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播音主持业务第五部份 播音员主持人形象



  一、播音员主持人形象概说
  职业形象
  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包括声音形象、屏幕形象和社会公众形象。
  声音形象: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声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气质。要求音色纯正,语音规范,语言自然大方,庄重、沉稳、大气,具有权威性,真实可信。
  屏幕形象: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屏幕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气质。要求庄重大方、文明得体,服饰、发型、化妆、举止等要符合栏目要求,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真实自然,亲切可感。
  社会公众形象: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形象代表,这一特殊的岗位使得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应具有公众人物的特点。作为公众人物,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确立正确的公众人物观念,为社会树立良好的典范形象。
  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的本色属性。但是由于播音主持岗位的特殊性,由于播音员主持人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因此,播音员主持人不能不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良好仪表和文明举止。自尊自爱,不参加任何有损于媒体形象、自身形象的组织和活动。要有社会公众人物的自觉意识,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较常人更为严格的监督。
  二、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内涵
  作为媒体直接代言人,代表媒体的形象,负有重大社会责任
  我国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的代表,也是电台、电视台的“门面”,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在本质上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把我们播出的每一个节目都看成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形象既代表着媒体的形象,也反映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这种形象,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应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自觉承担起重大的社会责任。
  总体而言,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应具有庄重、严谨、真实、可信的特点。
  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具有较大影响力,应成为“德艺双馨”的新闻工作者
  获得了政府和人民的授权,借助广播电视强大的传播力,播音员主持人成为万众瞩目的公众人物。广播电视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法制精神,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责任。它代表的应始终是社会发展中积极的、进步的主流趋势。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传播的参与者和直接体现者,作为社会主流思想、主流文化等的直接传播者,作为对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播音主持形态反映着一种文化选择,播音主持行为呈现为一种文化流转,而播音主持活动正是一种文化建构。只有优秀的播音主持作品、良好的声屏形象才会对引导社会文化思潮、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正面的作用。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应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心系受众、爱岗敬业,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做“德艺双馨”的新闻工作者。
  三、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有助于塑造媒体形象
  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始终处于最前沿地位并且在其中发挥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他们的形象是媒体对外的代表,是媒体综合实力的体现。他们的表现,直接反映了一个媒体的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和综合实力,直接影响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重视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修养和能力,既有助于提高媒体的传播水平,提升媒体的品格和档次,扩大媒体在受众中的影响,更有助于营建健康的媒体文化,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
  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
  由于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播音员主持人在先进文化的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示范和影响作用。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在节目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审美趣味等,无不反映着对文化的取舍,影响到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大众传播、塑造形象时,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关注社会效益,努力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如何处理好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多重关系
  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的关系
  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是由其特定的工作岗位决定和赋予的。岗位的特殊,使得播音员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使得播音员主持人有机会使用大众传媒这一公共资源,从而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话语权利和相关利益。职业形象是播音主持工作所必需的,既不能把它与个人形象混为一谈,也不能以它来代替个人形象。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工作中努力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但不能利用职业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牟取不当利益,岗位的特殊’,不能是播音员主持人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的理由。除了工作性质特殊以外,除了工作要求特殊以外,言语行为不能有任何特殊,甚至还要比别人要求得更为严格。这是对一个新闻传播者、一个社会公众人物的基本要求。如果混淆或分不清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错把政府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媒体的形象和影响、集体的智慧与努力通通归功于个人,“神话”个人形象、滥用职业形象,就会造成恶劣影响,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关系
  内在素质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学识修养、性格特征等内在素养。 、
  外在形象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形象特征,包括声音、容貌、服饰、化妆、发型、体态等。
