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新闻播音的“播”与“说”
摘 要:现如今,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外界信息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在家庭中的普及,接踵而至的问题是,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于是,“播”新闻之外的一种新型的“说”新闻的形式应运而生了。“播”新闻与“说”新闻究竟孰优孰劣,已经成为近二十年来争议不休的话题。以笔者之见,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应该采取“播”与“说”相结合的方式,将两者的优势融会贯通起来,可以有效避免采取单一的播音方式存在的缺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的传播最重要的新闻话题。
关键词:播;说;新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代在发展,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及审美眼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新闻人的名字是播音员,现在的说法却是主持人,以前是“播”新闻,现在是“说”新闻。究竟是孰优孰劣,实际上他们是辩证的关系,始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新闻播音的“播”与“说”的地位、特点及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一、新闻播音的主导地位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昂扬向上的、激情澎湃的、饱满热情的、完全不同于腐败国民党电台靡靡之音的播音风格的诞生,其字正腔圆、庄严大气、明快清新、饱含感情的播音风格受到党中央、毛主席及广大人民听众的一致喜爱。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传统的波播音形式仍然是中央广播电台及各地主要广播电台最主要的播音方式之一。据统计,采取传统播音形式的新闻栏目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和固定收听,原因是新闻采用播的形式,吐字清晰,收听效果好,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公交车上、车站、休闲娱乐场所及人们晨练的公园,人群比较多,声音杂乱,“播”的形式无疑是最适合收听的。
二、传统播音决定于国情
广播电台是党中央和政府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推行大政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和工具。将党中央的政策措施、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重点、条例规章等准确无误的下达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需要播音员根据原始资料客观的播音,不能夹杂进自己的感情色彩和主观意愿。与此同时,每天都有各个电台的记者编发的、兄弟单位的,或者国际通讯机构发来的关于国计民生的、百姓日常生活的新闻事件,在编辑紧急处理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新闻播音员第一时间的播出,因此不管新闻事件的来源是哪里,我们的新闻播音主持人都是无法去深入探讨信息的来源背景的,甚至有时候也无法去核实消息的细节部分。
众所周知,新闻最重要的就是其实效性,争先恐后的对新闻事件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是各家新闻媒体最注重的。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忠实于原材料,并且告知稿件的来源媒体和记者。不客观的传递稿件内容,在不了解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主观的加进播音员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是绝对不允许的,此种情况,播音采用说的形式来报道稿件显然是不合适的。
大家都知道,重要电台的新闻节目中会夹杂着相应的评论,这种评论一般都是代表某电台或者某编辑部对全局的现象、事件、问题等发表的言论。能够准确无误的吃透稿件,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评论,是每一位合格播音员的最重要素质之一。
三、“说”新闻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为新闻播音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提出新的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家媒体都是公平竞争的关系,新闻传媒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媒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是相当激烈,转换角度、以受众为中心、听取人民心声、迎合大众口味,采用反映时代特色的、平易近人的播音方式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传媒的必然选择。生活在都市生活里的人们普遍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生活的忙碌而又紧张。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出口,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媒介排解心中的郁闷,释放心中的压力。下班回到家,如果观赏到轻松幽默的电视节目,在亲切大方、娓娓道来的主持人那里寻求一些安慰,通过他们还可以了解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新鲜事,这无疑是都市人缓解压力、抚平心灵创伤的一张“创可贴”。
