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艺术
 摘要:电视纪录片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因其真实性、纪实性而在电视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先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着手,阐述了配音艺术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析了电视纪录片配音艺术的五个层面的特点,结合现状,得出如何提高电视纪录片配音艺术的几个途径。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261872.htm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配音艺术;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80-0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电视纪录片历来一直以其情感性、真实性、再现性等特性,来打动观众的心,它真实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通过真实的画面、真实的语言反映真实的生活,传达出纪录片制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一、电视纪录片概述 
  在电视纪录片里,真实的场景与画面是最主要的内容,是纪录片赖以展示主题、情节的重要构成,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几乎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配音。对于电视纪录片,我们并不陌生,一直以来,它总是以最真实的姿态出现了荧屏上,留在了万千观众的心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众多优秀的电视纪录片搬上荧屏,对于这种新的电视作品,历来深受观众喜欢。 
  (一)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电视纪录片的概念。所谓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和电视作品和电影作品一样,通过电子采录设备及手段,对一些文化、经济、政治等新闻题材,作一个系并统完整的纪实报道。 
  电视纪录片,从表面的定义来看,不能像纯艺术作品如电视作品、电影作品等可以进行随意的虚构和任意的创作,看似不可能完美的追求其审美价值,但是正因为格式和风格的局限性,才使得电视纪录片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倾向,它可以运用自己的手段,给观众带来意犹未尽的感官感受,从而达到自己的用“余味”来创作的目的,把自己的立场和意识传达给受众①。 
  电视纪录片也是通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客观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其真景、真事、真人、真情得到再现,着重展现出生活原生形态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再现的过程中,排斥虚构、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二)配音艺术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地位 
  而电视纪录片除了连续的真实的场景与画面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配音。配音艺术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地位是显著的,通过解说词的讲解达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效果。 
  电视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先我们看过电视剧例如《北京人在纽约》,在我们的理解中,也许出国的留学生都是怀着一腔的抱负,在异国他乡的土壤上挥洒汗水,最终学成归来硕果累累的情形,电视艺术作品、电影艺术作品在拍摄此类题材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艺术加工,放大主人公在异国他乡遇到的苦难、求学之路的曲折与心酸,对家的想念等等,电视艺术作品和电影艺术作品给观众的感觉往往会觉得有些脱离生活,观众不能身临其境体会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也无法真正了解在国外留学的真实情境②。 
  通过电视纪录片《我们留学的日子》,配音虽然很简洁,甚至很简单、简短的几句话,但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配音艺术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 
  (三)配音在电视纪录片的作用 
  有上述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配音艺术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配音艺术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配音艺术使电视纪录片更加真实。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与一般的电影、电视剧的拍摄不同,角度、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③。电影、电视剧在拍摄之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往往采取布景、选取具有特殊意义的影视基地进行拍摄。而纪录片以还原真实生活场景为其拍摄的出发点。另一方面,配音艺术使电视纪录片更加完整。电视纪录片之所以选用配音艺术,是因为在拍摄的过程中,犹豫客观因素所导致的片中人物说话不够清晰,或者一些场景单凭观众去看会有些费解,此时就需要用一些画外音去表达,这些画外音在表达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不加以雕饰的语言。 
