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断太后》看扬剧的喜剧风格
userphoto

2022.09.01 江苏

关注

《断太后》看扬剧的喜剧风格

 /

 

戏曲《狸猫换太子》最早出现在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后因明、清代小说《包公案》《三侠五义》的流传,清末首次被改编京剧,以后豫剧、秦腔、晋剧、评剧、越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扬剧、淮剧等以及评弹、评书和鼓词曲艺形式,纷纷移植,竞相传唱,并在长期的舞台演出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

《狸猫换太子》曾经是扬剧著名的连台本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扬剧名家名角均以演此剧见长。高秀英首次创造出“堆字大陆板”就运用在其中《拷打寇承御》一折。上世纪五十年代,扬剧由幕表制转为剧本制后,各扬剧团以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出家喻户晓的故事。1957年上海协助扬剧团、1979年镇江市扬剧团先后改编演出《陈琳与寇珠》。1960年仪征县扬剧、1961年上海艺宣扬剧团、1978年泰县扬剧团、1984年高邮县扬剧团演出的《狸猫换太子》在观众中印象深刻。1997年扬州市扬剧团加工整理为《深宫秘史》。此外,南京市联友扬剧团、江浦县扬剧团等均有此剧的演出。可见《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扬剧观众中欢迎的程度。

1962年江苏省扬剧团根据国家文化指导政策,在团内向老艺人作了一次大规模的传统剧目征集、挖掘和整理工作。高秀英、林玉兰、王金洪等老艺人纷纷捐出珍藏多年各类扬剧幕表戏题纲,其中《断太后》引起剧作家袁振奇的兴趣。《断太后》是《狸猫换太子》中一折著名的场次,但扬剧演来故事情节曲折复杂,人物性格饱满丰富,且艺术风格极具个性,完全不同于京剧或是其他任何地方剧种。于是袁振奇在幕表戏题纲的基础上,创作出《断太后》一剧,由高秀英饰李后、林玉兰饰包拯、王金洪饰范仲华。

扬剧的《断太后》说的是:李妃流落到了民间,由于忧愤交加,导致双目失明,幸遇善良的菜农范仲华,收留并认为义母恩养。一日,范仲华带回一条讯息,京城老皇驾崩后由小王继位,李后听后又哭又笑,弄的范仲华莫名其妙。李后又听说包拯陈州放粮,在天齐庙设下公堂。于是让范仲华公堂告状,并要其亲下寒窑断案。包拯虽然心中存疑,但为了国家和黎民,毅然来到寒窑断案。至此李后方才敢吐露埋藏心底二十余年的冤情,包拯断明冤案,迎接李后还朝。

《断太后》是一出伸冤告状题材的剧目,按一般常理应以正剧演绎,但扬剧偏是个性张扬,剑走偏锋、另辟蹊径,与众不同。虽然只有李太后、包拯、范仲华三个主要人物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个龙套,全剧共分5场戏,演出约70余分钟,但是故事内容曲折,语言滑稽幽默,轻松诙谐,妙趣横生,令人捧腹。

扬剧《断太后》之所以能演绎成充满生活气息的喜剧,首先与扬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扬剧在创建之初“三小戏”为主(小丑、小旦和小生),早期的扬剧演员无论男女,均丑行启蒙,金运贵曾因《探亲相骂》而扬名;王秀兰则擅演《活捉张三郎》,趿着香鞋倒退圆场,至人无人超越;筱荣贵在《僧尼下山》中塑造的法聪活泼可爱。其次,《断太后》中的喜剧人物范仲华为该剧增色不少。范仲华是扬剧中独有的人物,他仅存活于民间传说,是以丑行应工的一个地道层底劳动人民。范仲华性格开朗活泼,纯真质朴善良,语言俏皮诙谐。在李后危难时,他慨然出手相助,在李后冤情昭雪后,随“母后”入宫做起安乐王。然而他惯于民间自由自在,在锦衣玉食的皇宫中并不安乐,他最终放弃荣华富贵,重回民间,做起真正的安乐王。1958年新创剧目《百岁挂帅》也运用了范仲华这个人物,而在《断太后》中范仲华起到了活泼气氛之妙用,恰与程砚秋《锁麟囊》中群丑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使得一出告状伸冤的苦情戏,被演绎成轻松活泼的生活喜剧。

范仲华:(挑着萝筐上)人在外面心在家,卖菜孝敬老妈妈,起早带晚跑断两条腿,为的是油盐柴米酱醋茶。卖……青菜罗卜大椒瓠子黄瓜葱……(到家口)哟,到了!娘啊!

