁月,回顾马华曾经的美丽人生
 


1959年,马华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
 
父亲是部队领导,母亲是外科医生。
 
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41岁了。
 
父母中年又得女,对她自是倍加宠爱。
 
优越的家庭条件和父母的宠爱呵护,并没有让马华成长为恃宠而骄的刁蛮公主。
 
相反,她自信、活泼、乐观、积极向上。
 
(马华)
 
父亲一直保持着军人的职业习惯,对孩子们都施行军事化管理,并不因为宠溺而有所改变。
 
每天早起后,父亲都会出门跑步锻炼,马华一直是父亲身后的跟屁虫。
 
从那时起,她就对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
 
父亲发现,马华的体能、耐力、意志力都非常不错。

于是,把她送进北京十一中学的体操队训练。
 
刚开始训练时,队员都要练习“一字马”,但大部分人都达不到标准。
 
为了练成“一字马”的基本功,教练会给队员施加外力,帮助队员拉韧带。
 
好多队员受不了疼,大哭大叫,场面颇为“悲壮”。
 
但是,身在其中的马华,却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从来没有哭叫过。
 
有的同学坚持不下去,果断放弃了;

有的边练边哭,常常念叨不想练了。
 
而马华,不但自己坚持练,还鼓励、安慰其他队员一起练。
 
(马华和父亲)
 
后来,受父亲的熏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兵。
 
得知最爱的女儿将延续自己钟爱的事业,对部队满怀深情的父亲非常欣慰。
 
有过在体操队的训练经历,对马华来说,新兵训练就是小菜一碟,她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新生活。
 
后来,她被分配到宣传队,负责文宣和广播工作。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自小她就懂这个道理。
 
所以,她总能准确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经常得到领导的夸赞。
 
就这样,马华把人生中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部队。
 

 
部队转业后,马华被安排在北京曲艺团负责报幕。
 
她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一直琢磨着换一份。
 
有一次,她和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闲聊,朋友提到了国外一个新兴的行业——健美操
 
朋友说:
 
你以前学过体操,做这行应该会得心应手。

而且,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是个空白。
 
马华一听,心动了。
 
她一直喜欢体操运动,觉得这是女孩子能参与的最美的运动,更能展示女孩子的力量美。
 
她托朋友找来美国著名健身教练简·方达的录像带,开始研究健美操。
 
一入门,她就爱上了这门运动。
 
动作简单,韵律高亢,还能享受到酣畅淋漓的运动快乐,简直不要太爽。
 
(马华)
 
她了解到,健美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吸收了各种舞蹈动作,比如迪斯科舞、爵士舞、霹雳舞的上下肢动作,尤其是髋部动作,更显美感。
 
因为有体操功底,她练起来并不觉得难。
 
不仅身心愉悦,还重塑身形,她越练越喜欢,没多久,就学会了。
 
自己会了,也很受益,她又把目光放远了考虑。
 
她决定把健美操当自己的事业来做,着手组建自己的女子健美操队。
 
当她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家人后,一家人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母亲觉得,女孩子还是要找一个正经的职业。

然后找一个本分的人结婚生子,才是正道。
 
哥哥姐姐也说,一个女孩子,整天抛头露面跳健美操,会被人说闲话,影响不好。
 
马华把希望寄托在父亲身上,眼神刚放到父亲身上,还没等她撒娇,一向威严的父亲开口了。
 
父亲说:
 
华华,别听她们的,你喜欢,你就去做。

爸爸支持你,做你喜欢做的事。
 
父亲的支持,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她果断辞职,正式开启自己的健美操事业。
 
时值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健美联合会,成为第128个会员国,健美操运动开始在中国大范围兴起。
 
走在前沿的马华和何倩倩、苏冰等几个朋友,组建了一支健美操队,并担任健美操教练。
 
1987年5月,马华和何倩倩、苏冰参加了全国首届健美操大赛
 
在激烈的竞争中,三人组夺得亚军,一举成名。
 

 
随着她们名气大增,慕名而来的学员越来越多。
 
在教学中,她结合国外的训练方法,加上自己的实践,不断地探索、创新,整理出一套适合亚洲人体质的健美操,深受学员欢迎。
 
她的健美操事业,由此做得蒸蒸日上。
 
不过,马华并没有止步不前。

她追求的,永远是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
 
1989年,30岁的她,通过了国家级健美裁判员考试,拿到国家级健美操裁判证。
 
这个证书不但从专业上对她进行了认可,也助她的事业登上新的台阶。
 
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日趋繁荣,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国家也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活动。
 
(马华年轻时)
 