“说”新闻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播”新闻与“说”新闻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者要在充分理解新闻稿件的基础上,把稿件中内容转变成自己的语言然后绘声绘色的、准确的传递给观众。这之间需要加进传播着自己的创作理念、文化素质、业务水平、价值观念、气质魅力更诸多因素,因此“说”新闻能够大大缩小传受者之间的距离,让人在亲切温馨的氛围中很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人们比较熟悉的鲁豫主持的《新闻早班车》、吴小莉主持的《小莉说时事》都是“说”新闻的典型。说,顾名思义要求主持人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比较简短的句式、语气性助词甚至身体语言达到与听众双向交流、深入沟通的目的。不过,“说”新闻有它自己所适合的新闻类型,比如说杂志类、百姓身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综合娱乐性、强调个性追求的新闻节目等,运用“说”新闻的方式比较合适。山东广播电台的节目《生活帮》就是一档以“说”为主的社会新闻节目。讲述的多是来源于普通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主持人诙谐幽默的话语说出了老百姓身边的事,深受人们喜爱,大大提高了收视率。又如,包含社会信息量非常广泛的安徽电台的《第一时间》也是采用说新闻的方式进行主持的,主持人采用鲜明生动、富有逻辑性的口语化的语言,时而嬉笑时而怒骂,很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引起观众的共鸣。“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闻传播极具竞争力的新的形式,也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广泛认可。
四、“说”新闻的要求
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百姓对节目播出多样化的需求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播音员、主持人们需要不断充电以提高完善自己的业务技能,永不满足,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感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媒体和观众的期待,更加完美地完成平时的播音主持工作。
1.高的文化素质是人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也不例外。有声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传情达意的载体和工具,而良好的文化素质是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准确理解、正确表达、传播信息的关键所在。可以想象,文化素质水平不高,自己都无法准确理解稿件信息内容,是无法要求他们让观众明白的,更别说可以带给观众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了。每一个行业都有着属于它们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自成一套的理论系统知识。播音与主持行业也不例外。因此要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下功夫,不断加强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深入学习播音主持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细化到吐字发音、重音、停顿的时间、节奏的掌握等也不为过。
2.“说”新闻要求主持人有丰富的感情基础和表达感情色彩的能力。说新闻的语言不能使用书面化的语言,要采用口语化的、贴近群众生活的、能够激发群众热情的话语,和群众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时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持人的感情不能是娇柔做作的,必须是真实的、发自肺腑的。人们都喜欢真诚的人,喜欢听个性化的语言,听众也不例外,主持人语言个性化的训练也是主持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
五、新闻节目的“播”与“说”相互依存
1.“播”新闻与“说”新闻各有特点。传统的播音方式是“字正腔圆、语尾不缀、语势平稳、节奏明快、呼吸无声、语流畅达、威严庄重”,显得比较死板和严肃;“说”新闻利用口语化的、贴合群众中生活的语言,听起来顺耳、亲切、易产生共鸣。然而,新闻毕竟是以客观真实性为第一生命的,新闻说报的产生也不是为了取代新闻播报。新闻播报具有严肃性、真实性的特点,其必将长期的存在下去并始终占据新闻播报的主体地位。究竟孰优孰劣,孰好孰坏,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过以笔者之见,新闻的传播无论是采用“播”的方式还是采用“说”的方式都只是新闻内容的一种播报形式,并不改变播报内容。什么样的栏目适合什么样的播报方式,观众的态度和评价应该是其选择的根本标准。对于“说”和“播”的不同的播报风格,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全面的考虑选择,不能片面的否定谁肯定谁。
2.“播”新闻与“说”新闻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新闻播报,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新闻说报?笔者认为,在宣传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的新闻栏目适合运用播报的形式。这样的播音风格能够最大化的表达出其严肃性、真实性、权威性,这是符合我国现代社会的国情的。例如,中央电台的《新闻联播》及各个省、市、县所属的新闻栏目所播的内容多是国家法律法规、国内和国际的重大事件、政治要闻等,显然需要采用“播”的形式。说新闻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说”新闻与“播”新闻融合起来,可以给新闻播报注入新鲜血液,让新闻播报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值得高兴的是,央视的《新闻30分》的主持人已经从单纯的播报向“说”与“播”结合的方向发展。
六、结 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播”新闻还是“说”新闻都只是新闻的传播方式,他们的共同存在,融合发展是我国新闻媒体追赶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的具体体现。需要注意的是,说新闻一定要把握好相应的尺度,如果仅仅强调表面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而忽略了新闻本身,为了“说”新闻而“说”,是偏离新闻播报轨道的行为。新闻媒体的工作者都要以传递给人们群众有价值的社会信息为己任。灵活自如的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个人魅力将新闻的“播”与“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相互间的自由渗透完美交叉。
作者:李 珂
参考文献:
[1] 直播新闻中播音员的传播人特质新闻实践[M].北京:人民网传媒频道,2011.