  二、“艺术生活化”――电视纪录片配音艺术的特点 
  (一)配音基调――真实性 
  配音艺术给电视纪录片更多的施展空间。虽然话不多,一般也不会轻易直截了当的表达出创作者的立场,但是就因为话不多却给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的空间,让观众有了真切的感官上的感受以后,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独立的思维,而不受别人的左右。这是一般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作品所不可能达到的效果。电视作品和电影作品一般会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把创作者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直接灌输给观众,以达到自己的宣传和审美的目的。比如前几年很流行的《还珠格格》,电视剧中,过分强调了容嬷嬷和皇后的凶残,过分的捧高了紫薇和小燕子等人的人格和地位,也就是说,电视作品和电影作品很容易过分将好坏的立场泾渭分明,把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美的东西过分的完美化,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丑恶的东西过分的进行了丑化。 
  而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艺术,虽然称之为“艺术”,其实并不会加以感情色彩方面的过分渲染和烘托,而是真实再现,将整个纪录片的观点表达完整。 
  (二)技术加工语言 
  例如电视纪录片《南京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京城》的纪录片画面展现出一幅幅关于南京的精美画卷,处处铺垫出这座六朝古都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一部对文明发展充满敬畏之意以及诚意的影响佳作,纪录片处处流露出十足的高尚的品质。这部纪录片一共分为四部八集,在形式上,《南京成》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创新意识,通过画面以及配音,无不彰显出创作者独到的思考和对于文化的坚守。这部纪录片的一开始的配音是艺术家高峰的诵读,烘托出了一种洗练、沉静的基调,也衬托出了南京城作为六朝古都,具有丰厚悠久优雅的文化底蕴及色彩斑斓色泽,而后到了纪录片的中间部分,插入了主持人的配音,主持人王小骞沉静的配音,让这部纪录片增色不少,配音中加了不少诞生于南京的众多诗词名片,凸显到这部作品中,强化了南京的文脉永续。这篇纪录片是一个崭新的艺术水准的结晶,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烘托画面突出主题情感 
  “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单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电视纪录片也作了很好的说明。电视纪录片除了真实反映、真实再现之外,更加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通过事实内涵,溶入进了创作者对于生活的一种很深刻的反映,以及对事件的甄别的态度。它是创作者平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认识进行综合、概括和组织之后形成的艺术化的感受,往往能够给人以启迪成为感动因素,可以说没有情感,作品就不会有生命力④。通过电视这个窗户,电视纪录片得以将创作者深思熟虑熬炼出来的现实生活的精华呈现给观众,这些精华可以成为观众生活的动力以及情感的一个部分。 
  三、当代电视纪录片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电视纪录片配音艺术正在日臻完善,充实和提高。有着较广泛的发展空间。但是毋庸讳言的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电视纪录片配音艺术的形象,主要是“作假现象”和审美功能的局限。 
  (一)透视“作假现象” 
  笔者在前面分析了电视纪录片的意义以及配音艺术在电视纪录片中的特殊意义,但是现今社会上也存在不少不让人理想的地方。随着一种艺术作品的发展,作假也渐渐开始泛滥,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发展的瓶颈,还是一种艺术的手段? 
  笔者认为,造假事件给了我们一次深刻的启迪,如果对于电视纪录片毫不进行剪裁或者浓缩,那么势必会影响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效果,但是对于艺术手法,如果频繁运用到电视纪录片中,那么势必会导致电视纪录片走向艺术的灭亡。所以,在这两者之间,我们会学会权衡,怎么样叫做适当的运用,怎么样叫做再现,这些都是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二)审美功能的局限 
  从美学角度来说,观众接受真实感是观众感同身受的心理体验,而不是停留在结果的灌输或抽象的概念上。所以,电视纪录片配音艺术的过程是围绕假想观众而进行的纪实的过程。纪录片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事实,反映的过程是通过配音艺术来实现的。 
  四、如何提高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艺术 
  配音艺术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好的配音艺术成就一部成功的电视纪录片,而劣质的配音则会导致电视纪录片的失败。笔者认为,配音艺术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培养和锤炼。 
  (一)正确深刻理解电视纪录片的基调和主题 
  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创作。而这个创作主题就奠定了这部电视纪录片的情感色彩,也就是基调。因此,要想获得正确的解说基调,必须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感觉的内部因素,二是语言外化的外部技巧,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功力不足者,一定要备齐技巧,否则,无法胜任解说工作。 