1990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筹备了一档新节目——“健美5分钟”,需要招募一名健身主持人。
 
经过层层选拔,凭借健康的形象和专业的健美操技能,马华脱颖而出,成为该栏目的主持人。
 
于是,当大家在早上7点钟打开中央电视台时, 动感的音乐和琅琅上口的节目开场语便扑面而来。
 
“天天跟我做,每天5分钟,健康又美丽,益寿又延年。”
 
身穿弹力紧身衣、身材曼妙的马华,跳着健美操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前。
 
她的出现,犹如一道别样的风景,吸引了万千观众的眼睛。

隔着屏幕,几亿人认识了她。
 
但是,节目播出后,各种杂音也接踵而来。
 
有人觉得很新鲜,美女加上节奏感超强的音乐,跟着一起运动愉悦身心;
 
有人觉得不适,这女的穿的什么玩意啊,前凸后翘看得清清楚楚,有伤风化。
 
母亲和哥哥、姐姐最初就不同意她做这行。

如今又出现这样的声音,都希望她知难而退,赶紧转行。
 
当时,还是父亲站在马华身后支持她。
 
能把自己的喜好做成自己的事业,是人生一大幸事何况这是一项让人增强体质的健身运动

如果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是好事,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父亲亮明了态度,家里人也不再反对。
 
(马华和朋友们)
 
有了坚实的后备力量,马华不再犹疑,她继续在“健美五分钟”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姐姐马力还想方设法,给马华买各种适合跳健美操的服装。
 
买不到时,就买泳装回来,自己给妹妹改成健美操服。
 
家人的支持,给了马华莫大的动力,她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她自己也说过:
 
健身不仅仅是可以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更让我变得自信和美丽。
 
就这样,“健美5分钟”开播短短一年时间,马华就如同当今的顶流明星一样,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因为马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上健美操,全民健身的理念也得到普及。
 
成名后的马华曾经对记者说:
 
如果没有父亲大力支持,很难想象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父亲就是我人生的领路人!
 

 
随着事业的成功,马华的身边出现众多的追求者。
 
其中不乏富豪和青年才俊,甚至还有身份、地位、级别都很高的人。
 
但马华都不为所动。
 
她要找的,是一个真正关心她、爱她的人,而不是爱她身上的光环。
 
郭明杰就这样骑着自行车,毫无征兆地闯进了她的世界。
 
那是1991年的夏天。
 
郭明杰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贸易部经理。

有一天,因为工作的关系,他陪朋友去月坛健康城做健身。
 
在那里,他看到了正带着学员跳健身操的马华。
 
魔鬼般的身材,热情自信的笑脸,干净洒脱的舞蹈动作,一下击中了他的心。
 
从那一刻起,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马华。
 
健身馆有马华的地方,一定能看到他的身影。
 
(郭明杰和马华)
 
爱情的萌芽,差不多都是从成为朋友开始的。
 
郭明杰发现,马华一直用一把旧梳子梳头,梳齿已经掉了几根。
 
他买了一套包装精美的台湾产的梳子,以朋友的名义送给马华。
 
马华见了情不自禁地夸赞:“太漂亮了,谢谢你!”
 
马华接受了梳子,郭明杰心情雀跃,他感觉有门儿。
 
然而,第二天,他的心情又跌落谷底,因为马华还在用那把旧梳子。
 
他猜测,旧梳子可能是马华的定情信物,她舍不得扔掉。
 
郁闷了好久之后,他终于忍不住,去找马华求证。
 
马华一听,爽朗地笑了。
 
她说:“我只是觉得那套梳子太漂亮了,舍不得用。”
 
听到这样的理由,郭明杰又跑到商场,给马华买了两把木头梳子,其中一把和马华用的一模一样。
 
看到新买来的梳子,马华心里莫名地被戳了一下。
 
“他真正关心的是自己”,那一刻,她有了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此后,郭明杰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进入她的视线。
 
她对一位朋友说:
 
从来没有人注意到我的梳子该换了,连我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却注意到了。
 
你有情,我有意,两个人就差一个约饭的距离。
 
郭明杰第一次约马华吃饭后,马华袒露自己的心声:

“总有人请我吃饭,但还没有人单独请我一个人出来吃饭。”
 
别人都以认识她为荣,能请到她为傲。

但是真心想请她吃饭的人,却很少。
 
那天,两个人聊了很久,走出饭店时,已经凌晨2点。
 
当再次见面时,两个人都有一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郭明杰告诉马华,自己最近一直在思考。
 
马华问他在思考什么,郭明杰用炽热的眼神看着她说:
 
思考我是不是该结束独身。
 
马华对上他的眼睛,笑意布满眼角眉梢:
 
现在有答案了吗?
 