 后:啊,儿啊,你回来了?

范仲华:回来啰,回来啰!

 后:儿啊,你往日回来甚早,为何今天到这个时候才回来呀?

范仲华:娘啊,这干荒的年头,儿的菜倒好卖,就这米难买。跑到头一家嫌贵,赶到第二家又有又涨了三层,挤进第三家一看啊,20米钱倒变了一升了,认倒霉哎,我就把它买下来了。儿穿大街走小巷,经过衙门口,娘啊,只见人山人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是人碰人,人挤人哎。

 后:儿啊,今天衙门前为何这样热闹啊?

范仲华:你老人家不知道,大家正在看一张大告示!

 后:大告示……(急切地)儿啊,告示上讲的什么?

范仲华:娘啊,你不是常常关照我吗,打听京城有什么事就回来告诉你,我今天打听的清清楚楚。

 后:嗯。

范仲华:告示上说,京城一个大宋真宗老皇帝已经崩、崩……崩……

 后:(惊)儿啊,莫非老王崩驾了?

范仲华:(高兴地)对哎,崩驾啊就是死了,死了!

李后与范仲华这两个人,是来自两个完全不同阶级层面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李后满怀冤枉,期待早日昭雪,正义得到戏伸张;范仲华则健康快乐、滑稽幽默。李后“忠诚”,时刻关注着国家命运,自身的冤屈,而范仲华是平头百姓,只关心一日三餐“柴米油盐”。

 后:儿啊,我来问你,老王生的何病而死?

范仲华:他哪来的病啊,他是住在金銮宝殿,穿的暖暖的、吃的饱饱的,风不吹雨不打,他一笑就翘了辫子。

 后:哦,一笑而终!

范仲华:你老人家不相信吧,听说一个太子与老王见面,父子相认,老王一笑肚肠子一裂缝,他就送了终。

 后:太子……他是哪一个宫太子,叫什么名字啊?

范仲华:哪一宫……听说一个南清宫八、八大王,八贤王的儿子,叫复元太子。

 后:复元太子!他……

范仲华:他更拽了,老皇帝一死他就继位登基了,现在的国号就是大宋的仁宗皇帝。

 后:(转悲为喜)啊!

范仲华:(不理解地)啊!

 后:哈哈哈……(唱)复元皇儿掌乾坤,大宋朝有了接位人,小王本是我的亲骨血,我好似铁树开花又逢春。(一时得意忘形地对范仲华)皇儿!

李后获悉亲生儿子复元太子登基,一时兴奋对范仲华脱口呼唤“皇儿”。范仲华哪里理解李后的身世与此时心情,受到了惊吓,赶紧阻止。

范仲华:娘啊,娘啊,这是犯法的事,你不能乱说啊。

 后:如今小王即位,我们就有出头之日了。

范仲华:哦。

 后:我们苦尽甘来,就要享福了!

范仲华:(不以为然地)享福享福,鼻子朝北,不要空想,我搀你到后面喝粥喝粥……

因为身份地位的悬殊,文化社会教育背景的差异,这一对母子仿佛鸡同鸭讲,各论各的事,妙趣横生,喜剧色彩浓郁。

接下来《断太后》另一主要人物包拯出场了,他奉旨出京,行至陈州,忽遇狂风掀翻轿顶。赵虎自作聪明地解释此为“落帽风”,附近必有歹人行凶。包拯为了教训赵虎,命其捉拿歹人“落帽风”,哪里有什么歹人?正当赵虎无计可施,这时范仲华叫卖“青菜罗卜大椒瓠子黄瓜葱”,被赵虎当作“落帽风”抓到公堂。范仲华误会赵虎“全部要”。

 虎:(对范仲华)跪下!

