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少过年
过年豆腐
湘中新化,一直都沿袭着过年打豆腐的习俗。
每年刚入冬,父亲总是会找一个大家都高兴的时候嘱咐:冬天的任务就是把打过年豆腐和杀年猪的柴捡回来,砍湿柴要早点,干的话可以慢一点。爸爸下一声令容易,我们姐弟却都嘟着嘴,好兴致一扫而空,似乎有千斤重担压身。只是,这样的任务,每一年,几乎都是我这个老大一个人完成的。记得有一次,与三个堂姐去山上砍柴,爬到很高的枞树上,在砍干树枝时,可能用力过猛,树枝断掉后,锋利的柴刀落到攀住树干的左手手腕上,血如喷泉般向上喷,幸好其中一个堂姐机灵,赶紧脱下她的袜子给我死死缠住伤口止住血,才没有失血过多,虽然现在手腕上还留有清晰可见的疤痕。
打豆腐,解决了柴,最难的就是推磨了。两层的石磨在室内用木架子固定好 ,上一层的石磨上,有突出去的一方柄,柄的尽头有一个孔,需要木架落入孔中进行旋转推拉。木架三尺来长,一头竖立半尺,连接木架的一头大,下方比石磨柄孔上的要小。另一头连接横木,再在上头悬下一根绳子固定,可以容两个人推拉。每年打豆腐,父亲总是说他看着石磨的转动就头晕,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是推磨或“喂食”的得力帮手了。
“这就打过年豆腐哩”——三伯母探头一声喊,正在堂屋推磨的、烧火的、过滤浆渣的众人,都齐刷刷地看向堂屋敞开的大门。特别是我们这些孩子,是心里早就渴望多来一个人,可以帮忙推磨,减轻自己费力都干不动的活。
大伯母手脚快,可以一个人推磨还自己“喂食”,别的人,都要有一个人在一旁,用汤勺一瓢一瓢地反复把浸泡了一夜的豆子喂在石磨中间的“口里”。
一般来说,烧火的人最轻松。可烧火的人是要磨石膏的。用一个土制的、里边满是折痕的擂杯,一圈一圈地让石膏融入清水,等完全乳化成乳白色就可以备用了。
磨好的豆乳,用烧开的水泡开之后,就是用包袱过滤 。一口大锅,上方悬挂着能夹住固定包袱四个角的器材,一瓢一瓢地把豆乳的液体倒进去,然后用手去挤、去压、去用尽力气让豆浆与豆腐渣分离。再把流入到大锅里的豆浆烧开之后,快速地盛入木桶,稍微冷却之后,就可以撒入石膏水点豆腐了。而其中这个等冷却的时间,便是孩子们“吹豆皮”的欢乐时刻。
所谓的豆皮,就是豆浆冷却的表面结成的一层厚厚的皮,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挑起来,也可以用一根干净的小树枝去挑着吃,那种舒滑又有嚼劲的味道,可以满足儿时所有对味蕾的渴望。
“快走开,要撒膏了。”在大人们的催促中,大大小小几个孩子围着木桶,小点的急得直跺脚,大点的赶紧用嘴对着木桶中的豆浆猛地吹几口,用枝头快速的捞几下才肯恋恋不舍地离开。然后等着大人们特许的一杯豆浆或者一碗仔豆腐的恩赐。
洒石膏水点豆腐,是分量很高的技术活 ,多了,豆腐会老,吃起来便硬邦邦的;少了,豆腐会无法压干、无法成形,更不好下锅油炸。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有细滑又厚实的豆腐,油炸起来才能起鼓,吃起来才香脆有嚼劲。而谁家的过年豆腐打好了,就会预示着谁家来年风调雨顺;要是谁家的过年豆腐没点好,婶婶伯娘们就会私下里议论,说一些如巫婆般可怕的预言、、、
接下来给豆腐上夹子沥干水分与油炸豆腐与孩子们无关。只是在炕豆腐时,馋嘴的我们,总是会一片两片地偷着吃,偶尔被父母发现,便会引来一顿呵斥,说炸过加了盐又被炕过的豆腐在没有经过水煮的时候吃,是会“呷补”吃出咳嗽等病来的。只是这样的话,我至今都没有相信过。
杀年猪
请人杀年猪,是父亲津津乐道得意非凡的事。
要过年了,栏里喂了一年的猪,好日子便到了头。每一年的这个时候,辛勤伺候了猪一年的母亲,总是会盯着猪看一阵,好像是想要在猪的身上,肯定这一年来的成绩与成就感。
杀猪这样的事,孩子们是插不上手的。但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围着转。
五伯伯是杀猪能手,整个过程干净利落。随着早早就烧好的水开了,随着猪的几声大叫或者哀嚎,我一般都是早早地躲开了去。当血腥的情景被褪了毛的白白胖胖的猪所遮掩,开膛剖肚似乎是能够接受的。爷爷喜欢吃脑子里面残留的血块,奶奶喜欢脑髓,总是嘱咐我拿一个大碗和盆,站在那儿候着,等着五伯伯掏出来盛放碗中。看着他那双血红的手,和碗里那黏黏糊糊的血水,便一个劲地呕心。所以一直到现在,我都排斥去吃这些东西。
杀猪之前,把屠夫请来,是要先备下好酒,或者花生零吃,或者两样简便的小炒当下酒菜,好好地与屠夫沟通,最好是一刀致命等话题是会一再被父亲提起的,五伯伯一口酒还没有下咽,话就叠声而出:“我杀猪,你还不放心?放心吧!”
