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22岁独闯俄罗斯,如今51岁,丈夫去世9年,她却回不了国
userphoto

2022.07.01 湖北

关注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在俄罗斯边境海参崴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中国女人和她的两个混血女儿。

这个小镇距离中国只有40公里的路程。
 
然而,这个女人想回中国的路却越来越远,至今已过十多年,她还没有回到中国。
 
为什么距离这么近,而她却一直回不来呢?
 
她的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高珊)
 

 
女人名叫高珊
 
19岁那年,一条碎花裙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那年,高珊读高二,青春逼人的年纪也正是女孩爱美爱攀比的年纪。
 
高珊看见班里裙袂飘飘的女生,羡慕得不行,她也想买一条那样的裙子。
 
她看中了一个女生穿的碎花连衣裙。
 
但平时妈妈很少给她买衣服,一件衣服都是穿了又穿,不能再穿了才会给她买新的。
 
回家后,她鼓起勇气跟妈妈说,自己想买一条裙子。
 
但妈妈没好气地说:
 
“这一天天地,我好像欠你们的,张嘴就问我要钱,我问谁要钱去呢?
 
真后悔生了你,养大了给别人家啦,干赔钱!”
 
高珊不甘心,再次要求说:“别的同学都有。”
 
这句话说完,妈妈更生气了,大声责骂她没良心并说到:

“嫌弃你妈没能耐,你有能耐自己赚钱去,想买啥买啥。”
 
这本是妈妈的气话,但高珊却听进了心里。
 
她决定退学去打工,自己赚钱买裙子。
 
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却改变了高珊的人生。
 
(高珊少女时期照片)
 
高珊出生在东北延边的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企业的工人。
 
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上有三个哥哥。
 
母亲性格强势,在家里说一不二,经常骂人。

不甘心过穷日子,为了这个家忙里忙外,总是想方设法赚钱。

还重男轻女,不怎么待见她,“赔钱货”时常挂在嘴上。
 
父亲憨厚本分,觉得生活过得去就行,没必要折腾。
 
对她倒是挺宠,但家里的财政大权、话语权,全都是母亲在掌握,凡事父亲说的都不算。
 
高珊受母亲的影响,脾气也很硬,她也不甘人后。
 
所以,母亲的话刺激到她不服输的性格,让她做出了辍学的决定。
 
那是1990年。
 

 
刚从学校出来,高珊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看到饭店招服务员,她就跑去当服务员。
 
饭店的活不好干,起早又贪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然而,辛苦一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100元,根本都不够自己花。
 
她想换一个赚钱多的工作。
 
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她进了国营企业纺织厂,月工资200多元,比饭店服务员多了两倍。
 
而且这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别人问起来也有面子,父母很高兴。
 
不过,纺织厂上班都是昼夜两班倒,每天很枯燥,高珊干了一段时间就有点干够了。
 
她又想换一份工作。
 
(高珊)
 
常常看那些招聘招工的信息,她才发现,没有文凭的她几乎没有机会。
 
新开的商场招售货员,最低都要高中毕业。

她没有毕业证,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年轻,有机会重来,她决定自己学个文凭。
 
她省吃俭用攒下一笔钱,报了夜校日语班。
 
那时候,中俄关系逐渐正常化,边贸生意越来越活跃,两边生意往来频繁。
 
但是语言交流是最大的阻碍,急需要俄语翻译。
 
于是,日语班变成俄语班,报名人数激增。
 
高珊看到这个情况,兴奋不已。
 
难道你失去的,老天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管它什么呢?

她告诉自己,这次学习的机会,说什么都要坚持下来。
 
父亲不赞同她报班学习,觉得她是瞎折腾。
 
在他看来,一个女孩子,有一份正式又稳定的工作,将来到了年纪,找一个同样稳定的男人结婚生子,就可以了。
 
高珊不那么想,她才不想一辈子当纺织工人,她要当翻译,坐办公室。
 
她还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呢。
 
一个人只要内心坚定,就不会因为别人的话左右自己的选择。
 
(高珊视频截图)
 
高珊白天上班,晚上上课,一周两天,从不缺席。
 
赶上夜班,她就和别人换班,也不缺课。
 
坚持一年,课程学习了一半,曾经坐满学生的教室,只剩下她和几个学生。
 
俄语太难学了,许多人都坚持不下去。
 
这个班眼看要办不下去了,就在这时,有公司来他们学习班招驻俄办事处翻译。
 
这个机会,突然给到了认真学习的高珊。
 
馈赠从来不会凭空而降,只有当你足够努力,才会收到这份意外惊喜。
 
父亲出来阻止她。
 
'铁饭碗’说不要就不要了?