范仲华:好玩呢,卖菜的还要跪下。(跪下,看见包公)哎哟,城隍老爷还要买菜啊。

 拯:(制止)休要胡言,尔果真是叫落帽风?因何将老夫的轿顶打落地下?

范仲华:(不解)什么,什么落帽风、大马蜂的,我姓范,叫范仲华,我卖的青菜罗卜葱哎……

 拯:罗卜葱……

范仲华:是呀,城隍老爷,你是要青菜,还是要罗卜葱?刚从菜田里启起来的,呱呱叫!

 拯:哈哈哈,这落帽风、罗卜葱,音同字不同。(对赵虎,一拍桌)呔,赵虎……

范仲华:喊你照付,喊你照付。(高兴地)不贵啊,三百六十个钱……

 拯:胆大赵虎,为何将卖菜之人抓来?

 虎:大人,我喊的“落帽风”,是他自己前来的……

范仲华:判官老爷啊,你说话要凭良心啊,你说一起要一起要,我才跟你来的啊。

 拯:你屡次办事鲁莽,现又错拿良民,你该当何罪?

 虎:啊,大人,我再去拿……

范仲华:(阻止)好了,判官老爷,世上只有龙卷风,哪里来的落帽风啊?风一刮影无踪,你拿自己撞木钟!

包拯清正廉明,将范仲华当堂释放,但却错过了卖菜的最佳时机……

范仲华:(数板)尊声老爷你在上,细听小具说端详,眼看过了中饭市,我这担蔬菜未开张,韭菜过时就发黄,大椒黄瓜就烂肚肠,瓠子卖不掉就淌苦水,我拿什么回去孝敬娘,我饿一顿不要紧,不能让她老人家肚皮合着后脊梁,他无辜将我抓上堂,你看我是冤枉不冤枉。

 拯:原来如此!范仲华,老夫念你行孝,我这里赏你二两银子,回家孝母去吧。

范仲华:小人从不拿无义之财,老爷你是弄点大椒还是拿点韭菜啊?

 虎:(拦阻)哎……大人赏你的,拿去吧。

 拯:退堂!

范仲华:(对赵虎)判官老爷……

 虎:啊!

范仲华:(连忙改口)哦,二大爷!二大爷啊,你家老爷脸上怎么黑漆漆的……

 虎:(怒)嗯!

范仲华:哦,他姓什么,叫什么,我回去好告诉我母亲!

 虎:我家大人姓包,叫包文正。

范仲华:啊,他就是包大人啊,怪不得大街小巷人人称他是包青天,了不起。(挑起菜担子)二大爷呀,再见了!(吆喝)买——青菜罗卜大椒瓠子……

 虎:(怒)啊……

范仲华:(明白)哦……葱哪!

范仲华的孝心感动包拯,得到一锭赏银,高兴地回家见母。李后见是官宝,疑其偷盗,范仲华说出方才离奇经历,李后闻听似乎看到了希望,便要范仲华二次再至天齐庙找包拯告“忤逆不孝”之状,同时李后还要要包拯步行至此,亲到寒窑断案。

 后:为娘的冤枉非比等闲,儿赶快前去叫包大人亲来寒窑替为娘伸冤。

范仲华:娘啊,这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哎。小小衙门朝南开,腰里无钱莫进来。想见人家老爷还难呢,怎么叫人家包老爷亲自上门呢?

 后:儿若不是就为不孝!

范仲华:(惊㤺)哦……娘啊,儿当替母告状,但要包大人亲自来,这不是叫鸡蛋硬往石头上碰吗?(自解地)人家不肯来哎!

 后:嗯,他若不来就为不忠……

范仲华:(惊吓地)哎,娘啊,你怎么随便说人家包大人不忠,这还了得啊。

 后:儿啊,不惊多虑,若那包拯动怒,与儿无关,你就说为娘讲的:叫他步行到此见我!儿啊,不要害怕,有为娘我!

