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绝唱:扬剧《碧血扬州》幕后的故事
userphoto

2022.05.03 江苏

关注

历史绝唱:扬剧《碧血扬州》幕后的故事

彭林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用生命书写的千古绝句,彰显了他的铮铮铁骨,也是以文天祥、史可法为代表的英烈民族气节之写照,因此他们被后人所敬仰,其英雄业迹一直为人们传颂。而在历史上,一位与文天祥、史可法有着相同经历的将军,其功绩却鲜少为人所知,这位功勋卓著的英烈的英名一直封埋于历史的尘土之中,他就是李庭芝将军。

扬剧新编历史剧《碧血扬州》,写的即是李庭芝抗元保宋的故事。该剧的成功创作与演出,让李庭芝将军的威武形象在封存数百年之后重新为后代人所认识。

南宋末年,元兵攻陷临安,宋恭帝(赵显)被掳,谢太后降元。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率女玉兰及众义士坚守孤城扬州,奋力抵抗。敌酋阿术掳走李妻,妄想以此要挟威逼李庭芝开城投降,然而李妻大义凛然,怒斥谢太后与阿术后,碰柱自尽,以身殉节。阿术又遣李庭芝堂弟李虎前来游说,李庭芝怒斩李虎。阿术再令谢太后下诏亲自劝降,李庭芝怒斥太后厚颜无耻的叛国行径,焚诏抗旨,誓言力保大宋,血战扬州。后因制置副使朱焕叛变,开城投敌,扬州城破,李庭芝壮烈殉国。

该剧编剧石来鸿,在连续成功创作了《百岁挂帅》《恩仇记》等几部爆款扬剧作品之后,由一位专职导演转为编剧。一天,当他漫步于扬州街头时,这座从历史烽烟火中走出来的古城,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扬州,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悲情。地处南北交通枢纽,历来是盐、漕繁盛的富庶地区。然而,在这座繁盛城市的历史上,却有着顽强抵抗异族侵入,惨遭屠城的壮烈故事。于是,石来鸿决定走进扬州历史,他在汗牛充栋的扬州博物馆驻足流连,在史料中钩沉爬梳,去探寻英烈的足迹。渐渐地,史可法、李庭芝等人抗击外辱那一幕幕壮烈事件的记载,让石来鸿难抑心中怒火与愤慨,对英烈的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英烈们的鲜活形象在他心里久久的挥之不去。他决定创作一部扬州军民抗击外辱的作品,告慰英烈,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当初,石来鸿为什么没有选择人们更为熟悉的史可法,而是选择了鲜为人知的李庭芝呢?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的灭亡对于汉民族是难以言表的痛楚,所以明、清时期涌现了大量抗元作品,人们想借此抒发感慨。但李庭芝的英勇事迹为何在正史中只有寥寥数笔记载,却没有一部颂扬其功绩的作品呢?同样的抗元保宋,同样的保家卫国,史可法至今为人们传颂,李庭芝却渐渐的被人们遗忘,甚至有些后人已经不知道李庭芝为何许人也。

 这是因为,李庭芝爱的是国家与人民,而不是单纯的爱君主,这是李庭芝的大情怀,所以他爱国爱到极致,不顾君亲礼节,其“杀弟焚诏”的“离经叛道”行为,实为“忠君”“孝亲”思想的人所不能容忍,大多数文人害怕因此受到“欺君”罪行牵连,对李庭芝的“忤逆”的英雄事迹,自然是讳莫如深。

石来鸿感到心头沉甸甸的,这样的英烈怎能让其永久埋名,将英烈的功绩昭告世人,他感到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于是,他把创作的角度对准李庭芝,并下决心创作出一部颂扬李庭芝的好剧,更要创作出一部有着浓浓爱国情怀的好剧。

然而,《碧血扬州》在创作之初并不被人们看好,但石来鸿不为所动,从未停下手上之笔。

在参照《宋史·李庭芝传》和扬州博物馆史料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创作打磨,石来鸿终于完成了《碧血扬州》的创作。全剧从“夺驾”起至“殉国”止,共分发兵、献媚、夺驾、骂帐、惊耗、焚诏、拒降、尽节等8个场次。