自此,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
 
郭明杰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接送马华上下班,还经常给她做可口的饭菜,专门送过来。
 
他的真诚让马华认定,他就是能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
 
(马华(前))
 
1992年1月15日,33岁的马华低调地嫁给了郭明杰。
 
婚后的生活证明,马华没有选错人。
 
郭明杰不但是一个细心体贴的丈夫,还非常支持马华的健身事业。
 
他心甘情愿地站在马华后面,默默地给予她一份踏实的温暖和依靠。
 
他支持马华怕工作中断,不想生孩子的决定。
 
马华喜欢吃麻辣火锅、清蒸鱼、熏鸭等,他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专门做她爱吃的菜。
 
马华原本爱逛街,成为名人后,逛街变成了现场授课。
 
经常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人,什么也逛不了。
 
郭明杰就成了跑腿的小二,经常穿梭在各大商城,给马华买回心仪的物品。
 
后来,郭明杰只要一出现在商场专柜前,服务员就知道他要买什么。
 
马华戏称,郭明杰是自己的“妈妈”。
 
他对自己细无巨细的爱像温暖舒适的大揺篮。

她躺在里面无忧无虑,快快乐乐,活像幸福的娃娃
 
结婚多年,他们依然亲密得如热恋一般。
 
马华非常珍惜这份情感,她说:
 
女人可以打拼下一项事业,可是难以打拼下一份美满婚姻。

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因为如此,我才万分珍视、细心呵护。
 

 
婚姻甜蜜,爱人支持,马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事业上,事业越做越大。
 
1994年,马华在北京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马华健身俱乐部”,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开店梦想。
 
名人效应加上自己的口碑,俱乐部成立不久,就成为北京人尽皆知的最大的健身俱乐部。
 
1995年,马华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元宵晚会,与巩汉林、尹相杰一起表演节目。
 
她又赚了一波人气,粉丝越来越多,很多女孩子都把她当做自己的偶像。
 
1998年,马华跳着健美操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几位明星一起表演《健康歌》。
 
晚会过后,这首歌大火,更把马华如日中天的健身事业推向又一个高峰。
 
(马华在健身馆)
 
1998年11月22日,马华创办北京第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健美操俱乐部。
 
马华是教练,也是老板,她依然坚持每周给学员上3节健美操课。
 
开业第一天,报名人数达到60多名,俱乐部的生意异常火爆。
 
1999年,马华的健身俱乐部在河南、云南、辽宁等省市区开设17家分部,全部经营得风生水起。
 
她推动健身迅速走向大众,让老百姓从中获得快乐和健康,可以说,她是当之无愧的“健康使者”。
 
全民健美,风靡一时。
 
此时的马华,人到中年,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婚姻,宠溺她的爱人,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这样的人生,让很多人心生艳羡,望尘莫及。
 
然而,一场猝不及防的厄运突降到马华头上,她病倒了。
 

 
2000年末,马华连续多日低烧,身上有水肿症状。
 
因为她是过敏体质,经常在各个城市出差。

饮食、水土不服时常有这种现象,她也没太在意。
 
身为医生的母亲提醒她,要抽空去医院检查一下。
 
但马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她热爱的事业,母亲的提醒,她只是口头应允,并没有遵照执行。
 
其实,这是她的身体在向她发出警告。
 
如果当时,她能暂停一下她的脚步,去医院一趟,或许她人生的结局会有所不同。
 
但是,人生从来就没有如果。
 
(马华)
 
2001年2月16日这天,还在发烧的她来到俱乐部给学员上课。
 
工作人员发现,马华的整个气色都不对,建议她找别的教练替她上课。
 
马华拒绝了。
 
她说学员等的是自己,不能让学员失望。
 
她从来不会用自己的名气吸引学员前来,然后胡弄大家。
 
2001年2月18日,她又赶去参加央视的“早安中国”栏目——《减肥纪实追踪》的板块节目录制。
 
她那天的整体状态并不好,但依然坚持录完节目。
 
后来,制片人阮伟回忆起那天的马华:
 
当时她在发烧,她的腿上、身上已经显现出青一块紫一块的白血病的征兆,但我们并不知道她的病情。

那天很冷,我们能看出来她很蔫。

可是当她上到场上,她又成为我们所熟悉的马华了。
 
谁也没想到,这是马华人生中最后一次跳健美操。
 
她被押着去了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震惊全家:急性白血病。
 
(马华)
 
得知自己得了这个病,翻江倒海般的悲痛向马华一波一波袭来。
 
但她不想让家人着急,反而安慰他们:“如今医疗这么发达,我会治好的。”
 
郭明杰哭着去求医生:
 
请你用最好的药物,用最好的医疗设备,哪怕倾家荡产,一定要救活她!
 