你太任性了,多少人想要还得不到呢。

再说,苏联刚解体,社会动荡不安。

而且,听说那边人野蛮,你一个女孩子,太危险了。
 
高珊不听,执意要出国。
 
很快,护照、签证就已办妥。
 
1993年5月的一天,22岁的她兜里装着一千块钱,拉着一个20块钱买的皮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从图们出发。
 
她对站台上送她的父亲说:
 
我赚够5万块钱就回来。
 
风吹进了父亲的眼睛,他抬手揉揉眼睛,一句话没说。
 
(高珊和大女儿)
 

 
公司在海参崴,待遇还不错,管吃管住后月薪800元。
 
刚去俄罗斯的她,很羡慕俄罗斯人的生活:
 
住楼房,每家都有轿车,有24小时热水,每天都有新鲜牛奶喝。
 
高珊觉得,自己来这里的决定太对了。
 
没过多久,她的烦恼就来了。
 
她的俄语水平一般,又没文凭,只能做简单的杂活,跑个腿,接个电话。
 
偶尔跟着高级翻译出去,他们说的话,她也听不懂,下次,人家就不带她去了。
 
被人嫌弃的感觉,让她自尊心受挫。
 
她想去远东大学进修俄语,但学费太贵了,一年要2万元,她承受不了。
 
工作半年后,她辞职找了一个俄罗斯人专门学俄语。
 
(高珊和三个哥哥)
 
教她的女人是远东大学的老师,她住进老师家里,管吃管住管学习,一个月1500元。
 
不学习的时候,高珊靠着接一些散活,在边贸帮助俄罗斯人讲价赚生活费,一天最多能赚50元。
 
在老师家里,她看见了那时俄罗斯人的真实生活。
 
老师总是把钱塞进罐头瓶,再埋进菜窖里。
 
她一问,才知钱不敢存银行,银行不可靠。
 
原来,1993年7月,旧版卢布一律作废,只允许流通1993年版新卢布。
 
老百姓拿手里的旧卢布去银行换新卢布,只给三天时间。
 
大量的人在排队等着换,然而,很多人根本来不及换,手里的许多现金就成了废纸。
 
富人一夜之间成了穷人,穷人就更穷了。
 
高珊这才知道,她羡慕的生活背后,人们也有着深深的不安。
 
不久,她就听说他的老乡,一个在这边投资很大的生意人,正在库房打麻将。

结果一桌人都被枪S,库房的现金也都被抢走了。
 
从那时起,高珊就打定主意,赶紧赚钱,赶紧离开这里。
 
学完俄语后,她进入另一家翻译公司,月薪涨到2000元。
 
转眼,高珊在俄罗斯待了已经近四年,她逐渐适应那里的生活,手里有了点积蓄。
 
然而,她没想到,她曾经感觉不安的事,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她几年的心血,一瞬间化为乌有。
 
(高珊和俄国朋友)
 
那天,经理出差要回来,她和另一个同事准备去车站接。
 
突然,办公室冲进来一个带着面罩、手里拿枪的人。
 
电影上看到过的画面,在高珊的人生中真实出现了:
 
她被枪顶着头,和同事被胶带封嘴,手被绑上,被枪指着蹲下,然后被推到墙角。
 
她怕得要死,大气不敢出,唯恐发出一点动静,小命玩完。
 
过了一会,经理自己回来了。
 
一进屋看到情况不妙,经理刚要张嘴,就被枪托砸了脑袋。
 
最后,经理的2万美金,高珊的2000美金都被掠走。
 
他们都没敢报警,怕警察不管,反倒被再次勒索。
 
这次惊吓,让高珊决定赶紧回国。
 
可是,出国了好几年,没赚到什么钱,狼狈地逃回国,怎么好意思回家见父母?
 