范仲华:哎呀,有你没得我了……

范仲华不敢违拗母命,再次来到天齐庙,他先想到找老朋友二大爷——赵虎,赵虎见范仲华有冤,不等说完便请包拯升堂。

范仲华:包大人,她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是孤孤单单、我和扁担。她是我收得来的义母,她告的不是我哎,是告她的亲生儿子。

 拯:哦,原来如此!明日城隍庙升堂,叫你母亲亲来叫冤。

范仲华:(着急地)包大人,小人的母亲双目不明,上堂告状有许多不便。

 拯:哦,原来是个瞽目。来人,带一顶小轿将他母亲接来伸冤。

范仲华:(拦住)包大人,小人的母亲还说,叫包大人亲到寒窑替她伸冤。

 拯:老夫乃朝庭命官,怎能亲去寒窑审状。

范仲华:我母亲说的,她有多年的冤枉,非比等闲,我要不来就是不孝,如果大人你要不去就是……

 拯:怎么讲?

范仲华:就是不忠!

 拯:(震惊)就是不忠……老贫婆既称不忠二字,定有道理。(决定自至寒窑)来人,顺轿!

范仲华:包大人,小人的寒窑小的很,这么多人去还不挤塌掉啊。

 拯:好,张龙、赵虎、王汉、马朝,随定老夫的轿子。

范仲华:包大人,小人的母亲还说,叫你不能坐轿,要步行到寒窑!

 拯:(极其震惊)什么?俺乃朝庭命官,怎能步行寒窑!

范仲华:你要是坐轿不步行,就是不忠!

包拯一心为民伸冤,于是步行亲到寒窑断案。李后却又要包拯独自进窑。为了试探李后,包拯命赵虎假扮自己。赵虎进入寒窑,李后用手摸到其腰刀时,说道:“嘟,朝庭有令:文官佩印,武将挂刀。你既是文官,为何身带利器?你哪是包拯,分明是冒充。赶快出去,叫你家大人亲来寒窑见我!”李后轻易识破赵虎,包拯心中疑虑陡增,为了断案,决定孤身亲入寒窑。

包拯入得寒窑,见李后端坐,气度非凡。

 拯:老夫来了!

 后:包拯,你见我因何不跪?

 拯:这……老夫乃朝庭命官,上替皇家效力,下为黎民分忧。民有冤枉理应上堂诉来,包某念你是枯目亲来寒窑,你怎么要包某跪下,分明侮辱国家大臣,你可知罪?

 后:包拯,我有二十年的冤枉无人申诉,可怜我千盼万盼,今天好容易才见到你。你既是清官为民伸冤,就要向我一跪……

 拯:老夫上跪天子、下跪地,中跪父母,怎能跪你这老贫婆。

 后:(冷笑)果然不出老身所料,你既无真心为民伸冤,老身也不为难于你,你就出窑去吧。天哪,苍天,老身的冤枉今生难以得报了!

包拯一心为民伸冤,不顾一切地毅然跪大李后的面前。

 后:(感动地)你跪下了?

 拯:跪下了。

 后:你你你,不愧是大宋忠良,百姓青天,哀家的好包儿……

包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于审明李后二十多年的宫庭冤案,并接李后母子一同还朝。

剧《断太后》经过重新整理改编,于1962年首次亮相于“扬剧流派汇演”(又称扬剧老艺人汇演)。这是高秀英从青衣转行老旦的第一出戏,该中集中体现了最具“高派”声腔特色的【西皮堆字梳妆台】【哭小郎】【堆字大陆板】等唱段,演出效果良好,被观众与行家一致接纳,并迅速跃居为扬剧的主要代表剧目,成为“高派”艺术的不朽名剧“高派”传人吴惠明、徐秀芳、祝荣娟等及再传弟子汪晓艳、王豪倩均擅演此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如春 裘盛戎|南北包公《打銮驾》
史上连“阎罗王”都不愿收的4个狠人,名字如雷贯耳,你知道哪个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050《打龙袍》{四版}
京剧狸猫换太子下集剧本
抲落帽风
为什么古代皇帝的龙袍上绣有九条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