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机器翻译的前世今生

从《圣经》中的巴别塔到世界语(Esperanto),再到如今的机器翻译,人类一直致力于消除语言间的隔阂,乐此不疲。巴别塔半途而废,世界语功亏一篑。如今,机器翻译的出现仿佛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它是否真能如人们所畅想的那样,永远地解决翻译问题?

首先请随小编一起回顾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

曙光乍现:Translation Memorandum(1949)

1949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副总裁Warren Weaver在备忘录《翻译》中首次提出利用计算机进行机器翻译的设想,为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机器翻译研究奠定了基石。

   他说,翻译就像解码。

星星之火:IBM Experiment(1954)

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与IBM公司合作用IBM-701计算机首次完成了英俄机器翻译试验,向公众和科学界展示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从而拉开了机器翻译研究的序幕。

From“Mi pyeryedayem mislyi posryedstvom ryechyi”to“We transmit thoughts by means of speech”

风风雨雨:The ALPAC Report(1966)

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了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经过两年的研究,委员会于1966年公布了一份报告,否定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因为Weaver等科学家对于机器翻译的研究是基于统计学的,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无限的,基于经验主义的统计描述永远无法满足需求。受此报告影响,机器翻译的研究出现了长达十年的萧条期。

燎原之势: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MT(1990)

20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技术和语言学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跨语言交际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此需求刺激下,机器翻译又开始复苏,许多翻译系统应运而生,例如EURPOTRAA、TAUM-METEO等。1990 年 IBM的Peter F. Brown发表统计机器翻译开山之作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Machine Translation,基于大数据分析而构建的机器翻译系统得以重回人们的视野。至此,现代机器翻译纪元才真正开始。简单来说,计算机从大量的、成对的、由译出语与译入语构成的文本语料中发现翻译规则,对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中学习。

     机器都开始学习了,就问你慌不慌?

此后,步入二十一世纪,各家IT巨头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014年,Skype Translator大放异彩。随后,Google Translate独领风骚。以IBM、谷歌、微软为代表的国外研究机构和以百度、搜狗为代表的国内研究机构的成果层出不穷。前不久,谷歌神经机器翻译系统问世,又掀起了滔天巨浪。

那么,这些机器翻译的实力究竟如何呢?且看下篇:《机器翻译将取代译员? Not There Yet! 》。

翻译如做菜,煎炒炸煮、油盐酱醋


样样有学问,处处需琢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技看点:轻松搞定四六级翻译,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侯世达——机器思考的先驱者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及应用
人工智能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展望
Google开发机器翻译技术
深度 | 从算法、硬件到研究社区,全面回顾2016年机器学习领域主要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