她只好去公司在国内的办事处待了半个月。
 
总这样躲着,也不是办法。
 
她还要生活,但始终没有在国内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无奈的她,又返回俄罗斯。
 

 
或许,是命运故意这样安排的,冥冥之中有一个人在召唤她。
 
这个人就是高大帅气的俄罗斯男孩雅罗斯拉夫他在一家汽车修理厂上班。
 
1997年,高珊去修车时认识了他,知道他是退伍军人。
 
高珊发现,他和别的俄罗斯男孩不一样。

他文质彬彬的,一看就很有修养,从来不多说话,工作很认真。
 
高珊见到他,就莫名地有种亲切感,每次去修车,都会和他多聊几句。
 
两个人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
 
(高珊老公)
 
回到俄罗斯后,高珊把自己被抢的事跟他说了。
 
他说,要不咱俩合伙做生意吧,这样我还能保护你。
 
就这样,两个人一拍即合。
 
高珊拿出自己手里剩下的全部积蓄,两个人合伙买了一辆货车,然后将两国的货互相拉到各自的国家去卖。
 
这样,她在中国卖俄罗斯货,雅罗斯拉夫在俄罗斯卖中国货。
 
高珊虽然进货两边跑,但是,生活比原来稳定。
 
那时,两个人不是男女朋友关系,就是很好的朋友,能互相说心里话的知己。
 
雅罗斯拉夫有女朋友,高珊认识。
 
他来中国进货时,经常带着女朋友来。
 
每次高珊都会热情招待他们,尽地主之谊。
 
他们关系变化的转折点是在一次高珊相亲之后。
 
那天,朋友给高珊介绍了一个对象,她们几个人正在一起吃饭。
 
雅罗斯拉夫恰好来电话,告诉她自己过来了。
 
高珊没有隐瞒,告诉他自己在相亲,叫他过来一起吃。
 
饭桌上,他对那个相亲男特别冷淡,早早出去把单买了。
 
然后,在高珊面前各种嫌弃那个男的,说他根本配不上高珊,高珊听出了醋意。
 
或许那时候,他早就喜欢上她了,只是他自己没发现而已。
 
男人和女人,从友情到爱情差的就是一个表白。
 
两个人终于确定了恋爱关系。
 
那是1998年。
 
虽说恋爱了,但高珊心里明白,也仅仅是恋爱,不会结婚的。
 
因为她是中国人,不会去俄罗斯定居,待多少年,那都是别人的国家,她是要回中国的;
 
雅罗斯拉夫是俄罗斯人,他不会跟她来中国定居。
 
两个人心照不宣,只谈恋爱不谈未来。
 
然而,不谈未来的爱情最终会落幕的。
 
(高珊在婆婆家菜园)
 
2000年,出国7年,29岁的高珊赚到了20万。
 
原来说过赚5万就回国的,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目标。
 
她不想再漂了,决定回家。
 
她也要给自己的感情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期间聊天时,雅罗斯拉夫说曾经问过妈妈,如果自己娶个中国女人,她会同意吗?
 
他妈妈说:“只要你自己喜欢的,你自己愿意,我不反对。”
 
高珊知道他说的中国女人就是自己,因为他身边没有别的中国女人。
 
他没有直接说“我要娶你”,他不确定高珊会不会嫁给他,然后生活在俄罗斯。
 
那时候,中国和俄罗斯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不说别的,就看边境口岸两边。
 
中国这边拔地而起的高楼,夜夜隔岸都能看到灯光闪烁。
 
而俄罗斯那边,一点变化没有,依然是落魄的村庄。
 
2000年1月,决定回国的高珊,开始给自己的感情画上句号。
 
她请雅罗斯拉夫去三亚游玩,作为回报,他也请她去了莫斯科旅游。
 
没有未来的感情,在最美丽的时候结束是最美丽的,那会成为彼此最珍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洒脱地结束这一切,她回到了中国。
 
 

 
去俄罗斯的时候,高珊还是一个青涩的小女孩。
 
如今归来,出手就花11万给父母换了新楼房,让父母的脸上无限荣光。
 
父亲心疼,母亲骄傲,自己也觉得很了不起。
 
快乐地过了一阵子,她渐渐发现自己与原来的朋友已经有了隔膜。
 
一群人在一起,热闹是他们的,而她却倍感孤独与失落。
 
她的心,不在这里。
 
有些记忆,注定无法抹去;而有些人,注定无法替代。
 
郁郁寡欢之际,雅罗斯拉夫有一天打电话过来,问她过得怎么样?
 