  (二)锤炼清晰规范的语言 
  在电视纪录片里,首先要拥有清晰规范的语言功底,才可以把片中所表现的主题情感表达出来。让受众听得懂,听得舒服。在电视纪录片里,如果想要做好一个配音演员,就必须要不断的去练习,比如说朗诵诗歌,朗诵稿件,让自己的语言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锤炼之后拥有一个很深厚的语言功底。只有先做到这一点,才可以用自己的情感演绎一部成功的电视纪录片。 
  (三)锤炼通畅,从容的富有色彩的声音 
  身为一名配音工作者,一定要保证有一个对声音通畅流利的叙述能力。 
  电视纪录片里的配音不同于新闻里那种根据画面平淡的娓娓道来。它是富有色彩的,也就是说是富有情感的。只要确定了电视纪录片里的基调和主题,或者是庄重,或者是悲凉,或者是幸福甜蜜,或者是奋发图强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情感基调,我们就必须认真揣摩纪录片所想表达的主题情感,用带有这种情感色彩的声音通畅流利的叙述给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习,练习和锤炼自己的声音。 
  (四)锤炼多彩的表达技巧 
  1.配音时的语言松弛。与电视上的要求正好相反,后期配音绝对要松弛自然。因为话筒的性能高度敏感,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空间。不要求音调与音节的伸展,别刻意追求音色响亮清甜,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失真,声音状态应依照生活自然。 
  2.配音时的声音控制。用松弛自然的生活语言,绝不是废除基本功训练。松弛自然不能失去控制,松弛自然不能四声混乱,松弛自然不能吐字含混,还要强调语言的分寸感,自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有时比生活中还要收敛。 
  3.配音时的材料准备。了解纪录片的时代背景,掌握纪录片的思想内容,认识纪录片的风格体裁,分析纪录片片的语言特征,找准纪录片情节发展的脉络,理解片中主题的感情,摸清基调的气质音色。 
  4.配音时的话筒位置 。话筒是语言创作的工具,应学会驾驭话筒的技艺,距离远会造成声音虚空,距离近会造成声音发劈,若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若窃窃私语就调近距离,平时以一尺为最佳间距,特殊效果须用特殊处理。 
  5.配音时的心理调整。在理解吃透纪录片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片中主题靠拢,先从环境入手,然后跟踪人物的思想行动,由表及里由内及外的推敲,把握行为逻辑和语言特征,沿着这条途径进行再加工,形神兼备才能有语言生命。 
  配音里的表达技巧不仅仅只局限与这些,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揣摩,锤炼,让自己去发现更多的表达技巧,从而让配音艺术可以更上一层楼。 
  (五)丰富内涵,广义备稿 
  在从事配音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让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越来越多,丰富了自己的内涵,也让自己更加自信的完成工作。这一方面,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下。 
  1.多读书。在配音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书面文字的运用。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强力后盾,那么就无法写出一篇感人的配音稿件。所以,我们要多读书,丰富了自己的内涵,也就能更好地担当起配音工作。 
  2.多积累。多积累除了在书中积累以外,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我们从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学到经验和知识。在配音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依然会学到很多经验和知识,但是我们必须要把它们累积起来,要做到活学活用,如果只学不用的话也是无用功。 
  五、总结 
  当我们再度回首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有辉煌也有遗憾,电视纪录片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还有没有发展壮大起来,配音艺术也跟随着电视纪录片步步艰辛前行的脚步在探索,也许正在酝酿着下一个辉煌时刻的来临。 
  注释: 
  ①肖文. 国产纪录片,敢问路在何方?[J]. 戏剧文学,2006,(8). 
  ②高宪春. 电视纪录片“真实”再阐释[J].山东视听,2006,(1). 
  ③李蔓.电视纪录片的战略突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危机与对策[J].声屏世界, 2006,(2). 
  ④高鑫:《电视专题片的美学思考》,载《电视研究》1993年第7期。 
  参考文献: 
  [1]邓杰.电视艺术论[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2. 
  [2]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3]米克尔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述理论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学出版,1995. 
  [4]格雷马斯.行动元、角色和形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础知识 | 常见文稿类型的表达技巧
你知道纪录片配音怎么制作吗?实用的纪录片配音技巧分享
纪录片配音工具有哪些?来试试这个配音工具
童自荣:观众朋友对我太好了
郑建初教授:配音是什么?
安利几款中文配音软件,快来看看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