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22种民间老技艺,有些已经行将消逝……


一位老手艺人说:

“我不做,也许就再也没人做了,

可能这就是一个承诺吧,

给传统文化的承诺。”

听之令人潸然泪下。

十年学徒,十年副手,

几十年操刀,几十年坚守,百年传承,

手艺人的一生简单而淳朴,登峰而造极!


1.团扇制作


湘妃竹苏绣双面八丝绣花扇

团扇,就是圆月形的扇子,

又称宫扇、合欢扇等。

扇子有长圆、梅花、六角等形状;

扇面有丝绸、绢等;

工艺有苏绣、缂丝、金银镶嵌等;

扇柄有木、竹、骨等。

一把团扇,太多学问。

2.手工旗袍


旗袍是最能代表中国女性特色的传统服装。

制作一件旗袍,需要测量36个数据;

更会用上各种传统的刺绣手法,

绣金、绣银、滚边……

一道工序花上一两天很常见。

仅是缝制一件普通的旗袍,

也需要花上一周的时间。

机器做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

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

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因此,手工缝制在旗袍制作上显得尤为珍贵。

3.杭绣


传统的杭秀被称为宫廷绣,

最鼎盛时期,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也不过300人。

杭绣这门手艺有一个规矩,传男不传女,

从事这门手艺的都是男人,

所以以前也称之为“男工绣”。

杭绣工艺很是繁琐,

一幅作品要经过画稿、配线、

描稿、盘金、盘银等数道工序。

做工考究而繁琐,技法耗时又耗力,

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潜下心来学这门手艺。

4.缂丝

“缂丝”是一种非常精美的丝织工艺,

被称作“丝中圣品”,

一度是王宫贵族的专享。

最早的缂丝实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

因为工艺繁复,主要用于装饰品。

到清代,多用于服饰,以龙袍为主。

▲正在缂丝的作品


5.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

是一门宫廷艺术,

所用的材料全是金银珠宝等贵重金属,

工艺极其复杂。

从设计,到备料、搓丝、编丝、掐丝、

烧丝、填丝、镶嵌宝石,往往要耗时数年。

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金丝翼善冠,

全部由金丝编制而成,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整个帽子没有一个接头处,

做工的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被誉为花丝镶嵌工艺的巅峰之作。

6.点翠


点翠最早见于汉魏时期,

明清时期广为流行,乾隆年间工艺达到顶峰,

多见于宫廷权贵之家。

到清末,许多富庶之家都会在女儿出嫁时,

为其置办一套点翠首饰作为嫁妆,

因此点翠饰品亦频繁见于私人收藏。

目前,点翠手艺已经基本失传。

可见的点翠首饰基本都是老物件,

多为京剧中旦角的头饰。

不过点翠的材料取自翠鸟的羽毛,

制备过程有些残忍,现已逐渐被替代。

7.瓷胎竹编


竹编是中国传统手艺中最为古老的一种。

瓷胎竹编的竹子,细如发丝,

工艺非常复杂,也曾是皇族专享。

8.手工核雕


浙江舟山核雕是汉族微型雕刻工艺之一。

在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上雕刻,

有辟邪之用,或作文人清玩。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陈祖章雕核舟


核桃雕刻时,需将果核抵在一块木板上操作,

最细的刀,直径还不到1毫米。

一颗成品的微雕需要雕刻数万刀,

一刀不对,就功亏一篑。

9.乌铜走银


“走”字是乌铜走银的精髓。

白亮的银流动在乌黑的铜之上,似生命的流动。

民国时期,乌铜走银的墨盒特别受追捧,

一个月定量就有3000到5000件。

乌铜走银的工艺比一般铜银工艺复杂得多,

除了独门的冶炼乌铜配方和走银技术,

更需要全面掌握雕刻、书法绘画和微雕等技术。

10.建水陶器


建水陶与宜兴陶、钦州陶、

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关于建水陶的精美,季羡林曾写过:

“外表看上去像宜兴紫砂,

上面雕刻着花卉书法,古香古色……

简直可以成为案头清供,

与商鼎周彝斗艳争辉。”

建水陶取材于建水的陶土,

天然有红、白、黄、青、褐五色,

经过配比烧制,成品也有多种颜色。

最有趣的是在无釉半成品上进行书画、雕刻,

然后填入各色泥土,反复填压,

使泥土与原胚上充分粘合后再烧制,

最后就形成了各种花纹。

11.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

因集中在苏州城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

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

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

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年画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传统制弓