她强装欢颜,说一切都好。
 
(高珊和婆婆)
 
2000年5月,他们分开四个月后,在哈尔滨见面了。
 
他过来买家具,她做他临时的翻译。
 
短暂地相聚一周后,结局依然还是一样,他不会留下来,而她不会跟过去。
 
他们心里都有自己的根,都有自己坚守的东西。
 
说不上谁对谁错,也或许是爱得不够深。
 
然而,一个小生命的到来,终结了他们之间反复的拉扯。
 
高珊发现自己怀孕了。
 
不知道为什么,得知自己怀孕的那一刻,高珊突然就释然了。
 
她没有慌乱,而是觉得这就是天意,天意不愿意让他们分开。
 
但是,家里人知道后,都不淡定了 。
 
母亲担心雅罗斯拉夫不娶她;

爸爸担心万一结婚了,回来一趟太不容易。

哥哥担心外国男人不娶他,中国男人也不愿意养一个外国孩子。
 
高珊没有想那么多,她从来不怀疑雅罗斯拉夫对她的爱。
 
她打电话告诉他怀孕的消息。
 
他在那边高兴地大叫,然后告诉她:“我们马上结婚。”
 
孩子成了她的软肋,为了孩子,她愿意再次漂泊。
 
(高珊和两个女儿)
 
2000年12月,怀孕七个月的高珊和雅罗斯拉夫在他的家乡小镇上,举行了婚礼。
 
2001年3月,他们的混血大女儿阿廖娜出生。
 
因为孩子小,高珊很少回中国。

婆婆一家人待她非常好,尤其是婆婆,把她当女儿一样疼爱。
 
2002年,他们花了100万,建了自己的别墅。
 
别墅很大,有一个大花园,这是高珊最喜欢的。
 
这个家,是她梦想中的样子。
 
后来,两个人又一起做边贸生意。
 
老公务实又顾家,很快两个人就积累一笔财富。
 
日子越过越好,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高珊此时又想回中国,她不确定老公会不会同意。
 
两个人认真探讨孩子的未来,高珊提出回中国。
 
老公没有反对,他往返中国,看到了中国的迅猛发展,知道孩子去中国,未来会更好。
 
或许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因为爱而妥协和放弃很多东西。
 
这一次,换他为了孩子妥协。
 

 
对东北人来说,大连无疑是最好的居住选择。
 
有大海,有阳光,有沙滩,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2007年,高珊和老公在大连买了一套面朝大海的房子。
 
那时,高珊开始备孕第二胎,暂停了边贸生意。
 
她老公贷款买了两辆卡车,开始跑运输,也干工程的活。
 
身上有贷款的压力,他一点不敢松懈,早出晚归忙着赚钱。
 
他们计划再干几年,手里多点钱,就搬到大连来。
 
然而,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
 
经济衰退,导致各行的钱都非常难赚。

雅罗斯拉夫的大卡车经常没有活干,但每个月却要还贷款。
 
他嘴上虽然什么都不说,但高珊感觉到了他的压力。
 
本就不爱说话的他,变得越来越沉默。
 
原以为坚持下去,经济危机就会过去的。
 
没想到,迎来的是更大的危机。
 
(两个女儿和婆婆)
 
2012年,雅罗斯拉夫突然被确诊肺癌晚期,医生告知只有两三个月的生命。
 
晴天霹雳一样的消息震惊全家,高珊不相信,哈尔滨、北京都检查一遍,结果一样。
 
2013年,一家人在大连过了最后一个春节。
 
虽想尽各种办法,最终还是没能留住雅罗斯拉夫的生命。
 
高珊说,她曾经想过各种他们分开的方式,唯一没有想过会以这种方式分开。
 
来不及伤感,现实中的很多事摆在她面前。
 
她一个外国女人,奔赴他而来,如今他走了,她还能留下来吗?
 