  如同内涵之于表现的关系,内在素质是外在形象的主导和关键,内在素质转化成传播主体的传播思路、传播愿望、传播能力,作用于传播主体的外在表现,流贯于传播主体在声音、容貌、服饰、化妆、发型、体态的取舍、安排和展现上。在一定意义上,外在形象就是内在素质的外化表现。有了深厚的内在素养,会在外在形象中自然表现出来。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那种只注重外在形式的包装,而不注重提高内在素养的作法是错误的,也是不能长久的。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想凭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一件事,尤其是像广播电视这样多工种、多业务、多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从表面上看,是以个体行为体现的,但实际上在他们的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在为他们服务,他们只不过是这个集体对外的代表。而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则是广播电视媒体和播音员主持人共同塑造和推出的公众形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形象的缩影。
  由此可见,大众传播活动是群体活动,播音员主持人始终在集体之中,是集体的一员,这不仅是因为传播活动作为系统工程是个体无法承担的,还因为集体的智慧能够创造出更为优秀的作品。先进的集体鼓励个体发挥最大的潜能,却不提倡纯粹的个人表演。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同集体的合作,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出色地做好这个集体对外的代表,不辜负集体对个人的期望。那种将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五、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具体要求
  塑造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
  职业着装的基本概念和搭配技巧
  职业着装即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着装。由于播音员主持人直接代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形象,言谈举止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因此,规范播音员主持人着装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对于树立媒体良好形象、维护媒体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的着装,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殊要求这一根本原则,切记我们所从事的是大众传播,是一种公众行为,而不是个人喜好的公开展示:其次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落落大方、典雅得体;再者要适应当前大众的审美倾向和欣赏心理;最后,还要考虑和具体节目相适合。
  在此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遵循国际通用的、具有礼仪规范的“TPO”着装原则,即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
  这里的时间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二是指着装的人年龄档次;三是指时代的差异。
  地点在这里是指环境。穿衣戴帽要考虑是去哪里?是繁华都市还是乡村牧区;是工厂矿山还是旅游景区等等,你的服饰和环境必须保持和谐相称,否则环境会对你形成排斥,使你在这个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滑稽可笑。
  场合指的是特定内容下的对象及气氛。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目的和与之相配的着装要求及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着装的整体效果只有合乎所处的这些特定场合及对象,才会使受众感觉到你的礼貌、诚意、教养和情趣:
  (2)符合广播电视传播特点,与节目内容、风格保持一致。总体的把握应当是:规范、大方、得体、整洁。
  (3)适合个人特点,着装能够扬长避短并且具有特色和个性。
  着装可以真实地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一种自然展现。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力求在着装上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尽可能完美的结合。
  搭配技巧是着装品位、风格、个性形成的关键,决定着着装美的最高境界——自然、和谐的形成。颜色、样式和面料质地是着装搭配具有的基本元素,搭配质量最终取决于它们的组合是否能与人体相协调。因此,只有根据人体的自身条件运用和发挥好颜色、样式和面料质地的特点,才能赋予着装最精彩的效果。
  发型造型的基本常识和要求
  头发位于人体的最高点,它是一个人身上最吸引人视线的地方,在人的形象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选择发型,首先,要考虑媒体特殊要求,要与节目定位相协调,大方、得体,避免媚俗。其次,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选择发型应与自己的体态、年龄相匹配。
  (2)选择发型应与自己的身份、工作性质和周围环境相适应。发型的选择不能只顾自己的好恶而不考虑外界的其他各种因素。
  (3)选择发型应与自己的脸形相协调。发型与脸型关系特别密切。发型的好坏,关键在于对人的脸型是否合适。总之,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显美藏拙,而不要生搬硬套。
  (4)发型造型要自然得体。发型造型包括烫发、染发和佩戴假发、发饰、帽子等。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美观大方,自然得体。严禁庸俗的、怪异的、染成五颜六色的发型出现在大众传播媒体中。 ’
  发型造型的基本作用有两个:遮掩和协调。遮掩,利用头发的遮盖,掩饰和转移人们对面部不佳形态的注意,达到掩盖缺点的目的。协调,通过发型与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使形象在整体比例关系上达到最佳的视觉平衡,强化优势。
  发型选择要求处理好两种关系:发型与人体外观条件的关系;发型与人体内在条件的关系。前者的关系可以具体细分为:发型与头颅、脸型、脖颈、身材、发质的关系;后者的关系主要指与年龄、气质的关系。
  选择发型,总的原则是男性应讲究阳刚之美,女性则崇尚阴柔之美。
  化妆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技法
  “美的自然”是化妆造型的精髓。播音员主持人化妆造型的基本原则当然是以真实、自然为本。塑造出可信、准确、亲切、鲜明、生动和美的个性形象。它是电视传播特点、传播任务和节目信息传播要求在个人形象上的综合体现。
  化妆造型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化妆应与皮肤、年龄相适应。
  (2)化妆的浓淡要与时间、场合相协调。
  播音员主持人化妆的基本技法:绘画法(矫正化妆)、粘贴法。绘画法指在人体实体的基础上采用绘画的方式,运用颜色的明暗、冷暖等对比进行化妆的方法;粘贴法指用一定的化妆材料进行粘贴改形的方法。绘画法和粘贴法的结合运用是播音员主持人化妆的一般方法。
  饰物佩戴的基本常识
  饰物,是指能够起到装饰作用的物件,如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眼镜、围巾、领带、胸花等。它们有的是实用与艺术性的结合,有的纯属装饰品。每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素养各异,因而佩戴饰物的方法、水平与习惯也不一样。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的形象代表,佩戴饰物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养、气质风度及审美格调的表现,更是时代气质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佩戴饰物有如下几个作用:
  (1)用来弥补妆饰与着装上的不足或是为营造整体风采锦上添花。
  (2)用来传递有关个人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婚姻状况等信息。
  (3)用来表示自己的个性特点、思想倾向、兴趣爱好等。
  佩戴饰物要注意掌握佩戴礼仪常识:
  (1)饰物的佩戴要注意顾及人体本身因素。要与人的体
  形、发型、脸型、肤色及服装和谐统一。
  (2)饰物的佩戴要与所处环境相符。不同的环境对饰物的质地、款式、形式有不同的要求。
  (3)佩戴饰物应注意男女差别。女性佩饰的种类繁多,选择范围广。男性佩饰应少而精。千万不要佩饰的花里胡哨,损害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4)注意佩饰的对象不同。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活动内容选择佩饰。