放猪出栏时,每家的女主人都会一边烧钱纸一边扬声高呼“来来来啰啰啰” ,以示来年养殖顺心,得意复如当即。
邻居看客,请来帮忙的人,在给猪脱毛的时候就会热议估重,这个说两百多斤,那个说有三百斤,这个时候,主人的脸,都会笑开成一朵花,幸福全写在脸上。而我们孩子们最幸福的,就是快点吃上“煨盐条”,就是用猪的脾脏,划几道口子,撒点盐,用纸包好,再用水浸湿,然后放进刚烧过的柴火灶火红的灰烬里去煨熟,想到那个香,在吞过无数遍的口水后,才能每个人分得一小点,等吃完,余味悠长地等着下一年这个时候的到来。
等猪杀好,便是一一肢解。都由父亲在一旁指导着五伯伯动刀,前肢后腿,哪儿砍多少斤给爷爷奶奶,哪些给外婆的都有讲究,都清晰明了。还有邻里知交,也各送一点,等到别人杀了猪,便又会送回来。其实我是怕杀猪的,稍大的每一年的腊月,给外婆给舅舅送肉几乎都是我的专利。外婆与小舅舅还好,不是太远;大舅因为工作,在不同的几十里地的地方,我都有送过,而那时只有路走,并且,都还是我之前从没有去过的。
而剩下的猪肉,该榨油的,该做米粉肉的,该做腊肉的,都是母亲处理,会一连几天,家里都还有油腻的味道,也是这些油味,才加深了年味的浓吧。
大扫除与新衣服
忙完豆腐与年猪,大人的事就是大扫除,孩子们所关心的,就是新衣服了。
从小到大,是因为屋子本就很窄小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因为母亲的能干,记得从来没有打扫过卫生。但每到年底,这项活动还是有的。上下两层的木屋,也是该收拾的收拾,该清理打扫的蜘蛛网老鼠洞什么的,都要清理一遍,然后在墙壁上贴上早就从市集上买回来的各种图画。把挂着的相框取下来清理掉灰尘又挂回去,算是意喻万象更新吧。
从记事起,每年的春节,门口都是有父亲亲手写的对联。大扫除过后,我便是爸爸的得力助手,不管是书写对联时的磨墨与牵纸,还是张贴对联时帮忙递用面粉或米汤做的浆糊与下联。那个时候,这些应该是我最喜欢做的事吧,所以对于过年的盼望,我比别的人多了这一项。每当院子里的人送来红纸请父亲书写春联的时候,我都是开心异常,自告奋勇地去找父亲磨墨的碟子了。
春节期间的赶集,应该是全国各地都一样的。那个热闹,喧嚷,拥堵,几乎是几十年都没有改变过。而年少的我们,牵着爸爸或妈妈的衣角,混在其中,所渴盼的,就是因为在家时父亲的宣布:给你们去买新衣服。
许是对穿着并不是很在意,并没有如其它孩子一样的兴高采烈,但那份憧憬的心还是有的。要知道,一年可就这一次机会,可以置办新衣裳。从两尺花布到的确良,到咔叽布,再到现成衣,随着个子的长高,便经常听到父亲略带得意般地责怪:“长得这么快,比别的孩子布都要多用好多尺。”
小姐妹中间,也会有很多的比拼。前几年,一个堂姐都还在说那个时候,我们有现成衣穿,而她们只能穿缝纫师做的粗棉布衣,羡慕的口吻依然还在。而我,早就忘了在那个时候,在年三十晚上一定要洗澡换下旧装、穿上大半个正月都舍不得换洗的新衣服的滋味,会不会也有过显摆与洋洋得意?!