雅罗斯拉夫的大哥最先说她会回中国,会改嫁,不再和她说话。
 
高珊没有反驳,她开始着手处理财产,按照老公的嘱托,尽管是口头的,她都一一执行。
 
她和孩子搬出别墅,把别墅和几辆车卖掉,还清贷款。
 
雅罗斯拉夫的哥哥一台车,给他妹妹一套房子和一个车库。
 
给公婆分配财产时,公婆却“放弃继承权”。
 
婆婆的理由是,你有孩子要养,花钱多。
 
公婆的举动让高珊感受到两位老人对她的善意。
 
此时,父亲来电话让她回国,回家后,还有父母和哥哥们帮忙照顾两个孩子。
 
婆婆同意她回国,因为大女儿读中学没法转学,婆婆让她先把5岁小女儿带走。
 
13岁的大女儿婆婆帮着养,读完中学再去中国。
 
大女儿听说此事后,哭着说:

“妈妈,你和妹妹先别走,等我初中读完和你们一起走。”
 
女儿的话,让高珊心如刀绞。

孩子已经没了爸爸,再和妈妈妹妹分开,对她太残忍了。
 
那一刻,她决定留下来。
 
不管多难,她都要陪在孩子身边。
 
(高珊和婆婆)
 

 
没成想,这一留就是9年。
 
靠着政府补贴和剩下的两台国际运输货车的收入,她们维持日常生活。
 
当初说等大女儿读完初中就走,如今大的读完大学了,小女儿上初中了,需要等小女儿读完才能走。
 
高珊感慨,90年代自己出国,说走就走。

如今回国却不能抬腿就走,有太多的牵绊。
 
自从结婚后,婆婆待她就和女儿一样,相处20多年,感情很深。
 
婆婆就像她自己的妈妈一样,舍不得她走。
 
她家离婆婆家,开车仅有8分钟左右的路程。
 
20年来,每周她都要去婆婆家,婆婆会给她做好吃的 ,吃完还要给她带回去。
 
她过50岁生日,公公婆婆,小姑子、大伯哥一家人,带着礼物来给她过生日。
 
这份亲情都是她用真心换来的。
 
同样,公公生日,婆婆生日,母亲节,父亲节……她都会精心地给老人准备礼物,还给他们发红包。
 
去年婆婆生日时,她给婆婆包了5000元红包,相当于婆婆三个月的工资。
 
在公婆身上,她从不吝啬花钱。
 
从1995年再出国,至今已经27年,她一直拿着中国护照,没有办理永居签证。
 
如今,麻烦来了。
 
(高珊视频截图)
 
今年6月份,莫斯科发布一项政策,外国公民签证过期的需要在8月17号离境。
 
而她的签证早已过期,如果8月17号不离境,就属于违法自留。
 
一旦驱逐出境,三年或者五年不允许入境,那样她的两个女儿就必须留给婆婆照顾。
 
但有一个办法,如果她申请办理永居签证,就可以留在那里。
 
婆婆这次让她去申请。
 
她有些犹豫,询问网友该怎么办?
 
通过短视频知道她故事的网友纷纷留言,支持她申请永久居民证。
 
最后,她决定保留中国国籍,办理永居签证。
 
曾经为了赚钱,她毅然出国;回国后,为了爱情,再次奔赴国外。
 
不幸的是,爱人过早离世,她被迫留在异乡。
 
本以为女儿大了来中国留学,她就一起回国了,却又因大环境影响被迫搁浅,归国之路不得不一推再推。
 
希望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让她回家的路近些,再近些……
 

 

作者:朱小鹿&三燕公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岁,我带着中俄混血女儿参加我们的婚礼,浪漫!
独家专访|从孩子不爱阅读到录取剑桥,妈妈说:我这样陪她长大
我娶了俄罗斯178公分漂亮妻子,生俩混血娃,妻子出轨我选择离婚
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吗?
爱的广博,超越时空、国界
【引用】来自雅罗斯拉夫的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