在中国冷兵器史上,

弓箭的制作是门极其复杂的手艺。

中国传统制弓极其考究,

“干、角、筋、胶、丝、漆”六种,

每一种材料的制备都很是讲究,

牛角要60厘米的南方大水牛角,

竹胎要经过火塑,胶更是纯人工熬制,

整套工序最快也要一年时间。

一个人一年最多也就同时做那么三五张弓,

没法分心同时做更多张,

所以古时弓匠都是一大家子共同传承。

▲民间弓箭制作过程


13.料器


料器距今已经有600年历史,

是专供内宫玩赏使用的琉璃器皿,

当时被成为“宫料”“御琉璃”。

当时的料器工坊皆隶属工部御厂,

直到民国年间,这批手工艺人流落民间,

普通人家才有机会接触到料器。

料器又称“火中雕塑”,

整件作品的塑形在高温中一气呵成,

极大考验工匠的手法和熟练程度,

而上色靠的是各种颜色的料相互融合,

全靠艺人的眼上功夫。

14.榫卯


中国的传统建筑之中极少用到胶粘钉连,

绝大多数部件的契合都是榫卯结构,

这种传统木匠手艺用到房屋建设上,

不仅极其坚固,环保自然,

而且伸缩很是美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榫为阳,卯为阴,

两者组合讲究的是一种阴阳平衡。

这种中国最传统的手艺,

在木匠人的小玩意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三根直材交叉


15.鲁班锁


“鲁班锁”也叫“瞎掰球”和“瞎掰方块”,

是古人的智力玩具。

一个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

只有找到最核心的一根木条,

整个立方体才能逐一拆解开。

需要木块内部的榫卯结构凹凸咬合,精准巧妙。

16.鲁班枕


据说是2600年前,由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发明,

一块独木硬板通过锯、凿、刨这样的手法,

完成后用手掰开,掰成功了就是一个小板凳;

要是掰不成,就瞎了,还得重做。

这种工艺曾经失传,

后经过翻阅古书才得以再次流传。

17.古琴


中国古代讲究礼乐教化,

古琴面板为圆,象征着天空,

底板为平,象征大地,

13个琴徽象征一年有12个月和四年一次的闰月,

岳山代表高山,琴弦代表流水,

龙池凤沼则代表江和海。

古琴上的每一个部分,

都蕴含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制琴过程中,对每一刀的力度都有极高的要求,

一把古琴制备出来要两年的时间。

而且只有轻微淡远、中正平和的斫琴师,

才能制出音色纯正、九德俱全的好琴。

要造出一把好琴,至少要十年的时间磨性子。

18.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有两个品种,一类是“粗货”,

是一种造型单纯,用笔粗放的商品,

通常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

表现的多为喜庆吉祥题材,如老寿星等,

主要面向普通民众;

另一类是“细货”,也叫手捏戏文,

作品多取材于京剧、昆曲中的场景,

是用纯手工精心捏制、绘彩而成的工艺品,

因人物生动、造型精美而深受喜爱。

19.锔瓷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出自锔活这个行当。

“锔盆、锔碗、锔大缸……”,

打着令子旗、敲着行令,

再现了以前锔匠走街串巷吆喝的情景。

这一幕早已成为很多人的遥远记忆。

20.手工织布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现在很少能听到老织布机发出的声音了。

手工织布的过程相当复杂,

有弹絮、纺纱、缨线、经布、织布等几个环节,

从一朵棉花到织成布料,要付出很多辛苦。

而且织布要用几十样工具,不仅是体力活,

还是繁琐的手工细活,

没有耐心的人是织不出好布来的。

21.手工锡器


锡器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

锡质地柔软,所以要与其它金属元素制成合金,

才能用来制作成锡器。

传统的锡器都是手工打制的,

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铝和不锈钢制品崛起,

传统的锡器制作越来越被边缘化,

到如今已渐成“绝唱”。

从前乡间小巷里时常看到的有人肩挑扁担,

两头是风箱和小炉子,

边走边喊:“打锡壶喽!打锡壶喽!”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几乎消失了。

然而,传统的手工锡器制作,

因为带有浓浓的人情味及久远的人文记忆,

有着机器所不能代替的美。

22.竹编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劳。

竹编所用的竹丝断面全为矩形,

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

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

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

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

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

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不能倒退,时间不可逆流。

这些快要消失的老手艺,

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更是世代工匠精神的见证。

也许一种技艺可以消失,

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在,

中国人就能创造新的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即将消失……
手工竹编 暖壶壳#传统手艺
这二十二种民间老技艺,有些已经行将消逝…
中国10大传统手工艺,老外们都羡慕不已!有些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竹编之美中国传统手工工艺
实拍视频:很漂亮,值得花114秒看完,非遗传统手工竹编工艺花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