  (5)佩戴饰物要注意整体协调。在佩戴饰物时,还要考虑人、环境、心情、服饰风格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协调一致地搭配,恰到好处地点缀,才能达到佩饰应有的目的。
  播音员主持人在把握造型与栏目内容、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型、化妆、着装等条件适当佩戴饰物。佩戴饰物的要求:数量宜少不宜多;颜色与服装色调相协调;形态与气质相吻合,形状不宜过大;质量在屏幕上效果好,不宜过亮。饰物佩戴是否得体是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表现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
  体现媒体的责任和个人的品德
  大众传媒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广播电视理应成为受众开拓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直接代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形象,言谈举止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应自觉树立良好的声屏形象,维护媒体公信力。要特别注意自身形象对社会文化建设有正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坚决杜绝在着装、发型、语言、整体风格以及文化导向方面的低俗媚俗现象。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尊重大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
  坚持民族化、本土化,坚持创作的主体性,不盲目模仿境外和外国人的形象。在当前的社会历史阶段,任何大众传播都不能超越特定的国家利益、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这是与大众传播自身的政治经济归属、对象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相关的。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习惯不同、道德观念不同、文化认同不同、接受心理不同、审美习惯不同,对传播的需求和期待也不同。适应民族性要求的传播,就容易契合人心,就容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就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要展示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形象与节目相协调
  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特定节目的性质和要求决定的。如在新闻类及社会问题研讨类的专题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应是庄重大方、态度鲜明,给人以信任感;在教育类的知识性及服务性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应是多学博闻、亲切自然、平易谦和,给人以亲近感;在文艺类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应是热情跳脱、含蓄机敏,给人以愉悦感。
  语言和体态相和谐
  在语言传播中,说话要有吸引力、感染力,体态也是很重要的。健康的、正确的、美好的体态,会为你的有声语言表达锦上添花,强化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相反,如果你在说话时,体态与你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不相符合、不协调、不正确,甚至不健康,可能会给受众留下滑稽或其它不好的印象。由此可见,言语和形体的和谐配合,也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同样反映了播音员主持人的修养气质。言语和形体的和谐,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谈话氛围,即节目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节目的品味,对于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重生活中的形象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播音员主持人处在广播电视传播的最前沿,运用有声语言向大众进行传播。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面貌,对全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标志作用、示范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审美作用。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注重自己的语言修养,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首先,要注重语言的规范。语言的规范主要包括:语音的规范。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要始终使用普通话。不模仿和避免使用有地域特点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以及语调、语势和语气;词汇的规范。避免在生活中随意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方言土语、俚语、行话、文言词语、简称略语、生造词语等不规范用语及夹杂不必要的外语:语法的规范。用词造句要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语序合理,修辞恰当,逻辑清楚。避免使用欧化句式、倒装句式等不符合汉语语法习惯的句式。其次,要注重语言的高雅文明,富有内涵,避免粗俗、庸俗;第三,要注重语言表情达意的真诚自然,通俗易懂,朴素大方,努力做到准确鲜明、生动丰富、朴实自然,避免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用词艰涩、单调,词不达意和煽情、夸张的表达。第四,要培养自己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避免语言不流畅,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现象。第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言的品味。这既是媒体修养和素质的体现,也是播音员、主持
  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
  使用规范的体态语言
  播音员主持人是公众人物,其言谈举止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一般来说,人在公众场合的体态常常以站、坐、走等姿势体现。不同的姿势、不同的表现,有其不同的作用,反映着人的不同心态,同时也会给他人以不同的印象。体态语,是人类传情达意的无声语言。不同的体态语传达着人类的不同情感和用意。国外有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和态度可以由文字表达的只有百分之七,语调表达的为百分之三十八,而非语言行为却能表达百分之五十五。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在生活中要养成使用规范的体态语言的习惯,以便在播出时准确、得体、自如地运用好体态语言,准确传递和反映节目内容。
  注意言谈举止的社会影响
  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公众人物观念。不以个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寻求利益,谋求优惠、照顾和方便。在涉及个人的纠纷中,不以强调个人工作身份和个人知名度影响、干扰和破坏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公众人物的自觉意识,愿意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较常人更为严格的监督。
  其次,应严格约束日常行为。不但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仪表和文明举止。自尊自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不参加任何有损于媒体形象、自身形象的组织和活动,不利用工作、身份之便,直接或间接地为本人、亲属及其他人谋取私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 | 你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主持人吗?
正确认识新闻播音中的“播音腔”
论“播音腔”的含义(上)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探讨
每日一专业,高考不迷茫!-《播音与主持艺术》
中国电视呼唤新闻主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