整个治疗期间,马华一直积极乐观。
 
主治医生许教授谈起马华,特别欣赏她:

“患上她这种疾病的病人是很痛苦的,精神压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马华不会愁眉苦脸,还会和他开玩笑。
 
有一次,她假装生气质问许教授:“许大夫,我老不好,是不是你把好药都藏起来了?”
 
说完,自己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许教授说:
 
你要知道,我行医数十年,从没在血液科的病房听到过如此爽朗的笑声。
 
住院期间,她参与的节目《减肥纪实追踪》正在央视播出。
 
播出的时候,她不管多难受,都会起来观看。
 
看着电视里的自己活力四射,那么阳光健康,她恍如隔世,不知不觉就会泪流满面。
 
有一次,她对照顾自己的小姨说:

“我要坚持锻炼,不然,老是躺在床上,肌肉会萎缩。

等我好了,要花很大的力气进行锻炼,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她渴望早点出院,回到她的健身房,还有好多事等着她去做呢。
 
(马华)
 
为了治好她的病,医生们在努力。

丈夫郭明杰也翻阅了许多与白血病相关的书籍,几乎成了半个专家。
 
在医治效果不明显的时候,他甚至前往寺庙求神拜佛,祈求上天帮忙。
 
她的哥哥与她的骨髓配型成功,一直在等着她的身体恢复到可以做移植手术。
 
然而,马华的身体最终没给她机会。
 
2001年9月22日,与病魔抗争七个月的马华停止了呼吸。
 
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
 

 
2001年9月28日,马华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的第一告别室举行。
 
遗像上,她穿着黑色半袖健身衣,手持哑铃,面带真诚热情的微笑,活力四射。
 
英姿长存精神长存事业长存天地间

播种健美耕耘健美大众健
第一人
 
这,就是马华的一生。
 
从各地赶来的3000多人为她送行,告别的队伍长达五六十米,很多人为她的英年早逝失声恸哭。
 
(马华)
 
他的父亲没有出现在现场。
 
头天的午夜,当得知爱女离去的消息,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士,难掩悲伤,将自己关在屋里放声痛哭。
 
此后,他的精神状况急转直下,五年后追随爱女而去。
 
作为大众心中“健康、美丽、自信”的标杆,马华如此年轻就香消玉殒。

不但家里人难以接受,很多知道她名字的人也都难以置信。
 
当时,关于她离去的原因,坊间喧嚣不断。
 
其实,生命本就无常,任你是谁都无法掌控自己生命的长度。
 
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活着的时候,不辜负每一天。
 
那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活的有意义呢?
 
周国平曾经这样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并且能靠这个养活自己一个人所谓的事业就是你最有兴趣,最有能力发挥的事,找到这样的事业,把它做好。

第二
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一起让她也快乐。

有了这两条
人生就是圆满了。
 
从这两点来说,马华的人生足够圆满,也足够有意义。
 
(马华)
 
她将自己的爱好做成了事业,并成功地做到了最顶峰。
 
她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健美操运动,为国家推广全民健身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她寻找到生命中的挚爱,那个一心一意对她好,集情人与知己于一身的爱人。
 
在她去世多年后,爱人郭明杰依然难以忘怀她,将装有她骨灰的莲花小盒子,不离不弃地带在身上。
 
甚至吃饭时,他会将那个莲花盒放在凳子上,往“她”面前的小碟里夹些菜……
 
她已远去,却依然活在爱人的心尖上。
 
马华在生命终了之时曾经留言,亲人不要为她哭泣,不要给她的照片披上黑纱。
 
她努力地活过,认真地爱过,生命也曾经灿烂地绽放过。

即使生命凋谢,也不愿让黑色点缀她的离去。
 
这个世界,她曾来过,有过痕迹……
 
就像现在,她已离去21年,但亲人、朋友、我们……许多人都会一直记得她。
 
 
作者:朱小鹿&三燕公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1岁中国健美皇后死亡真相,健身多年,为何死前全身大片红紫斑?
2001年,中国初代“健身女皇”突然身死,临终前的遗言让人落泪
健美皇后马华,41岁事业巅峰时英年早逝,死后3000多人追悼
41岁健美皇后马华去世,丈夫曾去寺庙祈福,死后3000人为其送行
2001年,41岁的健美女皇马华突然离世,死前身上出现大片红紫斑痕
“健美女皇”马华:因白血病去世22年,她的丈夫后来怎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