[2] 2006-2007华语主持人发展情况报告[M].北京:人民网传媒频道,2010.
[3] 吴莉.浅谈新闻的播与说[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1.
[4] 辛来生.新闻的播与说[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1.
电视新闻播音播与说综述 - 新闻传播学评论论文
说播结合与电视新闻播音
时间:2013-07-04 作者:刘徽  来源:青年记者
● 刘 徽
现如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但电视仍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声画相结合的艺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电视新闻更是成为人们了解国家大事、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桥梁。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坐在电视机旁的时候,很少有人喜欢看播音员绷着面孔,字正腔圆刻板地播新闻,于是近年来一股清新的说新闻之风在许多电视台风行开来。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电视的说新闻现象呢?我认为,既然观众对新闻节目提出了新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方式以及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
播报的特点
张颂教授对有中国气派的播报的语言样态做过如下概括:“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稳健、讲究分寸、节奏明快、语流晓畅”。
播报的声音形式理应与稿件风格相一致,消息语体本身很强的“书面语”特点,决定了播报的语言样态的规定性。同时,无论从新闻信息传播的角度,还是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角度来讲,播报的“准确、清晰、迅速”是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共同要求,而“播报式”的语言样态就能较好地体现这种要求。
说新闻的特点
1.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主持人以轻松随和的语调,大方得体的举止,细致多维的视角,会让观众感到亲切、自然,能够给观众一种朋友般的亲近感、信赖感,极具亲和力,媒体和观众间的距离也因此大为缩短。
2.增加新闻节目的容量
传统的新闻节目,大多偏重时政方面的内容,而说新闻,则把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涵盖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以说理和叙事相结合、分析和引导相辅助的方式,对新闻事件作入情入理的阐述,信息量大,冲击力强,能够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
滨州电视台的《民生关注》栏目就采取了说新闻的播报方式,节目内容涉及广泛,贴近性强,节目主持人以一种轻松平和的语气与观众谈论身边的时事焦点、生活热点。
3.让新闻节目更加通俗易懂
说新闻运用日常说话的方式来交谈,同样的传播内容,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个方式,观众接受起来效果会更好,贴近性会更强。传播方式也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交流,更加注重观众的内心感受。
说新闻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语速快
新闻播报并非越快越好,没有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一味开快车,就成了机器迸字,会让人感到紧张,不能准确、高效地传播新闻。
2.语言过于口语化
把随意调侃当作说新闻的真谛,脱离了新闻消息类节目的固有特征,不符合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习惯,出现“为说而说”的形式主义和庸俗化倾向。
3.语言无变化,形式单一,不能适应不同内容的要求
说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解说探索,收效很大。然而,对于重大政治题材,灾难性、事故性题材,用说新闻的方式报道,就不够严肃正式。例如:时政新闻,要求语言严谨规整,需要传达一定的政治态度,这种文体和语言决定了其表达方式适合播而不适合说。
4.缺乏深度报道
一些民生类节目在说新闻时,虽然充分利用了现场目击的功能,将新闻事件的场景和新闻人物直接再现于观众面前,但是忽略了系统性的报道,比如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等方式,对新闻的背景揭示不够,反应浮于表面。
电视新闻的说与播应当共存
说新闻与播新闻是新闻类节目播讲方式的不同分支,各有所长,又都具有局限性。
我认为,新闻类节目的播讲方式应该最终实现说、播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息采取不同的播讲方式,对于时政综合类信息应该坚持播的形式,以确保新闻的权威性;而对于专题类、生活类信息则不妨积极采用说新闻的方式,满足观众对播讲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让播与说在各自的范畴之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片面强调某一方的作用或者夸大其功效都是违背新闻规律的。
在今后的新闻类节目发展、改革过程中,栏目本身随时会对新闻播报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播与说作为不同的语言传播表达样式,侧重点不同,都是为新闻节目内容提供服务的。随着栏目种类的增多,节目内容细化,就播与说而言,只要适合栏目的风格、定位,得到受众的认同,就是优势的体现。今后新闻播报方式将呈多样化。而作为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则应该具备高水准的业务素质,既能播好新闻,也能说好新闻,从而适应节目对播音创作提出的各项要求。