由于史料对李庭芝的记载并不多,石来鸿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以史料内容框架为依托,作了合情合理的虚构和艺术加工。恰是这一点点的虚构,有如神来之笔。如,虚构了“李妻”巾帼女丈夫人物形像。在“逼写骂帐”一场,李妻一身正气、大义凛然,怒斥太后与阿术的场景,令人拍掌称快。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任桂香先生成功地塑造了李妻这一人物形像,人物性格把握准确,表演细腻传神,尤其是创造和革新了扬剧传统曲调“汉调”“数板”和“大开口联弹堆字”,使之成为扬剧经典曲调,至今仍常见于舞台,为该剧增色许多,并成为任桂香舞台代表作之一。又如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李庭芝的“焚诏”整个过程。石来鸿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将“焚诏”一场戏写的人物性格饱满,李庭芝的爱恨情仇,谢太后的懦弱无能,整场充斥着人性的斗争,观者无不动容潸然。再如,李庭芝“拜马”的情节,写的苍凉悲愤,还有李庭芝自刎后立身不倒的场面,又是何等壮烈,令人心生崇敬……以上等等均是石来鸿呕心沥血之处,才产生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得到戏剧行家的推崇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著名戏曲家张庚在看完剧本后对正在北京开会的吴白匋肯定地说:石来鸿这出戏写爱国主义,比他的《恩仇记》还要好。

1958年,《碧血扬州》由江苏省扬剧团在南京进行首演,并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该剧导演为蒋剑奎,主要演员有:杭麟童饰李庭芝,王秀兰饰谢太后,任桂香饰李妻,周小培饰李虎,蒋剑奎饰阿术,金少楼饰朱焕,刘启华饰李玉兰。该剧在会演一炮而红,被誉为“继扬剧《恩仇记》《百岁挂帅》之后又一部问鼎巅峰的戏剧巨品”。随后,全国各大剧种竞相移植,其中有梅兰珍主演的同名锡剧,以及粤剧、潮州戏、越剧、豫剧、柳琴戏等均有该剧演出。

江苏省扬剧团带着《碧血扬州》《杨八姐盗刀》等剧来到上海演出,又一次次轰动沪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还专门邀请剧团录制该剧的片断和选场录音。为了加强该剧的影响力,同时也因为受当时极左思想影响,在录音的前一天,剧团领导决定换一批知名度更高的演员录音,只保留了李妻的饰演者任桂香。录音演员为:李庭芝由林玉兰演唱、谢太后由高秀英演唱、李妻由任桂香演唱、李虎由陈立祥演唱、李玉兰由华素琴演唱。而作为“扬剧四秀”之一的王秀兰没能留下该剧的演唱录音实是可惜,更可惜的是两年后王秀兰病逝,实属无法挽回的的损失。

而今,听着1958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留下的这段录音,不得不佩服扬剧老艺术家的演唱功力,临时看着剧本也能唱出如此高水平唱段,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高秀英,她把一个懦弱无能、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谢太后完全用她的“高派”声腔艺术体现了出来,让人听后又可怜、又可恨。

1961年,石来鸿应中国戏曲学院邀请,又将《碧血扬州》改编为京剧版,为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班汇报演出剧目,京剧版《碧血扬州》大致情节与扬剧相似,但是增加了方天龙这样一个农民起义的人物,这样的剧情创作可能更符合上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

剧本发表在1958年《剧本》月刊第10期,同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9年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江苏省卷》。

但是甚为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碧血扬州》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演出后就成了绝唱,再也没有出现在戏曲舞台上。而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剧作者、导演、音乐、舞美及演出者皆已离世,再加之遭受各种“运动”的破坏,资料均已散佚,至今也没有后来人传承这出经典扬剧,不能不说是《碧血扬州》的一种憾事。

发表于《开卷》2021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扬剧)
扬剧《探寒窑》
扬剧《百岁挂帅》
宋末抗元大将姜才遭叛徒出卖 宁死不降被杀|南宋|姜才
李庭芝: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扬剧《扬州小巷》扬州清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