春晚与年夜饭
噼噼啪啪的鞭炮一响,年正式拉开帷幕。大人们好一番忙碌,杀鸡宰鱼,做肉丸子,炸猪肉皮盖扣肉;洗牛肚子做酸辣牛肚汤。蒸的、煮的、炖的、炒的都各就各位,人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不管对谁都是笑意盈盈。杀鸡杀鸭,婆媳姑嫂,妯娌邻里,都凑在一起,点一把稻草火烘鸡鸭的细毛,也是你一只我一只的轮流来。这个说杀的母鸡是早就不下蛋的,那个说阉了的“线鸡”没有阉干净,还打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谁家过年热闹,谁家准备的过年物资才是正道丰厚... ...年,在家长里短,欢声笑语中荡漾开去,孩子们也早就闹翻了天,放零碎鞭炮的,得了小玩具在显摆的,都是在制造年味,欢腾不知疲惫。
最让人无法忘怀的,莫不是年夜饭后的春晚。这个时候,父母早就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孩子们在父母的督促下,洗 完头发洗了澡,换上了梦寐以求的新衣裳。“三十夜里的火,元宵夜里的灯。” 通亮火红的炉火,炉火上正在炖着整块的腊肉,只等春晚开始,便可围着炉火,吃上一块又香又咸的“钉板肉”,喜滋滋地一边看着春晚,一边等着爸爸喜笑颜开地给我们发守岁钱,并接受他每年如一日的叮嘱与教导:明天早晨要叫一声就起来。要记得笑。唱歌要唱欢乐的歌。除了爷爷奶奶那边,不要上别人家。正月家里来了客人,要懂得让座等等,等等。。。
初一早晨还没天亮就被叫起来,远处或者近邻的鞭炮早就响个不停。父母早就做好了饭菜,然后把鸡鱼肉一人一碗地端到外面“大槽门” 的石头上摆好,把爷爷请来拜神,看到爷爷一边烧冥纸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因为睡意未醒的倦怠便会全然消散。等香烛燃去一半,放一响鞭炮,“出神”就算完成,便可以进屋栓门,去享受香喷喷的饭菜了。栓门也是有讲究有说法的,如果哪家被别人“闯年关”了,那新年里一年都不会顺遂,所以年三十与初一这两天早晨的忌讳,一直都记忆犹新。
一般在初二,就可以欢呼雀跃地去外婆家,可以去感受外婆的和蔼与恩慈,感受她随我们“把屋子抬起来”的吵闹。然后回到家,追随着正月里欢腾热闹的毛狮子各家各户的拜年。记得十二三岁的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的拳,也就是正月可以跟随毛狮子出去参加拜年的。当锣鼓一敲,唢呐一吹,毛狮子舞完一段,就出去几个少男少女,轮流表演武术,或两人对打,或单拳表演,俨然江湖卖艺,但都会得到很礼貌很尊敬的招待.。“把戏”耍完,便是读过一些书的带队人,用洪亮的声音说一大篇吉祥喜庆祝福的拜年贴,直到主家封上红包奉上,才喜滋滋地出堂屋离开去往下一家。而我,虽然学了一个冬天的打拳,却因为内向的性格,从没有跟随出去表演过。
整个正月,因为父亲的约束管制,当小姐妹们一家一家去串门讨糖成绩颇丰时,自是从没有去凑过热闹。幸好,在年前的时候, 母亲早就做好了“打瓜皮”(用红薯煮烂捣成糊糊,用木夹子装好压干,再切成三角形后用油炸黄炸香)、红薯片、熬制的红薯糖、爆米花和花生米、芝麻等做的糖块等小吃,用淳香朴实满足我们的馋嘴。就这样,每一个从小到大的年,因为有双亲的操持担待,因为有那时的浓厚,便觉得无比的温馨,才让温润的记忆,永久地泛着甜腻的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雪| 忆旧年
纪德君:追忆那逝去的乡土年味
闲 话 杀 猪
【民风民俗】方洪羽:过年琐忆(散文)
【习俗】《再忆过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打豆腐》《杀年猪》《过年贴年画》《老沔阳乡村对联》《长埫口青石板老街》
春节:父亲、年猪和村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