(作者单位:滨州电视台)
● 刘 徽
现如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但电视仍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声画相结合的艺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电视新闻更是成为人们了解国家大事、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桥梁。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坐在电视机旁的时候,很少有人喜欢看播音员绷着面孔,字正腔圆刻板地播新闻,于是近年来一股清新的说新闻之风在许多电视台风行开来。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电视的说新闻现象呢?我认为,既然观众对新闻节目提出了新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方式以及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
播报的特点
张颂教授对有中国气派的播报的语言样态做过如下概括:“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稳健、讲究分寸、节奏明快、语流晓畅”。
播报的声音形式理应与稿件风格相一致,消息语体本身很强的“书面语”特点,决定了播报的语言样态的规定性。同时,无论从新闻信息传播的角度,还是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角度来讲,播报的“准确、清晰、迅速”是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共同要求,而“播报式”的语言样态就能较好地体现这种要求。
说新闻的特点
1.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主持人以轻松随和的语调,大方得体的举止,细致多维的视角,会让观众感到亲切、自然,能够给观众一种朋友般的亲近感、信赖感,极具亲和力,媒体和观众间的距离也因此大为缩短。
2.增加新闻节目的容量
传统的新闻节目,大多偏重时政方面的内容,而说新闻,则把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涵盖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以说理和叙事相结合、分析和引导相辅助的方式,对新闻事件作入情入理的阐述,信息量大,冲击力强,能够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
滨州电视台的《民生关注》栏目就采取了说新闻的播报方式,节目内容涉及广泛,贴近性强,节目主持人以一种轻松平和的语气与观众谈论身边的时事焦点、生活热点。
3.让新闻节目更加通俗易懂
说新闻运用日常说话的方式来交谈,同样的传播内容,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个方式,观众接受起来效果会更好,贴近性会更强。传播方式也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交流,更加注重观众的内心感受。
说新闻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语速快
新闻播报并非越快越好,没有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一味开快车,就成了机器迸字,会让人感到紧张,不能准确、高效地传播新闻。
2.语言过于口语化
把随意调侃当作说新闻的真谛,脱离了新闻消息类节目的固有特征,不符合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习惯,出现“为说而说”的形式主义和庸俗化倾向。
3.语言无变化,形式单一,不能适应不同内容的要求
说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解说探索,收效很大。然而,对于重大政治题材,灾难性、事故性题材,用说新闻的方式报道,就不够严肃正式。例如:时政新闻,要求语言严谨规整,需要传达一定的政治态度,这种文体和语言决定了其表达方式适合播而不适合说。
4.缺乏深度报道
一些民生类节目在说新闻时,虽然充分利用了现场目击的功能,将新闻事件的场景和新闻人物直接再现于观众面前,但是忽略了系统性的报道,比如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等方式,对新闻的背景揭示不够,反应浮于表面。
电视新闻的说与播应当共存
说新闻与播新闻是新闻类节目播讲方式的不同分支,各有所长,又都具有局限性。
我认为,新闻类节目的播讲方式应该最终实现说、播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息采取不同的播讲方式,对于时政综合类信息应该坚持播的形式,以确保新闻的权威性;而对于专题类、生活类信息则不妨积极采用说新闻的方式,满足观众对播讲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让播与说在各自的范畴之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片面强调某一方的作用或者夸大其功效都是违背新闻规律的。
在今后的新闻类节目发展、改革过程中,栏目本身随时会对新闻播报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播与说作为不同的语言传播表达样式,侧重点不同,都是为新闻节目内容提供服务的。随着栏目种类的增多,节目内容细化,就播与说而言,只要适合栏目的风格、定位,得到受众的认同,就是优势的体现。今后新闻播报方式将呈多样化。而作为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则应该具备高水准的业务素质,既能播好新闻,也能说好新闻,从而适应节目对播音创作提出的各项要求。
(作者单位:滨州电视台)
来源:青年记者2013年6月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播音主持作业
主持人新闻播报员对着镜头前,是不是有字幕打出文字?
央视16位美女主播的成功秘诀
【开题(含文献综述)】浅谈新闻播音员的社会责任感
正确认识新闻播音中的“播音腔”
播音主持专业高考面试题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