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倾听下属意见

导读:

1、意见有取有舍,管理者要有主见

2、知错能改,让下属有继续提意见动力

3、广开言路,不拒绝任何建议

 

01

意见有取有舍,管理者要有主见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咨询别人意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作为咨询问题的负责人,我们要做到有取有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听取。尤其是在工作问题上,作为比较民主的管理管理者,我们也会咨询我们的下属同事,请他们帮着出出主意,但是这时,我们要注意别做耳根子软的管理者,所有意见都听取采纳,而是要有自己的主见,根据实际情况走出选择。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三国时期的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是怎么做的。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后方还有刘备、张绣等人,曹操担心在官渡之战时,这些后方之敌,抄他后路,于是他想在与袁绍决战前解决掉后顾之忧,先去打刘备。于是他向手下众谋士及大将咨询意见,当时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去打刘备,因为他们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敌人是袁绍,一旦我们撤兵去打刘备,袁绍从后面偷袭我们怎么办?当时著有郭嘉支持曹操的想法,曹操认为袁绍这个人志向很大,但是行动力不强,刘备呢,肯定想不到我们会从官渡抽兵去攻打他,肯定没有防备。

于是曹操在听了众谋士和大将的意见后,还是决定去打刘备。果然刘备没有防备,当听说曹操带兵来打他时,他都没顾得上家人,就赶紧逃亡了,袁绍呢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在这件事上,曹操其实是有自己主见的,他召集谋士大将商议,只是更多了解一下情况。他当时采纳了郭嘉的建议,闪击刘备,大获成功。郭嘉确实是曹操手下第一谋臣,为曹操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

美国总统林肯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激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

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个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既然如此,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作为领导,要有担当,要有对问题负责的态度。如果都是少数服从多数,就不需要领导了,大家都投票就行了。

02

知错能改,让下属有继续提意见动力

在我们听取下属意见时,有时也会错误地拒绝下属的意见,这时高明的管理者会当众认错或私下找下属认错,这样遇到问题,下属才会继续提意见,否则下属就会寒心,可能遇到其他问题也不会再提宝贵意见了。高明的领导者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能低头认错,谁对听谁的,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

有人说认错还不简单,现实生活中认错还真是很难,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认错,不服你回家给孩子认错试试。心理学上认为人们在知道自己犯错后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否定事实,就是即使错了,也一条道走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另一种是否定自我,接受错误。大部分人为了面子、为了自己心里好受,不接受否定自我,而选择否定事实,这种选择往往会导致更大的错误。

同样,我们还是看曹操对待自己拒绝下属意见犯错后的表现。曹操在打跑刘备后很高兴,就想趁势再把张绣拿下,他又咨询众谋士大奖,这次仍然大部人不同意,尤其是荀攸,他给曹操说,别看我们打跑刘备了,刘备是没地盘,实力小,没准备所以闪击成功。但是张绣不同,人家有兵有将有地盘,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如果快速打不下来,变成阵地战,官渡这边又遭到袁绍攻击,我们就麻烦了。但是曹操不听,带大军去打张绣,结果果然变成攻坚战,还损失了不少兵马,这时又听说田丰给袁绍出主意要偷袭许昌,曹操立即就回军许昌了。回来后还向荀攸承认了错误,让他以后继续提意见。在这件事上,曹操做到了知错能改,放下身段给下属认错,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反观对手袁绍就做不到,曹操出兵打张绣时,田丰建议他偷袭许昌,他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气得田丰直戳拐棍。当他看到偷袭许昌错失良机后,又想去补偿回来,想趁曹操未稳之时,攻击许昌,田丰说已经错过机会了,曹操回来了,人家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现在去打不行,现在应该缓攻,我们粮草充足,他们粮草少,耗不过我们,适合他持久战,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输。袁绍不听,和田丰争执了几句,袁绍急了,把田丰打入大牢,依然出兵白马,导致了再白马被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损兵折将。袁绍在知道自己错了后,没有选择认错,反而为了验证自己正确,出兵攻曹,不但没赚到便宜还损兵折将,这就是他和曹操的差距,所以兵败官渡也不足为奇了。

自古以来,知错能改的人不少,但是知错认错,而且是向下属认错的,确实少见。这也提醒我们管理者,要想成大成就,必须要有大胸怀,敢于认错才行。

03

广开言路,不拒绝任何建议

在听取下属意见时,还有一点,我们要广开言路,不要拒绝任何意见和建议。因为有些爱提意见的人,提意见多了,难免有不好的建议,面对这样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下属提建议或意见的初衷是好的,我们要肯定,而且要鼓励,但是可以选择不采用。尤其是不能因为下属提的意见不对,对下属进行打击。有的领导喜欢对不同意见的人进行大家报复、秋后算账等,最后变成一言堂,管理者的思维成为团队的天花板,团队氛围死气沉沉,最后导致业绩不佳或团队解散。

我还是看看袁绍这个人是如何对待下属提意见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在白马失败后,狱卒告诉田丰说:“这次主公在白马失败了,先生说对了,主公可能会释放了您。”田丰对狱卒说:“如果主公这次胜利了,兴许一高兴还能饶了我,如果失败,我必死无疑”。果不其然,袁绍在白马失败后,把田丰杀了,说是动摇军心。田丰这个人确实厉害,只是选错了辅佐对象。领导在明知自己错了以后,不是修正错误,而是要掩盖自己的错误。连竞争对手曹操都说,如果袁绍听田丰等谋士的,我们不一定能赢了官渡之战。

第二点决定官渡之战失败的另外一个人物是袁绍手下的许攸。官渡之战时,许攸给袁绍提了个建议说:我们兵比曹操多,我们在和他们战斗的同时,可以分出一部分精锐兵马来绕过官渡,去偷袭许昌,能攻下许昌,自然就打败了曹操,即使攻不下许昌,也会让曹操首尾难顾的。袁绍没有听从,他认为我优势在握,不用分兵就能拿下。许攸不死心,就又提了一次这个建议,这次袁绍不高兴了,他说你怎么和田丰他们一样啊,正好这时手下报告说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袁绍觉得许攸这个人不好,纵容家人犯法,就疏远了许攸。许攸害怕步田丰后尘,就投靠了曹操,并把最重要的军事信息粮草的位置和管理情况告诉了曹操,才有了曹操火烧乌巢粮草,导致袁绍的兵败,许攸的投降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

袁绍因为许攸家人犯法,联系到许攸的为人,再退一步说,即使人有点瑕疵,但是出的建议不见得是错的,就像汉高祖用陈平,大家都说陈平人品有问题,但是刘邦用的是陈平的建议,不是人品,最后陈平多次提出好的建议,帮助刘邦获得了胜利,尤其是范增和项羽的计谋,导致项羽成为了孤家寡人。

最后,我们在听取下属意见时,要抛开私心杂念,就事论事,谁对听谁的,不要害怕成为孤立者,尤其是管理者,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就成了投票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官渡之战:袁绍PK曹操,到底差在哪呢?
袁绍麾下有两大顶尖谋士,意见皆不被采纳,若被重用曹操定然大败
官渡之战前,袁绍一方谋士也多有良谋,可惜未被采纳
袁绍四大谋士田丰、沮授、逢纪、审配谁更有才能?
袁绍失败警示录
慧眼看三国(十九)袁绍之败(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